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诗意地哲思
10768000000052

第52章 留一点给学生

据说韩国的北部有一柿子园,也是喜鹊的栖息地,农民往往会留点“饭菜”给这些精灵——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一些游人经过这里如是说,这些又大又好的柿子,不摘真可惜。农民们则回答,这是留给喜鹊的。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鹊,到了春天,也不肯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的大丰收。

“留一点给别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份宽容,更是一种交际的大智慧。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出:教育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双向互动过程,而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仅仅是平等中的首席。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视为学生的主宰者、指导者,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的交际单调、简单、僵化,没有温情、人情、感情可言。

许多教师信奉“严师出高徒”,师生交际时,教师往往以自负、独断、命令的口吻跟学生讲话,一旦批评学生,总是声色俱厉地指出“缺点”,以施加心理压力,丝毫不留情面。殊不知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反作用,使学生产生对立、对抗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自愿、主动承认错误。如此教育,学生可能口服心不服,出了办公室又是老样子。究其原因,教师的教育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因而师生对话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其对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们某些出格的行为是在意料之中的,而这些行为也不是不可以改正。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该像韩国农民一样给学生留点“柿子”,譬如对学生讲清楚改正与否的不同结果,给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那么他们也会像喜鹊一样将“心”留下来,自然而然会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进而保证班级教育的“大丰收”。所以教师给学生“留点柿子”,既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故事中的韩国农民是聪明的,懂得“舍”、“得”艺术,他“舍”掉了熟透的柿子,留下了喜鹊,才“得”到来年的大丰收。其实,教育也要懂得“舍”、“得”艺术,有“舍”才有“得”。教师不但要善于用语言教育学生,也要对学生施“舍”一些奖励物品、鼓励话语、激励措施。只要学生领悟到教师那份韩国农民般的苦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关怀、关心、关照,那教师何愁不会获得丰收?喜鹊尚且能审时度势留下来,那么个性鲜明独特的学生又何尝不会“审时度势”呢!学生其实精得很,他们善于揣测教师心思、敏于察觉教师举动、乐于接受教师褒奖。当他们真正领悟到教师对他的善心、关心、爱心时,他们对教师的教育会是心服口服。因此,教师要运用“舍”、“得”艺术,使师生交往和气、和睦、和谐!

韩国农民能想到“留一点给喜鹊”,那么我们教师也应能想到“留一点给学生”!“留一点给学生”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