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攻略
10899400000018

第18章 文化法则:草原牛精神(1)

1.蒙牛文化综述

蒙牛企业文化的基本架构:

?蒙牛企业文化的特征:

两高、两强、三型

两高--目标高:全球乳业的领先者;境界高: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两强--企业文化创新力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强。

三型--学习型、尊重型、竞争型。

蒙牛的战略目标:

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用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用5-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

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

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

?蒙牛人的价值观:

只有变化才是宇宙的真理,所以人要适应变化,并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在不断变化中,

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

(2)企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3)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

?蒙牛人的工作观:

把生活和工作理解成一个学习、创新、创造意义的过程。

?蒙牛企业文化的三个氛围:

(1)制度氛围是保证

(2)物质氛围是基础

(3)情感氛围是核心

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经营理念

百年蒙牛 强乳兴农

企业精神

学习沟通 自我超越

(1)学习沟通:每一位蒙牛人都要致力于在团队中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和被误解。

(2)自我超越:勇于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做完整、做到位。

企业宗旨:

对用户: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

对客户:合作双赢 共同成长

对股东:高度负责 长效回报

对员工:学习培训 成就自我

对社会:注重环保 回馈大众

管理理念--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人才理念--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质量理念--产品人性化、标准全球化

?蒙牛的使命:

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为民族创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的世界品牌;

为提升消费者的健康品质服务;

为员工搭建人生价值的实现平台。

?蒙牛的核心竞争力:

以成功经营人心为终极目标,以双赢利益机制和学习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蒙牛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1)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2)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则。

(3)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让人人都感到伟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4)合作: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则。

(5)分享: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与别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没有分享,就没有团队的成长。

(6)创新:创新是旧的资源新的整合,创新是蒙牛事业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是不断创新的关键。

蒙牛的独特节日:

学习节:7月19日

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总结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

感恩节: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

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做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我们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

蒙牛企业文化的综合表述:

以诚信构筑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蒙牛的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蒙牛企业文化的内涵:

蒙牛是什么?

(1)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

(2)蒙牛是草原

蒙牛人的特征

有胸怀、有远见、有思维、有品格

胸怀:草原一样辽阔(胸怀多宽 事业多宽)

远见:雄鹰一样高远(登高望远 举重若轻)

思维:骏马一样驰骋(思维超前 观念创新)

品格:哈达一样高尚(洁白无暇 坦荡真诚)

蒙牛人的座右铭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

(3)当今社会,观念、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4)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5)大道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完善。

(6)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蒙牛企业广告语

(1)百年蒙牛 强乳兴农

(2)蒙牛是草原

(3)蒙牛绿色乳品 传播健康理念

(4)诚信蒙牛 绿色蒙牛 科技蒙牛

2.五同心圆文化框架

理论界认为:产品竞争力来自技术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来自制度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来自理念竞争力。美国着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界还认为,企业文化由表及里分为四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蒙牛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粹是:

1.使命: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2.愿景:愿每个中国人身心健康;创第一品牌、建中国乳都;做世界乳业领先企业。

3.员工六项修养是:做自我超越的人;做有使命感的人,做学习创新的人;做品德高尚的人;做争创一流的人;做有团队精神的人。

蒙牛还有一个理念关系图。图描述出了公司的文化的基本框架。这个图是由内向外逐渐扩散的同心圆。同心圆的中心是蒙牛的使命和愿景,往外依次是三项核心能力(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大共有制)、七个管理机制、三大竞争优势(大价值,大品牌,大服务)和策略方针(专注乳业同步发展,整合资源滚动做强)。

此外,对于蒙牛的图标,公司也有专门的解释:本标志是企业名称的表意造型。以厚实飘逸的一抹横笔,象征内蒙古广袤肥沃的大地及其区域优势;弯角坚挺如峰,象征牛及牛的精神;绿底,象征绿色与健康……整个标志由白绿两色组成,突出追求天然、远离污染的主题。

3.三靠哲学风行

创什么牌?蒙牛,中国牛,世界牛。学什么智?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天地人虫。得什么胜?你我赢,大家赢,人人赢。《周易》讲象数理,“三靠哲学”蕴含的正是蒙牛的“象数理”。

大道行简。最高级的最简单。探究蒙牛企业文化,我们力图用几个字、几条线概括之、勾勒之。

文化不只在纸上,不只在心中,关键在行上。“知道”不等于“得道”,“得道”不等于“行道”--替天行道,替民行道,替己行道。

孔子讲: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性。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掌旗者、布道者、践行者。“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唇齿相依。透视企业文化,从透视企业家的言行开始。

牛根生创立企业时便给自己立了一则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2004年,他把蒙牛文化概括为一体两面:“牛”文化,“德”字根。

据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又说,古埃及文化的复活,就是从破译文字开始的。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化有根。根在,文化就在;根若断了,文化就换了。

蒙牛文化的“根”是什么?

用一个形象的字概括,是“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用一个抽象的字概括,是“德”--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为什么是“牛”、是“德”,而不是其他什么“鹰”呀、“巧”呀?想想吧,与我们命运相连的是怎样一群人:产品市场上,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上,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上,是百万农民……除了这“三民”,还有“三军”生产大军、销售大军、供应大军。把我们自己与家人,连同亲戚,所有人加到一起,放到天平的一端,然后把“三民”与“三军”放到天平的另一端,称一称,比一比:谁重?谁轻?

我们身上的担子无比重啊,这边龙头一哆嗦,那边就会浪翻船:农民宰牛,市民断奶,股民损金。可是,规避这一切风险的核心力量是什么?是员工。所以,我们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德字当先。“德”是主根,“与自己较劲”与“经营人心”是两大侧根。

把根留住,过去吃饭穿衣靠了它,将来发光发热还靠它,这是我们事业的源泉。

2O02年10月,在中国奶业年会上,应大会之邀,牛根生系统阐述了蒙牛文化的框架。其中在《学习型文化让企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一节中谈到:

观众方者为良医,观众器者为良匠,学习型文化让企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是人有文字,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每一代都是退回原点,从零开始,人却可以读到远古时候的记载,站到所有前人的肩膀上。

当然,继承古今中外,仿其形易,得其神难,科学的继承是批判和扬弃,是否定之否定。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得到知识,而是得到思想的方法。

生物学上有个名词叫“杂交优势”。生物杂交产生优良品种,观念杂交催生思想巨人,人才杂交造就卓越团队。学习,不单纯是学习,学习中有创造。如果我们原来的思想只是一粒种子,那么,学习就是使这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环境。在中西方文化的嫁接中,在儒释道精神的融合中,在自我理念与他人理念的交锋中,蒙牛力图让思想与思想相乘,实现“王水效应”。

牛文化的第三条主线:大牌靠创

2002年2月,蒙牛人在一篇题为《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短文中写道:“蒙牛”已成为“中国牛”,并在向“世界牛”迈进。

牛根生认为,乳业是国家的弱项,却是内蒙古的强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文化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内蒙古要做中国的“乳业龙头”,呼和浩特要做“中国乳都”。这就是蒙牛“三步走”的品牌战略。

2005年,在《品牌中国》论坛上,牛根生的一句声若洪钟的结束语“蒙牛!中国牛!世界牛!”,振奋人心,颇有代国人“宣言”的气度。

如何创这个牌?

经济全球化,与我们同台竞争的是装备到牙齿的国际军团,我们规模不如别人,底子不如别人,历史不如别人,凭什么赶?靠什么超?

中华民族要想后来居上,只有凭创新,靠突破。既要拼硬件,更要发动“软件革命”在管理上创新,在文化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力。

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就是我们在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老牛专项基金”的用途,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面向员工(杰出者、特困者、重症者),面向消费者(重大建议者、感天动地者、杰出贡献者),面向中国乳业。指向员工的部分,共涉及到九类人:搞经营的、搞管理的、搞市场的、搞销售的、搞研发的、搞技术的、搞生产的、搞原料的,最后一类是陷入特殊困境的员工--遭遇天灾人祸,或者其他过不去的坎,但企业的分配制度涉及不到、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则照顾不到、社会保障系统也覆盖不到,这时候,可以向基金申请帮助。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接力。千事业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一群又一群人,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把好的文化、好的做法,模式化、制度化,让它凝固下来,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这样,即使有貌合神离的人进来,在系统构筑的强大的“文化执行力范式”中,经过一场叉一场博弈,也会被慢慢同化,成为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大胜靠德: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蒙牛文化的主根是“德”,其有三大“支根”“经营人心”,“与自己较劲”,“种自己的田”。“三大支根”同时也是“三大方法论”。

4.民企自发建党委的奥妙

在2002年的“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947%的成长速度,名列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第一,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冠军”。

诞生于1999年的蒙牛,凭什么由当年销售额0.43亿元连续几个筋斗云,翻到2002年的21亿多元?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推动蒙牛高速成长的因素很多,但企业党委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

蒙牛筹建初期,由于是自然人入股,被人民银行误认为非法集资。“有一天,公司总 裁牛根生给了我一包材料,说‘银行的人刚找过我,我有可能被逮进去,我要是进去了公司就靠你了。’当时我这个党委书记,还是‘地下书记’,但在大伙儿眼里我就是主心骨……”事隔几年,蒙牛公司党委书记卢俊回首这段往事,依然十分动情。

不管是在外界,还是在公司内,有非常多的人把牛根生视作“蒙牛之父”,把卢俊视作“蒙牛之母”。

刚刚创业的时候,牛根生所请的第一个人,也是创业六年以来他所请的惟一一个人,是卢俊。

卢俊曾经说说:“蒙牛坚持成立党委,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企业从成立之初,便能充分利用党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避免走人家族式管理的歧途。” 直到今天,蒙牛各公司领导的直系亲属,没有一位在蒙牛工作的。有些员工升任领导后,原在蒙牛工作的亲属立即调离。

蒙牛筹建公司的同时也筹建了党委。9名发起人一致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是党教我们做的,所以,要把企业纳入党的管理。党委的成立并不一帆风顺,当时,私营企业能否设党委还是个问题。直到2000年8月,蒙牛只被批准成立党支部,隶属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工业局党委。

但蒙牛的发起人坚信:事在人为。在得到承认前的近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党支部按照筹备党委的框架运行,在企业的创立和壮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蒙牛在公司各事业部及车间建立了“筹”字号的党总支、党支部。

牛根生坚持自己不在党内担任正职,他曾经说过: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需要一个“中间人”--公正的裁判,我们企业党组织的宗旨是“与中央保持一致,按员工需求办事”,因此,我作为主要经营者,不宜担任正职。

在蒙牛, 党既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管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

蒙牛的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责”,行政人员的业绩考核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并在年薪中占有一定比例。

2002年“五四运动”纪念日,蒙牛作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企业,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选播。蒙牛作为内蒙古惟一入选的企业参加,也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惟一人选的企业。

范树勋是蒙牛液态奶事业部公开招聘的专职党总支副书记,他说:“我的职责,一是调查各部门领导的员工认可度,二是考核他们的德绩状况,三是及时把握员工思想动态。”范树勋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最让他发愁的是,如何经常地、准确地、有效地挑出监督对象的“毛病”,在每月一次的汇报会上摆出来。他说:“总裁和书记不听你表扬谁!”

牛根生说:“蒙牛的高速发展证明,党委有效地把握了企业发展方向,淡化了公司领导的个人魅力,形成了团队的魅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考察蒙牛后,明确指示党委组织部批准蒙牛成立党委。卢俊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廓清了党组织建设的一些认识误区,实践证明蒙牛的做法是正确的、有前途的。”

牛根生曾经在私下里说过:“党委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实际上比在国有企业还大!这是因为:国有企业本身就是国家的,员工中不容易滋生对立情绪;而民营企业不是国家的,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都不代表国家,所以,调停他们之间的利益,就需要一个公正的‘第四方’--党组织。只有党,才能站在所有‘利益圈子’之外,按‘三个代表’的原则和宗旨,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2002年末,蒙牛的维修工李生茂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培训班。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两个企业的设备部经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学习成绩不错,跟我们干吧!”

“不行,我不能去。”

“我给你高薪!”

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生茂说:“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们,扯开上衣让他们看我胸口这道疤。他们很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