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三者”,你更没有必要与她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她完全有可能同你一样,怀着真挚的感情追求一位所爱慕的异性,只是过于疏忽,没有及时地了解到对方已经有了你这位恋人,相信她一旦明白过来,会主动退出这场纠葛;有的“第三者”也可能与你一样,同属于受害者,没有及时识破那些四处筛选的“爱情专家”们的真面目;至于有意充当“第三者”,强行搭乘已经满员的爱情之舟,从他人手中抢夺爱情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对这种人,社会道德法庭是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的。
“第三者”插足之症,虽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因为“第三者”总是通过“第一者”和“第二者”才能发生作用。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如果恋人双方始终心心相印,情意深笃,神通再大的。第三者”都会碰壁。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失恋,确实是一件痛苦的事。真好比一个人带着欢乐辛勤酿造,结果得到的是一杯苦酒;满怀希望尽心浇灌,收获的却是一个涩果。它有时甚至能够摧毁当事人对生活的信念。据有的社会学家分析,就失恋造成的精神痛苦程度而言,一般女性较男性更深。
其实,遭遇失恋打击的姑娘,没有沉溺在痛苦中的必要。要有克制和战胜自己的力量,从爱情的迷惘中清醒过来,站立起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失恋也不全是坏事,它可以引起你理智地进行一番反向思维。你为什么会被抛弃?假如这并非是自己的过错,只因为对方确系纨绔子弟,不讲恋爱道德,见异思迁,这种失恋是值得庆幸的。因为这样的关系即使再维持下去,得到的最多是法律上的夫妻,却无法结成感情上的伴侣,那才是真正的不幸。如果发现是由于自己的某些过失或不足引起的,那也可吃一堑长一智,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教训;如果说不上是谁的过错,只不过当初选择失当,客观冷静地分析一下,双方确实缺少结合的基础,早一点解脱也不无好处。
更何况,失恋并不等于爱情的幻灭,失去一个异性的恋情,并不等于永远失去异性的爱情,一个恋人离去了,并不等于再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恋人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终有可恋人。世界上并不存在着天造地设的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结合,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的咫尺相爱,有的千里有缘。天地广阔,一个人有可能爱的绝不只是一个异性,只是由于其中的某些原因,他才先闯进了你的心中。所以任何人都没有必要非得在一棵不结果的树上吊死不可。
至于有的人总是恋着失去的情人,以为再没有比他更美好的了,这实在是一种错觉,多半是由于情网蒙住了双眼的缘故。一旦清醒过来,扯去这层已无价值的痴情罗网,你就会看到爱情之路上的广阔前景。
当然,一下子要完全从失恋中挣脱出来,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对女青年来说。有的社会学家认为,这里也有一个方法问题。首先,必须克服爱情至上的观点。爱情是重要的,但它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生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事业的追求,是不断的探索。其次,及时实施环境转移。恩格斯在21岁时,曾失恋过一次,感到异常痛苦。为此他就出远门旅游,走到阿尔卑斯山,向着大山诉说内心的痛苦,很快就达到了心理平衡,恢复了过来。再次,尽快地进行感情转移。抱着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以你的真诚的心,重新去寻觅真正的爱情。
怎样看待经济条件
恋爱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婚后小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将会受到各种因素韵制约。因此,有些女青年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瞻前顾后,考虑得很多。她们除了其他标准之外,还很看重经济条件。这样考虑问题究竟对不对呢?
我们赞美爱情的纯洁,但是也决不能忽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前提。找对象希望对方收入高一点,家庭经济宽裕一点,并非都是可以指责的。男女双方在确定恋爱关系前后,理应对对方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以便谈成后对未来的家庭经济生活有一个大体合理的安排。道理十分简单,只要人类“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一天没有实现,一定的经济条件是组织起一个幸福家庭所不可缺少的。因为爱情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单纯精神现象,婚姻也不仅仅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在今天这种商品、货币还在起作用的社会里,男女双方的结合,同时还是经济生活的结合。每个人都得吃饭穿衣,才能活着。人必须活着,爱情才有所依附。况且生儿育女也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所以,我们并不应该反对青年人在择偶时,对恋人的经济状况作适当的考虑。如果双方的收入不足以维持起码水平的共同生活的经济需要,势必造成婚后生活的种种艰难局面,甚至会影响双方对理想的追求和在事业上的发展。
但是,美好的爱情毕竟是人类的一种富于理性的精神活动。它首先要求的是恋爱双方在精神上的高度结合。一个幸福的家庭主要方面并不是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生活上。仅仅具有丰富的食品,漂亮的服饰,豪华的家具摆设,舒适的住房环境等物质条件,是不能组织起一个美满的小家庭的。所以女青年们在选择自己的恋人时,只能把经济条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不能以经济宽裕与否作为爱情的杠杆,更不能在这方面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如果男方的政治思想、性格品德、身体容貌等方面的条件都较满意,惟有经济条件稍嫌不足,就不应再苛求了。更何况,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一般情况下,只是经济状况是否宽裕的问题,总不至于会造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日子过不下去的地步。试想,一个物质生活并不宽裕,但两口子双方相亲相爱,精神生活十分充实的家庭,和一个物质生活十分富裕,但夫妻之间的志趣相异,精神空虚,生活无聊,常闹矛盾的家庭,究竟哪一个是幸福的呢?
再说,经济条件的好坏,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转化的。今天党和政府实行的是富民政策,鼓励和允许大家勤劳致富。青年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女青年也应有自强自立的精神,不宜过分依赖男方,要有志气,用自己的双手去营建幸福的大厦,把爱情生活的起点建立在共同创造新生活的基础上。只要双方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努力学习,勤奋劳动,贫困的经济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总而言之,女青年们不应该把改善物质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挑选一个收入高,家庭条件优越的对象身上。在择偶过程中,“以钱取人”如同“以貌取人”一样,都是不足取的。经济条件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取舍或平衡爱情的砝码。
怎样对待父母之命
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矛盾:当一位姑娘自己选中了满意的恋爱对象时,却遭到了父母的激烈反对;父母为她相中的恋爱对象,她却并不满意。碰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时,姑娘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也就是说,怎样对待父母之命?“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般说来,做父母的总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女。他们关心自己子女的婚姻问题,多半还是为子女着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爱情。所以对来自父母的不同意见,做子女的理应冷静地加以考虑和分析,体谅和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尊重他们的意愿。凡是正确的、合理的就加以采纳。父母们都是“过来人”,大多有着比青年人丰富得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于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往往考虑得比较仔细和周全。不像有的年轻人,容易凭一时感情冲动,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终身大事上不够谨慎,贸然行事,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兼听则明”,多听听父母的意见,包括不同意见,还是有好处的。
但是,尊重父母的意见,绝不等于把自己的终身大事交给父母来主宰。父母的意见也不见得全正确。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国家,封建的思想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婚姻问题上,封建的家长作风、门第等级观念等等,还不时地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起作用。他们过多地从家庭利益出发,较少考虑子女的切身利益。死抱住“父母之命”不可违的旧条文,不尊重子女的婚姻自主权。有的要求“门当户对”,不愿把女儿“下嫁”给比自己门第低的男青年;有的则把女儿当作“私有财产”,想以此攀高门,或是索取更多的财物。对于来自父母的这类错误干涉,做女儿的就不能盲目迁就和屈从。如果过于软弱,惟父母之命是从,不敢稍有抗争,其结果就会失去真正的爱情,悔恨终身。婚姻是男女双方自己的事,理应自己做主。
结婚前应作哪些思想准备
青年男女经过成功的恋爱,接下去便是准备结婚了。姑娘们,当你准备奏响《婚礼进行曲》的时候,考虑得比较多的也许是怎样采办称心满意的嫁妆,布置好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居等等。然而,仅仅做好这些物质上的准备是不够的。婚礼以后,你将步入一个新的生活世界,必须同时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要有独立生活的精神准备
结婚以后,你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妈妈的女儿,上升为小家庭的主妇。生活的担子必然地落到了你和你丈夫的肩上,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父母了,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新生活。小家庭生活不仅有令人陶醉的喜悦,伴随着也会产生种种烦恼。当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缝补洗刷这些生活琐事压到头上时,就会感到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如果缺乏自立、自强、独立生活的思想准备,就会事事不如意,甚至丧失对家庭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要消除理想主义,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对方
通过热烈的恋爱,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一种美好的憧憬未实现时,对它是极度的珍视和神往,一旦实现了,往往觉得不像想象中那样有价值。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说法虽然危言耸听,但也绝不是毫无道理。据有些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夫妇新婚以后,或迟或早,或长或短,都会出现一段“矛盾期”。婚前,双方都沉浸在追求结合的卿卿我我之中,“情人眼里出西施”,至于对方的缺点和其他不利于结合的因素,都在甜蜜的柔情细语中被忽略了。加上各自为了博得对方的喜爱,总极力掩饰自身的短处。婚后,不仅被忽略的成分——显示出来,再加上朝夕相处,大家不再那么拘谨、精心,被掩饰的东西也不断暴露出来了。渐渐地会产生一种感觉,对方原来那股诱人的魅力和神秘的情感在消失,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么理想。倘若我们在婚前能对自己的恋人有更深入、更深刻的了解,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对方,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旦出现上述心理状态,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处理得好,就会顺利地缩短和度过这个“矛盾期”,使小家庭生活始终充满着和谐、融洽的气氛,从中得到无限满足和幸福。
学习一些必要的家庭生活和生理卫生常识
结婚意味着男女双方将要开始两性结合的夫妻生活,除了按照规定进行的婚前检查外,男女青年还应去除神秘、羞怯之情,掌握必要的性知识。有的新婚夫妇,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以致过分沉迷于性生活之中,既影响了健康,耽误了学习和工作,严重的甚至引起了生理、心理上的某些不良反应,招致双方感情不和。有的姑娘新婚不久就会受孕妊娠,将会带来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对此也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结婚意味着两个原来单独生活的个体,结合到一起,令人憧憬的新生活展现在年轻夫妇的面前,有一位家庭学者说:如果你单独一个人跳舞,你可以任意去跳。如果与同伴一起跳舞,你则要与你的舞伴步调一致。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婚后小家庭生活一定会充满欢乐和阳光。车尔尼雪夫斯基就这样比喻过:“爱情赐予万事万物的魅力,其实决不应该是人生中的短暂现象,这一道绚烂的生命的光芒,不应该仅仅照耀着探求和渴慕时期,这个时刻其实只应该相当于一天的黎明,黎明虽然可爱、美丽,但是在接踵而至的白天,那光和热却比黎明时分更大得无法比拟。”轻浇勤灌,让爱情之树常青
结婚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但是为什么有的夫妇结婚不久,爱情之树就开始枯萎,有的夫妇却能白头偕老,使爱情之树常青,这里蕴藏着什么学问?
一是爱情不能光靠追忆婚前的热恋,也不是靠一味地陶醉在柔情留意之中维持的。
它需要夫妇双方轻浇勤灌,精心护理,并不断地更新和开掘营养爱情之树的新源泉。对于做妻子的来说,一是要保持对丈夫的魅力。这魅力不能靠丰韵的体态和女性的妩媚,因为这时的情况与恋爱阶段已经大不一样。夫妇俩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朝夕相处。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自己身上某些原来没有暴露的缺点,掩饰不住了,可能会使对方产生不满和遗憾。对此做妻子的决不能任性,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克服。同时要更加珍惜自己的优点,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的品德、气质、性格,始终在丈夫的心目中保持一个美好的形象。有的姑娘恋爱时热情、温顺、富有朝气、聪明能干、事业上追求上进,很使小伙子倾心。可是婚后,这些可贵的气质渐渐地消失了。心理状态也起了变化,变得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仪表外貌也太不在意了。这怎么能使爱情的源头不枯竭呢。
二是要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建立起互尊互信、互爱互帮、互谅互让的家庭生活气氛。
这里所说的尊重,不仅包括尊重对方的工作、劳动、学习、兴趣爱好,也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至于相互信任,有人把它比作是爱情的根系,可见其重要性。这在/顷境中容易做到,如果遇到流言蜚语,尤其在一方身处逆境时,就不容易做到了。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对吴祖光的态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当他们结婚仅仅五年时,吴祖光在被扩大化了的反右斗争中,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送往北大荒劳动改造。一天,领导上找新凤霞谈话,要她与吴祖光离婚,彻底划清界限。新凤霞基于对丈夫的深切了解和真诚的信任,没有屈从这种压力,坚定地作出了回答:“吴祖光到什么地步,我也跟着他!”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夫妻之间不可能有例外,做妻子的应有忍让和谅解丈夫偶然过失的胸襟。如果发生争吵时,应主动避开“火头”,当他情绪激动时,也不要“针尖对麦芒”。等他冷静下来再与他讲道理,交换意见。互谅互让会使感情的裂痕迅速得到弥合,雨过天晴天穹会变得更加湛蓝。当然,忍让和谅解决不是一味的迁就,助长他的“大男子主义”,在原则问题上也是不能让步的,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只是应当掌握好火候和时机。
三是防止过分的“感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