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攻略
10899400000016

第16章 制造法则:产品即人品(1)

1.品质负数原理

在谈到蒙牛纯牛奶入选中国航天员食品的原因时,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根生对记者说:“从根本上说,蒙牛牛奶的奶源是决定牛奶质量的关键因素。内蒙古草原是世界五大草原之一,位于北纬四十度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牛奶产地。这一纬度的草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牧草品种丰富,天然的环境再加上良种奶牛,决定了牛奶的先天品质。举个例子,冬季内蒙古草原的气温低于零下二十度,但即使是刚出生的小牛犊,离开母胎也能自己站起来,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骄傲的说,在这一纬度生长的奶牛,其先天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基因。而且内蒙古草原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气,保证了蒙牛奶源的天然品质。”

有了优质的奶源,蒙牛还注意加强牧场建设,引进世界领先的奶牛养殖技术和自动化的机械挤奶设备。与此同时,蒙牛对生产工艺也精益求精,引进国际多种先进技术,跨入了全球牛奶加工智能化样板工厂的行列。蒙牛是2003年度APEC所邀请的食品行业惟一参会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个参会的民营企业,这是内蒙古企业第一次参加APEC会议。同时,蒙牛也是世界权威投资机构摩根迄今为止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的最大企业。

内蒙古草原得天独厚的条件无可替代,但如何让其辗转九州而不失原有品质呢?蒙牛在质量管理上创造性的采取了两项举措,被概括为“一净一稠”。一是着眼“净”,在国内第一个建起“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进行全面清洗,杜绝了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保证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二是着眼于“稠”。一般牛奶都采用加温的方法,去除一部分水分,但加温时间一长就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而蒙牛乳业在牛奶的消毒工艺中用的是瞬间高温消毒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精华。因为蒙牛乳业在加工过程中应用科学的“闪蒸技术”,使蒙牛牛奶的固形物(蛋白质、钙、乳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超过12%,远高出国家标准,喝起来更纯、更浓、更香,营养更丰富。虽然增加了成本,减少了利润,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人心。

正是凭借着纯天然、高质量、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口味,经过国家航天部门的严格检测,认为蒙牛牛奶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蒙牛牛奶最终成为太空营养学专家唯一指定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以诚信取信于消费者,对乳业而言关键是产品的质量。“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是蒙牛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其始终如一所追求的。一说到蒙牛,人们都会联想到绿色草原、无污染、纯天然、健康、奶多、奶浓,奶香浓郁,是一种非常天然、并且时尚的品牌形象。这一形象的确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花大量的钱以哗众取宠的广告便可奏效的。

此外,蒙牛还成立了质量控制中心,对产品质量进行“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确保了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确保质量和尖端产品必须有先进的装备。去年12月蒙牛三期工程投资剪彩,新建的液态奶生产车间能同时放置20余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1000吨,为目前全球旋转生产线数量最多、处理鲜奶能力最大的单体车间,也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三期工程全部采用世界最权威的无菌管内进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所含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ALFAST标准化闪蒸系统,可以将牛奶脂肪含量精确到0.1以下,提高牛奶的乳固体含量,保证牛奶口感的均一、稳定,不受季节影响,充分展现蒙牛牛奶浓香的口味。

高质量的产品就是蒙牛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金牌通行证。消费者认可了蒙牛,权威机构也认可了蒙牛。早在2000年,蒙牛就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英国本土NQA质量保证审核,去年又赢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蒙牛的江山是靠质量打出来的。

有一次,蒙牛冰品尝试延长产品线,委托某厂生产速冻水饺。

第一批几百箱水饺试生产出来后,即于年关前投放市场。水饺,是不少北方人的年夜饭。

大年初二,牛根生看市场,买回三种水饺,第一种是蒙牛的,第二种是伊利的,第三种是蒙牛员工食堂的。

回来煮着一尝,发现蒙牛的水饺皮厚馅少,味道也不出色。

但这只是个人的感觉,准不准呢?老牛决定搞一次盲测。

正月初四开高层会议。牛根生托人提前从市场上将蒙牛牌与伊利牌水饺各买回半箱,交给蒙牛员工食堂负责人老赵,吩咐煮三种水饺:蒙牛的(1号),伊利的(2号),食堂的(3号)。并告诫老赵:不准走漏任何风声,否则就地免职。

会议开到中午,上来三种水饺,也不告诉这是谁家的水饺,就让大家比着吃。

刚开吃,有位便评论说:“这些水饺都不如伊利。”他当时吃的是伊利水饺却说“不如伊利”。

饭后投票,参会的12人,有11票说“3号”最好--也就是蒙牛员工食堂的最好。

多数人的排序是:3号,2号,1号。

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位是水饺项目的负责人,他的排序是:3号,1号,2号。另一位是财务负责人,他的排序是:1号,3号,2号。

这个结果一出,牛根生当即下了三道命令:第一,蒙牛水饺立即停售!并把投放市场的300余箱水饺全部从经销商、零售商手中反购回来,买水饺的3万元全部由我出,算是对我这个失察的总裁的一点制裁。第二,今后开发新产品,不是最好的,未经团队品尝同意的,一律不准上市;同时,有关部门要立即制订严格的《新产品上市流程》。第三,水饺不挂蒙牛品牌,另外创一个牌子。

惩罚了自己,牛根生开始“惩罚”部下:“老杨,你这个产品为什么不经过严格的测试,就投放市场,你这种做法,不是玩忽职守,就是对蒙牛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

接着,老牛又语重心长地与大家一起回忆:“在伊利,我们是怎么为伊利水饺把关的?每次出来新产品,在我的主持下,都要专门组织水饺品尝会,大家都‘叫好’的产品,我们才允许它与消费者见面。由于老尝水饺,伊利还诞生了所谓‘四大能吃’……这次在蒙牛,你们作为从伊利过来的美食家,居然不搞品尝试验就上市,这不是不负责任吗?这是拿老板的性命开玩笑呀!”

半个月后,老杨拿出新产品,主动邀请全体例会人员品尝。同样是前述三种产品作对比,搞盲测。

这次,蒙牛速冻水饺夺得第一名!

蒙牛是老牛的命。房拆了,车砸了,连身上衣服都剥光了,老牛也许只是皱皱眉头;但是,要是给蒙牛制造点闪失,那就等于在要老牛的命。牛根生把牛奶品牌的建立归结为三要素:品质,品味,品行。

对于品质的重视,我们可以从《蒙牛足迹》报发表的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看出端倪--《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从中可以看出蒙牛对于品质的高度重视,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

一道工序控制不到位,整条生产线出品的都是问题奶!牛奶浪费了,包装浪费了,设备浪费了,人力浪费了,机会浪费了--此时,生产是负数,收入是负数。问题奶如果溜出工厂,流到市场,顾客索赔,商家退货,媒体曝光,舆论抨击,政府问责--此时,营销是负数,品牌是负数,广告也是负数。

当质量与广告方向相反的时候,广告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是一根“催命索”广告越好,死得越快。评名牌,不如争民牌;拿奖杯,不如树口碑。“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的夸奖”。

雪糕变形、发苦、细菌超标、吃出异物,受损失的仅仅是一根雪糕吗?不,是你生产的所有雪糕;受损失的仅仅是“所有雪糕”吗?不,是你生产的所有产品,连同牛奶、奶粉;受损失的仅仅是“所有产品”吗?不,是你的生存资格和发展机遇……反之,牛奶、奶粉出了问题,同样也会祸及雪糕,“株连九族”。

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产品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同样的劳动,优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利”,劣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害”。没有质量,一切等于零--不,一切等于负数……盖棺论定的时间要后移,我们要把检验口径放到市场链的末端:“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质量是企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凡是影响质量的人,一定要承担后果。要想为质量提供“铁的靠山”,光有企业家一个人的“跳楼机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面向全员的“跳闸机制”每出现一次质量事故,都要问责到所有相关层面--班组承担多少,车间承担多少,工厂承担多少,事业本部承担多少,集团公司承担多少……要让责任最大(最直接)的那个单元,吞下最多的苦果。

所谓管理的学问,既含以少制多、以小搏大的“四两拨千斤”,也含以多制少、以大博小的“千斤拨四两”。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追究工厂来约束车间、通过追究车间来约束班组、通过追究班组来约束个人?也许,当整个班组被个别人“株连”的时候,班组这个“千斤”就会强有力地拨动个别人这个“四两”!

在质量函数中,人是最主要的变量。人是负数的时候,质量必然是负数。在紧密依存的集体协作中,班组里只要出现一个“负数人”,其他人的劳动往往就会被变性为“负值”--这里没有“负负得正”,只有“一负百负”。决定人的正负的是什么?是态度,也是方法。责任心不强是负数,知识技能不过关也是负数。

要想实现质量没有负数,首先要做到没有“负数人”。要想做到没有“负数人”,办法只有一个:谁创造的负数,谁负责吞下。

总而言之一句话:产品的命运由谁来决定?

产品的命运首先是由产品自身决定的。销售技巧可以改变产品一时的销量,却不能改变产品本身的命运。北京有家牛奶公司,在买赠现象尚为少见的年头,三下广州,每次都是买三赠一,挟雷带电,气势汹汹;然而,“虚胖”之后是“虚脱”,做了两年,每次都无功而返。为什么?因为产品不做主:买赠的时候,有人买;买赠一停,大家立刻去买其他品牌。所以,好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蒙牛液体奶事业本部子丹,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谈到蒙牛的质量管理:

“质量就是生命,产品就是人品”,这是初来蒙牛所看到的众多标语中的一条。刚来集团时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这条标语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