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10748100000048

第48章 展示出类拔萃的个性(3)

5.整合心灵思维统一

渴望成为完整的人,不喜欢支离分割的内心世界。努力争取过一个完整的人生。个人的思维、感受、身心、心灵等在个人的经历中,都能有良好的整合。

6.自我接纳直面现实

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人性中的种种缺点,种种不完美、软弱和短处,不会因为存在不足而感到羞愧罪过,或因此否定自己。不但接纳自己,同时也接纳和尊重别人,故而也不会批评别人这些缺点。诚实、开放、真挚,不装腔作势,不遮掩文饰,也不自满。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现况极为留心,同时更关心如何改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具有自发性,不受传统惯例的束缚,不是顺命者,不是盲从附和的人,但也不会只为叛逆而作叛逆者。其行动动机不是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而是基于内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动力和自我潜能的实现。

7.关注社会尽职尽责

以问题为中心。犀利健康的人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将目光都集中在自己以外的问题上。更富有使命感,常常基于尽责任、尽义务和尽本能的意识行事,并不依照个人的偏好为人处事。

8.超然脱俗处变不惊

有超然脱俗的本事、静居独处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懂得享受人生中孤独和退隐的时刻,这一特征可能和一个人的安全感与自足感有关。当面对一些会令一般人不快的事情时,可以保持冷静和处变不惊,或甚至可以表现得与众不同和超脱社群。

9.修身自制开发潜能

有自制力,不受文化背景和周围环境影响,虽然也依赖他人来满足一些基本的需要,如爱护和安全感、尊重和归属感,但其主要满足却并不依赖这现实的世界,其重视的不是一般外在的满足,而是自己潜能和个人资源不断得以发展和成长。心理健康的人都有高度的德行,他们将手段与目的分得很清楚,让目的支配手段。

10.谦虚民主以人为师

具有民主的意识。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有极大的尊重,并不会因阶级、教育、种族或肤色歧视别人。因为其清楚自己的认识很有限,因而有谦虚的态度,随时做好准备愿意向他人学习,尊重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可随时帮助自己增进知识、做自己的老师。

11.风趣幽默富含哲理

具有哲理的、无敌意的幽默感。其幽默感并不是普通的幽默感,而是自发的、富含思想性的、能透彻地显示个人生活体验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不含敌意,不高抬自己,也不讥讽嘲弄他人。

12.创造思维天真率直

创造力,是一种蕴藏于每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创造力,不是指那些出自特殊才干的创造力,而是一种新鲜的、天真的、直接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具有各种不同类型。

做君子,不做小人

古往今来,做人有不同的标准,但君子之道都是共认的。这说明,谁都不希望与小人为伍,而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头晕脑胀,什么事都干不成。与君子一起,则能信守诺言,相互尊重,彼此常助,而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一定要记住这样的做人之本:你应当做君子,而不是小人!

“君子”一词,古而有之,实为做人之楷模。何为君子?古人谓之地位高的人,今指人格高尚之人。为君子者品性高贵,心地善良,谦让有度;小人者生性龌龊。阴险狡诈、心胸狭窄,于是就有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说。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给“君子”与“小人”划分了界限:

(1)有才能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君子,有道德的人必然不同于小人,所以不能不识别审查。

(2)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品德高尚的人不以利与人相交,而以德相交。

(3)君子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同情他,小人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幸灾乐祸。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不择手段。

(5)君子主保名节,宁死不屈,小人为了目的,卑躬屈膝。

(6)君子以得仁义为快乐,小人以满足邪淫为快乐。君子和小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道德情操。

(7)君子喜欢赞扬别人,小人喜欢毁谤别人;君子喜欢给予别人,小人喜欢向别人索取。

(8)君子要求自己严格,小人要求别人严格。

(9)君子心地宽广,泰然自若;小人常常忧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10)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而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分歧。

(11)君子在穷困时仍然坚持操守,小人一旦穷困,就不能节制自己了。

(12)君子坦然自安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坦然。

(13)君子善于设谋,小人善于猜忌。

依附小人的必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却不一定是君子,小人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君子谋事不谋人,小人谋人不谋事。在我们这个时代,相信很多人都对小人的危害有切肤之痛。

正常人格意味着人的自尊自强及自我认知,而小人则不然。这种人常常丧失自我,平常表现为情感空虚。他们平日里无所事事,爱打听别人的隐私,传播稳私,天下太平时便捏造事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一个企业里有这样的人,将对企业的凝聚力构成巨大威胁,他们是企业内部的离心力量,如不加以遏制,将耗尽集体的最后一滴智慧,这种小人又被人称为“内耗专家”。

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道理:做成功者首先要学做人,而做人,首先要守道义。当道义与功利目的一致时,在为社会尽道义责任的前提下,不放弃合理的功利,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清初颜元曾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做君子,必须这样:当道义与功利的目的发生冲突时,应该舍利而取义。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有一句名言,即“舍生而取义”,他认为,生命固然重要,而人格更为可贵,如果二者不能两全,应当“舍生而取义”。

三国时,魏延杀了太守韩玄投靠刘备时,刘备、关羽等高兴地忙着为魏延敬酒庆功。这时诸葛亮却突然吩咐刀斧手把魏延拿下,说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为不仁,居其地而献其块为不义,此不仁不义之人,日后必反”。刘备等人不信,坚持要留下魏延。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真谋反,被诸葛亮生前定下的锦囊妙计擒拿,马岱终于将魏延斩除。

春秋时的楚文王正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而知人善任的。禧和申伯候都事楚文王,禧为人刚直,一见文王有错就进谏。文王认为禧在众臣面前揭其短,感到有点恼火,申伯候就事事顺从,且善于观察文王动静,文王想说想做的,他已先说出做了,文王觉得申伯候在身边很顺心。可是,楚文王经过实践证实:禧所谏的都是正确的,有不少事因纳其谏而不犯错误,于己于国有利;而申伯候顺己意做的事都错了,于己于国不利。于是,楚文王才知识禧是贤臣,应予重用,便加封其为五大夫;楚文王因申伯候是阿谀奉承的佞臣,认为这种人不能再用了,便将他驱逐出国。

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会让人心胸开阔,如处幽兰之室;与道德败坏的人相处,会让人变得狭隘,品质低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活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做人如果偏离君子之道,只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在社会中、在人群中乱飞的苍蝇,绝不可能被人重用,即使重用一时,迟早也会被驱逐出成功者的行列。

优化你的外在形象

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一个人能否为别人所接纳,是否具有人格吸引力,关键在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如何。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的性质、程度,为了广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要优化社会交往中的个人形象。

1.精神饱满,神情自然

在社会交往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优化个人形象的首要因素。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敷衍冷漠,使对方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人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命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焕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限、手足无措,都会给人留下缺乏社交经验、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始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对方,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也就是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

2.仪表整洁,衣着得体

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是不会吸引他人太多注意力的。英国哲人约翰·洛克曾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他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饰能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得他显得更潇洒精神,更讨人喜欢。

3.谈吐幽默,言语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