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厚重的本子
这里隐去她的姓名,我的信也隐去涉及个人的段落,我有责任保护她的全部文字。
期中作业,她迟迟没交,见了我她总说再等等,我暗想是在给偷懒找理由吧。认识她是一次同学间的读书活动,并没说几句话。那天我带去两本书给同学传递,知道她是大一新生,喜欢读书,她直接拿走了我带去的一本《夹边沟记事》。
拖了二十多天,她抱个16开的硬皮本子来上课,说终于赶出来了。接过本子随手装进书包,回到家才拿出来看。一看惊了一跳,下面是写给她的邮件:
×好:
你的“作业”昨晚看完,把我想到的,按顺序写给你。
1.这作业我得还给你,它太重要了,你要自己存放好,不要轻易给人看,一个人的内心是不能轻易交给别人的。曾经你给我写过几张纸,被我夹在去年的日记本里,带到深圳去了,我得找到并给你。
2.这不是作业,这是一本“成长小说”的大纲,主要角色都出现了,都是骨头,再写就是填充血肉。
3.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多故事,我以前总会轻描淡写地看你们,似乎能“一眼看穿”,以为就一个孩子嘛,就是念书,然后就是长大,我太过忽视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了,20岁足已历尽沧桑(请别以为我只是感慨你的个人的特殊经历,和好些同学的聊天和作业让我感慨和重新认识这代人)。就像我的一个朋友邓康延说的话:教育就是让人更敏感(我刚跟他确认了这句话是他受了什么启发写出来的,没查原文,只是大意),可是小生命们已经足够敏感了。
4.??
5.以我的观念,一点没觉得你有什么不好,木呆呆的青春有什么意思?别把自己搞得很苍老,别在意什么曾经的苦痛,谁不苦痛?明天就是全新的太阳??
我说的话有点重,请你理解我的着急,不能这么絮絮叨叨地沉浸于过去中,至于这本“成长的故事”,你要开始把它看成一段历史,不再纠结其中。这故事中的人物没准儿都挺快乐的,没准儿就你陷得最深。
“作业”哪天要亲手交给你,明天的课,暂不带去。
请细细想想上面这些。
王
抱着合上的厚本子,感受真多,首先得赶紧还给她,嘱咐她保存好。作为可能是唯一的阅读者,我要尽快忘掉其中的任何细节,让它平安稳妥地重回它的亲历者的记忆深处,使它依旧仅属于她自己。也许忘掉才能换来并不确定的对写作者的“保护”。这写在厚重本子上几十页的当代中国90后成长史,显然不是个人境遇的孤本特例,只是被其中一个亲历者自己写了出来。只是看这位学生的简历表,肯定清爽简单:生于1990年(估计),就读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学校,但是这密密麻麻写满了的小字,一条小生命顶着来自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的层层困境,层层对一个孩子都是灭顶之灾,她竟然也挣扎着长大了,这本身多艰难又多悲哀。在成人们以为所谓的90后不过一页白纸,甚至直接叫他们“脑残”的时候,他们无力反驳却又早已历尽沧桑,其中的惊悚苦楚只有他们自己才能领会,现实已经被他们验证过了很多次,很多残酷,很少幸福。同类故事还在发生,正被一代又一代人默默承受和消化着,外人懵然不知。
我把本子交到她手上,心想这20岁的孩子,凭什么信任你,凭什么把深藏的心事告诉你,这托付的沉重甚至超过了友情。
2.两个卓玛
中文班上有两个来自藏族的女生,都叫卓玛。一个来自阿里,一个来自林芝。都是美丽的地方。
我请80后藏族诗人嘎代才让发来他的一些情诗,交给她们两个,她们用课余时间试着把这些汉语的诗歌翻成了藏语,占用大约一节课的时间,两个卓玛给大家介绍了她们的家乡和读藏语的诗歌。
她们很认真地做了PPT,每打开一页新图,都有人跟着惊叫,蓝紫蓝紫的天空下面一座山峰的图片,阿里卓玛说这是她转过的神山。还有穿华美袍子的两张群像,一个是阿里卓玛父亲的族人,一个是她母亲的族人,他们距离不远,但服饰风格完全不同。介绍家乡之后,PPT上出现了手写的藏文诗歌,她们开始藏语的情诗朗诵。
期末时候,有三个同学在作业里说,一定抽时间跟卓玛们去看她们美丽的家乡。
我对阿里卓玛说,就要寒假了,写写你回家的故事吧。她说太远了,这个假期不回去了,暑假回去争取写。从阿里来海南岛上学,换各种交通工具,路上走了八天,刚上岛还要克服醉氧。
除了介绍家乡那次,平时她们多沉默。林芝卓玛有时缺课,而阿里卓玛总来,总是安静地淹没在很多女生中间。现在学中文的比例失调严重,女生太多男生太少。
阿里卓玛在作业里说:
牧区是我父亲的家,孩子们全部都在牧区放养,没有去上学,现在教育提高了,但在牧区还是没人去教,也许是这里的环境差不愿意去。高三那年寒假,从拉萨回阿里,中途会有很多村庄,帐篷,中途休息。在一个村,当时我们的车子停下来之后,好多人围了起来,觉得好奇,走进一个帐篷里,在里面吃肉,喝酥油茶,吃得差不多时,孩子们在帐篷门口看着,然后我父亲说了一句:这是你们的新老师,以后要教你们读书。孩子乐呵呵地说:有新老师了,有新老师了。这时我在想??(王注:由于作业里她说,她的梦想除了父母,没对其他人说过,我当然要为她保密,这里略去“梦想”的后部分)
有一次下课,阿里卓玛跟在几个小个子女生后面过来,跟我道歉说,那天课上写作业,写着写着写上藏语了,最后忘了翻译,就交给老师了。有同学提醒她,才想起来,老师也看不懂藏语啊。
我说:这好啊,就当我是懂藏语的吧。
和她们分手,我一个人走过湖边,湖水味道恶劣,但那天心情特别好。如果他们每一个都能在作业里忘掉限制,随意自在地表达,该有多好。从没看的一沓作业里找卓玛,果然,结尾一串好看的画出来的文字。
再去上课,我问卓玛那行字写的什么意思。她说:是扎西德勒。
哦,扎西德勒,这话我懂,写出来好看,读出来好听。
林芝的卓玛是个时尚姑娘,大眼睛好看,她的作业里很多网络语言:亲呀亲??不知道是不是和她们来自不同地方有关,林芝比起阿里,自然条件等都要好很多,接触新东西也容易吧,后来知道,林芝卓玛中学是在福建读的。
我怕海拔,也出于敬意,不准备登上那块高原,包括卓玛们美丽的林芝和阿里。
下面是卓玛写她的家乡(写在2012年底):
我的家乡,说起家乡真想回去,今年过节又不能回了,都有好几年没在家过年了,没有穿我那套新藏袍,没有喝到妈妈做的酥油茶,没有吃到烤箱里烤的羊肉,没有篝火跳舞。最近一次回去是2009年那次新年,已经快三年没回去过年了。
很多人会问我,你是哪里人,我会说西藏阿里。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哇,西藏,那个地方我们很向往。但又会说:阿里? 是哪个地方?我会很认真地告诉他们,阿里在西藏的最西边,离太阳最近,所以很多人会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这里(海南)和我家有两三个小时的时差,这里七点就天黑了,我们那里九点太阳才刚刚下山。
好多人会惊叹,怎么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而且这海拔差别也太大了,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而海南应该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还有人会说阿里?阿里巴巴?拳王阿里?说各种的都有,是的,好多人知道西藏,却不知道这个小城镇,她安静,平和,不食人间烟火。因为寒冷缺氧、环境恶劣,很多人会说这里是生命禁区,但人的生命又是那么固执、倔强,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生活得很富有(富有并不是指钱财有多少,而是心灵上的富有)。我家乡有说不完的美景,湖泊,雪山,草原,虽然是半荒漠,但依然美丽。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到阿里就不算到西藏,确实是这样。
狮泉河是西藏四大河之一,还有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确切地说其中三个都在西藏阿里。在阿里最神圣的就是圣湖玛旁雍措,在藏语中“玛旁”意思是不败,“措”是湖。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还可以治百病,我身体特别好,走到哪里都能适应,是那种很难生病的人。措很大,安详,宁静。冈仁波齐山是神山,在我们的心中它们是世界的中心,独一无二。
每年我们这些在外的雪子(雪域之子)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去转山。路不好走,但路越艰难,就代表越虔诚,就越能洗掉人的罪孽(其实我们都有罪,我们吃的东西,干的事已经足以确定我们的罪)。我们有斋戒日,就是减少我们的罪孽。阿里有过古格王朝,很多人说这个王朝神秘消失,其实是因为战争才慢慢消失的。阿里以前还是个王朝—象雄,有自己文字,苯教的发源地。
来海南快三年了,但依然记得回家的那条路,路途虽然难走,不好走,但愿意走,因为一路是享不尽的美景,每一次回去,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是家。
说说第一次回去的路程:从海南(下午四点)到广州(凌晨四点),再前往拉萨(火车三天两夜),在拉萨停留两三天找车,找价钱便宜的,拉萨到阿里比广州到拉萨还要贵(回趟家真的不容易啊),价钱就不说了,会晕的。呵呵,从拉萨出发到阿里有1600公里。拉萨-日喀则-拉孜-桑桑-22道班-萨嘎-仲巴-霍尔乡-巴葛-塔钦-门土-巴尔-昆沙(这里有海拔最高的机场,可是走不起啊,贵,险),最后到阿里。这后面也没有其他城市了,我们就在最西角。这是我回去的全过程。冬天会积雪,每年冬天路更不好走,路上结冰,车子很难前行,家里担心出事,不让回去。夏天会好一些,不过路也会被雨水冲掉。路上会看到修路兵和修路的老百姓,他们真的很了不起,这样一群人,也在默默地奉献,但好多人应该不知道他们吧。以前上高中(去拉萨)时每年回去也没有那么多感慨,现在因为跑到这么远,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每一次回家感触很深。
天堂本来就不容易到,阿里也是。
P.S.:??2012快结束了,在2013来临之际,先给老师送上我的祝福,愿您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扎西德勒??
3.仙姑
仙姑是2008年入学的,将在2012年夏天毕业。在2008年《上课记》里有提到她。
2011年秋冬,早没她班上的课了。仙姑有几次来我家,只有一次是悠闲地说话。过后遇到和她同来的女生对我说:那天仙姑也太能说了,完全不像平时,别人都插不上话了。我问,平时仙姑很沉默吗?这位同学说,是啊,她没那么多话的。
而我印象中的仙姑始终是欢快的,表达流畅的。还有一次,仙姑带了一盆小绿萝给我。结束课程,离开海岛回广东时,我一路都带着这盆绿萝,提它回家的路上忽然觉得有点傻,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场景哦。
仙姑成绩始终不错。记得大一教她的时候,一个晚上的课间休息,我经过她的座位,看见她在填一张类似助学金的表格,装作没看见轻而快地走开。
秋天刚到,听说按成绩排名,仙姑可以保研,我知道她想去其他学校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查询,其中细节我没过问,只听说连刚入学时体检的肺活量记录都查了,最终结果得知是她只能保本校。这时大约已经是2011年10月中旬或者更晚,她匆匆告诉我她放弃保研,决定复习参加考研,“自己考出去”这决心不是那么容易下的。后来大约两个月没再见到她,她同宿舍的同学告诉我,仙姑太拼命了,这段身体不太好,严重缺睡眠。我帮不到仙姑,只好发邮件简单嘱咐几句:吃好点,睡多点。
2012年2月27号晚上收到仙姑的短信:
老师,我刚查到成绩:405??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好激动??不知还能说啥了!
2012年4月2号下午收到仙姑短信:
老师,我刚查到录取名单,我考上了!还是那句老话:谢谢老师的帮助支持与鼓励!
她给我的通报成绩的邮件中说看到成绩的时候“全身在发抖”。仙姑靠自己考上了北京的人大,未来要去读电影学的硕士了。去北京复试是坐飞机去的,她说这一路的花费,她爸得拉多少趟板车啊。仙姑曾经跟我说,家里的活儿都是她爸爸自己动手,不另外请工的,乡下现在工钱也很贵,起个卫生间,都是她爸爸自己做。
2012年1月16号,仙姑赶在春运高潮回家,半路上发来的两条短信:
我现在在湛江火车站等晚上十点的火车回家??昨天大雾,琼州海峡封航,我和八千旅客冒大雨,大包小包站在秀英港候船大厅门外,挤了十二个多小时的人肉饼干,还是误了火车??今天重新买票顺利来到这儿。人总会在苦难后发现更多美好吧!我现在看着到处席地而憩的人们,觉得任何生活其实都是值得一过的!预先祝老师全家新春愉快!
经历时确实很难受,回想起来倒觉得没啥,但感受始终真切??
仙姑把这次回家经历写成文字,王雁翎说会发表在她主编的《天涯》杂志上。曾经,余青娥的文章《回家过年》也是发在《天涯》的“民间语文”上。我提醒仙姑,如果文章发出来要留好杂志,她们还不很了解什么核心期刊、什么学术地位,另一轮背书填表之类正在下一道关口等着呢。
4.丁传亮的邮件
上次见丁传亮还是2010年秋天,他老远地赶过来,老远就伸出了右手,当时我心里好笑:丁传亮学会握手了。
因为在必胜客打工,占去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他只有几次邮件往来,摘其中一段,而他说的那个下雨的晚上,我完全忘记了:
说着说着就毕业了,我现在还记得老师给我们上的大学第一节课呢,那还是一个下雨的晚上,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从大二下学期起,我就在一家叫作必胜客的西餐厅里做兼职。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是可以挣到不少钱,所以从那时起,除了学费外我很少再向家里要钱了。但同时兼职工作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我就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读书了??
我还是怀念大一、大二时,一个人在自习室里抱着厚厚一部书在那里看啊看啊,《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古文观止》等,感觉那时真是我大学里最美好的时光。自从做了兼职后,很少看书了,专业课学得也不好,今年想保研就不行。兼职给了我很多,但我也失去很多。
提起《卖粮》,现在我也很惭愧。可能是自小出身穷苦,我身上有着很强烈的自尊和自卑的性格。我不愿意人家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我,不愿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和寒酸,也可能是我想得太多了吧。还没有进入大学,我就决定不要学校什么助学金,所以大一我就没有接受学校的助学金;还有一次一位日本友人要捐助我们学院贫困的学生,每个同学每月一百块钱,我也在其中,我当时感觉真不是个滋味,我就跟学院领导说我不愿意接受捐助,领导结果换了人,我只想靠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只是觉得自己太较真、太一根筋了。就拿《卖粮》说吧,母亲是无辜的,我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的母亲,不想署名岂不是连自己的母亲也嫌弃了吗?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怕,我从来都很爱我的母亲的。对了,还要告诉老师,我这两年得了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国家二等奖学金,很高兴,奖学金我很乐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