书城管理蒙牛攻略
10899400000019

第19章 文化法则:草原牛精神(2)

我说:“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违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给的,哪能离开蒙牛!”

2001年,刚到蒙牛工作几个月的李生茂,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用4.6万元。李生茂家境贫寒,父母狠下心说:“孩子,家里实在没法子,你自已看着办吧。”

李生茂走投无路,找到了液态奶事业部经理、党总支书记白瑛。蒙牛公司党委发出倡议:挽救李生茂的生命。短短几天,员工们捐款数万元。李生茂的手术非常成功,病愈出院时,医生、护士和病友们都拉着他的手嘱咐:“病好了,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公司。”

有人曾经总结说,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特点是“管三头”上管所有者,中管经营者,下管劳动者。在蒙牛,党组织是沟通的桥梁,矛盾的调停者,正义的代言人。

在蒙牛的经营理念中,尽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施动者与受动者两种角色,但施动者要做受动者的“助产士”,把“外力”转化为“内力”,把“外需”转化为“内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不应该是硬按在一个人头上的“帽子”,而应该是从一个人头上催生出来的“头发”。帽子与脑袋并非一体,风一吹就掉;头发与脑袋是一体的,剪了又复生。

在蒙牛,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四做”用脚做(突出“调研”),用手做(强调“示范”),用心做(善于“沟通”),用势做(借助“载体”)。还要做到“五人”、“五导”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信任人、发展人,让员工成为创造力的源泉;引导、指导、疏导、开导、劝导,让潜伏、奔腾的能量都汇聚到生产和经营中来。

卢俊说:“我理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经营人心。蒙牛党群部门组织活动从未缺钱,三年来,蒙牛用于企业文化娱乐活动的费用达380万元,企业文化建设费支出1320万元。”去年元旦前,公司党委发现,有近百名职工集中开结婚介绍信。能不能举行集体婚礼,移风易俗?党委发出了倡议,有35对青年员工响应。

蒙牛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郭强,是参加集体婚礼的一名新郎官。他说:“那天,总裁牛根生亲自为我开车,其它30多辆喜车的司机也都是公司的各部门领导。公司给我们每对新人送了一束水晶玫瑰。”

蒙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有规定、能落实。下属请上级吃饭司空见惯,但蒙牛员工的“饭局”买单者,必须是在座职务最高的人。公司行政办综合管理部主管闫衡说:“我一年下来不少买单,但牛根生最亏,因为有了党委的这个规定,只有他请别人的份儿。”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经营人心,在蒙牛无处不有。周霞是利乐枕生产线的包装组组长,管6个人。她说:“我们每周开一次小会,沟通思想,平时也很注意交流,有意见不窝在心里,思想通了,配合默契,很快成了先进班组。”

蒙牛内部,开设了一个专门务虚的视具体情况不定期召开的“思想经营例会”。这个例会的规则是: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知无不言,言者无罪。这个会议,高层领导开一个会,中层干部开一个会。广泛发动大家的智慧,建立思想库,形成创意群,为实际工作提供更多的预案。

蒙牛还专门建立了员工思想信息反馈网络,员工的任何想法、意见、建议、要求,都及时通过这个网络反馈到公司高层领导。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纳,奖励,或者参考。

5.在人心上耕耘

2002年,两位客人到伊利去办事,离开时大为感慨:牛根生已经离开4年了,同车的两位伊利人依然一口一个“我们牛总”。

如果说,在伊利是“余音绕梁”,那么,在蒙牛则是“万佛朝宗”(《力量》特刊在记述“2003~2004年度最值得记忆的100个事件及其背后的人物”时,写牛的一节取题为《牛根生:万佛朝宗》)。在蒙牛,牛根生就是“正义的化身”。员工有可能对干部产生怨恨,却没有可能对公司发生背叛,即便他们抱怨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样一个附加句:“牛总肯定不知道。”

正如一些接近蒙牛的官方人士所言,蒙牛如果发生什么危机,肯定不会出现在上层。但基层会不会出现呢?这点就连身在其中的笔者,也真的不敢保证。从高层到基层,蒙牛文化的效应毫无疑问是呈递减之势。但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大概是世界上所有公司都会面对的难题--治国姑且命之为“水晕难题”一颗石子击到水面上,激起层层水晕,越扩越慢,越传越弱,最终无限趋零……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传播与此颇为相似。牛根生与管理层也有霸道的时候,但他们从来都是为“道”而霸,不是为。己,,而霸。一个人一旦侵犯了蒙牛的“道”,并且被揭露出来,他在蒙牛的职业生涯就有可能走到了终点。

绝不能把“经营人心”误解为一团和气,“兵不斩不齐,将不斩不勇”,“小慈”乃“大慈”之害。要是只图融洽,那么家族企业是首选;如果只求“父子兵效应”,那么一个部门里的人全部由亲戚构成可能是最佳组合。

公司不同于家庭。把“家庭制”搬到“国家制”上,害了中国几千年;现在,中国企业同样不能再把“家庭制”那一套搬到“公司制”上。经营人心是要把心“营”向事业,而不是单纯比赛谁最受欢迎;它是一种强势气流,要把“心云”抚去,露出“心日”。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牛根生提出一个“关心下三层”的规则:关心你的下级、下级的下级、下级的下级的下级。他自己每次散出的财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

干部们所采取的散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位主任,2003年初向助手送了一套房子,这位助手过意不去,象征性地返了2万元。还是这位主任,2004年初,从个人红利及年薪中拿出钱,向每位部下发放了3000~5000元不等的奖金。

一位部长,2004年初给每位部下发了1000元奖金。

一位副总2004年拿出5万元给部下买衬衫。

一位副总2005年提出将个人期权的五分之一分给手下。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事业瘫。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级;一个上级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人格魅力。古代思想家认为,视人为“土芥”者,人必视之为“寇仇”;视人为“手足”者,人必视之为“腹心”。没有“爱护”就没有“拥护”。关心下属,以人为本,这正是蒙牛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

当然,用对称和谐的观点来看,“有什么样的将军就会有什么样的士兵”和“有什么样的士兵就会有什么样的将军”,都是真理。单纯的上对下或下对上的“单向论”并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上下双向匹配论”,例如:放手的领导必得有自主的部下来匹配,激进的部下必得有周全的领导来匹配。

在蒙牛,除了“上礼下”的主流,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潜流”。由于蒙牛生产基地已经分布到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个别地方难免出现“文化盲点”亲戚悄悄拉来了,结婚偷偷收礼了,客户送来的好处收下了……对此,纪检部门查实一起,处理一起。

牛根生则用辩证法来教育这些人:

“我为什么要散财?难道我不知道享福?难道我的家人不需要照顾?难道我的亲戚不需要接济?事实上,连我自己都是“负债人”,为了支撑企业的门面,买车又买房,欠着银行几百万!但是我称来称去,我们一家子怎么也重不过任何一“民”,也重不过任何一“军”。那么您那一家子呢?

往外拿钱真的就是吃亏吗?往里捞钱真的就是便宜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聚的时候,先聚心,后聚人;散的时候,也是先散心,后散人。你把人心搞散了,企业垮了,到时你还有啥?你的利益还能“可持续”?等到实根变成了虚根,虚根变成了烂根,大变局到来时,再像那个“骄傲的将军”一样仓皇应战,那不是以卵击石吗?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啊! 这里面是一个‘大无’与‘大有’的战略关系,而不是眼前一时一势的简单‘无’与简单‘有’的关系。”

冰淇淋销售部琼粤市场的业务代表李建英写过一段自己的感受:

2004年销售部集训大会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军训、业务培训、文艺汇演及述职报告会等,让我兴奋不已。就在第一天的企业文化培训中,我看到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我在兴奋之余颇受震动。

那天,由于参加培训的人员(区域经理、业务主管和业务代表)较多,而会场座位较少,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这时,会议组织人员做出了一个决定,先让业务代表坐座位,然后让领导们全都坐在地上。

当时我真的很吃惊,哪一个企业在培训时,能让领导坐地上、员工坐椅子?而在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培训会上,就发生了这一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2003年1月16日,蒙牛“成长大道”命名剪彩仪式及蒙牛集团2001~2002年度劳模表彰大会在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隆重举行。

“成长大道”为园区内的一条大道,长3000米,宽28米。在“成长大道”的两旁有65个灯箱,每个灯箱正面为60×80厘米,65名公司劳模的头像及他们的座右铭展现在灯箱中……它代表了蒙牛公司的另一种成长--企业员工的成长。

这也是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不过,蒙牛在评企业内部劳模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线劳动者极度倾斜,基层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劳无模”、“与模无缘”。

类似的是,评国家级劳模时,集团总裁牛根生也“与模无缘”2004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副总裁杨文俊;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也是副总裁杨文俊。

2002年底,蒙牛举行了“三喜同庆”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行政总监雷永胜任总指挥,孙先红任总策划,为大典确定了“世纪蒙牛,世界蒙牛”的总主题。

“三喜同庆”之前,蒙牛首先想到了消费者,想到了内蒙古(根据地)人民从始到终的支持。决定通过这一机会对消费者致以答谢。答谢主题词被确定为:“成长了,真诚地道声谢谢。”

蒙牛的感谢之意,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媒体、宣传卡等向消费者作了立体传播。其中,答谢卡上这样写道:

三年前,在一片荒地里埋下一块奠基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幅“行军图”,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愿,蒙牛起航了。背着弯弯的牛角,我们闯进深圳,问鼎北京,启动上海,挥师港澳……

也许您喝过蒙牛的牛奶,也许您吃过蒙牛的雪糕,也许您尝过蒙牛的奶茶--那么,谢谢您!正是您及像您这样的亿万消费者用一张张的“货币选票”,一袋奶一袋奶地、一支雪糕一支雪糕地、一包奶粉一包奶粉地,把蒙牛选举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第一名!

……

蒙牛成长了,真诚地向您道声谢谢。

不可能用实物感谢所有消费者,那就邀请一部分代表吧。立志“百年老店”,荣获“百强之冠”,邀请“百名消费者代表”极具象征意义。

2003年,蒙牛正式启动了“消费者创意奖”。通过这个奖项,把消费者的无形智慧转化为企业的有形产品,让消费者的“需求力”最快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2003年11月23日,蒙牛又举办了盛大的感恩节,主题为“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为答谢广大消费者、奶农、员工、员工亲属、各界朋友,公司邀请了消费者代表100人、奶农代表100人、员工亲属300人、各分公司优秀员工50人及其他各界朋友参加了活动,并颁发了有关奖项。

感恩节只是蒙牛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首家捐资1200万元抗击“非典”,向人民教师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产品送健康;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寒门学子没钱上大学,蒙牛送去3万元;每年春节,公司领导都要在周边旗县访贫问苦,送米,送钱,送温暖……

2004年春节前夕,和林县部分党政领导和蒙牛党政工团领导深入到特困员工以及和林县城关镇特困居民家中慰问,1月13日共走访16户特困员工、3户城镇居民,送去了慰问金、面粉、大米及春联。

早在两个月之前,公司工会便进行了摸底调查,为每一个特困员工建立了特困档案,对特困户的家庭供养人口、工资收入、造成困难原因等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入户慰问前,公司举行了“慰问特困员工活动启动仪式”。

牛根生在讲话中指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送温暖’慰问工作,这些困难群众虽然数量不大,但他们是弱势群体。企业富了,我们不能忘记家乡的贫困群众和集团的特困员工,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他们进行慰问。我们企业不仅要把温暖送给员工,还要送给全社会,努力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特困员工代表王俊文说:“集团党政工团组织在春节到来时没有忘记我们特困员工,大家感觉特别温暖。以前我们这些人有的在外地打工,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是蒙牛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机会,生活从此有了保障,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2005年1月,蒙牛党政工团再次慰问了员工家属。以下是慰问团成员的记述:

崔团女是液体奶本部一名普通的卫生工。丈夫去世多年,儿子正在上大学,女儿上高中,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了她一人身上。今年,集团领导又登门慰问,崔团女眼含热泪,紧紧拉着党委书记卢俊的手说:“谢谢公司、谢谢领导对我们全家的关心,没有公司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在1月20日的慰问活动中,牛根生总裁满怀深情地对18户特困员工说:“28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特困户,每到年底都会向单位申请特困补助,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只要我们大家思想不滑坡,兢兢业业工作,就一定能脱贫致富。”牛根生总裁一番话意味深长,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特困户,大家一致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绝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1月26日,集团党政工团领导又专程赶赴包头,慰问了液体奶香港办事处因飞机失事死亡的翟建强的父母;看望了因车祸而变成植物人的冰淇淋原财务部部长刘明和他的家人;给品控中心因工受伤员工孙青春和他的父母送去了问候。

一见到牛根生总裁和卢俊书记,翟建强的母亲紧紧抓住两位领导的手泣不成声:“谢谢领导、谢谢公司还惦记着我们两个老人!孩子在世的时候常给我讲蒙牛和牛总的故事,快过年了,我知道你们忙啊,蒙牛那么多工厂那么多事还等着你们处理呢。孩子的死是个意外,空难赶上了谁也逃不了,听到消息,单位的领导就马不停蹄赶到包头帮着料理孩子的后事,

嘘寒问暖安慰我们,积极奔走帮我们从民航那里拿到了29万元抚恤金;企业给孩子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也赔了我们6万,现在你们又带着东西带着钱大老远地从和林来看我们,我们一家老小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牛根生总裁和卢俊书记鼓励老人要爱惜身体照顾好自己,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公司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