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丽莉最后一次前来咨询的时候,也是我准备结束从她婚姻危机所引发出的、以一个人内在“我”的成长为架构的咨询的时候。她反馈了一个情况,也带来了一个消息。
反馈的情况是,在一个多月之前,她最终还是搬到自己原来的房子独自居住了,开始虽然有些不适应,但现在已经调整过来了。至于与新的追求者的接触,她决定等一段时间再考虑。
带来的消息与前夫陈辉有关,也与她此次前来咨询的主要目的有关:前夫正式向她提出了复婚!
自从与陈辉离婚后,苗丽莉并没有完全断绝与前夫的接触。他们每周有一两次在MSN上的对话;一个月左右在一起吃一次饭;遇到特殊事情可以电话交流,这几乎可以说是正常朋友的关系。陈辉提出的复婚要求,虽然说带给了苗丽莉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满足,但也带给了她矛盾和压力。
此时,我意识到又到了考验苗丽莉的时候了——依她以前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当别人对她提出要求或期望,并且如果她满足了这样的要求或期望,可以从而获得肯定、赞赏或证明自己更优秀的话,她几乎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那么,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心理成长后,她会有什么变化吗?
苗丽莉对我说,现在陈辉的工作十分不顺利,副科长虽然提上了,但办公室里明争暗斗非常激烈,曾经很器重他的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似乎也表现出怀疑。他白天在单位参与激烈的竞争,晚上回到家里的另一处住房后,却还要面对孤家寡人、冷冷清清的状况。同时,经过与原来女友一段时间的交往,发现了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最后两人还是明确分手了。这一年多的经历,使他非常想念和苗丽莉一起生活的日子,觉得当初自己提出离婚实在是一时冲动,请苗丽莉重新给他一次机会,他认为经过这次风波,两个人破镜重圆得到幸福的机会毕竟比另外寻找新的伴侣要高得多。
而苗丽莉每次在MSN上看到陈辉垂头丧气的样子都会牵动恻隐之心,都会安慰、鼓励他;但在心里也要成千上万次地告诉自己,陈辉的生活状态是他自己造成的,不是由于她离开他造成的……另一方面,虽然她和新的追求者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但她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还拥有很多机会,未来的生活画卷才刚刚打开,还有很多她曾经向往的东西在等待着她去体验。
说到此,苗丽莉很不自然地对我笑了笑,然后目光迅速下滑,落在自己紧紧交叉起来的双手上。我明白她这个表情和动作的含义——“道理我全明白,但就是被那种对陈辉的感情牵绊着,我明知道不应该还这样在乎他,却做不到完全不在乎!”
我能够体会苗丽莉此时对自己无法驾驭感情而感到的懊恼感受;何况毕竟已经相识八年,一起生活五年,曾经是非常亲近的人;并且造成分手的主要原因又不是以激烈的形式出现的,所以一旦得知对方的困境,自己的情绪、情感必然要受到影响。
在给予了理解和“共情”后,我把自己的观点告诉给她:
“你和陈辉相识已经八年,在感情上有很多难以割舍的联系,这是无法完全抹掉的。即使你们现在已经离婚,在生活上与他已经分离,但在他处于不利处境时,你做不到无动于衷,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完全可以理解!所以你不必为此感到不好意思……”
听了这番话后,苗丽莉的神情不再那样窘迫了,脸上的笑容也自然了许多。
“……人是复杂的多面体,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同时具有理性和感性两种状态就是其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从过于感性的角度处理问题固然不好——即使自己很愿意接受或可以做得很好,但却不一定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解决问题也没有帮助。但从过于理性的角度处理问题就一定有效吗?——方法可能是对的,但自己未必能接受或做得到,如果不接受或做不到,再正确的方法也没有任何用处。你现在所面临的正是如何将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问题。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心理成长后,你‘自我’的觉醒使你很坚定地站在了理性的立场上,但不肯服输的固有惯性却占用了你感性的立场,这二者形成了对抗。产生这样的情况很正常,这种对抗正说明了你理性的成长,是对你这段时间努力成果的肯定啊!”
此时苗丽莉脸上的笑容又开始灿烂了。
“您这样说,让我的心里感觉踏实了许多!”
在进行了上述分析后,我认为帮助苗丽莉应对这种理性和感情的对抗,依然还是要借助她内心中那个“我”的力量,让她自己面对这个困扰,最后选择究竟是否复婚。
“当然,问题还是要解决,选择还是要做出……”我把讨论引入困扰她的问题。
“你的前夫提出复婚,至于你怎样选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依据什么做出选择。将近一年,我们一直围绕你内在那个‘我’的发现、发展、成长进行讨论,你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你与自己内心中的那个‘我’讨论讨论,听听‘我’是怎样认为的。”
苗丽莉身体前倾、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她知道,按照我们的咨询模式,我会给她提出问题的。她在等。
“那么,针对你今天来咨询的困惑,在做出选择之前,我希望你想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你现在对陈辉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成分更多一些?——是亲情?是友情?还是爱情?你能够理性地分清楚吗?
“第二,如果现在陈辉的生活一帆风顺,事业有成,你对他会有什么感情?
“第三,在情感生活中,你是否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苗丽莉是聪明的,她无须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告诉我,我也不必要去听了——从她微笑着舒展开的眉头上可以看出:在她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无论她将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是让自己内心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能够形成一致,没有冲突,她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再次遭受困扰了。关键的关键在于,苗丽莉心中的“我”是否长大到足够强大了。
苗丽莉第一次踏进咨询室正是初春季节,现在已经进入残冬。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年,根据来访者的情况,我判断我们的咨询关系此时也应该结束了。
我对她说:“如果你同意,我想把这段时间的情况做一个回顾,可以吗?”
苗丽莉点头。
“将近一年的时间,八次的交流,你可能会认为我没有在你最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你明确的答案。事实上也是如此,每当你带着困惑来时,我总是给你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你现在能够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吗?”
苗丽莉回答说:“开始我不清楚,现在我明白了,您是在让我自己通过思考找到答案,用您的话说,在让内心的那个‘自我’成熟起来。”
我非常高兴地说:“你很聪明。因为你是一个善于思辨的人,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能调动起你自己内在的动力解决问题,就如同你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不仅仅是找到一个指示路的路牌。因为路牌上指示出的路,不一定是你适合走的路。正因如此,我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与你进行交流,这样说,你觉得我是否表达清楚了?”
苗丽莉回答说:“我明白。您是在说,别人告诉我怎样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一定就适合我。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找到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
“你能理解,我非常高兴!”我做出回应后继续说:
“可喜的是,你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成长得很快,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了婚姻危机。最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幸福。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幸福,包括你和我在内;但未必每一个人都能明白,获得幸福生活的精神层面的基础,是在自己的内心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和认可,很难想象一个认为自己很坏的人会拥有幸福的笑脸。而能够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的前提之一是人必须能够认清楚自己——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用心感受自己;有些人则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想象自己。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人们根据对自己现在的了解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决定着现在应该如何行动。
“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想象自己,这是人们在儿童时期用来进行自我认识的主要方法。随着个体的成长,人应该逐渐学会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内心来感受自己、明确自己和接受自己。而你以前在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儿童时期那种比较幼稚的自我认识的方法中,直到在面临婚姻危机时才发现,这种方法不适应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必须予以改变……”
我说这段话的时候语速比较慢,这时苗丽莉便插进来说:“那时候,我并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自己怎样改变。只是感觉很委屈、很不幸。”
我回应她的话说“……的确,不仅是你,几乎所有因为这样问题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女性,都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没有人会期望自己的生活出现危机,每个人都盼望生活能够一帆风顺,永远美满。而现在,在我们的这段咨询即将结束时,我希望你能体会到自己是幸运的——试想,如果你在三十一岁时没有发生这件令你产生积极变化的事件,那么你还会继续用一种幼稚的方法去应对生活,有可能会一直到这方法不能再发生作用的时候。也许到那时,恐怕你已经丧失了改变自己的条件和能力了,至少可以想象会比现在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啊!”
苗丽莉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问题,颇受震动般地下意识将身体向后仰靠,脸上神情略微有些改变。
我停下来,准备听她说些什么。但她只是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没有说话。
这次,我没有继续等下去,接着说道:
“我很感谢你对心理咨询的信任,也很高兴你发生了改变。我不能断言如果你在婚姻危机发生后,没有主动向心理咨询寻求帮助,而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改变能够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发生了类似问题的人都像你一样幸运——回顾你发生变化的全过程,可以看到这种改变是何其艰苦……”
在咨询即将结束之际,我对苗丽莉表达了由衷的祝福:
“生活还在继续,你以后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你心里的那个‘我’虽然已经成长、成熟了许多,但还会不断接受新的考验,还有可能那些被逐出意识范围的旧有思维习惯会卷土重来。但你必须清楚,只有在这些考验的磨炼中,你心中的那个‘我’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坚韧。我相信你能够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