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与祥瑞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适应性非常强,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液中。历代统治者利用它为“君权神授”寻找理论根据。百姓信奉它,为自己寻求精神寄托之所。知识分子研究它,为诸多社会现象寻找理论支持。在历代崇道活动中,宋代处于全面活跃时期,宋真宗、宋徽宗两朝,达到狂热程度,道教活动影响到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直接的也是道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美术,也格外活跃。查阅宋代美术史和其他文献,可以看出,从事道教美术创作的画家之多,道教作品流传之广,道教美术活动规模之大,宋代堪称历史之最。徽宗皇帝集帝王、道士、画家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流传至今的有徽宗题词画押的绘画作品约有20件,其思想内涵几乎都与道教思想有关,多寓意一种祥瑞思想,有的则直接宣扬祥瑞思想。
所谓祥瑞,就是吉祥的征兆。有的称之为符瑞。凡有祥瑞事物出现,预示国家太平祥和,人民安居乐业。而徽宗时代所出现的所谓祥瑞,则完全是统治者的一种幻想,因为当时的国家形势已经十分危急,特别是对外形势,面临亡国已无回天之力。徽宗皇帝被一帮小人包围,终日沉湎于修道观,做醮仪,说梦话(编造各种各样的上天降祥瑞的神话),欺骗舆论。下面介绍几件祥瑞思想比较突出的绘画作品。
《瑞鹤图》
绢本,设色,画心纵51.0厘米,横138.2厘米。从后面赵佶本人的题词所列出的年代,是徽宗30岁时(1112年)完全沉醉于崇道教活动的情况下创作的。画面题词是:
政和壬辰(1112年)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口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逦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清晓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御制御画并书。
下押签:“天下一人”。
这是发生在政和二年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清晨的一幕自然景观,常人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身为皇帝的赵佶因日思夜想上天降下祥瑞,以保他皇位稳固,所以他一看出其中的祥瑞,便要赶紧使广大老百姓知道。该画画面有20只丹顶鹤环绕端门自由翱翔,其中两只对止于口吻上。天空晴朗,浮云飘动。建筑物及鹤均精心刻画,确实充满了祥和的气氛。
围绕这幅画,徽宗早已频繁进行道教活动。此前四年即1108年,奸贼蔡京投徽宗所好,向朝廷献了很多祥瑞:竹生紫花黄蕊,秘阁槐花连理。徽宗御笔曰:昨日仙鹤三万余只,盘旋云霄之上。蔡京又赶紧附和奏报道,有仙鹤数万只蔽空飞鸣。建州竹生花结成稻米,搬入城市来,卖了好价钱。由于徽宗深信不疑,所以蔡京就越加大胆,上祥瑞说,安化县生芝草50000本,交州120座山生了玛瑙石,冀州黄河清,及诸州木连理,甘露降,仙鹤集,只爪双头芍药,五千三百余种,上表称贺。甚至说,汝州牛生了麒麟,62处降甘露,20处木连理,两处祥云现,三处见毫米祥烟。甚至将雇人造假的祥瑞献上去,如在蟾蜍背上用竹钉插芝草,把嘉禾用胶粘在纸上,徽宗并不怪罪。而在政和元年(1111年)徽宗对大臣说自己昨天做梦,梦见天神说“汝以宿命兴吾教”。道士们则说徽宗是赤明和阳天帝。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瑞鹤图》的用意就十分明白了。
《祥龙石图》
绢本,设色,画心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设色画湖石一块,玲珑剔透,上有小池,中植异卉。石上金书“祥龙”两字为赵佶手笔。左方又有自书小序和七言律诗一首:
祥龙石者,立于环碧池南。芳洲桥之西,相对则胜赢也。其势腾涌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音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乃亲绘缣素,聊以四韵纪之。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云凝好色来相借,水润清辉更不同。常带瞑烟疑振鬣,每乘霄雨恐凌空。故凭彩笔亲模写,融结功深来易穷。御制御画并书。
押签:“天下一人”。钤朱文“御书”一印。
这里画的是“艮岳”中一块湖石。序、诗中提到了数处艮岳的景点。艮岳的湖石来自全国各地,“巧怪巉岩,藤萝蔓衍,若龙若凤,不可殚穷”。这段文字出自徽宗本人写的《艮岳记》。而对其中更有特色的湖石,徽宗则亲洒宸翰,“神运峰前巨石以金饰其字”。此画的祥龙石,应该是特殊中的特殊了。徽宗从登基不久(1102年)开始修艮岳,至宣和四年(1122年)御制艮岳记,最后完工,20年间,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画心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画面芙蓉枝头,花蕾绽放,锦鸡落枝间目视其右上方翩翩起舞的彩蝶,画左下部有菊花两枝,画右上部彩蝶下自书诗一首: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
右下角自书“宣和殿御制并书”,押签:天下一人。钤朱文“御书”印一方。整个画面,色彩柔和,形象刻画精致,画面气氛祥和平静。徽宗题诗反映出作品所要表达的祥瑞思想。我对此诗略作解释:秋天的芙蓉花(又称拒霜花)开得很茂盛,长着高高冠子的锦鸡羽毛很漂亮,已知它集中了儒家五种美德,安闲自在胜过野鸭子。五德指的是文、武、勇、仁、信。锦鸡长有漂亮的羽毛,表示文;又有锋利的爪,表示武;见敌鸟敢于斗争,表示勇;见到食物不独享,必招呼同伴来分享,表示仁;按时报晓,表示信。儒家的五种美德与锦鸡有什么相干?赵佶真是异想天开,现实不太平,幻想太平,甚至幻想出现超过历史上周成王时的太平盛世。据有学者认为,《诗经·小雅·凫翳》歌颂的是周成王的太平盛世,胜凫翳,岂不就是胜过周成王了吗!这当然只能是自欺欺人。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纵83.8厘米,横53.3厘米。设色画腊梅一枝,上栖白头乌两只,枝间还有黄蜂飞舞。其下更有山矾一枝。画法精致,画面左偏下自题诗一首,右下末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花押:天下一人。上钤朱文“御书”一印。从画面气氛和题诗分析,该画追求的意境仍然是祥瑞,诗云: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两只白头乌相依落枝头,显得安逸轻松。黄蜂自由地飞舞,与白头乌两不相涉,一派和平景象。“白头”系双关语,既指白头乌,又指雌雄白头到老,所谓“丹青约”意即忠贞不渝。通过画表达美好的愿望,还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作为一国之君,仅有美好的愿望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富国强兵之术。
徽宗崇道,最初的动因是想多生儿子。他19岁登基,当时还没有儿子,道士刘混康对他说,按堪舆学推算,如果把京城东北部稍加高,当有多男之祥。徽宗便令人在京城东北部修起一座数丈高的土台。恰巧在第二年徽宗20岁时得了儿子,徽宗高兴异常,从此宠信道教并大兴土木,土台改为豪华建筑,这就是有名的艮岳。为了修艮岳,要派人四处去深山采伐上等木材,开矿炼铜、取颜料,到江南洞庭湖、太湖、仇池等深渊采石,还要移植枇杷、橙柚、橘柑、荔枝、茉莉等奇花异果。为了使之成活,又要运来当地的土。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乘机到江南搜刮奇珍异宝,见谁家有称心的东西,皆指为御物,据为己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因此激起方腊农民起义。有的湖石高数丈,重达数十吨,为了方便水陆运输,沿途拆桥毁堤,则更是家常便饭。我们仅引述一段《华阳宫记》的文字,足以窥见艮岳之豪华:
政和初,天子命作寿山艮岳于禁城之东陬,诏阉人董其役。舟以载石,舆以辇土,驱散军万人筑冈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壁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石皆激怒抵触,若踢若吃,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殚奇尽怪,辅以蟠木瘿藤,杂以黄杨封青,竹荫其上。又随其斡旋盘曲之势,斩石开径,凭险则设磴道,飞空则架栈阁,仍于绝顶增高榭以冠之,搜远方珍材,尽天下良工绝技而经始焉。山之上下致四方珍禽奇兽动以亿计,犹以未也。凿池为溪涧,叠石为堤捍,任其石之怪,不加斧凿,因其余土,积而为山。
华阳宫由众假山环列,驰道左右大石皆林立,百余株,名曰“神运、昭功、敷庆、万寿峰”。其余众石,或若群臣入侍帷幄,正容凛然不可犯;或颤栗若敬天威,或俨然而立,或奋然而起,或翼然超群,或悚然危峙,或若伛偻趋进,或危言以示庭静之姿,其怪状余态,娱人者多矣。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宋祥瑞画,均取材于艮岳。或出自徽宗手笔,或出自画院高手代笔。有的画作上徽宗特注明:“御诗御书并画”,有的则题曰“御制并书”,有的仅签押“天下一人”。究竟哪种为亲笔,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原载《中国书画》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