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
10713200000011

第11章 密钥Ⅱ.破译性格的密码 (6)

色彩,是人们首先能够感受到的服装的外观,它具有难以言喻的奇妙影响。一件服装的颜色不仅能表现服装的质感,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和风度,是一个人整体形象中最具情感特征的部分。德国心理学家开创了以颜色喜好进行性格判断的方法,他们认为人们选择服装的颜色是和当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有着一定联系的,从每个人喜爱的颜色上多少可以看出其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衣服的色调可以分为三大类:冷色、暖色和中性颜色。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区别,但是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温度感,人们看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马上会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象,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而见到蓝、蓝紫、绿等色,人们则很容易联想到树林、冰雪、海洋等物象,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如果将这一原理加以运用,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在冬季穿暖色衣服会觉得温暖,而夏季的冷色衣裙会使人倍感凉爽。

并且,不同的色调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暖色(包括红、黄、橙色等)给人热情、自信、友爱、爽朗的感觉,有助于结交朋友,增强自信,从而扩大社交圈子;冷色(包括黑色、深咖啡色、深蓝色等)能营造严肃气氛,给人冷淡、神秘等感觉;中性颜色(包括咖啡色、米色、浅灰色等)可在应付纷争、缓解敌意时缓和紧张气氛,达到平衡的效果。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性格的人,对服装色彩的选择都大为迥异。比如男士们较喜欢冷色调和中色调,青年人喜欢活泼、热烈的色彩,中老年人则热衷于沉稳、深厚的色调,医生偏爱干净明快、浅淡清爽的色彩,艺术家则多选择浪漫潇洒、富有古典韵味的色彩。因此,心理学家还认为,从人们对服装颜色的喜好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大致性格。

·喜欢白色衣服的人

喜欢白色服装的人,比较追求完美,又有实际的一面。这种人内心比较寂寞,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心甚至爱慕。他们不太喜欢别人没有理由的客套,所以在外人的眼里,他们是那种既爱又怕,既做作又喜欢钻牛角尖的人。

·喜欢黑色衣服的人

喜欢黑色衣服的人从表面上看可能会给别人留下神秘、高贵以及专业的印象。这类人多是不善于社会交际的人,他们无非是想用黑色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或恐惧。

·喜欢灰色衣服的人

喜欢灰色衣服的人通常不容易相信别人,他们凡事一定要处理得非常完善才认为是大功告成,否则宁可不做。通常他们不会把事情随便交给别人,要取得他们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

·喜欢蓝色衣服的人

喜欢蓝色衣服的人比较喜欢宁静,无忧无虑,善于控制感情,很有责任心,同时富有见识,判断力强,个性也比较固执,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们不擅长交际,所以只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组小团体。固执己见,对旁人的意见缺乏采纳的雅量。

·喜欢绿色衣服的人

喜欢绿色衣服的人个性谦虚平实,善于克制自己,不爱与人争论,心绪不易烦乱,很少有焦虑不安或忧愁之感。和善、可亲是这类人最大的特点,而且他们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会刻意地排斥或疏远。这类人道德感强烈,个性直爽,是聊天的理想对象。

·喜欢深蓝色衣服的人

喜欢深蓝色衣服的人是优秀的决策者。这样的人凡事都会缜密思考,比较容易成就事业,以男性居多。这些男性多半喜欢自立门户,为自己打工,不太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喜欢紫色衣服的人

喜欢紫色衣服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多愁善感,常常感到焦虑不安,但能够驾驭和控制内心的忧虑和苦恼。这类人一般具有不错的文化素质和涵养,以艺术工作者居多。但是常穿紫色衣服的人又有些自视清高,对非同一领域或和他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或事情,往往会表现出不屑的态度,容易让周围的人觉得他们有矫揉造作之嫌。

·喜欢棕色衣服的人

喜欢棕色衣服的人有强烈的基本欲望,他们个性拘谨,自我价值观很强烈,很害怕因为外来因素的介入而必须改变自己。但在外表及处理事情的态度上,却给人一种很大的可信赖感。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分得很清楚,容易给别人冷漠的感觉,但其耿直的个性又颇值得人信赖。

·喜欢黄色衣服的人

喜欢黄色衣服的人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富有高度的创造力及好奇心。他们心情欢畅,性格外向,精力充沛,做事自信、潇洒自如,说话也无所畏惧,不担心别人会怎么想。这类人具有冒险、追求刺激和新鲜的特征,无法忍受一成不变。

·喜欢橙色衣服的人

喜欢橙色衣服的人拥有开朗的笑容和充沛的活力,常常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人缘奇佳,但往往也会因为不轻易得罪人而使自己显得没有原则。他们害怕孤独,喜欢热闹,个性天真敏感。选择橙色的人通常都非常热爱大自然,喜欢户外活动。这类人做事优柔寡断,善变,使身边的人感觉他们轻浮而不稳重。

·喜欢红色衣服的人

喜欢红色衣服的人大都是精力旺盛的行动派,不管花多少力气或代价也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会对自己专注的和感兴趣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但这类人往往缺乏耐性,一遇到挫折便会迅速地丧失原有的热情,情绪变化相当大。他们心直口快,说话做事不假思索,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在乎可能产生的后果,而且没有承担过错的能力和自我反省的勇气,习惯把责任推给别人或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

·喜欢粉红色衣服的人

喜欢粉红色衣服的人多是单纯天真的幻想家,有着纯洁如白纸的心境,成天活在自己编织出来的世界里。他们比较感性,处世温和,常常想让自己呈现出年轻、有朝气的感觉,甚至希望在旁人眼中自己有个高贵的形象,散发着一股让人看到就很舒服的魅力,但却有强烈的逃避现实的倾向。

服装的颜色不仅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别人的内心,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自己体形和肤色的某些缺憾。因为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后,不同波长光的焦点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这使光在视网膜上的映像清晰度有所差别。波长较短的冷色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映像容易模糊,似乎具有一种扩散性波长较长的暖色映像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某种收缩性。因而形成了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色彩原理来着装:如丰满的人选用深色系服装,会因色彩的收缩感显得苗条;相反,瘦小的人则适合选择浅色衣服。

长时间持续看一种色彩,这个色彩便会在视网膜上留下映像。这时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便会留下与之前色彩相对的色彩映像。因此我们会发现,肤色偏红的人若穿着饱和度较高的绿色服装,面部会显得更红;肤色偏黄的人如果穿着玫瑰红等艳丽颜色,缺点更加暴露无遗。肤色偏黄的人,切忌穿深紫色或蓝色的衣服,因黄与蓝属于对比色,在强烈的对比下,肤色会更显焦黄。所以,美学家给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皮肤偏黑的人适合咖啡、淡褐色,不宜穿娇嫩色彩的服装,以免由于强烈的对比使得肤色更加黝黑;皮肤偏黄的人搭配酒红、淡紫等色彩能令面容更白皙;而皮肤偏红者更适合暖色调,不宜选用绿色等冷色调的衣服。

现象揭秘人们选择服装的颜色是和心理活动状态有着一定联系的,从每个人喜爱的颜色上多少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并且,不同的色调能够体现不同的效果。服装的颜色不仅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别人的内心,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自己体形和肤色的某些缺憾。

22.你会选择怎样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个个子较矮的男生揽着个子比他还高的女友,一个胖乎乎的女生却喜欢跟较瘦的女生做朋友。虽然我们总是从与自己价值观和性格相似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却不能否认我们也会被那些与我们性格差异较大的人吸引。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特征相似的人会相互吸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以群分”。其实,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人也能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因为人不仅有自我认同的需要,也有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这就是互补性。

互补性是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相互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或满足需要的途径刚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彼此就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即A所具有的长处正是B所不具备的,而B所拥有的优势正是A所没有的,他们的互相倾慕造成A与B的相互吸引。因为A和B各自都能满足对方的缺憾,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国外科学家在对已婚和已经订婚的若干对伴侣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后发现,人们往往选择那些能够补充自己人格特征的人作为朋友或伴侣。比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和被动型的人相处得很好,能够建立和维持密切的友谊关系。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独断专横的人和优柔寡断的人会成为好朋友,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的伙伴。这种状况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互补性是以交往双方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条件,那么那些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比如高雅的人和庸俗的人、庄重的人和轻浮的人、真诚的人和虚伪的人等就无法形成互补性。所以,互补性是有条件的,它不是绝对的。能否实现互补吸引还需要看它们是由哪些人格特质构成的,因为互补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一般说来,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互补吸引包括两种情况,其中一种就是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者弥补某种短处,那么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人们常说“郎才女貌”、“男刚女柔”,这正是对异性互补吸引的诠释。如能力强、有某种特长、思维活跃的人,对能力差、无特长、思维迟缓的人来说,就具有吸引力。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愿意和独立的人在一起,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温和的人能够成为好朋友,支配型的人和服从型的人能够结为秦晋之好。如果在一个家庭中,两个人脾气都暴躁,或者都十分具有支配欲,那么家中就无法太平了。

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互补吸引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别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你的理想,从而增加了你对他的喜欢程度。任何人都会有缺点,而且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往往在寻求生活伴侣和事业伙伴时,注意寻找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比如一个看重学历的人,自己又没有拿高学历的机会,就会很看重高学历的朋友。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历不高的人,偏偏对配偶的学历要求很高。一个好与人争辩且十分任性的男人,往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宽容大度的女孩作为配偶,因为这样的女孩能够从容地依照自己的步调行事,不和他较真,让他很安心。

在工作中互补性也十分重要。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重视寻找和自己互补的人。比尔·盖茨原本自己经营管理微软公司,但是时间一久他就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只在软件开发上,而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并不是那么好。因此,他逐渐感到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工作兴趣与工作效率也慢慢下降。他意识到,公司的管理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为他打理。后来,比尔·盖茨就找到了大学时的同学鲍尔默。鲍尔默恰恰是个管理方面的天才,他热情万丈,善于影响别人,善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比尔·盖茨来说烦琐乏味的管理工作,对他来说则乐趣无穷。他们强强联合,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就是互补性的重要之处。

现象揭秘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但是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人也能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不仅有自我认同的需要,也有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这就是互补性。互补性是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