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诗意地哲思
10768000000051

第51章 由德国苹果所想到

据说,不论是吃自助早餐,还是在商店购买,柏林的苹果一律都小而又小,绝对属于“歪瓜裂枣”一类,根本不像国内水果摊上卖的那样,又大又漂亮。在国内,外表越漂亮的苹果,价钱越贵,可有时候,越大越难吃,夸张一点说,“味同嚼蜡”。柏林的小苹果,样儿丑,但却真好吃,味儿浓。

原来,有的水果一开始又小又丑,随着科技的发展,又是施肥,又是农药,甚至还有什么激素、催肥剂、催壮剂,等等,把水果搞得又大又漂亮,表面文章做得足而又足,可是就是一样——十分难吃,虚有其表。

苹果催化变得越来越大,那学术催化会不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泡沫?随着“催肥剂、催壮剂”注入中国大学,学校变得越来越大,但是相应的,其学术水平却未同步提高。相反,时下中国学术界越来越像又大又漂亮的“苹果”,看起来五光十色非常耀眼,实质上“味同嚼蜡”,不中用!

学术泡沫像故事中的苹果一样,“越大越难吃”,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在中国学术界,想评教授等职称,都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必须发表论文、著书立说等。对于大部分真才实学者可能不成问题,当然也不排除一小部分真才实学者太忙而走捷径,但是一些南郭先生就犯傻了。于是,“激素、催肥剂、催壮剂”的使用就成了这些伪学究的不二选择,花钱发表论文、花钱出书立著,甚至抄袭、剽窃等伎俩都浮上台面。还有,一旦教师在学术上把自己的“苹果”弄得又大又漂亮,就会进入了“泡沫学术循环圈”,“苹果”越来越大,最终“学而优则仕”,成为大学里的“官员”,出名又得利。

其实,这些问题,教育主政者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只是可能以其一己之力无法撼动学术泡沫这座大山。就像果园里都是靠这些经过“激素、催肥剂、催壮剂”处理的苹果树在漂漂亮亮地做足面子,谁又能敢于、乐于将这些苹果树砍掉呢?既然苹果树安然无恙地生长着,有那么多人去施肥打药,甚至用“激素、催肥剂、催壮剂”,教育主政者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没有办法,或视而不见,或装聋作哑,或掩耳盗铃。

有人认为:“盖出一批巨无霸大学,催化发表数量世界第一的学术文章,评出一批大牌学者,于是,我们的教育很快上去了。”于是,高校合并、扩建等大规模硬件建设如火如荼,教育大跃进在各校纷纷上演,但是师资建设等软件却未及时跟上。搞文科基地、抓重点学科、扩大硕博点,都需要相应的师资。当人才一时“引进”不来的时候,也只能自我“培养”。如何加大人才“培养”的速度、力度、强度,使之像“苹果”一样又大又好看,也只有出钱资助学术著作出版、出钱争取国家课题基金、出钱召开学术研讨会、出钱包装学科带头人等这些“激素、催肥剂、催壮剂”来强心了。

“苹果”越来越大,得益的是销售者,受损的是种植者。同样,“学术泡沫”越来越大,得益的是学者、编辑、印刷厂,受损的是国家。然而,“学术泡沫”不但没有被遏制,反而愈加泛滥。

是因为真正的学术如德国的苹果一样原汁原味,但有时看上去像“歪瓜劣果”,虽然味道好。一旦这样的苹果不被人欣赏,大家就只能望“果”兴叹。在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下,想不“学术泡沫”也难!学术泡沫滋生了行政腐败、加剧了教育不公、毒化了道德风气、浪费了社会财富、抹黑了中国学术,像肚里空空的水葫芦一样,蔓延并占领了学术阵地。

学术,倡导原创,就像德国苹果一样,虽然样子看起来没有洋洋洒洒大长篇,但是有真正的学术价值,味儿浓,如此乎,学术泡沫将无处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