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美术史
10823300000030

第30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7)

印象派一词在英国的概念不是指某种技法或某个流派,而是指任何与批评家的传统观念和观众的传统欣赏习惯相悖的方法和风格。1886年在伦敦建立了一个英国新艺术俱乐部,其目的在于集合一批与皇家美术学院不合的青年画家。这个俱乐部并不十分激进,其中有一个10人小组以西克特和斯蒂尔为核心,在1889年举办了独立的画展,名为“伦敦印象派”。

伦敦印象派标志着英国现代艺术的开端,而其中真正接受法国印象派手法的只有斯蒂尔(Philip Wilson Steer,1860—1942),他曾在巴黎学画,主要受德加和莫奈的影响。

体现英国现代艺术精神的是西克特(Walter Richard Sicken,1860—1942)。他喜爱德加的画法,代表作《无聊》一画即可明显看到德加的影响。他是惠斯勒的学生,但他的艺术追求完全不同于惠斯勒的那种上流社会的高雅,而是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天然、质朴为特征,这种特质只存在于下层生活中。他的艺术观超出了印象派的纯绘画性而带有很强的社会性,他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一代英国青年画家。

(第八节)19世纪美国美术

一、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前后

1620年第一批到北美大陆永久定居的欧洲移民乘坐“五月花”号船到了波士顿附近定居之后,就有了零星的美术活动。到1670年前后,已经有了正规的肖像画家,其风格大都是在英国学的荷兰画派的手法,由一些末流或业余画家带到了殖民地。

在早期的肖像画家中最有名的是约翰·斯米伯特(Joho Smibert,1688—1751)。他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早年曾跟一个招牌画家当学徒,也游历过意大利,亲自临摹了古典大师的原作,他的临本后来对新大陆的肖像画家有所影响。他于1728年到达美国,两年后定居波士顿,他后来主要是通过经营自己的画店进行艺术活动。现在留存下来的斯米伯特的肖像画画的都是当地名人的肖像。

殖民地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也是美国本土所培育的第一个伟大画家是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JohnSingleton Copley,1738—1815)。他是在出生地波士顿接受的美术教育,随后的艺术活动主要是为本地富有的商人和新贵们画肖像,由于他的高超技巧使他很快获得了名声和财富。1765年他将一幅肖像画送到伦敦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获得好评,从而确定了他在殖民地的艺术家地位。1774年的美国独立战争迫使他离开波士顿面移居伦敦。到伦敦后,他除继续进行肖像画创作外,还进行了历史画的创作。重要作品有《理查德·斯金纳夫人》(1772)、《布鲁克·瓦森和鲨鱼》(1778)和《皮尔逊上校之死》。

吉尔伯特·斯图亚特(Gilbert Smart,1755—1828)出生于美国的罗得岛新港,早年曾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学过画,回国后不久因独立战争爆发又来到英国求教于韦斯特,大量吸收了新古典主义的肖像画技法。1792年他回到独立后的美国,因以高超的技法为第一任总统和其他开国元勋画肖像,而从此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他的肖像画风格一直盛行于美国19世纪上半叶。

本杰明·韦斯特(Beniamin West,1738—1820)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但他的艺术生涯是在英国度过的。他曾在意大利求学3年,后定居伦敦,在他的艺术赞助人中甚至包括英王乔治三世。韦斯特在1772年任宫廷历史画家,1792年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科普利和斯图亚特等美国画家都受过他的影响。他最重要的历史画是描绘1755—1763年法国与印第安人战争的《沃尔夫将军之死》(1771)

二、哈得逊河画派

18世纪的美国人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在荒野奋斗以图生存。到了19世纪,他们在这些斗争中获得了胜利,于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怀旧和浪漫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样,风景画开始在美国流行。一批经常以哈得逊河沿岸风光为题材的风景画家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这标志着美国美术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品格了,因此哈得逊河画派也称为美国风景画派。

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1848)被认为是哈得逊河画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英国,14岁时开始学习工艺美术设计,17岁随家人迁往美国俄亥俄州,后来他独自来到费城,在宾州美术学院学习了两年。1825年科尔定居纽约后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风景画家了,科尔的风景画气象神奇、富于浪漫情调,重要作品有《卡茨基尔山中的日落》(1841)等。他同时还是纽约全国美术设计学院的创始人,为推进美国风景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和科尔一样,杜兰德(Asher B.Durand,1796—1886)也被认为是美国主要的风景画家。他出生于新泽西州,早期从事雕刻创作,从19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画油画,以风景画为主。他的风景画突出了美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刻画细致入微。杜兰德后任全国美术设计学院院长,代表作品有《漏漏溪流》(1851)等。

乔治·英尼斯(George Inness,1825—1894)的风景画风格比较接近哈得逊河画派。他几次到欧洲求学,深受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影响,注重光线和气氛,以及轻快流畅的笔法。他的风景画亲切感人,充满诗意。他在晚年被称为美国的“印象派”画家,实际上他是从巴比松的风格发展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的。主要作品有《夏天的榆树》(1868)等。

三、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美术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界线,标志着美国艺术开始走向全面成熟的时期,无论是在风景画、肖像画还是在风俗画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掌握了纯熟绘画技巧,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且能深刻反映美国人民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家。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被认为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善良的商人,母亲受过良好教育,这使霍默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艺术环境之中。后来霍默在纽约全国美术设计学院接受了正规的艺术教育。霍默的艺术是典型的美国艺术。他早年的作品表现美国人民愉快的生活,中年的作品则是战争时代的记录,晚年在缅因州海岸画的反映渔民生活的画面,气势磅礴,感情深厚,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霍默又是美国第一代风俗画家。他早期从事版画制作,主要描绘美国人民乐观的性格,充满了生气,在构图与造型上都有一种临场效果,动作的随意性、构图的不完整性为其特征,这与当时版画的新闻性有关,运用于油画中则成一种新风格。南北战争成为霍默艺术的转折点。他作为美术记者随军采访并根据战地速写画了一批反映战争生活的油画,如《前方来的俘虏》。战后大批青年人赴欧学画,民族画派受到冷落,霍默有些失意,于是转向水彩画创作,在偏僻的乡村探索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他画海洋瞬息变化的气候,用笔有一种自然力量。其作品1890年获得巴黎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代表作品有《海流》(1899)等。

托马斯·伊肯斯(Thomas Eakins,1844—1916)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伊肯斯生于宾夕法尼亚,最初就学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866年从费城到巴黎,在学画过程中受马奈影响很大。随后又到西班牙,受委拉斯贵支绘画的影响。1870年,伊肯斯回到费城任教于宾州美术学院附中,开始探索现实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画日常生活题材,包括家庭风俗画、户外运动场景和肖像画。他的代表作品有《格罗斯病院》(1875)等。伊肯斯早先的人物画多表现行动中的人,构图较复杂,包含自然的与人文的形式,如桥、帆船、赛艇等,在《转过标桩》和《游泳池塘》等画中作为基本的因素组合在构图中。室外场景画也包括外光、色彩和气候等复杂因素,最后的室外题材《荒野上的牛仔》是他所有作品中色彩最响亮和最单纯的。他的后期创作主要是肖像画,他的肖像画不是组合形式的,而是单一的静态人物,通常衬以朴素的、无物体的背景,这是一种中心形式的构图,强化了造型感。伊肯斯是第一个接受当代美国都市生活的重要艺术家,并从中创造出有表现力的艺术,他使美国的现实主义传统走向成熟。

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一1926),184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城,曾随父母游历于欧洲。1861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考取了费城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开始了艺术生涯。但她对此院的教学感到不满,教条式的学院课程使她的创造力和自由受到压抑,于1866年夏天来到巴黎。除了临摹卢浮宫的先辈大师作品外,她也到巴黎沙龙学习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1867年她参观了库尔贝和马奈的画展,对马奈作品很有兴趣。1872年春,卡萨特向巴黎沙龙送的第一件作品《狂欢节日之前》被接受,其后两年她都送作品参加沙龙的展览。1874年,她的一幅中年妇女肖像画在沙龙展出,受到德加的高度评价。1879年,应德加的邀请,卡萨特参加了印象派画展,直到1886年这段时间,她始终是印象派的活跃成员。1879年展出的《蓝色扶手椅中的小女孩》和作于1883年的《穿黑衣的妇女》是她的代表作品。前者用笔豪放,传达出的却是一片宁静、安逸的气氛;后者则表现出东方艺术对她的影响,尤其是背景上的扇子,具有浓郁的东方风味。1886年以后她的作品进入新的风格阶段,开始追求简洁、稳定的构图,注意力多放在母亲和孩子的题材上。她的《埃米和她的孩子》(1899)用笔流畅,但避免了过分阔大的笔触,认为那是印象派的标签,可见她这时在内容和手法上都体现出与印象派不同的风格。1890年在日本版画的影响下,她创作了一套十色凹版画,包括《洗澡》、《梳洗》、《书信》等。1900年后,卡萨特的创作进入后期,这也是她多产的时期,作为母于题材画家的声望日益提高,在欧洲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人们能从她的画中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怀旧之情。

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ngent,1856—1925)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童年随母亲漫游欧洲各地,1870年到1874年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1874年定居于巴黎,考人卡罗勒斯一杜朗(Carolus—Duran)的画室学习。卡罗勒斯是一位肖像画家,运用着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萨金特很快成了他最得意的学生,同时也将自己的才能集中到肖像画上。1877年萨金特的一幅画被沙龙接受。1878年他根据海景及渔民生活的速写创作的油画《坎卡尔的拾牡朗者》为他赢得名声,标志着他在职业艺术界的第一次成功。1879年,萨金特到西班牙旅行,临摹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其中受委拉斯贵支的影响很大,并完成第二幅大画《埃尔·杰莉奥》。此后他作为一名肖像画家名重一时,《卡罗勒斯一杜朗肖像》、《波依特的四个女儿》等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在英国皇家协会展出的《维克三姐妹》、《少女和玫瑰》和《亨利·怀特夫人》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及卓越的技巧,画面富丽典雅。到了80年代,萨金特的作品越来越精彩,他特别喜欢用光的效果来突出质感和面料的感觉。1884年在沙龙展出了《高特鲁夫人》肖像。1885年移居英国后,他对外光景色发生了兴趣,画了不少速写,并创作了《康乃馨、百合花及玫瑰》。整个90年代是萨金特事业的顶峰,1897年他被选人纽约全国美术设计学院、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法国勋级会。他后期的肖像画代表作有《河格纽夫人》及《温德姆三姐妹》。1899年,他接受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装饰设计及壁画设计的任务,此间还画了《埃及少女》。风景画是萨金特的另一主要成就,1905年以后水彩成为他旅行写生的工具,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修帆》(1905)、《阿拉伯马厩》。晚期他还创作过两幅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壁画。20世纪以来,现代派潮流冲击欧洲画坛的时候,他始终坚持了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艾伯特·宾汉姆·赖德(Albent Pinkham Ryder,1847—1917)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画家。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虽然他一直住在纽约的贫民区,但他的绘画题材大都是海景和其他风景。他的绘画充满了怪诞与梦幻,色彩奇丽,用笔厚重。虽然他访问过欧洲,但没有受欧洲绘画的影响,而是始终在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赖德留下的重要作品有《阿登的森林》(1888—1900)《海上月光》和《白马上的死神》(约1910)等。春耕维聂茨诺夫1820年少校求婚费多托夫1848年。

(第九节)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在古老的东欧平原,俄罗斯民族于公元10世纪初建立起早期封建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它在文化初创阶段较多受到强大的拜占庭帝国的影响,致使其艺术具有与中世纪拜占庭艺术相类似的特点,美术活动的范围局限于教堂建筑和宗教绘画。15世纪前后,莫斯科公国逐渐成为俄罗斯国家的中心,在这里一度出现过圣像画创作的繁荣期,安德烈·鲁布廖夫(约1360—1430)是当时圣像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俄罗斯美术史上最早成名的本民族画家。17世纪以后,沙皇俄国加强了与欧洲国家的交往,自此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开始向欧洲类型转变,同时结束了艺术服务于宗教的单一局面。为了满足宫廷生活对艺术品的需求,沙皇政府在莫斯科皇宫内设立了所谓艺术创作中心,汇集了全俄各地的优秀艺人、工匠从事艺术品的规模生产,并且聘请一些外籍艺术家参与创作活动,艺术中心的成立对俄罗斯民族美术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18世纪俄罗斯美术

18世纪,俄罗斯历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为了使落后的俄国加快发展进程,跟上欧洲整体发展的速度,努力推行向先进的西欧国家学习的社会改革计划。改革在整体上使俄国受益,它不仅提高了俄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也带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迅速发展。当然,对俄罗斯原有的文化、艺术传统而言,改革不免有摹仿、照搬外来东西的缺憾,所以俄国18世纪美术的面貌呈现出明显的“西欧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