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10853100000029

第29章 择才篇(11)

于是吕布率领人马直奔兖州。

曹操正在攻打徐州,一听说兖州被围,只好舍弃了徐州,撤军到兖州。曹操刚一到兖州,吕布立刻把曹操杀得大败,曹操狼狈而逃。吕布有勇无谋,占领兖州后,得意洋洋,根本没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却是老谋深算,他知道吕布虽勇,却无谋,所以重整军队,又杀了个回马枪。而此时吕军正在营中喝酒庆祝呢,丝毫没有设防。曹操一鼓作气又夺回了兖州。

吕布万般无奈,知道自己没有去处了,只好投奔刘备。

刘备得知吕布来投靠自己,十分高兴,决定收留他。但谋士糜丝却说:“主公,吕布出尔反尔,不讲信义,我们不能收留他啊!”其他人都劝说刘备,但刘备过于仁义,认为吕布是走投无路才来投靠,应该收留。

吕布投靠了刘备,可吓坏了曹操。曹操深知刘备野心勃勃,手下大将众多,再得到吕布,一定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便假传圣旨命刘备攻打袁术。

袁术听说刘备要率军攻打自己,十分害怕,他知道自己拒收吕布,吕布对自己一直怀恨在心,如果刘吕联手,一定很难对付。袁术手下的谋士说道:“,不必担心,那吕布虽投靠刘备,但他见利忘义,如果我们答应给他金银珠宝、粮草、马匹,联合吕布攻打刘备,吕布一定会答应!”

刘备奉旨出征,讨伐袁术,吕布却乘机夺取了徐州。而袁术也是背信弃义小人,他没有给吕布金银珠宝、粮草、马匹。吕布大怒,但他知道自己的兵力不是袁术的对手,只好忍下这口气。

曹操派人秘密联合刘备,合力攻打吕布。刘备心想:你吕布忘恩负义,反复无常,我不能再和你一起打天下了,说不定你哪天心血来潮,就杀了我。于是刘备答应了曹操,准备共同攻打吕布。

曹操兵多将广,刘备又有几员大将,二人联手,共同攻打吕布。

吕布节节败退,被围在下邳,手下的兵士趁吕布熟睡之际,将其捆绑,带着吕布去投降曹操。

曹操一见吕布,怒发冲冠,命人将其斩首,吕布吓得磕头如捣蒜,曹操不禁心动,手软下来。

他此时想到的不是别的,而是面对着磕头如捣蒜昔日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吕布,一番感慨,这是吕布吗?眼前的情景让他想到了马超,当年也是这样斩首的生死关头,马超仍旧是大骂不止,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曹操当即收回成命,将其留在身边,作为英雄礼遇重用,事实也证明,马超出生入死,忠心耿耿,赤胆仗义,让人钦佩。而同样的吕布却是如此贪生怕死,让他昔日对吕布的恨与仇烟消云散,反而多了一丝不屑和怜悯。

谋士许攸见曹操似有悔改,在一旁点醒:“主公,不要忘了一次次吕布叛变的教训,忘恩负义的本性啊。”

曹操一个激灵,犹如滑过一道寒风,大手一挥,怒喝道:“斩!”一代猛将,因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最终做了刀下鬼。

用人点拨

忠诚乃择才之本,无论是德也好,才也好,没有对国家、对企业、对任何他隶属的部落的忠诚,就谈不上对人才的提拔或者重用。吕布乃一代英杰,三英战吕布,都只不过打个平手,曹操要不是被大将掩护,也险些栽下马来,吕布一发威,可以把暴君董卓杀掉。如此英杰,何以人人自危,落得刀下鬼的下场,什么美誉都没有,不能不说吕布这个人致命的要害不是他的武功不够盖世,而是他不懂得为人将,安身立命之处就是对君主的忠诚,否则,其他一切免谈。

为什么忠诚对择才如此重要,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忠诚作为员工的一项基本素质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有了忠诚,才能有兢兢业业的勤恳耕耘和做事不找借口、做事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在企业里,做一个忠诚的人”不知成为多少个知名企业的人才标准和口号,关系着职业道德,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试想,公司如此信任你,把信息、操作、技术和资源交给你让你去做本职工作,而你却是墙头草、风中柳,遇到更高待遇和头衔的“挖墙脚”机会,就见利忘义、投荣卖主,不但公司多年来栽培你的心血付之东流,甚至把公司的机密和技术泄露,这不是对公司最大的伤害和损失吗?这样的人谁还敢用呢?吕布就是这样的小人,他对择才者最大的警告就是不要只看一个人如何有才就把他选拔出来,连忠诚这样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这样的择才犹如祸害黄水,不啻于引狼入室。

刘备闻歌得徐庶

建安十一年,刘备在汝南败于曹操,一万多人的军队只剩下五百人左右。他自思只有万夫难敌的关羽、张飞和赵云,没有出谋划策的谋士是不行的,便下决心四方查访和招募能神机妙算的贤人。

一日,刘备在新野街上见到一个身穿布袍,头围手巾,边走边唱的人,想问个究竟。随行人员说他是个疯癫,劝主公不要理睬,早点回营。

刘备说,昔日姜子牙无非是一个在河边上钓鱼的老头,周文王如果不理睬他,是发现不了也得不到这个统率千军的人物的。今天如果不把此人情况弄清,如何也放不下心的。即使是个疯癫,作为人君,也是不能不管的。

说罢,刘备慢慢向此人靠拢,仔细听他唱的歌。其歌词说:“天地反复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觉得此歌反映着一个贤人对战乱的担忧,反映着治乱者求贤和贤人想求明主的迫切要求,绝非一个疯癫或俗人所能唱得出的,便向此唱歌人问话。

通过问话,刘备发现此人原是刘景升的谋士,颖上人,姓徐名庶,字元直。因见刘景升不甚礼贤纳谏,闻刘备正在招贤纳士,慕名来新野。又闻刘备访贤路过此地,便在街上以歌表露心情,借以看刘备是不是真正识贤和礼贤。

刘备见此人果然来历不浅,连忙将他接入军营,盛情款待,与他继续畅谈。

徐庶见刘备果然识贤,他从新野人所唱“新野牧,刘皇叔,自来此,民丰足”的歌中发现刘备是个仁慈之君,但又不全信,便想利用与他交换之际试探一下。

徐庶刚坐下,只见他说:“我刚才看到皇叔所用的马是匹千里马,但恕我直言,此马有不吉之兆,对主人不利。如主公不嫌弃,听我一计,可以防凶。”

刘备一惊,即问何计可防。

徐庶说:“主公可将此马暂时赠给一个仇人使用,这个仇人受害顶凶后,你再要回来用就没事了。”

刘备不悦地说:“这是害己利人的事,我是万万不能做的。”

徐庶笑着说:“皇叔真不愧为仁德之君了。其实我根本看不到此马有不吉之兆。我刚才听说,全系试探之言,请主公见谅。”

刘备这才恍然大悟:“如今天下未定,贤士要选择明君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从此可见先生必定是个不为衣食求用的人,是个有志扶正治恶的贤才。先生对我过奖了,我刘备无才,虽有志兴汉,但至今未见成就,只是求贤心切,今日得遇先生,很是高兴。”

徐庶说:“主公心怀大志,我今日能够得见,实为三生有幸。”两人从古至今,无所不谈。

从长谈中,刘备发现徐庶学深才博,文武精通,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贤才,随即留在身边,封为军师,把兵权交给他。

徐庶上任后,为刘备在新野招精兵一百,加上原有的五百人,天天训练不止。在很短时间里,把六百人的军队训练成为纪律严明,人人善战的精悍队伍。

用人点拨

刘备如果把边走边唱的徐庶当作疯癫,不闻不理,或者不细听其所唱的歌词,或者徐庶向他作“相马”考察时,附和徐庶试探之见,做损人利己的事,那么,刘备是怎么也得不到这个军师的。徐庶相马的故事,说明贤人也要考察用人者,非贤的用人者往往得不到合格的贤人。

以往我们总是强调择人者对人才的标准,好像只能择人者挑剔人才,反过来,人才也应该多多挑剔用人单位,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发展。只有“以人为本”的用人单位才能得到人才的赏识,即使暂时待遇稍微低一些,但仍旧阻止不了人才的蜂涌而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人单位一系列优秀的品质和素质让人才仰慕和向往,水涨船高,这就是精英加精英的道理。

诸葛亮自请贬三等

诸葛亮七擒孟获,巩固了蜀汉在西南地区的统治以后,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在公元228年,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争的末尾。

马谡从小熟读兵书,而且聪明过人,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对他很器重。不过刘备对他的夸夸其谈很不满意,临终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常常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仔细观察。”诸葛亮因为喜欢马谡的善出计谋,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常常同马谡谈论军事。

这次正好是魏国名将张鹐前来争夺交通要地街亭。街亭是个咽喉要地,如果被魏军夺去,就等于掐断了蜀军的粮道,不但不能安守已经得到的陇西,还要退回汉中,那就将前功尽弃。诸葛亮深深感到守住街亭的重要性,派谁去扼守这个要道呢?诸葛亮选定了马谡。

马谡非常自信地说:“丞相请放心吧!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付一个张鹐,不在话下。”

诸葛亮小心谨慎吩咐了很久,然后派用兵谨慎的王平为副将,又作了一番嘱咐,就命令他俩带着25000大军出发了。

马谡以前当丞相参军,只能给别人出主意,而这次却是单独担负重任,他的威风劲就甭提有多高了。到达街亭以后,马谡粗粗视察了一下地形,马上下令说:

“全军赶紧埋伏到南山的树林中去,等待消灭魏军。”王平一听,马谡同丞相的叮嘱完全不同,赶紧提醒马谡:

“将军,丞相一再嘱咐,要在道口安营扎寨,我们现在趁魏军还未到来,全军砍树搬石,在这里建立起坚固的栅栏和壁垒,张鹐便是插翅也难飞过呀。”

马谡掌握了大权,根本看不起王平,教训他说:

“兵书上早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说法,魏军来了,我们便从山上冲下来,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可是,南山是一座孤山,万一被魏军截断水源,山中没有水,那不就陷入绝地了吗?”

马谡不耐烦地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难道你不明白吗?如果我军陷入绝地,能不拼命战斗吗?那时我军以一当十,必胜无疑。”

王平既说不服马谡,又没有权力,实在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请求马谡拨给他一支人马,让他在山下建一个寨子,可以相互救应。马谡拨给他1000人,随他安排。

张鹐人马到了,马谡一看,立即命令蜀兵冲击敌阵。蜀兵往下冲时,张鹐不慌不忙地命令弓箭手射箭,蜀军遭到巨大伤亡,只好退回。这样冲了好几次,根本没有用处。而魏军却稳扎稳打,包围圈越缩越小。但是张鹐不慌不忙,并不攻山,而是派兵截断了蜀军的水道,山上没有水源,苦战之后的士兵没有水喝,没有饭吃,蜀兵不战而乱。半夜就有许多蜀兵逃下山去投降了。马谡的兵马越来越少,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只好下令“放弃南山,放弃街亭”。

马谡带着残兵败将逃跑,只有王平的1000人马还坚持一阵,才退了回去。

马谡失守街亭也在诸葛亮意料之中,因为王平看马谡不听劝说,赶紧把马谡在街亭的守备图画好,送到诸葛亮手中,诸葛亮看到守备图,如同响雷击顶,长叹一声说:“马谡呀马谡,你坑害了我全军了!街亭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啊!”

马谡逃回以后,诸葛亮详细查问了街亭失守的情况,把马谡打入死牢,准备斩首,以严明军法。

马谡在狱中,明知性命难保,但他并不怨恨丞相,而是悔恨自己,骄傲大意,不听丞相的嘱咐,不理睬部下的劝告,辜负了丞相的信任,给战局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他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明公待我像儿子一样,我对待您也像父亲一样,我希望明公能像远古的舜杀死鲧,有时用鲧的儿子一样,那我死也无恨了。”

诸葛亮知道马谡担忧的是自己的儿子,他于是派人带口信给马谡:“你死以后,妻子、儿女会按月发给米粮、,不用挂念。”

斩首的那一天,马谡从牢里出来,他一见诸葛亮,就“扑通”跪下了,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诸葛亮此时心中也万分悲痛,想起马谡平常聪明过人,年轻有为,然而军法如山,由不得自己徇私情。他上前去,扶起马谡。然后转过身去,对刀斧手挥了挥手,马谡被带出去了。

这时,诸葛亮忍不住失声痛哭,文武官员都来劝解。诸葛亮缓缓地说:“我怜惜马谡呀,为他而哭。我又悔恨自己,先帝临终前专门嘱咐我不可重用马谡,说他是个言过其实的人。可我不会看人、用人,致全军大败,前功尽弃,现在我想起先帝的话,怎能不懊悔、不伤心呀!”

说完仰头长叹,泪如雨下。

马谡被斩首后,诸葛亮对街亭战役中有功的王平给以封赏,让他代替马谡为参军,封为讨寇将军。但他对自己却痛加责备,他上书后主刘禅,请求贬官三等。他还公开发出文告,承担了失败的责任。

诸葛亮这种执法如山、不讲情面、严明公正的作风和严于律己的品质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用人点拨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后人总是将其放在识人有误、用人有误等等消极的层面来评价,然而这里反其道而行,偏偏看到其中的积极面,就是诸葛亮尽管对于“大意失荆州”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世人却很少看到他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过失的可贵品质。

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能后悔了,即使杀掉一百个马谡也无济于事,然而诸葛亮竟为此事自贬三等,自我惩罚,这种高风亮节如果不是建立在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立场上是很难做出的。勇于承担责任虽然不是能力、才干,但却是比能力、才干更宝贵的敬业精神。“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胆略,而不是在事发之后,处处开脱、处处推卸,逃避是懦夫的行为,在战场上,尤其是在人生的战场上,你失掉的是战士的尊严,这尊严,是用生死考验换来的。

勇于承担责任是当今大型企业在择才上十分看重的员工品质,把这一条作为选拔的基本考察要点列在其中。接受一个任务不难做到,勇于承担责任就不是那么容易,它关系着一个人的责任心,关系着企业文化,关系着团队精神。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团队协作最可信赖的保障。诸葛亮自贬三等看似消极惩罚,实际上却大大扬起了军营士气,树立起了以身作则的精神榜样。

王与马共天下

当西晋北方大乱时,江南一带却相对安定一些。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坐镇建业,都督扬州军事。

司马睿当时非常辛苦,在王公贵族中没有多少声望,拥戴他的文武将官不多,这使司马睿感到势单力孤,忧心忡忡。

司马睿有一个最亲信的人叫王导,王导出身于世家大族,在上层社会名气很大,而且王导非常有胆识,能准确地判断天下大势,所以,司马睿非常尊重王导,当他从下邳到江南任职时,将王导带着一道同行,让王导为自己的司马,军政大事都向王导请教。

王导认为,江东一带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人们比较讲究出身、门第和名望,琅邪王司马睿资历太浅,很难服人,必须有上层社会的大官僚、大贵族、大名人支持,才能显出他的身份来,王导便为司马睿策划了一个办法。

当地有一个风俗,每年春天清明节前后,居民们都到江边去修禊,求神保佑,消祸免灾。这一天,江边、集市上是人山人海,所有的大小官僚、有钱人都要去,王导便陪着司马睿也到江边去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