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路上谈天说地,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就在这个时候,同伴见两个人在路上走得有些寂寞,竟然想同这个燕国人开个玩笑。他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听到这就是燕国的城市,想到自己已经离开了客居他乡几十年,终于在今天又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
过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了以后,不由得大为感慨,连声叹息,“我以后就可以来祭祀自己村子里的神社了!”说完,鼻子一酸,眼泪就止不住哗哗地流下来。
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又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眼前似乎出现了父母、祖辈在这里生活的场景。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湿了。
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燕国人已经信以为真,就暗暗高兴。这时候,正好路边有一座坟墓,同路人就指给他看,说:“这就是你家的祖坟。”燕人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又听同路人这么一说,更是悲从中来,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
那同伴见他这副模样,也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就假惺惺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国人知道自己上了当,心里非常不高兴。但是,他想到自己对家乡一点也不了解,竟然把晋国当成了燕国,把别人家的祖坟当成了自己家的祖坟,真的是很惭愧。
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终于有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燕国。可是,当他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燕国人本来胸中有郁积着怀乡的浓厚感情,可是受到同伴的戏弄而在晋国提前爆发了,结果当他真的到了故乡,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感情也转淡了,即使亲见故乡的事物也激发不起先前那么明显的反应。这时,在他心中积聚着的是愧疚,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而深感难堪。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不可以玩世不恭的,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我们要做的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已和别人的感情,不要让神圣的感情被欺骗蒙上一层暗淡的阴影。
杨朱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狗的本能是以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识别事物的,衣服换了,狗也就不易识别,这是很自然的。
若是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凡遇是非,务必先找自己的原因,切莫忙于责怪他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妨对他人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宽容,即使有时候,别人在某些方面冒犯了自己,也不要动气,因为他有可能会不了解你的禁忌。如果我们凡事都这样考虑一下的话,相信我们的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
疑邻偷斧
从前,在乡下有一个老伯,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忙着储存种子。他干了大半天,累得气喘吁吁的,就赶紧爬出地窖回家休息。
等他回到家中,刚一进屋,就听见妻子对他说:“老头子,咱家的斧子放在哪里了?我要用来劈一下柴!”老伯便帮忙去找。但是他找遍了家中所有的地方,也没有找着。他觉得非常奇怪,左思右想,搞不清斧子怎么会突然就丢失了。
忽然,他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他正在家中用斧子砍院内的那棵大树的时候,隔壁邻居家的儿子恰好路过。他就招呼邻居家的孩子到家中玩耍。邻居家的儿子一走进院子,看见他的斧子,赞叹道:“老伯,你家的斧子真是不错!比我家的那把强多了。”想到这里,老伯心中不禁有了个念头:莫非是他把斧子偷走了?
接下来,他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但是他又想到自己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也不好意思去邻居家问个明白。最后,他想到一个好主意。他决定故意接近邻居家的儿子,暗中观察,看看能否看出什么蛛丝马迹来。
第二天,当他看见邻居家的儿子从门前经过的时候,就躲在院子的篱笆后面偷偷地观察。结果发现,邻居家儿子走路的样子,缩头缩脑的,很像是偷了斧子的小偷。于是,老伯就上前去对邻居家的孩子说:“孩子,你这是往哪里去啊?来我家玩一会儿吧!”没有料到,那孩子回答说:“我现在着急去集市上买点东西,谢谢你,等我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去玩吧!”
老伯听完,心里暗暗思量:这个孩子一定是做贼心虚,不敢来我家了。斧子一定是他偷的。唉,这孩子平时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想不到他竟然会有偷东西的毛病!从那以后,老伯见了邻居家的孩子总是愤愤不平的样子,心里生气极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要到地窑去储存物品了。当他挖开地窖门,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了自家那把不见了好多天的斧头正躺在自家地窖里的地面上。老伯一拍脑袋,想了起来,那天自己在地窖里干活的时候,由于疲劳着急着要上来歇息一会儿,匆忙中把斧子遗落在了地窖里面。这时候,老伯自言自语道:“我真的是个老糊涂了!怎么把斧子忘记在地窖里了呢!我还把邻居家的儿子错当成小偷,差点就冤枉了人家!”
几天后,老伯又看见了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己家门口玩耍,这次再仔细看,却发现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邻居家孩子的举止、言谈和态度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在丢斧子的老伯看来前后却判若两人。老伯毫无根据地瞎猜,结果把孩子错当成了小偷,只是幸亏及时找到了丢失的斧子,使原来所找的所谓的证据化为乌有,要不然真的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冤枉好人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端正人们认识的根本途径。但是,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犯错误,容易在主观上臆造一个想像,并把这想像变成成见,并以此作为根据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想法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遇到问题时先调查研究再作出判断,尽量公正、客观地看待事物,避免毫无根据地瞎猜疑。
造父习御
西周时期,有一个叫做造父的人。他对驾车非常感兴趣,于是拜当时的驾车高手泰豆学习驾车的技术。
造父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泰豆十分礼貌,并且态度也十分尊敬。但不知为何,三年过去了,泰豆什么技术也没有教给他。而造父用更加谦虚谨慎的弟子礼节侍奉老师,泰豆这才把造父叫到跟前,告诉他说:“老前辈们说过,擅长于造弓的工匠,一定要先学习编簸箕;擅长于冶炼金属的能工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缝皮衣。你先看我快步走路。等你走路练得有我一样快了,就可以手拿六匹马的缰绳,驾驭六匹马的大车了。好好努力吧!”造父高兴万分,坚定地回答说:“我谨遵先生的教导。”
泰豆便带着造父从大山中砍伐来许多树木,将它们弄成一根根木桩,然后把这些木桩埋在地上,仅仅能容下一只脚,每隔一步的距离就设置下一根木桩,一根根木桩排成一条路。泰豆在木桩上快步行走,从来没有在上面跌下来。造父顿时看傻了眼,他没有料到师傅有这么厉害的本领。
这时,泰斗对造父说:“你每天都要练习在上面行走,还要快步来回走,不能失足跌倒。”造父牢牢记住了师傅的话,每天早起晚睡,认真地在木桩上练习,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泰豆的行走技巧全部学会了。
泰豆非常惊讶,高兴地说:“你真的是机灵敏捷,学习得多么快啊!”造父说:“可是,师傅,我学会了走木桩,与我学驾车有什么关系呢?”
泰豆说:“刚才你走木桩,得力于脚,而脚与心是相适应的,受到心的支配。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到驾车上来。要使马走的整齐、协调,就非得掌握好马的缰绳和嚼口;要使马走得不快不慢,适合你的需要,就不要将缰绳勒得过急、过松,一定要恰到好处。车马的进退快慢都是有一个节度的,只有适度才行。只要在内心真正懂得和领会了这个道理,驾车就会得心应手。这样内得于心,外合于马的脾性,因此,前进后退都有标准,旋转拐弯也都有了规矩,跑很远的路程也不会觉得累。真正掌握驾车的技术,应该是嚼口与缰绳一致;缰绳与手一致;手与心一致。如果达到这种境界,那就不必用眼睛来看,更不必用鞭子抽马,心中悠闲自在,身体端端正正坐着,马的缰绳不乱,马蹄跨出去没有差错;旋转进退,没有不合理的。这样,即使车轮外再也没有空地可供车轮走,马蹄外再也没有空地可落马蹄,你也不会觉得山谷是如何险峻,原野是怎么平坦,因为这些对于驾车的人来说已经都是一样了,没有任何影响!我的技术全部都传授给你了。只要勤学苦练,真正掌握规律,你就会得心应手。驾车时这样,做其他的事也是如此。我的技术全部都教给你了,你要记住!”
造父遵从了师傅的教导,苦下功夫,终于练成了非凡的驾车技术,能日行千里。
走木桩和驾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它都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都需要掌握好基本功,都要用心去领悟。造父的确学到了这个本领。
学习对有些人来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我们学习的方法。只要我们做事掌握了规律,培养起扎实的基本功,按照规律办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起事情来能得心应手。
邻居献玉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老农夫,他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平时在农田里辛勤劳作,希望有个好收成,使全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有一次,农夫在田里锄草。锄着锄着,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原来是一块美玉,可是农夫并不知道是玉,把它当作普通的石头搬到家里去。他的邻居看见他搬着东西回家,就问他说“你搬的是什么东西?”
他对邻居说:“我锄地的时候,锄出一块硬石头,放在地里会碰到犁铧的,所以还不如把它搬回来呢!”邻居走上去一看,顿时间眼前一亮,心里暗想,这块玉石可是无价之宝啊!一定值不少钱!反正这个老汉不知道这是个宝贝,还不如我把它骗过来呢!于是,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吧。”
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居。邻居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邻居跟在老农夫的后面,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
魏王听了这话以后非常高兴,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故事中的农夫,老实厚道,却没有知识,将到手的宝贝白白地送给了当面撒谎的骗子,真的很让人惋惜。
这个故事抨击了那些依靠欺诈、盗窃、谄媚等伎俩,损害别人,猎取自己名利地位的恶劣行径。同时,也告诫我们,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没有真知灼见、陷于真伪不分,是非莫辨的情形下,也正是他最容易受骗上当的时候。所以,我们还要懂得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注重对事物的具体调查和研究,那么,任何骗术都无隙可乘。
塞翁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