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10705800000020

第20章 良好品格易塑造,爷爷奶奶早知道(2)

明明是个淘气的小男孩,平时非常喜欢足球,总是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地踢足球。有一次,明明踢足球时一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主动告诉了爸爸这件事,没想到爸爸一下子就火了,给了明明一巴掌,还把明明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明明觉得很委屈。

没过几天,明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又失手打破了爸爸心爱的瓷器,他总结起了上次挨打的教训,很害怕爸爸打他,于是在爸爸回来后,明明就撒了个谎,对爸爸说隔壁王奶奶家的小花猫碰翻了爸爸的瓷器。爸爸信以为真,事情就这样被明明搪塞过去了。后来明明犯了错误就再也不跟家里说了。

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知道怎样才是错误的,怎样又是正确的,也就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非常关注,当孩子犯错误或有过失时非常着急和气恼,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体罚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案例中的爸爸没有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而是用不适当的方式惩罚了孩子,这样孩子学会了用谎话来骗爸爸,原本很好的孩子因为爸爸教育不得法而变成了不诚实的孩子。

☆专家支招

孩子是稚嫩且不成熟的,很容易犯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如果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帮孩子“开门”,不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他们逐渐疏于尝试,依赖家人,永远不会自主和自立。不允许孩子犯错,其实就是阻碍孩子成长。

其实犯错误是上天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走向成熟,迈向成功。因此要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什么事都为孩子做了,这样很多孩子犯错误并且找到正确方法的机会都被大人硬生生地剥夺了。比如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家长就不再买有鞋带的鞋子;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盘子就不再让他走近碗池;孩子第一次整理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家长嫌他笨手笨脚等等。这样,家长亲手挖掘了一个温柔的陷阱,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就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因此爷爷奶奶要以此为鉴,在不经意之间剥夺了孩子犯错的权利。

很多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家长都是用训诫的口气说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必须按照她的做法去做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在大人的权威下,孩子往往不再争辩,心里却并不认同,这样的批评教育其实是根本无效的。家长这么说是为了孩子,他们只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尽其所能地指导子女的成长,想把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都给孩子。但这样的做法往往成了单向交流,没有什么效果。爷爷奶奶不妨在教育的同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与权利,让双向沟通成为改正错误的起点。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成长的意义在于亲身体验,这也是孩子成长中更需要的东西。但很多家长认为经验不需要亲身去体验和积累,直接灌输就可以了。这种填鸭式的直接灌输的经验作为包办和强制的标签,往往会让家长事与愿违,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所以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什么事都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最好,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亲身体验和经历。

当孩子犯错时,爷爷奶奶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让孩子在情感上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只有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接受你的指导和教育。爷爷奶奶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的时候,可以先夸奖孩子,对孩子的某些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孩子不断进步。最后还要记得鼓励孩子:“再努力一些,你肯定能做得更好!”这样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之后,下次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了。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给孩子犯错误及改错的机会。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应给孩子鼓励,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出了错,爷爷奶奶应该帮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让孩子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比如有的孩子想干点家务活,主动要求洗碗,可不小心打破了碗。这时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该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碗洗干净又不摔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直到成功。

孩子只有不断地犯错误,才能发现问题和不足,才会不断地进步。给孩子以犯错误的机会,是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明智之举。

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就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

成成吃饭时用一小块面包逗小狗玩,小狗蹦来蹦去,一下把他手中的盘子碰翻了,盘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成成对爸爸妈妈说:“是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你们都看见啦。”母亲很生气地对成成说:“盘子的确是被小狗撞翻的,但是你有没有错呢?”成成大叫着反驳:“是小狗的错,不是我的错,我又没碰翻盘子。”这时爸爸过来叫成成离开餐桌,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去反思一会,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错。十几分钟后,成成低着头走出房间,很不好意思地说:“小狗有错,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在吃饭的时候逗狗,我以后一定吸取教训。”爸爸满意地微笑着说:“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吧,一会收拾桌子洗碗,并拿出零用钱来赔这只打碎的盘子。”成成满口答应。

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就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

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因此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小学会如何承担责任,自己做事自己承担。

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尽早学会道德推理,在道德成熟的漫长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专家支招

首先爷爷奶奶要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并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例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觉完成作业,信守承诺等等,让孩子从小培养自我独立意识,为承担责任打基础。

老人还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把自己当作家庭所需要的,且应该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一名成员看待,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在厨房当帮手等等,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爱和责任意识。

教育孩子对自己所属的团体负责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爷爷奶奶可以让孩子与身边的小伙伴友好相处,尊敬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等等,鼓励孩子和别人分享,助人为乐。让孩子从小学习扮演各类社会角色,培养团队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好处。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爷爷奶奶还要教育孩子对社会负责,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平时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做出贡献,开拓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让孩子懂得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并为之努力。

对于一不留神就犯错误,然后又总是寻找各种谎言来逃避的孩子,爷爷奶奶要让孩子明白用谎言来掩饰错误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爷爷奶奶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和孩子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告诉孩子他的错误行为已经破坏了规定或者伤害了别人,强调他必须对这种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并且告诉孩子大家都希望他做一个诚实的负责任的孩子。

如果孩子做错了,爷爷奶奶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认识到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当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时候,爷爷奶奶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夸奖和鼓励。当孩子因为承担责任为自己赢得了赞许和信任,就很容易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知道自己不能总为所欲为,从而学会协调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