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10853100000066

第66章 御人篇(1)

严则使其守规,宽则予其甘雨,二者相成,可谓御人之道。

———曾国藩

纣王暴虐戮良臣,士卒阵前倒戈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辛帝,知道的人也许不多,可“商纣王”这名恐怕就响多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一生贪色好淫、穷奢极侈,用其绝对的专制和骇人的暴虐,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血腥的一页。“纣”(在谥法上,此字表示残义损善)就是在这位暴君死于非命之后,天下人送他的称号。

纣本非无能之辈,他天生聪明,能说会道,行动敏捷、气力过人,能徒手斗猛兽。正因如此,他恃才放旷,骄奢无比,根本不把手下的大臣们放在眼里。但他却有两大嗜好,一是非常爱喝酒,二是十分好美色,常常是喝醉了酒,又和女人们淫荡作乐。女人中他最宠妲己,只要是妲己说的一律照办。他加重赋税,把朝歌城内的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为了充实巨桥仓库中的存粮,更是横征暴敛。同时,他多方搜集走狗、跑马、珍奇、古玩,充实宫廷的摆设。他一味地修缮园中的亭台楼阁,更养了许多的野兽飞鸟,整天在园中游戏玩乐。为了游乐的方便,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夏桀的“酒池肉林”,不仅让池子盛满了酒,到处悬挂着肉,并且让许多男男女女脱光衣服在其中追逐嬉戏,通宵达旦地吃肉玩乐,他身边一些尚有羞耻之心的臣下或宫女,不愿脱衣,他便对之施以酷刑,直到把不听话的活活整死。

他的骄横和淫奢,自然引来了一片怨愤,有的诸侯就起来反抗他。为了压制这种反抗,纣王加重了刑罚,让人发明了一种叫炮烙的酷刑来吓阻臣民。同时,他任命姬昌、九侯、颚侯三人为三公来协助他。九侯有个漂亮的女人,他把她送给纣王,可是这个美女不喜欢纣王那套荒淫无耻的做法,纣王一气之下把她杀了,觉得还不解恨,便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颚侯跟他争论,因言辞激烈,被纣王杀死,做成肉脯。“三公”眨眼之间死了“二公”。西伯姬昌听到这些事情,暗暗叹息,再也不敢说话。可是姬昌不满的神情和态度竟被崇虎侯愿知道了,他密告纣王,纣王当即将姬昌囚禁于羡里。

姬昌的臣子闳夭等人,为了营救姬昌,就投纣王所好,到处寻找美女和奇珍异宝献给纣王。纣王因此赦免了姬昌。姬昌出狱后,把洛西一块地方献给纣王,纣王封他为周诸侯的首领,赠给他作战用的弓矢、刑罚用的斧钺,让他征伐那些不听话的叛国。

同时,纣王任用费仲主持政务,费仲是个马屁精,大臣们都不喜欢他。纣王便改用蜚廉的儿子恶来主政,恶来同样是个小人,他的特长是搬弄是非传播小道消息,专门诋毁别人。有了这样的小人在身边,纣王就越发疏远贤臣和诸侯了。

与此同时,姬昌回到周后,到处做好事,拉拢人心、培植自己的势力,许多诸侯都背叛了纣王前来投奔他。姬昌的实力大大增加。商朝大贵族微子、箕子和王子比干反复进谏纣王,纣王一概不听。商容是朝内人人敬重的贤臣,百姓也喜欢他,但是,纣王讨厌他直言劝谏,竟把他废了。自此,民心大失。等到姬昌灭了饥国。纣王的大臣祖伊赶紧告诉纣王:“天子啊,由于你的过分戏嬉玩乐,老天爷也抛弃了我们,如今人民没有不希望你早点死掉的。他们都在说:‘老天你什么时候给他惩罚呢,我愿同他一同死。’王啊,如今你听了这些话有何感想呢?”纣王说:“我生下来就有命在天的,他们的诅咒能奈我何?”祖伊回去后对人说:“纣王已经无法再劝了。”

比干力谏纣王,刚开了个头:“为人臣子者不可袖手旁观,就是杀头挖心,也要据理力争。”纣王听了不以为然,说:“我听说圣人的心眼特别多,有七个孔。我倒要看看比干有几个心眼。”说罢就让人剖开比干的肚子。箕子假装疯痴,仍被纣王囚禁起来。微子见势不妙就逃走了。殷朝的臣子们被迫逃到了周,纣王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周武王率兵伐纣。

周武王的讨纣大军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离朝歌仅仅70里的牧野。

纣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拼凑了70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到牧野迎战。他想,武王的兵力不过5万人,70万人还打不过5万吗?

可是,那70万商军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纣的压迫和虐待,早就对纣恨透了,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进攻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大批奴隶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70,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太公指挥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纣逃回朝歌,眼看大势已去,当夜,就躲进鹿台,放了一把火,跳进火堆之中自焚而亡。

用人点拨

管理者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制约管理者管理的因素却有许多,能否合理用人,尊重下属、爱护下属就是比较重要的方面。

有才能的人都得到合理的任用,那么必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人们所衷心祈盼的。因此,我们的领导者们眼光要放远一点,知人善任,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影响下属。

君逸臣劳

春秋时期,有一天晋国派了一位使者到齐国。负责的官员问齐桓公:“要怎么款待使者?”齐桓公说:“问管仲。”又有一位官员向他请教其他政务,齐桓公又说:“问管仲。”

宫中的小丑感到不解,笑着对齐桓公说:“如果什么事情都去问管仲就能解决的话,那做君主的不是太会享受了吗?”

齐桓公回答说:“你这个小人物懂什么,居上位的人那么辛苦地寻找人才,就是希望得到人才而用之,自己也才可以享福。如果一个君主忘了善用人才,一个人拼命地工作,什么事都靠自己,好不容易发掘的人才,也就无事可做了。所以寡人发现管仲这个人才以后,把齐国交给他治理,也就用不着那么辛苦了。”不久以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用人点拨事必躬亲并不表明管理者精明强干,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一些小事情上,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事情的处理,“”才是聪明之举。

精明的管理者,会尽量发挥下属的作用,对下属放权,让下属独自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并且尽量把事情做好,而管理者则坐收其利。

给予不在多寡一日,中山国的国王设宴庆功,珍馐异味,十分丰盛,美中不足的是汤的分量比较少。在席中,司马期没有分到足量的汤水,因此认为中山王厚此薄彼,有意戏弄自己,便怀恨在心。后来,他逃到楚国,说服楚王攻击中山。中山乃是一个弹丸之地,楚兵一到,中山便被击溃了。

中山王在逃跑的路途中看见两位拿着长矛的士兵紧追过来,心里发慌。待到这两个人走到跟前,看不出有杀机的样子,中山王便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来人回答:“家父命我兄弟俩来保护大王,家父去年因得到大王一壶食物之赐,而幸免于饿死,现在我们誓死报恩。”

中山君仰天而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难时;伤害,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恰恰损害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汤而逃亡国外,也因一碗饭而得到两个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勇士。”用人点拨领导对下属的给予不在乎数量的多少,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其中内含的是一种关怀、一种仁爱。

激励作用靠的是感情的力量,它从思想方面着手,以合乎情理的疏导,达到尊重和信任,以如亲似家人般的关心体贴,达到情感上、思想上的沟通和对问题的共识。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从精神上激励人们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起下属自觉干好工作的热情。

管理者的胸怀

春秋末年,晋国有个卿大夫叫赵简子,他有两头心爱的白骡。一天夜里,住在广门县的小官阳城胥渠的仆人来到赵简子的门前,敲门告诉说:“主人胥渠生病了,医生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治好;如果弄不到的话,那就必死无疑。’”

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在一旁侍奉赵简子的家臣董安听后大怒:“胥渠这家伙,竟然算计起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把他杀掉。”

赵简子说:“杀人为的是使牲畜活命,不是太不仁义了吗?而杀掉牲畜去救人活命,却是仁爱的表现。”

于是吩咐厨师杀掉白骡,取出骡肝,送给胥渠。

人们听说后非常感动,,赵简子攻打狄城。广门县的胥渠带领军队参战,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争先登上了城头,赵简子大胜敌军。用人点拨作为领导者要关心和爱护下属。《孙子兵法》开宗明义,认为“道”是赢得战争的第一种因素。所谓“道”,就是让部属与领导者的价值观相一致,这样部属就会与领导者同生共死,不会畏惧什么困难和危险,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企业越来越强烈地需要员工的献身精神,而另一方面,员工的献身精神却稀罕得几乎成了神话。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由于管理者的唯利是图,严重伤害了人的价值自尊,献身精神甚至成了被嘲笑的对象。企业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困境,可依然像一只“漏水桶”,总是无法实现理想的成本管理和盈利。作为一名管理者,你需要箍好这只水桶。

吸吮脓血为哪般

魏国名将吴起立了战功后,被任命为河西守将。他在职期间,为了培养造就一支父子之兵,与士兵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和敬重。

一次,军中有一个士兵生了疽疮,红肿溃烂,疼痛难忍,恶臭熏人。吴起得知后,立即亲自去替他吸吮脓血,裹伤敷药,像对待亲生骨肉一样关怀备至。那士兵在吴起的精心医治护理下,很快就痊愈了。

吴起爱兵如子的行动,使全军上上下下,无不深受感动。不久,这事传到那士兵的家中,其母竟放声大哭起来。人们觉得很奇怪,便问她:“吴将军亲自为你儿子吸吮脓血,治好他的恶疮,你不但毫无感激之情,反而痛哭流涕,是何道理?”老妇人回答说:“诸位有所不知,当年我的丈夫也在吴将军的部下当兵,将军也为他吸吮过脓血,治好了恶疮。他为了报答将军的深情厚谊,作战时总是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直到战死疆场。现在我的儿子怎能受恩不报呢?不知道他又将葬身何处了,这怎能不使我伤心落泪呢。”

吴起就这样培养了一支堪称父子之兵的队伍,并率领这支队伍与诸侯大战70余次,其中有64次大获全胜,还从强秦手中夺得五座城池。用人点拨人们常用“爱兵如子”这句话赞扬将领对士兵的关怀与爱护,历来是把这种关怀与爱护当成美德来歌颂的。在现代社会,领导与下属的人际交往关系中更是如此。领导必须深切地了解下属中的这种心理,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一条为官之道。

“爱下属”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巨大的,作为一个领导,如果能够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尊重下属的意愿、体味下属的情感、维护下属的利益,那么在关键时刻,下属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尽心尽力。

孟尝君沉浮不惊

孟尝君在自己的领地广招门人食客,并给予优厚的待遇。于是,天下有识之士,都竞相投奔归附。一时间,食客就达数千人,影响甚大。

秦国对孟尝君的才能深为恐惧,便使用了离间之计,使孟尝君失去了齐国相国的职务。树倒猢狲散,他的食客也接二连三地离开了他。

后来,他的食客中有位叫冯獾的人,用计使孟尝君官复原职。孟尝君感叹地对冯獾说道:“我对待客人很热情,在招待上也没什么疏忽,以致食客人数达到了三千有余。但是我一旦失去地位,他们全都背弃我而去,没有人来看望我。幸好有你助我一臂之力,才重新恢复了地位。看那些家伙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如有厚着脸皮回到我这儿来的人,我必将朝他脸上啐唾沫而大加羞辱。”而冯獾却对他说:“富贵时,大家都来投奔;落魄了,朋友四处流散,这是理所当然的。您看菜市场,早晨人们熙熙攘攘,但到了晚上,就变得空空荡荡了。这并非人们喜欢早晨,讨厌晚上,这是因为早晨有要买的东西,所以人们聚集到市场上,而晚上没有东西可买,人们就不去市场了。食客们由于您丧失地位而离开您也与此相同。这是由于他们所求的东西没有了,所以您不应该记恨他们。”

孟尝君听冯獾这样一说,立刻心领神会,仍一如既往地对待再次归附到他门下的食客们。

孟尝君虽然愤怒,但还是替别人多想了一些:食客们之所以投奔而来,是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待,想在相国身边干些业绩;自己失势了,对方的期待落空了,焉有不走之理?所以,是自己的沉浮影响了他们的去留。孟尝君不再记恨他们,体现了他的君子风度。用人点拨一个统御他人的人,若想更好地达到管理下属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就管理者来说,虚怀若谷既是精神操守,又是谋略手段。“君子之德如风”,宽容大度必能感服下属,赢得人心。

要有严明的法制法规

不管你要做什么改革,一旦开始,就要从整肃纪律入手。

战国时期的西门豹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代表人物。他性情急躁,射箭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心捣碎。下围棋输了就把棋子咬碎。魏文侯见他有才能,就派他当邺县县令。西门豹的业绩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似乎只有纠治“河伯娶妇”的陋习这一件事上,其实他还在邺县革新吏政,使邺县渐渐富裕兴盛起来。

魏文侯却常听到有人告发西门豹,说邺县官仓无粮,钱库无钱,部队少装备。魏文侯亲自去视察,果然如此。魏文侯很生气,责问西门豹怎么搞的。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六国之君使国库充足。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都积储在百姓家里;钱库无银,因为钱在百姓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全民皆兵,武器都在他们手中。”说完后,西门豹就上楼敲鼓。第一阵鼓声之后,百姓披盔戴甲,手执兵器赶来集合。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推着装满粮的车,集合到楼下。魏文侯见识了西门豹的业绩,龙颜大悦,就示意西门豹停止练习。西门豹又不同意,说:“民可信不可欺,今天既然集合起来,就不能随便解散,否则,老百姓会有受骗的感受。大王可不能重蹈千金一笑的覆辙。燕国经常侵我疆土,掠我百姓,不如让我去攻打燕国。”魏文侯同意后,西门豹便带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用人点拨任何公司或组织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纪律规范。要建立良好的规范,你必须找出某个范围,先集中精力整顿,之后你要做的便是下决心惩罚那些再不遵守公司规定的人。这可以用罚薪或是加班等方式,到必要时你应不惜开除人,只要你能保证绝对公平合理。

在纪律松弛的情况下,操之过急、采取过分强硬的措施可能也会引起下属的怨恨,这种怨恨和不满反而会影响你的领导,引发其他许多问题。总之,这里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不能忽视小人物

齐国有个名叫夷射的大臣,某次他受齐王之邀参加酒宴,因为喝得酩酊大醉,便到门外吹吹风。守门的是个曾受过刖刑的人,他向夷射恳求说:“若有剩酒,请赐我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