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演讲好口才
10717500000038

第38章 职场礼仪与生存智慧(4)

送礼给上司,可视为一种礼貌,表达感谢提携的心意。上司在平时工作上给予不少指点,对工作该如何进行也帮了不少忙,谢谢化成礼物,更具体、更难忘。有个观念应该明确:如今干什么事都讲究“团队精神”,作为这个团队的指挥者和组织者,“上司”当然功劳最大,吃苦最多。只要你觉得的的确确应该感谢你所佩服的领导,那你就大大方方带着礼品去上司家里拜访。这里送礼的目的明确,感情真挚,光明磊落,绝对是“礼尚往来”。

但也有许多人给上司送礼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所求,只是笃信“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若是领导收下了自己的微薄小礼,尤其是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事时送上的“顺水推舟”便可接下的那份礼,工作中自然就会不好意思过分责难、批评送礼者。

当然,并非所有的这种礼都能送得出去,万一礼送到人家门上,却被拒之千里,那可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花钱没讨好不说,弄不好还会误大事。正因为有人自认为眼光深远,喜欢“放长线钓大鱼”,为未来“投资”而送上司一些大礼,而这种师出无名的大礼恐怕十有八九都会被拒收,弄不好还会给上司留个心机太重的印象,真是比不送还糟。

2.送礼物给同事

在八小时之外建立感情,是推进关系的最有效的物质桥梁:同事帮了你的忙,事后不忘认真地选一份礼物亲自登门送上,既还了人情,又不致失礼;同事家有婚嫁喜事,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送上一份合适的贺礼,既添了喜庆,又买了人缘;同事生病,及时前去探望,时间不宜过长,送些鲜花、果篮、营养饮品等足矣,既安抚了病人,又表达了关注……诸如此类同事间的私人馈赠,作为联络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应酬,当然未尝不可,但要注意轻重之分,一般不宜买太重的礼物,免得让对方感到你别有用心。送礼最重要是显示心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同事的亲疏关系来选择购买礼物,这样收礼者若了解真相,也会收得安心。有一点应该注意,给人送礼时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装纸,这样既显出你已“用足心思”,又能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3.互惠原则

要好的朋友和亲戚互赠的礼物,感觉送那些简易的,甚至自制的礼物更要好得多,或者他们可以象征性地每年互赠圣诞礼物,既表达了爱意,又少了很多麻烦。在亲密的关系中,伤人的一件事就是忘记对方的生日、纪念日或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个原因,别对你的记忆太自信,把它们用红笔记下来,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提醒自己注意该去买件合适的礼物了。

基于好的礼仪或习惯,而不是亲密的关系,人们可以互赠礼物,习惯上礼物的价值不会相差多少。

特殊时刻的礼物——婚礼、人住新房及其他——和互惠的直接关系不大,同时在恰当的时候送出去的礼物也较受人欢迎。

关系越亲密,朋友之间的自由度越大,家庭亲密成员和特别朋友之间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一位年老的人会送一件很珍贵的礼物给年轻人,送一件非常贵重的结婚礼物给好朋友的女儿也是很适当的。

两个人如果不熟,一件礼物价值上要有所保留而且不带个人因素。老板一般在节日和因一些特殊的事情送礼物给雇员,现金是最好的选择。

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春节时,一般可送日历、酒、茶、糖果、烟等。

4.拒收礼物

日常的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同事间互送些一般性的礼品也无可厚非,但却并非所有的礼物都宜一视同仁,通通收下,有时拒收同事的礼物也是必要的。比如收下一些可能影响工作大局而使某方得益的礼物,则有构成受贿罪之嫌,是万万不可取的。

估计送来的礼物别有用心者,一般都应该拒收,实在推脱不过,也要尽快回送同价值的礼品,不愿收受的,除退回礼物之外,应附以委婉、诚恳的感谢。

5.送礼方式、场合

送礼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送出去的礼物要使人开心而不是让人窘迫,为了避免后者的发生,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在非正式的场合不要送奢侈浪费的礼物给你的熟人和朋友。例如,无论客人是多么富有,如果他送一套包装华丽,古色古香的礼品盒给女主人,这会让她吃不消。一位男士送给一位女士一枚珠宝戒指会让她觉得很尴尬,而她丈夫这样做却会让她欣喜万分。

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事先送去。庆贺节日、赠送年礼,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

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使其他没有受礼的人感到受了冷落和轻视。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辞职也要讲礼数

有人说:“辞职还不容易?一张报告打上去,收拾东西走人,不就得了?”其实,现代礼仪学要求我们,辞职也要有礼数。

在新工作定下来之前不要让你的老板知道你要离开这里并另找工作。

不要试图用辞职的事作为威胁,让老板提升你。大多数老板咽不下这一口气,即使暂时满足了你的要求,对你的未来也不一定是太好的事情。

辞职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辞职。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后,再比较一下“旧”单位与“新”单位哪个更能满足你的目的,然后才决定是否要主动辞职。

如果与上司私交甚好,也可采取停薪留职的方式。这样做可给自己留条后退路,万一新单位并未如想像中那么好,你还可以回头。不过那时你往往会发现,在你离开的这一段时间,已经有人替代了你的位置,因此,这一方法不一定很保险。

除非你拿不准辞职对你的好处,而不得不暂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否则一旦决定了离开的日期,应当立即通知你的老板,遮遮掩掩并不会使你的辞职增加什么魅力。你要明白的是,辞职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也不是对你曾为之效力的公司的背叛。

找出“正当理由”说服上司放你走。一定要找出一个上司感到确实难以拒绝而他自己又确实没办法帮你的充分理由,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只好同意你辞职。

有的人因为犯了错误,觉得无法在原单位再呆下去,所以想赶紧走人了事。虽然这种办法能暂时摆脱困境,但对自己以后求职会有不好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硬着头皮撑一段时间,等别人渐渐忘记那些事后再辞职。

可以采取和老板面谈或写信的方式,将辞职的原因解释清楚,并提出要离开公司的日期,同时还要对老板和公司的帮助及给予自己机会表示感谢。老板看过你的辞职报告后会找你谈话的,你可以重复所写的内容。如果没写辞职信,有些公司会要求你在提出辞职意向后提交书面辞呈。

如果你的工作对原单位责任重大,那么最好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以便公司安排接替的人选。也不要因为要走了就不工作,在走之前应继续保持合作和努力的态度。有些公司还可能要求你在最后阶段帮助面试接替你的人选,不管辞职的原因是什么,你一定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去做。辞职的员工后来成为原来的老板和公司很好的朋友与客户也不是没有的事。

除非碰上原单位说什么也不肯放人,而本人又固执己见非走不可这样的特殊情况,否则不要自动离职,更不能一声不吭,从此消失,这不仅是无理智的举动,从法律上讲也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

在离开之前,向所有与你一起工作过的人道别,并提出与他们继续保持联系的希望。

离开公司后,不要说不利于公司的话,说不定将来还会与原来的老板打交道,所以不要过河拆桥。也不要在新的老板面前抱怨前任老板。再次遇到老同事时,不要吹嘘你的新工作,或者一个劲儿鼓动他们也辞职。

离开公司后不传播原来公司的秘密。否则便是严重触犯了商业社会的行业规矩,尤其是在西方社会,这样的泄密者令人极其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