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忠告受益终身
10727500000007

第7章 不要无视小的工作制度,要严格遵守工作的原则

工作无小事,对待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不应因为事小就可以忽略不计。

某公司办公室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开会时由当天最晚到公司的那个人来做会议记录。匆匆一年,到了年终的时候,一统计下来,当过记录员最多次的人居然是小陈。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因为小陈的住处就在公司附近。

这天,他终于腼腆地说明了迟到的原因。原来他并没有比大家晚起,他和他们一样是在清晨起床,只是在大家“起步”上班的时候,他尚在家中“等待”着。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先是慢条斯理地整理仪容,接着细细咀嚼他的早餐,然后看看时间还有余,又到楼下信箱取出报纸来看。于是乎,等他搁下报纸,再快步赶到办公室时,经常是不小心地迟到了那么一小会儿。

每个人都有迟到的经验,这种事情看起来平常,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然而公司里的一位老大姐,却不客气地引喻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说:“龟兔赛跑,为什么兔子反而落后呢?就是因为在他的眼里路途太短了。做事情也是一样,愈是容易的愈容易出错,因为人们总把它拖到最后才做。”听后,不由令人一惊。

是啊,正是因为小陈家离公司近,才使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有着迟到的危机意识,因为近所以认为自己可以不必急着走,结果却因不急反而更糟。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像小陈一样,因为事情小而未给予其适当的关注,先存有“终点在望”的投机心理,因而不仅不肯付出心力,反倒一再拖延去做的时间,最后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起来。

有一个女孩,她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时,公司的班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骤然寒冷的清晨,她关闭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又稍微赖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光,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寒假日子。那一个清晨,她比平时迟了五分钟起床。可是就是这区区五分钟却让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那天当她匆忙中奔到班车等候的地点时,已是7点05分。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茫然若失。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

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向那辆车走去,在稍稍一犹豫后打开车门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

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司机。他从反光镜里已看她多时了。这时,他转过头来对她说:“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的运气真好。”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她的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她才告诉他的上司说:“班车开走了,我想搭你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

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一切后,他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请你下去!”

她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还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种身份的。当时就凭这两条,以她过去的个性是定会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而后拂袖而去的。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迟到在公司的制度里将对她意味着什么,而且她那时非常看中这份工作。于是,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变得从来没有过的软弱。她近乎用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我会迟到的。”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机。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委屈的泪水终于在她的眼眶里打转。然后,她在绝望之余为他们的不近人情而固执地陷入了沉默的对抗。

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坐在车后座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有些年迈的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驰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颊流淌下来。

老司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时间长了,你就会了解他的。他其实也是为你好。”

老司机给她说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也迟到过,那还是在公司创业阶段,“那天他一分钟也没有等我,也不要听我的解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说。

她默默地记下了老司机的话,悄悄地拭去泪水,下了车。那天她走出出租车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上班的钟点正好敲响。她悄悄而有力地将自己的双手紧握在一起,心里第一次为自己感动,还有骄傲。

从这一天开始,她长大了许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制度不遵守,何以能担当大任?在没有机会表现你的独一无二的才华的时候,最稳妥的办法莫过于做一个诚实本分的人,遵守规章制度哪怕是最细小的规矩,这会使别人认可你、信任你。

而且这关乎个人原则问题,试问一个连按时上班的小制度都不能遵守的人,领导又怎么放心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去做呢?

有一位海归人士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人还是对己。她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就改变了她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她在德国的明斯特市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熟睡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她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他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别的时候,他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他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她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他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她的脸忽地烧了起来,喃喃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她再没有闯过红灯,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生活中不是没有原则,而是人们不习惯遵循原则。工作也如生活一样有它的原则,但有的人,却为了一己之私而蔑视原则。如果人人都不遵守原则,要原则何用?如果没有原则,那公司岂不是会乱成一锅粥?要知道,在你蔑视原则的时候,其实你是在不尊重自己。破坏原则的后果,肯定是你自己要承受的,而你未必能承受得住这个后果。

既然工作了,就应该有工作的样子。既然迈入了工作这个环境,就应该遵守工作的原则,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严明组织纪律,培养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要知道,制度再小也是制度,一个人职业水准的高低,往往便是从一件件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