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美术史
10823300000003

第3章 原始、古代美术(2)

建筑: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的石墓叫“马斯塔巴”。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其著名代表是撒卡拉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吉萨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朝福金字塔,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着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的庞然大物。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金字塔就像一座座纪念碑,当它周围的建筑完全被风沙扫平以后,它仍然巍然耸立。它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也说明了埃及人顽强的意志力。

雕刻:埃及雕刻程式在古王国就已形成,以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雕刻程式有: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而成。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雕像是按照哈夫拉的形象来塑造面部的,它仍然保持着法老的相貌特征和威严气派。雕像头戴方巾,前额上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以一种渺视一切的雄姿匍匐在金字塔附近,仿佛在守护着金字塔的秘密。由于岁月久远和风沙的侵袭、战争的破坏,它已鼻崩目残,在风沙弥漫、日影昏暗之时,远远望去,残破的脸部显示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和奇异莫测的神情。

《拉荷切普王于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在严格的程式限制下表现出生动之处:拉荷切普体格强健,机智而多疑。他的妻子脸颊丰满、眼睛秀美、双唇丰满厚实、线条柔和、体形优美。东方女性的魅力在这里表现得既含蓄又充分。

《老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老村长像》表现了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柏尔拄杖而立的形象。这是一个稍稍发福的中年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胸部、腹部之间的分界、交界线都显示出惊人的写实技巧。他有一张生动、性格化的面孔:圆脸、小鼻子,双目直视、炯炯有神,面部略带笑容。《书吏凯伊》刻画了一个书记宫的形象。他盘腿而坐,膝上展开纸草卷,手握芦苇杆笔,两眼直视前方,他似乎在倾听,表情十分严肃。雕像的脸部充分显示出一个长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的特征:宽阔的前额,粗浓的眉尖,瘦削的两颊,薄薄的嘴唇,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表现了他充沛的精力和聪慧。在体格上,则瘦弱而细长,显示了文职人员的体征。

浮雕和壁画: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纳米尔石板》、《猎河马》等都严格遵循这些程式。《纳米尔石板》记载了第一王朝创始人纳米尔统一埃及的历史。石板上的纳米尔王头戴王冠,手挥权杖,抓住屈膝投降的敌人。他的对面右上角是一组象形文字,一只鹰站在人头底座的六根纸草上。鹰是上埃及的保护神,纸草是下埃及盛产的植物,象征上埃及俘虏了下埃及人6000名。纳米尔的身后有一个随从为他提鞋,他的脚下是两个落水的敌人。

古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数不多,其代表作《群雁图》,构图别致,刻画写实、生动,设色和谐动人,整个画面富有诗意。

三、中王国美术

中王国时期,战乱频繁,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崩溃,地方贵族势力强大。这一时期美术成就远不如古王国时期,但在建筑、墓室壁画方面仍有独特成就。

建筑:这一时期不再有古王国时期那样宏伟的金字塔,王国首都从沙漠边沿的孟斐斯迁到悬崖、峡谷附近的底比斯。这里的自然环境不适于建造金字塔,因此,陵墓形式变成了石窟陵墓,陵墓的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如门图普太普享殿,由两层平台相叠而成,顶上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平台有柱廊环绕,开放的柱廊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

从中王国开始,庙宇享殿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方尖碑是太阳光芒的象征,它为正方形。顶端为尖锥形。它的造型像一把朝天的宝剑,矗立在建筑群中,直刺苍穹,上面刻有国王的名讳、封号。法老谢努塞尔特一世的方尖碑最为有名。

墓室壁画:在中王国时期的地方贵族陵墓中,壁画逐渐流行。壁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画《饲养羚羊》中,画家没有被程式所拘束,画得随意自由。

四、新王国美术

新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制统治重新巩固,国势强盛,经济空前繁荣,进入了埃及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美术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制作技巧上看,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法老阿蒙荷太普四世进行了一场宗教改革,主张崇拜太阳神“阿顿”,自命为“埃赫纳顿”,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期间,艺术曾一度出现摆脱传统的程式束缚,以写实来表现对象的局面,给新王国时期艺术带来了勃勃生机。

建筑:新王国时期建造了大量的神殿、享殿、方尖碑等纪念性的建筑,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享殿沿代尔·埃里·巴哈利山脚地势的高低分成3层,各层前面有柱廊,中间有斜向通道连接各层。垂直的山崖与自石构成的柱廊相互映衬,形成统一的整体。

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是新王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神庙的外形均为长方形,沿一条中轴线建成。卡纳克神庙最惊人的部分是大圆柱厅,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圆柱厅,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厅内共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对米,直径3.57米,柱头是绽开的纸草花形,柱顶圆盘上可以站立100人。圆柱、天花板、梁、墙面上刻满了象形文字和浮雕,内容是记载神庙的历史和供奉的神名,以及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大厅里,无法看到中心轴的对角线,大厅里的柱子像原始森林一样的密集,中央高柱盛开的纸草花柱头遮住了上面的横梁。外面的光线透过高侧窗,在横梁与柱头的遮挡下渐次稀微,天花板在这种光线照射下好像是悬浮在高空。殿内光线阴暗,具有神庙所需要的幽深、神秘的气氛。

第十九王朝时期的阿布—辛姆贝勒神庙建于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它的宏伟无与伦比,正面有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拉美西斯二世像,高达21米,神庙内的柱于雕成人形,石壁上刻满了象形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活与功绩。这一神庙是王权神化的集中体现。

雕刻:新王国时期,雕刻又重新出现新的繁荣,出现了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肖像在技巧上更为成熟,肌肉表现优美,嘴角稍露微笑。埃赫纳顿时期的雕刻以其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深远的意境为特色表现了法老的日常生活。《埃赫纳顿肖像》是埃及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并不俊美的王者像,它真实地表现,这位法老的外貌:长脸、大头小细脖、细腰、大肚子,这种写实的表现显然得到了法老的支持。法老面部的表现极富有个性,他的脸部清瘦,嘴唇线条柔和,眼睛流露出梦幻般的目光,表现出一种哲学家的精神气质和神经质,显示出一个改革者的急躁和狂热性格。《纳菲尔提提王后像》是埃赫纳顿之妻的肖像,它是埃及历史上最美的作品之一。这是一尊着色石灰岩头像,生动地表现出一个端庄典雅的东方女性的形象:容貌清秀、五官纤巧,面部流露出娴静、敏感、温文尔雅的气质。她的长脖子被夸张地加以表现,显得很优美,颈部那细长的曲线十分柔美,突出地表现了她那女性的恬静和高雅之美。

埃赫纳顿的宗教改革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以后的艺术仍然恢复了旧有的传统,但埃赫纳顿时期的美术仍然对19世纪雕刻艺术产生了影响。

壁画:新王国时期,壁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它的内容多表现墓主生前奢侈豪华的生活以及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在形式上,它继承了古王国、中王国的传统,但处理手法更纯熟、大胆、自由多样。在常见的军事、狩猎、乐舞。宴饮等场面上,对人物姿势的描绘更为生动自如,大多具有鲜明的享乐倾向。如底比斯的纳赫特墓中的宴乐场面,其中有3个女乐师是埃及壁画中最美的形象。艺术家透过轻盈透明的衣裳把3个妙龄少女的躯体画得若隐若现,娇憨动人的姿态、华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达到了极为和谐的境界。底比斯尼巴姆墓室中的《舞乐图》以同样的手法表现了贵族的享乐生活,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和轻歌曼舞的情调。

(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

一、爱琴美术

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曾描述过希腊与特洛伊之战,这一传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吸引了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来这一带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发现了迈锡尼文化遗址、米诺斯王宫遗址以及大量的文物。这些发现说明: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源头,迈锡尼文化是克里特文化的继承,而季克拉基斯群岛则是希腊文化最早的起源地。

季克拉基斯美术:季克拉基斯文化约从公元前2600年开始到公元前1100年结束。这一地区的主要美术作品是一种大理石雕刻的小型人像,它被概括成抽象的几何形体。它表面光滑,身体扁平,两臂交叉于胸前。头呈卵圆形,面部刻画仅有鼻子。此外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小雕刻,造型极为简练。季克拉基斯的陶器造型优雅,有饱满的曲线、饰以几何纹样,被称为“几何纹样时代”的艺术。

克里特美术:克里特文化的分期以传说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命名,分为米诺斯早期(前3000—前2100)、中期(前2100—前1580)晚期(前1580—前1200)。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米诺斯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约20000m。宫殿内部结构复杂、层次多变,被人们称为“迷宫”。其中的圆柱上粗下细,可能是考虑到人们的视差。建筑物的采光、供水、排水、通风都有完备的设施。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

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迈锡尼美术: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前1200年,迈锡尼人建造的城市已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目的。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装饰雕刻。在迈锡尼出土的金制器皿上的浮雕典雅精美,尤其是描写猎人捕野牛等画面十分生动。爱琴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古希腊文化的源泉。

二、古代希腊美术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典雅宁静的气质,又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魄,这种审美标准使希腊艺术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美的典范。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机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使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因而孕育了一大批最优秀的艺术家。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祗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希腊造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瓶画与建筑,它奠定了情节性绘画的基础。建筑中出现了柱式建筑,而雕塑基本处于形成时期。

瓶画:陶瓶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瓶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先后出现了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