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10828300000018

第18章 留足你过冬的粮食:提供应对人生困境的解决方案(3)

当年,网络经济一路飙升,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

人们惊讶地发现,曾在泡沫最疯狂的时候饱受奚落的巴菲特居然毫发无损,因为他看不懂,那么多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相近的公司,他无法分辨哪一家能活到最后。

巴菲特想告诫人们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不要感情用事,在你做投资的时候,不要让你个人的感情和情绪影响你做投资的决定。二是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来影响你的判断,不要跟风,要有自己客观的判断,不要被别人影响。在2000年网络泡沫还没有破裂之前,很多网络股都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巴菲特一只网络股都没有买。当时有很多人写文章批评他,甚至取笑他,他非常生气,但没有改变自己的做法。三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投资原则和评价体系。有时您会感觉评价体系效果不太好,但不要因为暂时的怀疑而放弃您之前长期坚守的评价体系和投资原则。巴菲特自己现在坚守的原则都是他50年来一直坚守的体系,从未改变过。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特别是有些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于是大多数人会选择中庸之道,明哲保身。但是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羊群效应并不见得就一无是处。这是自然界的优选法则,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的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确实是风险比较低的。

在股市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体无法从有限的股价信息中做出合理的决定,因此从众就是其理性行为,虽然这种理性含有不得已的意味。所以股市的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始的,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当股市炒作过度时,就出现了“非理性繁荣”。

这个道理就如同在一片肥沃的草原上只有几只羊,它们会吃得很饱。但是某天吸引来了一大群羊,这时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同时这一大羊群越来越吃不饱,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迁徙了。但如果是一只聪明的羊,它就不会跟着大部队,而是坚持留在这里,这样等草长出来后它就会变成肥羊。所以,有时大家都认为某件事如何如何的时候,其实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摆脱债务的5个步骤

在所有令人辗转反侧无心睡眠的金钱问题中,欠钱恐怕是最突出也最普遍的一个了。债务是最令人尴尬和羞愧的,它如影随形,影响你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越变越大。你视而不见,幻想逃避是行不通的。摆脱它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债务。下面这位女性的经历或许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经历:

“我18岁就开始为钱烦恼。我有5张信用卡,以至于我常忘记刷的是哪张卡,哪张卡里欠下了债。后来当我发现事情越发难以控制时,我将那些债务合并了,取消了多余的信用卡,只保留一张。但为时已晚,我已经欠下了17000英镑的债务。这一年来我一直在还债,现在我还欠有12300英镑的债务,在接下来的4年中我每个月必须还款281英镑。过去疯狂地买鞋、买包、度假、去夜店等使我欠下了这笔巨额的债务。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拥有这些回忆。但是除了回忆,似乎再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了。”

不要再怨天尤人了,你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在债务的事情上磨磨蹭蹭只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你拖延得越久,你的利息就会越高。这也就是银行希望你拖延的原因,因为这样一来他们能赚到更多的钱。

这里有5个步骤,可以说明你摆脱债务:

(1) 列出你所有的债务。

列出所有借钱给你的人,以及你欠每个人多少钱。列出你信用卡的欠款额和贷款数目,

记下最低还款额,以及相关利息。然后重新对这个表进行排序,把利息最高的列在第一个,然后是利息第二高的,以此类推。计算出你所欠债务的总额,以及全部应还款的总额,此外还要列出每一项债务的最低还款额。

(2)确定优先等级。

找出需要优先考虑还钱的债务,如你的住房按揭、保险、房租等等。这些都需要首先来处理,然后再处理其他的债务。

(3)还上你能力范围所及的金额。

用你的储蓄偿还或减少你欠下的债务。如果你的债务要收取16%的利息,你却还指望着靠储蓄去赚5%的利息,那可真的是得不偿失。

(4)计算出每个月还款的数额。

你要计算一下,看自己每个月能还多少钱。你要想办法降低自己的月花销,让自己的还款数额变大。你可以暂停储蓄或是投资计划,先把可支配的钱用来还债。

(5)制订出还债的计划。

将你每月能够偿还的钱在不同的债务之间进行分配。首先要偿还那些利息高的债务。其他的可以先还上最低还款额。一旦你把利息最高的债务还清了,就可以将还款重心转向利息第二高的债务。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债务都还清。

当然你还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日期,看到哪一天你才能做到“无债一身轻”,然后计算一下,从现在到设定的日期,要想达成目标,你每月需要还多少钱。牢牢记住那个“无债日”,为自己增加动力,努力去解决你的债务问题。

婚姻中的女性要学会自我保护

小的时候,听到女士自保的招式,不外乎是“私房钱”等等。现在物价那么贵,一点点私房钱是不管用的。我们见过的婚姻触礁,原因很多,但很多女性却都不能逃过婚姻失败带来的巨大困窘。

在许多的个案里面,可以看得出有几种家庭比较容易出现婚变。

(1)先生留在国内发展事业,太太及孩子移民到外国,一年才见一两次。

(2)男的事业捞了一大笔,有钱的男人可能变坏。

(3)女士长胖,例如有些情况,女士结婚前100斤,窈窕可人,但婚后不太注重体形,逐渐长胖,长到180斤。

(4)夫妻间性生活不协调。

有一天,家庭发生变化时,女性怎样自保?

当你已经40岁,青春散场,如何是好?

每位女性都应该为自己想好退路,十个家庭,有二分之一会发生变化。这就像购买保险一样,要提早预备。

在结婚后几年内,女性应有几个步骤去争取自己以后的权益。自己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然是每个家庭的理想状态。但现代婚姻,合则聚,不合则散的情况也不少。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最大伤害的,一般都是女性。

试想,一位女性,45岁,带着一个念初中的男孩,家庭主妇,近10年都没出来工作,试问她下半辈子怎么过?

在婚姻破裂后,讨价还价中拿到的生活费也不会多,想象她以后的日子,会是相当窘迫。

在从理财的角度去策划,其实这位女性应当在婚姻还是甜甜蜜蜜时就做一些策划,以防以后一些不幸情况的发生。

在我们的理财个案中,确实也碰到不少离婚个案,离婚后女性都生活得很艰苦。所以我们特意写了一个女性自保方案,总共四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四招策划,都要在美满婚姻还在时,便要用上,提早安排胜过有情况发生时才临时抱佛脚。

女性自保第一招:住的房产.用你的名字登记

中庸之道,也是要用联名之道。最坏的情况便是只用男方名字登记。离婚后,女士被踢出家门,带着一个孩子,没有房子的话,难免到处投靠,处境狼狈。

女性自保第二招:孩子教育基金

这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念书,直至念到大学,没有十万元去应付各种开支是念不成的。现在有基金公司或保险公司,都有这种孩子教育基金,在婚姻美满时,投一份比较大额的,受益人写孩子或自己,叫先生在婚姻美满时投是比较容易,先生也没办法推,因为这是他养孩子的责任。有了这个保障,就算离婚,孩子教育那部分也不用你去想。

女性自保第三招:给自己买足够的保险.由先生每年付保费

这个是先生给太太的最佳礼物。一般的保险,所有保费都是l5~20年后返还的,即是说,假如你的婚姻能捱过15年,所有保费已由你先生支付,以后的日子就有保费作为保障。

假如你的婚姻只维持了10年,那余下5年的保费,便是你在生活费中要争取的部分,由于已交付了10年,余下5年的费用也不多,比较容易争取。

但你想想,如果你没有做这个策划,离婚后,一下子要男方付出那么大的一笔,你要记着,男方还要应付第三者财务上的需求,他怎能理会将要离开的女人?他的钱很可能都拿出来讨第三者的欢心,对不对?这种策划,一定要在结婚前三年婚姻还美满时完成。完成不了,是你女性的性策,是你没有努力的结果,当然后果也由你承担。

人生只能走一趟,想想你的处境,四十多岁,没有工作,带着一个念初中的孩子,你以后的30年怎样走过去?记住,不要忘记去完成这个策划,它是你一生幸福的二手预备。这个预备,要在你先生还爱你的时候完成。

女性自保第四招:有自己的事业

虽然女性一般赚回来的钱不多,但有自己的事业,除了代表自己有点零花钱之外,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一些朋友、同事,出事后,有人能商量。

我见到一些个案,女方是家庭主妇,没出来做事,又没有半个朋友,出事后,处境真的很悲惨。

女士出去打工,怎么也有一些收入,家里的打扫、烧饭,大可找一个保姆来帮忙。做太太,一定要结识朋友,做些轻松的工作,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养活自己的能力。

以上女性自保四招,是一个理智的女士应做的策划,应该能为女士们提供一个财务上的保障。人生的脆弱,莫过于有事情,不是你能控制。

“生老病死”:统计显示,29%的人士,很可能活不过65岁。我们大家拼死拼活,积累了一笔财富,工作到60岁,谁知道平静生活几年后,开始疾病缠身,运气不好的人就过世。

我们控制不了什么时候会生病,生什么病。

像以上的家庭,太太在30多岁便患有癌症,的确是比较少见的。由于家庭没有购买适当的“重大疾病险”,所有医疗费用,都由家庭来负担,这的确是中国家庭经常碰到的问题。

有重病,家庭便受连累,一家人的生活便有了重担。朋友亲戚都远离,借钱没完没了,朋友亲戚都跑光。家庭的一点点自尊及尊严都会丧失,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朋友、同事、亲戚患上这种绝症,为数真的不少。对有正当理财观念的人来说,在30岁有一点积蓄的时候,购买适当的保险是必需品。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保险已深入民心,每个家庭都有预备,有病时只需担忧心灵上的创伤,而不需要为财务上多做预备。在下一节的第二个案例中,主人会由于有购买保险的习惯,同样患癌症,但一两年的医疗费全由保险公司报销,活下去比较轻松。他已通过治疗,在以后的日子,不复发便算是康复,可喜可贺。

任何生过大病的人,人生观都有一定的转变。生病后,会很珍惜感情及友情,平淡的生活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不会去强求任何东西。再不会拼死拼活地去追求无穷的财富,他们所追求的,反而是平淡的人生、快乐的日子,日子能多过一天算一天,下一个月是否还能健在,说不准。珍惜每一天,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