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就没有黄金价格的上涨,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市场现象,更是美元中长期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
请看看吉姆·罗杰斯在2010年是如何说的:“在10年之内,黄金价格会上涨到2 000美元每盎司,在未来的9年里上涨到这个价格不是什么难事。可能有比黄金更好的投资品,比方说白银、大米等你想不到的东西。但我有黄金投资,而且我不会卖出我的黄金。”
现在他是如何说的呢?
2012年12月19日,罗杰斯接受CNBC采访时说:“要小心,多头太多。黄金会有一次盘整,现在已经是1516个月内的调整,我认为这是正常的。调整可能会持续更久。”
罗杰斯还说,大部分资产的价格每一两年就调整30%,即使在大牛市,30%的调整也是正常的。但黄金价格在过去12年里只有一次调整,连续12年金价都在上涨,这种避险天堂资产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一次大盘整,当时金条价格大跌32%。罗杰斯认为,虽然全球很多国家启动了货币宽松政策,让货币贬值,使黄金的投资者增加,但如果需求回落,可能对黄金价格构成威胁。
2012年3月,全球黄金最大消费国印度的财长发布命令,将进口黄金的关税增加一倍,提高至4%,并且向印度大部分黄金珠宝商征收0.3%的销售税。罗杰斯对此评论称,印度政客开始把国内贸易逆差高归咎于黄金。假如印度减少黄金进口,对所有的黄金多头而言都是巨大打击。
国际对冲基金巨头之一的约翰·保尔森在2007年时说:“黄金价格可能在未来35年攀升至4 000美元每盎司。”
现在5年过去了,结果如何?不需要我说了。
比保尔森更为离谱的是中国的一帮财经评论员,他们在2009年称,黄金将于明年攀升至2 5002 800美元每盎司,更有甚者直言可能达到5 000美元每盎司。可能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黄金,这种周期性炒作的商品,它的使命已经结束,其标志就是金砖四国经济全面陷入衰退。
这种伪专家们的狂热远比中国楼市所表现出来的劲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财经作家着书立说,声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富赚取机会来了”“只有黄金才能抵御通胀”。天!世界上有这么好赚钱的事吗?不可能,今天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因为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你究竟在赚谁的钱?你在赚美元的钱?有几人有这么大的本事?
黄金的炒作,达到人类有史以来的顶峰,是什么原因?从历史上看,中国30年来有过三次通胀,唯独本次通胀是尤为值得注意的。
《东方早报》的一位记者曾梳理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3次大的通货膨胀:
1. 第一次通胀(19791980年)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和1980年,我国连续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130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损。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格上涨率达到6%的波峰,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后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这次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2. 第二次通胀(19861988年)
1986年后,由于政策调整,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度爆发。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 454亿元,比1983年多出925亿元,增幅为174%。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大规模升温,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1988年3月,上海率先调整了280种国民经济必需商品的价格,接着各大中城市相继提价,提价率占商品总量的80%,价格平均上涨30%,最高者达到80%,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石油等化工产品。据有关方面统计,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达到18.5%,当年财政价格补贴高达319.6亿元,商品供求差额为2 731.3亿元。中央迅即作出反应,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
3.第三次通胀(19921994年)
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商品的限制,允许其以溢价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价格的几乎所有商品,都开始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形势重新定了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价格补贴标准以及再度提升工资,企业争上项目,外出投资,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购进各种机械设备和高档商品,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建设,用信贷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业。开发过热、项目虚增,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许多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都不得不靠“三角债”来维持局面。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均达35%以上,直接导致当期或稍后时期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1993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13.2%。通货膨胀高峰在1994年,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19921994年,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