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
10713200000023

第23章 密钥Ⅳ.揭开一些社会现象的本来面目 (6)

晕轮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总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很深入地认识身边的每一个人。晕轮效应一般产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或者伴随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之间,其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最容易产生晕轮效应的是人的外表,人们看到外表美丽的人时往往对其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就是所谓的以貌取人。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表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现象揭秘在人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对象的某种特征、品质特别突出,就会掩盖其对于对象的其他特征、品质的正确认识和了解,被突出的这个特征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晕轮效应一般产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或者伴随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之间,导致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这就是以貌取人等行为产生的原因。

44.美丽的错误

1961年,约翰·肯尼迪任美国总统时,美国侵略古巴的企图宣布流产,令人诧异的是,民意测验结果显示肯尼迪的声誉并未因这个错误决定而受损,人们反而更加喜欢他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真实的案例,一些能力、性格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人并不为人们所喜爱,而那些聪明能干但偶尔会犯点小糊涂的人却被周围的人认为十分可爱。难道说,错误也是可欣赏的方面?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一个人越能干,获得的评价也就会越好。但是心理学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是,受人喜欢的人并不是那些完美无缺的人,而是在能干中带有一些小缺点的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相关的实验,由一名研究人员的女性助手假扮女大学生,同一些大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竞赛。这些参与实验的大学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竞赛的题目也都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内。这些大学生们无一不是踌躇满志,以为又可以一展身手了。但是,在研究人员的刻意安排下,这名女生在竞赛中战胜了所有对手,取得了优异的战绩。在竞赛结束之后,研究人员向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这名获胜的女生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一位大学生愿意与这名女生共事。

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实上,能力再高的人也会有缺点。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仰慕,而完美无缺的人也未必会讨人喜欢。人们只有充分展示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才能够显示出魅力。即使偶尔犯了错误,也会使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精彩。曾经有艺术家想要对断臂的维纳斯进行修复,但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修复之后,结果却事与愿违。经过修复的维纳斯塑像无一得到人们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断臂的维纳斯更美丽。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更富有魅力?心理学中将由于小的过失而使能力强的人更具有魅力的现象,称为“犯错效应”。有时还会称其为“仰巴脚效应”。“仰巴脚”在方言里是摔得四脚朝天的意思,这个样子被人们看到一定是尴尬至极的,但是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平时你是一个表现不错的人,这一跤或许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更可爱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设计了一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实验参与者分为四组,并且为他们播放了四盘不同的录像带。四盘录像带中的人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关于访谈人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会面经过,采访对象的身份都是大学生。不同的是,每盘录像带中访谈人员的事先介绍以及访问过程各不相同。在第一盘录像带中,访谈人员在介绍采访对象的时候,将其描述成一个能力突出的大学生,而且采访对象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的表现也很好,对访谈人员的提问,基本上毫不费力地全部答对,因此,受访者给人的印象是完美无缺的。在第二盘录像带中,对采访对象的介绍是相同的,受访者的回答方式和表现也相同。

只是在访谈过程中,受访对象偶尔表现得有点紧张,不小心将面前的咖啡杯打翻,弄脏了一身新衣服,局面非常尴尬。第三盘录像带中,采访对象被介绍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并没有对其能力进行过多的描述。在访问的过程中,采访对象的表现也一般。第四盘录像带的内容与第三盘大同小异,不同的是采访对象在谈话过程中表现得有点紧张,并且失手打翻了面前的咖啡杯,弄脏了一身新衣服,场面与第二盘录像带中十分相似。观看结束后,研究人员要求实验参与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对录像带采访对象进行打分,以表示他们对采访对象的喜欢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们最喜欢的是第二盘录像带中的采访对象,其次是第一盘中的采访对象,再次是第三盘中的采访对象,最不喜欢的是第四盘中的采访对象。

可能我们会感到十分诧异,为什么错误会提升人们的魅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过于完美的人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往往会让人觉得相形见绌;而犯有一点小错误的人更具有亲和力。或者说,我们与全无缺点的人相处时,难免会因为技不如人而产生不安;一旦发现平时十分优秀的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因为其也有平凡的一面而使自己获得安全感。有些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十分苛刻,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为了不犯错误,他们在别人面前要么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要么是过于严厉,苛刻到不近人情。这样的人一旦出现,人们通常就会感到别扭。这种处处要求自己完美无缺的人不仅让自己受到别人的冷落,也让周围的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当然我们在实验中也看到了,犯错效应也需要巧妙运用。受到欢迎的人是第二盘录像带中的受访人物,因为这个人本身能力十分强(录像带中曾经介绍过),并且他的错误是偶尔犯下的,性质并不严重。而第四盘录像带中的人物自身就很普通,还犯下错误,便无法得到他人的好感。这样看来,才能出众而犯过小错误的人最受欢迎,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如果成就一般,还频频犯错,只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如果我们想要用犯错效应来赢得人气,就必须平时少犯错误,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力强的人,而且平时尽量多表现好的品质,偶尔犯点小过失,才会使这一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现象揭秘过于完美的人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往往会让人觉得相形见绌;而犯有一点小错误的人更具有亲和力。或者说,我们与全无缺点的人相处时,难免会因为技不如人而产生不安;一旦发现平时十分优秀的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因为其也有平凡的一面而使自己获得安全感。因此,一点无关大雅的小失误反而能够成就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