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种了一些葫芦,不久葫芦藤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早点治一治蚜虫,他说:“我要的是葫芦。”不久,葫芦藤死了,小葫芦也一个一个地掉了。
葫芦再怎么有用,它必须依附葫芦藤并经过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而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葫芦,不要葫芦藤,就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从收获这个角度而言,葫芦藤也是农夫农业管理的重点对象。葫芦藤不保,焉有葫芦?如此浅显的道理不懂,这个人自然要吃亏了。
其实,在教育中,一些教师出于各种目的,其行为何尝不像这个只爱“葫芦”的人?有时候,许多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故事中的人。出于各种考虑,教师总是吩咐学生记住答案,还大声地告诉学生:“这就是葫芦,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葫芦。“至于学习过程这些藤,则不在考虑的范畴之列。殊不知,一旦葫芦藤出了问题,最终会影响到葫芦的成长;这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
葫芦和葫芦藤是有趣的生命共同体。诚然,一切的一切,最终指向于葫芦的收成,它是重中之重。但是,葫芦的生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葫芦藤为之提供营养、提供场所、提供保护。倘若没有葫芦藤所提供的养分的滋润,葫芦最终会枯竭而死。可以说,葫芦藤的生命,就是葫芦生命之所系,在葫芦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葫芦和葫芦藤的生长,其实就是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一味地强调结果,疏忽过程,很有可能葫芦将不能成熟,最终毫无收获。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过程性体验,将之视为课程改革的亮点。一切的知识,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过程来实现的。想当然地将结果呈现给学生,学生没有学习的过程,最终对结果的认识是肤浅的、单一的、表面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过程性体验成为一句空话。要知道,结果是显性的,而过程更多是隐性的,这种学习过程的体验有时比学习结果的简单呈现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在教育中,教师一味地过分追求分数这个“大葫芦”,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再怎么美丽的“葫芦”,都有一个生长、繁衍、成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逆转的、不可忽略的,它需要教师在每一个阶段都尽心尽力。倘若教师像故事里的农夫一样对葫芦藤毫不重视,最终受损的是“葫芦”。倘若教师认真耕耘“葫芦藤”,其实也是在为葫芦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对于大葫芦的追求固然没错,但这一切要建立在葫芦藤健康成长的前提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过程,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为葫芦藤出力,看样子是在瞎忙,实质上是为葫芦出力。故事中这个人鼠目寸光,不懂得葫芦藤与葫芦的内在联系,只是简单、孤立地看待问题,缺乏从联系、辩证地角度去看,最终自然贻笑大方了。
教师更要如此,在教育中切实懂得付出与收获的辩证关系,懂得过程与结果的内在联系,要葫芦,也要葫芦藤,如此一来,才能在教育中收获葫芦。
刹那间收获葫芦的风头,来自于平时如对葫芦藤般细致用心的呵护。只有时时关注葫芦藤,才有葫芦的生长。只有切实呵护葫芦藤,才有葫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