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忠告受益终身
10727500000006

第6章 不要舍弃合作者,要注重团队合作

要想在工作中成就大事,必须学会团队合作,毕竟十根筷子远比一根筷子要来得结实可靠。学会了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形成一股合力。

这是1945年6月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中学生,家住辽东半岛南部。当地用柞树养蚕,那是当时农家的一项可观的副业收入。幼蚕放入山以后,必须有人看管,以免被鸟雀吃掉。星期天他上山替老爸看山,也不耽误学习,拿本书坐在树下,有鸟雀飞来,喊几声就是了。

坐在树下,他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从脚边爬过。他站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一尺多长的小青蛇。它要爬过的地方,正好是一个蚂蚁窝。蚂蚁正在忙忙碌碌,好像是要搬家,它们数不清有多少,黑压压一大片。小青蛇路过蚁窝,倚仗自己是蛇,比小小的蚂蚁要大得多,神气地要冲过密密麻麻的蚁群。

本来蚁群是有组织地从东向西移动。由于这庞然大物的闯入,所有的小蚂蚁都围着小青蛇忙起来了。

小青蛇可能认为小小的蚂蚁没什么可怕的,冲过去就是了。它昂起蛇头,瞪着那双突出的蛇眼,吐出那像火丝一样的舌头,想吓跑这些挡住它去路的小蚂蚁。但蚂蚁不买它的账,一层又一层地围过来。小青蛇使劲地甩动全身。蚂蚁被甩掉又上来,并用它那细而尖硬的嘴,咬住小青蛇不放。蚂蚁们一只又一只,全往上攻,场面十分紧张。

小青蛇走不了啦,昂起的头低下了。它只有使劲在原地翻滚、绞动,眼睛被咬出了血;它哆哆嗦嗦,有气无力地扭动着身躯,甩打几下尾巴。黑压压的蚁群,死死地咬住小青蛇。小青蛇没劲了,甩尾巴的劲也没了。最后只有伸直了身躯,稍微蠕动了几下,再也不动了。小青蛇变成了小黑蛇。

最后小青蛇只剩下一条完整的蛇骷髅,它被蚂蚁吃掉了。

单个的蚂蚁是弱小的,微不足道的,但一群蚂蚁却可以吃掉一条蛇,就足见群体力量的强大;不管单个个体有多强大,但胜利最终还是会属于团结又顽强的群体。同样,在工作的事情上,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只有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奋斗,那样我们才将是无坚不摧的,再大的困难也有信心迎刃而解。

从前有一座市镇,想组建一个交响乐团。能成为交响乐团的成员是一份荣誉与特权,加入者不必拥有自己的乐器。乐团指挥提供一份永久性的邀请,任何人都可以签约加入,那是一份终生的合约。很快,交响乐团就组建起来了。

指挥者交给每位演奏者他所编写的“完美乐曲”的一部分,要每个人好好练习,等到音乐会举行那天做首场演出。每位演奏者都认真练习,但他们也禁不住留意到其他人练习的部分与自己的有所不同。

“看那些小提琴手,”法国号手抱怨说,“他们练习的方式既无节奏也无道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为何他们不像我们一样,练习同样的音阶和乐曲?这些人连基础都没打好!”

“我宣告,”小提琴手嗤之以鼻地观看法国号手的练习,“真难相信他们每次都练习相同的东西。那一定很无聊!他们为何不像我们一样,享受即兴发挥的乐趣?”

“你能想像吗?”鼓手喘气说,“那些吹奏低音管的人只懂得在房间里练习,结束了便回家,从来没有在观众面前演出,他们一定没什么进步。”

“有时候真叫人怀疑他们有没有签订合约,”吹低音管的人叹气,“那些鼓手真忙碌,每晚都走到市内,在最糟糕的地方演奏,或许他们从来不花时间练习。”

演奏者们不期而遇,当然他们的话题集中在如何诠释乐曲。

“这是一首胜利进行曲,”小号手断然地说,“应当奏出庄严和胜利的气氛。”

“不,不,”竖琴手说,“那是一首情歌——甜蜜、愉快、温柔。”

“根本是疯狂!”吹单簧管的人打断他们后说,“那是一首圣诗,属于虔诚和崇拜的一类。”

虽然有许多分部的练习,演奏者们却从未在何时进行过全团练习,因此无人知道该作品究竟如何。

交响乐团的各部仍然保持单独练习,从没有在一起练习过。当演奏的日子来临,指挥家举起指挥棒的时候,试想,他们会演奏出一个完美的乐曲吗?答案可想而知。

一根铁链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脆弱的一环,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其中最短的一根木板,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整个工作的一个环节,任何一环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所有人的优缺点应该是互补的,共同做到工作的完美。也正因不同的环节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团队里的人不该持有怀疑和猜忌之态。倘若他们都各行其是,以自己为标准来衡量他人,势必会造成工作的不协调,整个团队就毫无效率可言。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应该是1 1>;2的关系,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团队的合作在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身为计算机工程师的陈明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掉,他难过极了。“我又没有犯什么过错,”他沮丧地问同事们,“经理为什么选择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要你教授某个部门使用计算机,被他逮到你坐在那里没事做吗?”

“什么我没事做?那时大家刚好都没有问题,我才自己上一下网的,这样为什么不行?我不是照样在一旁待命,有人发问我不也是马上就去?”陈明反驳。

“就是啊!”同事B附和,“经理留下来的另一个工程师,那天帮另一个部门的人修计算机,修到整台计算机坏掉。经理没裁她,竟然裁你,真说不过去!”

“你冒犯过谁吗?也许是别的部门的人说了你什么坏话。”同事A又问。

“会不会是那一次那个无理的工厂厂长不满意你的态度?记得吗?”同事B说,“他不会用计算机还自作聪明,后来把自己计算机弄坏了,还将责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经理为我说话,他明白当时是厂长的错。”陈明回答。

他们徒劳无功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A终于说:“哎,不服气你就去问他嘛。”

“可是,”陈明犹豫了起来,“这样好吗?没有人这样做过……”

“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员还会有什么理由?何必挑明了让大家尴尬?”

“但是问清楚了,真有错,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吗?”同事A说。

同事A的话陈明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里的不满和疑惑,终于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次我被裁员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公司编制,总得有人给裁掉,但我很难不把裁员的原因和我的表现联系在一起。”陈明将在心里排练好久的话一口气全讲了出来,“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经理听完他的话,愣了一下,竟露出赞许的眼神:“如果你在过去的这一年都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

这回换陈明愣住,不知所措地看着经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强,所有工程师里你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的,你也没犯过什么重大过失,惟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团队中本来每个人能力不一,但只要积极合作,三个臭皮匠就能胜过一个诸葛亮。如果队友中某个人不懂得主动贡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经理反问他,“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但是我并不是难以沟通的人啊!”陈明反驳。

“没错。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会给自己几分?”经理问。

“我想我明白了。”陈明说。原来是他太缺乏团队意识。

“你有专业能力为基础,如果你积极热心,懂得借着合作来运用团队的力量,你的贡献和成就应该会更大。”

接下来的半小时,陈明虚心聆听经理给他的建议。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假设某个被裁员的原因,躲起来怨天尤人,也很高兴因为不耻下问,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

不仅如此,经理很高兴能看到他如此上进的一面,几天后亲自打电话介绍他另一个职位,比原来的工作还好。

有些人主观意识很浓,加上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很不屑理睬他人,更不要说顾全与他人的团队合作关系了。然而这些人忘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合作关系。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秉持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信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原则导致被动地工作,甚至对人漠不关心。然而人们忘记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借助于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大事,互补不足,使工作尽善尽美。

多和大家接触一下,有困难了也好有个相帮,而不必一个人像个瞎子一样在黑暗里乱撞。如果陈明在被裁员后就躲起来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通过经理的分析看到自己的缺点。好在他学会了合作的第一要件:主动探询别人的需要。

当别人感到你的热心时也会付出相对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资源,就像这个经理愿意介绍陈明到另一个更好的职位一样,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处。

单个人如同沙粒,只有与人合作,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成为不可思议的有用之才。否则一个人就算再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藉由积极热心来培养和谐的合作关系,不论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想要获得工作上的成功,就需要我们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团队和伙伴意识,这对我们而言绝对是受益匪浅。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单人做起来困难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