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很辛苦,有时会成为不受欢迎的角色。因为班干部得管别人,人家认为你“多管闲事”,或是说你“假正经”。不过,当班干部很锻炼人,这需要一种宽广的胸怀,不苛求别人,不计较小事,多宽容理解别人。无论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是为他人服务,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如果认为这个工作值得做,你就要下决心,甘当“公仆”。听说有的学校是大家轮流当班干部,人人都有机会学习管理,提高领导才能,这对今后进入社会是很有好处的。
当干部要讲究工作艺术,学会组织与协调。作为班干部,不必事必躬亲,抓最主要的做,学会调动其他干部及班委的积极性,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体的事情大家干,总比一个人单枪匹马要好得多。
再者,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班干部的惟一标准。一个学生干部,他关心每个同学,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家他都去过。由于他知道每个同学的家庭背景,所以他能够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物质上或精神心理上的帮助。别人觉得他很傻,他却说:我们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这比我自己的学习更重要。社会是多元化的,人们的观念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我们要理解同学,善待他人,使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受人欢迎的社会人。
54.女生如何与男生并驾齐驱
“男同学就是比女同学聪明嘛!”说这种话的不仅有家长、老师,就是女同学也常常这样小看自己。在这种自卑心理支配下,她们总觉得自己不如男同学,似乎性别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和才能。
迄今为止,许多心理学家对性别和智力的关系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人的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大脑的结构、成熟程度及其机能,还是从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男女都没有什么区别。英国学者康兹涅次等人为了试图搞清男女智力孰优孰劣的问题,曾经做过两项研究,一项是对伦敦市89000名10~11岁半的男女儿童,分别进行有关语言测验;另一项是对9~13岁的1336名男孩和1217名女孩,进行其他智力测验;结果都表明,男学生智愚高低悬殊,女学生智力的发展则较为均匀。一定说“男同学就是比女同学聪明”,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上还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证明这一点。而事实上,性别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和才华。
那为什么到中学以后男同学的成绩越来越好,而女同学的成绩反而会出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到高中,这种现象更是日益显著。对这种现象,我们也要作具体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理因素。女同学的生理发育一般比男同学要早1~2年,青春期的到来也比男同学要早些,所以同样年龄的男女中学生,女同学的思想就比男同学要复杂,考虑问题也比较多,造成学习上的分心。
二是心理因素。从智力的各种因素,现象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男女同学之间确实有着不同的特征。比如,在思维记忆方面,女性的心理感受性较高,叙述事件常常带有感情色彩,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的能力较强,因而偏重于形象思维。而男同学则喜欢摆弄物体,并常常喜欢探究问题的原因,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较强,因而偏重于逻辑思维。到了中学阶段,许多课程特别是数、理、化,对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多数男同学的性格(如独立性、好胜性、探究性等等),比起多数女同学那种文静内向的性格,往往更能在繁重复杂的学习中,体现它的优势,因而到了中学阶段,男同学的学习成绩就逐渐超过女同学。
针对女同学的这些特点,如果我们有目的地加以弥补,女同学在学习上是完全可以赶上并超过男同学的。
1.要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认为在事业上有创造的人,多数兼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即多数是所谓女性式的男子和男性式的女子。比如,我国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她取得的成就,就与她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品格分不开的。她在读中学时,因为一个男同学讥笑她们女同学成绩不好。她听后当即说:“你要是拿100分,我就能拿110分!”考试结果,她果然为女同学争了口气。所以作为一个女同学,一方面要保持那种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优良品格。同时又要克服那种感情脆弱、依赖性强的弱点,努力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2.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思维训练
美国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教学试验:他们挑选了36名语文成绩很好,而数学成绩一直很差的女中学生学习高中课程。这些学生被随意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除了上完规定的数学课外,每星期再增加两节裸,第二组和第一组上课时数和内容相同,同时对女学生进行自然训练。第三组只是按照一般教程上课,8个星期以后,第一、二组的女学生显著提高了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兴趣也有了增强,而第三组的女学生则无论在理解能力和学习态度方面均无显著变化。这说明,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强对自己的训练,女同学同样可以显示出和男同学一样的才能。
3.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和男同学交往,对于克服女同学智力因素中的薄弱成分,十分有益
男女同学在小学阶段“两小无猜”,学习上的来往还是比较自然频繁的。到中学阶段,青春发育期开始后,尤其是女同学,由于羞涩心理发展,总不大愿意和男同学交往,这样也会遏制男女性格、智力上的互相影响。19世纪俄国的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大学的著名的女数学家,其原因之一,就是她敢于冲破社会上的传统偏见、毅然来到德国海得尔堡大学与男同学一起学习数学,从而增长了自己的数学才干。曾经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美籍中国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也曾讲到自己在中学里积极参加与男同学之间的研究讨论,对提高她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素养,有很大的益处。
55.男女同学之间加强交往有哪些好处
你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加强交往都有哪些好处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1.可在智力上互补
差异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男女智力虽没有高下之分,但却各有特点。一般说来,男生比较喜欢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女生则较喜欢语文、外语、地理、生物等学科。男生在掌握知识的基本功上稍逊一筹,但在解题的灵活性上却略占上风;女生在作文的叙述、描写、词汇运用等方面略占上风,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结构创新上却稍逊一筹。通过交往,男女同学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可在情感上互慰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男女之间可以有不带爱情色彩的情感交流。一般说来,女性的情感较为细腻温和,富有同情心;男性的情感粗犷热烈,且容易外露。有的男生更愿意向女生吐露自己的烦闷和苦恼,在理解和同情中平静下来;有的女生更愿意向男生诉说自己的忧虑和愁苦,在支持和鼓励中振奋起来……这种异性间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得不到的。
3.可在个性上互助
一般说来,男生多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计较,乐善好施;女生多学习踏实、做事认真、耐心细致、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对人亲切、尊师爱友、遵纪守法、责任感强。事实表明,那些交往范围广泛,不仅有同性朋友且有异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丰富,意志也比较坚强。这说明,异性交往能够丰富人的个性。
4.可在活动中互激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心理上的“异性效应”,这在青春期表现尤其明显。这种“男性效应”表现为,有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比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这是因为,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
总之,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好处很多,让我们在男女同学交往中不断丰富自己吧!
56.男女同学相处如何把握好分寸
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动,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同学相互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度”呢?
1.不必过分拘谨
要注意消除异性间交往的不自然感,从心理上像对待同性那样去对待与异性的交往,该说的说,该做的做,心里坦坦荡荡,行为落落大方。友谊本来就是感情的自然发展,不应有任何矫揉造作,不然会使人生厌。
2.不应过分随便
男女毕竟有别,诸如嘻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应坚决避免。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乱开,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3.不宜过分冷淡
男女同学交往时,过分冷淡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你高傲无礼,不可接近。
4.不该过分亲昵
男女同学交往时要注意自尊自爱,言谈举止要做到文雅庄重,切不可出现勾肩搭背之类的行为,更不可搔首弄姿、卖弄风情。与异性的过分亲昵行为,不仅会使你显得轻浮,引起对方反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5.不可过分卖弄
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如果想显示自己见多识广而哇啦哇啦讲个不停,或者在争辩中得理不让人,无理赖三分,这只能表现出你的浅薄和无理。当然,也不要总是缄口不语,或只是在谈话中“嗯嗯”“啊啊”。如果这样,尽管你面带笑容,也会使人觉得与你交往索然无味。
6.不应过分严肃
过分严肃会使人对你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有幽默感会给你带来好人缘,容易得到异性同学的喜欢。但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机智聪明,故意显滑稽、出洋相,那反而会影响你的形象,甚至让人反感。
57.同学之间争吵起来怎么办
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少,往往处理不好同学与同学、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产生一些矛盾。班主任在解决这些矛盾时,如果进行“冷处理”,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次,班里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团员)在课间因为一点小事争吵起来。当老师闻讯赶到时,同学们已把他们劝开,但教室里仍充满“火药味”,所有的学生都望着老师。这是一种试探和期待的目光。因为这是一个新组成的班,又是第一次在公开的场合发生这么大的矛盾,处理问题的效果如何,不仅关系着老师的威信,而且关系着班集体的前途。老师决定进行“冷处理”,要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这期间,老师广泛了解情况,了解到这两个学生原来在一个班里,都是“才子”,互不服气,总想压倒对方,于是老师找来那个女生,对她恰如其分地提出了批评。她能用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检讨自己不能识大体、顾大局,没搞好团结。那个男生后来也很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承认自己应负主要责任,表示愿意道歉。
由此,思考悟出:老师在解决矛盾时,就事论事是不够的,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于是,老师让每个学生写一篇题为《当班里出现矛盾的时候》的文章,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开阔胸怀,提高集体主义觉悟。
一个集体出现矛盾本是正常的事,老师不能阻止矛盾产生,但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正确地解决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很多,“冷处理”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冷处理”不是说班主任的心冷。班主任不仅要有一颗爱学生的火热的心,还必须具有冷静的头脑,随时进行缜密地分析、思考,果断地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58.被老师冤枉了该怎么办
作为学生,你有必要和老师交流,及时澄清误会,这是解决“冤枉”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1.不要因此怨恨老师,和老师过不去
有的同学一被老师“冤枉”,就认为老师是“存心整人”,因而对老师产生怨恨情绪。这种情绪一经产生,原来可以顺利解决的事,越弄越僵,故意和老师过不去,似乎要报“一箭之仇”。这样,不仅问题没解决,而且师生关系恶化,学习也受到影响。当学生被“冤枉”后,要心平气和,冷静、理智,这才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
2.要主动与老师交流,及时澄清误会
老师不是蛮横不讲理之人,只要你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误会便烟消云散。当然,有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有的时间、地点不允许你立即解释或多作解释。比如课堂上,可以下课后叫其他知情的同学帮助你;一时不能化解的误会,可以耐心地多找老师几次。总之,有了误会,及时解决,不要让隔阂越来越深。
3.要有谅解之心,处理宽容大度
严格要求是老师的天职,但老师也不是圣人,难免在某些时候可能误会学生。作为学生,应该持宽容谅解之心。只要站在老师的角度,设身处地替老师想想,就会发现老师的良苦用心。
南朝名人沈鳞士有则典故:一次,沈的邻居丢了鞋子,看到沈穿的鞋与自己丢的一样,便向他索要,沈说:“是卿屐耶?”当即把鞋子脱下来给了邻居,自己赤足回家。后来邻居的鞋子找到了,难为情地将沈的鞋子送还,沈说:“非卿屐耶?”笑着把鞋子接了过来,没有丝毫不快。
生活中的误解时常难免,没有必要事事计较,尤其对老师更不要耿耿于怀。
59.别人背后说坏话怎么办
据社会心理学家对上海市10所中学的872名男女学生的调查,有1/3的学生(其中女生占的比例更大)对“你平时最害怕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最害怕被人背后议论”。
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因此当别人传话给你时,你大可不必动肝火,完全可以泰然处之。因为还有比这更坏的话呢?你只不过没听到罢了。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赶集,孩子骑着驴,老人跟在后面,路上的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徒步,而自己骑驴享福。孩子连忙下来,让老人骑上。路上的人又说,老人怎么忍心自己骑驴,让小孩走路。老人听了又把孩子抱上来一同骑。骑了一段路,别人都说他们残酷,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不怕把毛驴压死了。两个人就只好都下来,可是路人又笑他们是呆子,有驴子不骑却走路,老人听了叹息道:“这下没法子了,看来我们只剩下一条路,两个人抬着驴子走吧。”
你们想想,如果两个人真的抬着驴子走,别人就不说了吗?还要说。所以做一件事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对于超出常规的事,指责和非议就在所难免。你无论怎么做,总会有人说。实际上,大部分人也只是随便说说,并不带恶意,只要你坚持做下去,人们就会慢慢地理解。况且有些话也不一定是坏话,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对你的评价是有一定差异的,在这方面心理学家做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