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10853100000070

第70章 御人篇(5)

侍中韦昭是东吴著名的学者,有人把他比做汉时的司马迁,著有《》等书。他领修国史,著吴书时,孙皓让他把其父孙和列入本纪。本纪是专门记载皇帝事迹的,可孙和并未当过皇帝,因此韦昭据理婉拒,认为孙和之事只能放入列传中,这下得罪了孙皓。有一次,在宴会上,孙皓强迫韦昭饮酒7升,韦昭乃一介书生,哪能喝下这么多的酒?孙皓便以“抗旨不遵”的罪名将韦昭逮捕入狱,随后将其杀害。

会稽太守车浚是个清廉能干的官吏,有一年当地旱情严重,老百姓饿死不少。

车浚便上书孙皓,请求开仓赈济。哪知孙皓不但不发放粮秣,反倒还说车浚是想收买人心,把他斩首,并将人头悬于长杆之上,游街示众。

尚书熊睦见孙皓刻薄寡恩,便转弯抹角地劝说孙皓适当宽容些,以避免陷于孤立。孙皓一听勃然大怒,呵斥道:“老贼,竟敢骂朕。”喝令士兵将其拿下。熊睦义愤填膺,直言又将孙皓数落了一番,孙皓让武士用刀把上的铁环把熊睦活活砸死。

孙皓如此狂诛滥杀,弄得朝中文武大臣人人自危,个个如惊弓之鸟一般,风吹草动,即离开东吴,远走他乡。前将军孙秀督军于夏口,孙皓一直不放心孙秀统兵在外。公元270年,孙皓率5000人到夏口打猎。早已听说孙皓要加害自己的孙秀认为这次他是要真的动手了,便连夜带着他的妻儿老小和亲兵投奔了西晋。孙楷任武威大将军,因永安人施旦起义时不立即发兵救援孙皓之弟孙谦,故受孙皓指责。公元276年孙皓征召孙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要他进京任职。这个征召引起了孙楷的惊恐,他急忙带全家和亲兵投降晋朝。昭武将军步阐,也因孙皓贬其为绕帐督,而自疑为失职,孙皓要跟他算账,而忙不迭地投降了西晋。就这样,许多文臣武将杀的杀、降的降,东吴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孙皓渐渐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孙皓还是一个滥用民力的荒淫之辈。他即位不久,就大修宫室。对于他沉湎酒色之误,中书丞华核曾经劝谏曰:“营建新宫,需征集劳役,老百姓如果不能如期服役,朝廷官府就得兴兵讨伐,这种情况如果不断蔓延,就不可收拾,即便劳力都到齐了,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也难免不得疾病。人都是这样,遇安则心善,遇苦则怨而叛乱。我们江南精兵,远远胜过北方的敌人,1人相当于10人,如果新宫建成,病死或叛乱者5000人,则北军实际上就增加了5万;若死叛1万人则北方就相当于增加了10万人。当前大家正在争夺中原,而我们营建新宫,使敌强我弱,这是明智的人应该引为忧虑的。”这些话将修宫的危害说得十分明白,但孙皓就是不听,他不但大修宫室,而且广征妃嫔。后来他后宫的人数竟达万人之众,创下了三国时期皇帝后宫人数之最。这样一个整日游嬉于后宫的荒淫之人,哪里还有心思理政?因此,东吴朝中上下离心、国内百姓怨愤。

公元279年冬,晋武帝司马炎发兵讨吴,不久东吴即兵败如山倒,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众臣到晋国营前投降。

用人点拨

亲近小人、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这样的管理者岂能不败?可以说很大程度上,管理的科学性就在于用人的科学性,管理的艺术性就在于驾驭人的艺术性。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与整合企业内部的一切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向推进力,使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有序流动,而“人才”本身就是企业内部一个相当重要的资源。企业最根本的财富不在于有多少资产。有了人、善用人,企业就会有一切;没有人、不善用人,企业就会失去一切。

刘备故把阿斗摔马前

一次,曹操领兵追赶刘备。刘备带领十多万老百姓,三千军马,向江陵进发。赵子龙负责保护老小。

夜战之中,赵子龙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阿斗失散,赵云便闯入曹军中寻找。他找到了甘夫人,把她送过长坂坡,交给张飞。然后又返回头去寻找糜夫人和阿斗。

在乱军之中,赵云单骑闯阵,危险万分。他杀了曹营中数名战将,终于在一堵被火烧坏的土墙的枯井边,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

,糜夫人已负重伤,不肯占用赵子龙的战马,便将阿斗托付给赵子龙;当她听见曹操军马向这个方向杀过来时,怕连累赵子龙和阿斗,便翻身投井而死。

赵子龙不得已,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了枯井。然后将阿斗护在怀里,在万军丛中,左冲右突,奋力杀出,真可谓是虎口脱生。

等到赵云向刘备交付阿斗并领罪时,刘备把阿斗接过来,扔在地上,骂道:“你这小子,差点让我损失一员大将。”

赵云感动不已。刘备把战将看得比儿子重要,这使赵云以后更加以死效忠蜀汉。

用人点拨

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和奖惩机制,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就被管理者而言,这些都是“被迫”的,是管理方式的低级层面的东西。

“收心”,这才是广大管理者所应重视的,如果管理者都能做到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工作,那样的话,管理也更为容易,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也必更为巨大。为了笼络下属,在必要的时候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可能是必要的,也是最有成效的。

无辜笞将终遭殃

有一次,刘备奉曹操之命,去淮南讨伐袁术。临行前,他嘱咐御守徐州的张飞说:“你酒后经常鞭笞士卒,吾实放心不下。我走后,你早晚要少饮酒,不打军士,别误了守城大事。”张飞发誓道:“吾从今天起戒酒不饮,凡事与人多商议,听从劝诫就是了。”刘备还是不放心,留下陈登与他共守徐州。

岂知刘备刚走,张飞的老毛病就犯了,他把州内诸事都交给陈登处理,军机大事则自行定酌。一天,张飞设宴请诸将赴席。大家落座后,张飞说:“我大哥临走时,怕我因酒误事,咱们今天痛饮一番,从明天开始,都随我戒酒,一心守城。”大家听此言,便都开怀畅饮起来。

张飞把盏,轮番与众将碰杯。当他端起酒杯与曹豹碰杯时,:“末将不会饮酒。”张飞说:“厮杀汉怎么不会饮酒?你喝了这杯即可。”曹豹怕伤了张飞的面子,惧其淫威,只好勉强喝了一杯。张飞与每人会饮了一杯后,已有十几杯酒落肚,不觉有些醉意,接着又与大家会饮,当再次到曹豹面前,曹豹为难地说:“我实在不能饮了。”张飞说:“你方才分明已经饮了一杯,再饮何妨,我令你再饮一杯。”这个“不知好歹”的曹豹却“坚辞”不饮。张飞顿时大怒:“你违我将令,该责一百脊杖。”说罢便令军士将曹豹拉出去施罚。这时一旁的陈登忙出来劝阻,张飞冲他挤了挤眼睛:“你只管你文官的事,休来管我。”陈登见张飞本意并非要真打曹豹,只是想吓唬吓唬他而已,因此便不再劝了。可曹豹心中没底,见陈登劝也没用,只好跪地求饶,称:“翼德公,请看在我女婿的面子上,饶了我吧。”张飞问:“你女婿是谁?”曹豹说:“吕布将军。”谁知张飞本来就恨吕布,听此言火冒三丈:“我本不想打你,今天你提到吕布,我偏打你,打你就是打吕布。”说罢手提鞭子亲自责打曹豹50鞭,直到众人一起苦苦相劝张飞才肯罢手。

曹豹无辜挨了一顿打,心中自然十分憎恨张飞,便暗中连夜派人给吕布送信,细述了张飞如何无礼,并约吕布乘刘备不在城中,张飞及众将大醉之际夺取徐州。

吕布见信后,便依谋士之言,在曹豹的接应下,顺利占领了徐州。

照理说,经过这么一次,张飞应该有所收敛了,然而正可谓本性难移,依然时常酒后笞将,直至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

那是后来张飞在闻知义兄关羽被害的消息后,他昼夜号哭不止,滴泪成血,染透衣襟。周围众将见张飞如此重义,只好投其所好,用酒来劝解他。谁知酒后他趁着酒兴,悲兄怒吴之情更甚,对东吴的满腔怒火无处宣泄,看见身边哪个将士不顺眼,便扯过来鞭打一顿。在他的鞭下,有很多将士被活活打死。众下属“心有惴惴焉而怨怒积于心”。当他接到出师伐吴的命令时,又向军中下令说:“三日之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第二天,帐下二将范疆、张达向他禀告:“白旗白甲一时置不齐,能否宽限几日?”张飞大怒道:“吾为兄弟报仇,恨不能今日便入内贼之境,尔等怎敢延误?”说罢,令武士把二人捆绑在树上,各鞭笞五十。然后又手指着二人说:“明日就得给我置办完备,若违了期限,马上杀你二人示众。”

二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回到营中后范疆说:“今日受此苦刑倒也无所谓,只是明天一天怎能把白旗白甲都弄齐了?”张达说:“反正你我二人难逃厄运,别等他杀我,不如我们先杀了他。”于是二人相约,只待张飞晚上醉酒后行事。

连日来,张飞无一天不饮,每饮必醉。他还同往常一样,醉卧榻上,鼾声如雷。张范二人见张飞睡死,便壮着胆子摸到床前,用短刀刺入张飞的心脏。张飞大叫一声而亡,两位凶手遂连夜逃往东吴。

可怜张飞一世勇猛,最终竟于梦中惨死在部下的手中,自食了“滥施暴虐”的恶果。

用人点拨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任何将个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做法都是站不住的,也是要不得的。作为领导者,更应该正确认识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有丝毫的优越感,并因此而不能正确处理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善待下属,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爱心来感染他们,加大感情投资力度,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驭人无方,群贤毕至又奈何

刘禅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他继承皇位。平心而论,较之商纣、夏桀之类的暴君,刘禅也不尽坏,甚至还算得上是个“老好人”;他老实得可怜、无能得出奇。可以说,他一生的是是非非皆由其无能而生。

孔明执政时,刘禅遵其父刘备所嘱“事丞相如父”,且实权在孔明,他不听也得听。孔明操劳国家大事,整天忙得汗流浃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刘禅却是“傻人有憨福”,落得个轻闲自在,整天不动脑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乐其所乐。当然,他也不是整天昏睡,遇有国家大事,他有时也会用心。比如刘备死后,曹魏乘机兵分五路侵蜀,因为当时孔明闭门不出,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后来他到相府探望孔明,孔明告诉他退兵之策,“如梦初醒”,实乃活脱脱一副白痴相。

然而这刘禅对于孔明竟然也放心不下,当诸葛亮与司马懿斗兵斗阵边疆取胜,正欲乘胜直取长安之时,他却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听信司马懿故意放出的流言孔明白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竟当即派人带着诏书星夜赶往前线,回朝。孔明奉旨赶回成都,问他究竟有什么急事将他召回?刘禅无言以对,良久,竟“语出惊人”:“我好久没见到丞相了,心中十分想念,因此特地把您给叫回来见个面,没有别的事儿。”真是憨人憨语、憨态十足。只是苦了那孔明,偌大年纪,来回奔跑不说,前线战事也因此而功亏一篑,弄得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总的来说,孔明在世时,刘禅“大树底下好乘凉”,国家还算太平。可等到诸葛亮故于五丈原,特别是蒋琬等贤相相继去世之后,情况便逐渐发生了变化,刘禅的无能昏庸和荒唐无知便暴露无遗了。此时刘禅身边的宦官黄浩见他无能好欺,感到自己的出头之日到了,便竭尽其阿谀吹捧、阳奉阴违之能事,不断取得刘禅的好感,针对刘禅好逸贪色的弱点,将其陷于声色犬马之中,使刘禅无心理政,从而最终将大权窃为己有,把个朝政、政事、军事弄得一塌糊涂、乌烟瘴气。

深得孔明兵法之要旨的姜维是蜀国后期的“顶梁柱”,是个赤胆忠心的忠臣,他继承孔明之遗志,九伐中原,虽无大胜,但也挫伤敌胆,使之不敢正窥西蜀。可正当姜维在前线浴血奋战,困魏国名将邓艾于祁山时,忽然连续接到刘禅的三道诏书,促其回师。原来刘禅是在黄浩指使下作出了“决断”:“姜维屡战而无功,命阎宇代之。”

而这个阎宇本来身无寸功,只因跟随黄浩才得重用,竟官至右将军。黄浩本想用阎宇代替姜维,可又听说前线的对手邓艾善于用兵,恐怕阎宇不是对手,就又停了下来。任用大将,尤其是临战换将,如同儿戏,是撤是用,竟然全由一个宦官说了算,可见这刘禅实在是个罕见的庸王。

姜维回来后得知此事,便入奏后主说:“黄浩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可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方可太平,中原方能恢复。”后主听了却哈哈大笑:“黄浩乃趋走小人,纵使专权,也无能力。”

姜维见不能杀黄浩,担心反被其所害,便听从法正之言,领军前往沓中屯田,以充军实,徐图进取。然而,自古以来庸主当政、小人弄权,大将在外难于立功。姜维岂能例外?刘禅昏庸透顶,黄浩专权胡为,西蜀怎能不亡。

时隔不久,钟会、邓艾大举兴兵入侵西蜀,姜维当即起兵前往抗拒,并上表请派精兵分守战略要地阳安关和阴平桥,并指出“若失二处,汉中不保也”。可在此危急关头,刘禅竟听黄浩之言召巫婆入内殿卜问凶吉,此巫自称“西川土神”附身,胡说什么“陛下欣乐太平,何为求问他事?数年之后,魏国疆土亦归陛下也。陛下切勿忧虑。”

自此,刘禅深信巫婆之说,而不听姜维之言,每日只在宫中饮酒作乐。姜维频发告急文书,都被黄浩截下并藏匿。因此使得钟会轻取阳安关,邓艾偷渡阴平,姜维虽和诸将奋死守卫剑阁,但此时他纵有回天之力也已无济于事了。

魏军进攻,势如破竹,此时刘禅召集紧急御前会议,商讨对策。有人认为,可以联合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易守难攻,宜可奔南。只有谯周主张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刘禅这个软骨头,听到前线兵败,早已吓得六神无主,谯周的意见正合他意,便拍板定案。派遣特使带着蜀汉印绶,向邓艾投降,同时又命令姜维停止抵抗,就地待命。蜀军将士个个“拔刀砍石”,怒不可遏,但刘禅却命人将自己捆起来,抬着棺材到邓艾营中乞降。“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皇帝熊则熊一国,蜀汉自此彻底完蛋。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特色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用人点拨“领”、“导”,二者都可以理解为驾驭、御使。作为领导者,不具备领导才能,如何能起到领导的作用于手下?

换句话说,即使手下拥有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但是又有什么用途呢?下属的聪明才智根本无从发挥,实现不了自身的真正价值,不能创造丝毫的业绩。御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与下属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自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是这个王朝到第二位皇帝,即隋炀帝统治时,就天下大乱,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隋末动荡不安的环,以李渊、李世民父子为首的李氏集团也在太原积极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