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谐自我跨越行难
10704000000082

第82章 创建和睦相处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7)

第七节 满足需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客观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内忧外患的不安全压力,工作和生活又给人们带来了迷惑和担忧的压力。人们对这个多变的世界和社会环境越来越不适应,长期处于迷茫的状态。在工作、生活和环境这三重无安全感的压力之下,我们如何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呢?事实上,对于平凡百姓而言,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蕴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在处理每一件具体而又平凡的小事中经受适应能力的考验,在诸多平常小事的积累中汇聚和提炼出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单就这个“社会适应能力”而言,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多层次来看。但是,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我认为最终还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角色到位适应生理需求

人活一世,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每个人必然在这个社会中担任多种角色。在家中必定担任父母或子女、妻子或丈夫、长辈或晚辈等不同角色;在工作中必然担任管理者或被管理者、上级或下级等不同的岗位角色。当你行走在人生长廊中,也必然会产生同路人、陌路人和擦肩而过之人等不同角色。事实上,角色的出现,既源于人的生理需求,又作用于人的生理需求。当你担任了某种角色时,也就是说明在社会某一空间上被你占据了一些相关联的位置。这些位置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基本生存的据点,据点内是空荡荡的,当你在担任不同的角色及占据了不同位置后,目的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吃、穿、住等基本生理需求。虽然这类生理需求是人最低级别的需求,然而当人们未能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对于这类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度是不可能降低的。如何满足自己合理的生理需求呢?其关键之处取决于自己角色定位和角色责任问题。这里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寻找合适的角色位置。如何寻找合适自己的位置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必须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你适合什么或干什么;其次,才能谈你喜欢什么或干什么。二是设置合理的需求欲望。合理的需求欲望必须遵循“知可行而必行之”与“知不可行而不行之”的原则行事。如果“知不可违而违之、知可违而不违之”,必然出现自我的失败结果。三是行使权利承担角色责任。由于个人社会角色多重性定位,因此,各个角色其特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不同。在家你的角色是父母或者子女时,你就要爱家,尽家庭成员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并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你若是儿女,那你就应尽儿女对父母的孝心和憺养父母的义务并承担责任,你若是父母,你就应尽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和承担责任;在单位你的角色是个员工或者管理者,你就要做到敬业爱岗,行使你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权力和工作义务并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作为公民,你就要爱国爱社会,行使你的公民权力,尽心做好为社会建设和服务工作,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公民社会责任。因此,当我们认真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妥善处理好多种角色的关系,并在行使自己角色权利时对其角色责任尽心尽力,那么,在满足你相对满意的工作报酬、和睦舒适的家庭生活等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也必定激励和促使你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二、提供“安全”产品适应安全需求

避免互相伤害,确保安全,为他人和自己提供安全产品。需要自我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冲撞并反对过于冒险。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因此,必定产生认识和行为不在同一个水平线或标准上的差异。尊重的前提必须认识差异的存在,承认对事物有反映强弱的差异,承认自己处理不好的事实,承认自己偏爱的性格,允许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存在,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伤害别人、不给他人带来不安全造成伤害。”你自己怎么做是你的权力,做伤害或损害了别人,却是不道德和失良知的。不伤害他人包括:不随意对他人发脾气,不随意对他人黑下脸翻白眼,不随意传话搬弄他人是非,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等。不要用现实抱怨生活,不要刻意压抑自己和打击他人。没有人有必要因为你的存在而要刻意改变什么,改变的只能是你自己!不能改变环境就应该去适应环境,控制情绪尽量不要伤害他人,尽量控制出现“黑脸”,让人说话给他人一个表现机会,用你的阳光心理温暖他人,力争捕捉他人的长处,给人一个安全感,用你的健康理念带动他人,学会及时卸压。

三、提供“尊重”产品适应尊重需求

所谓“尊重需求”既包括对个人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一种感觉,同时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因为有了这种尊重需求,所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存在不少人为追求名誉和地位而拼搏,所以必须和谐自我学会妥协和谦让,所以必须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同时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当你尊重对方还是对方尊重你,都会促使双方的自信心增强,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也是有价值的人。反之,你反对他人说话,顶撞他人,不但伤害了对方,使他感到沮丧、不安或烦恼,对方的反击,又会造成你自己的沮丧、不安和烦恼。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也有的人给予他人的尊重并不真心,而经常用虚情假义的言行表达,这样也会给他人构成“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有什么企图?”等心理威胁和不安全的感觉。尊重,必须用心去尊重,既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既要欣赏他人的优点、寻找他人的长处,也要欣赏自己的优点、寻找自己的长处;既要尊重自己的“话言权”,也要尊重他人的“话语权”;既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也要反思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既要接受他人的性格缺点,也要接受自己的性格缺点;既要修整自己的品质缺陷,也要抵制他人的品质缺陷。

五、学会和睦相处适应社交需求

所谓“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在第一需求和第二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为此,与人和睦相处,必须学会与人共事的能力,学会与他人的性格缺点相处的技巧,学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一个好相处的人,必定会为自己创造一个最佳的和睦相处的生存环境。和睦相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友善交往中,表现出你是一个好相处之人。于丹教授在谈《论语》一书中,曾提起君子是“善良之人、伟大高尚之人和好处事之人”这三条标准。好处事之人也就是好相处之人。怎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相处之人”?即是一个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拥有和睦相处而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度之人。一个好相处的人,面对不同性格、认识、文化、社会地位和财富等差异人群,通过对他人“注入”自己的“爱心”,并通过睿智将其爱心融入“宽容和大度”的智慧之中。当你在生活、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中成为一个好相处人之际,也就是你已经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之时。

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相关联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导致心情不愉快、情绪波动大、工作效率低等情绪低落现象。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和睦相处不仅为他人提供安全的相处环境,也是为了自己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为自己的社会需求提供一个和睦的相处环境。我们不仅要重视为自己提供社交往来的机会,也要重视为他人提供社交往来的机会。作为一个家长而言,如果你的孩子具有努力追求满足社交需求的性格,则应采取理解、支持、赞许或引导的态度,这样,这类需求被你认同与接受后,你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会缩小许多。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而言,如果你的下属大部分是属于努力追求满足社交需求的人群,你就应组织有关的团队活动,帮助他们制造一定的氛围和创造一定的条件,以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

六、提炼幸福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一个人良好的社会适应程度,表现在对环境感觉情绪和心理的感受上。这种在情绪和心理的反映感觉,实质上是反映对幸福的一种感受。人的一生追求什么?当然是追求幸福,而幸福又是如何体现的?无非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程度来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对“钱、权、名誉、地位、情感、爱情、性欲”等欲望实现后的感受。

1.人们注重对“结果”的感受

一般来说,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有两种形式。一种幸福是梦想实现了,追求达到了,另一种幸福则是享受过程。事实上,人们往往注重对结果的感受,如当你希望的目标实现了、需求的东西拿到了,就会有一种因成功而带来的喜悦、高兴和愉快,从而产生了幸福感觉;当你的希望未能实现,需求的东西没拿到,或者想做的事情失败了,又会因这些挫折而感到痛苦、烦恼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2.人们忽略了对“过程”的“幸福”享受

人们片面地注重对“结果”的幸福感受,却常常忽略对“过程”的“幸福”享受。如果说,结果是某一个点上的问题,而过程就是全方位面上的问题。我们既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月有阴阳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都会遭遇不同的失败和挫折,挑战不同的灾难和危险,承受不同的痛苦和压力。然而,无论怎样的灾难降临,无论怎样的失败挫折,生活始终要继续,日子总要过下去。每个人过日子,总会有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虽然不高兴的事很多,但你可少去想;高兴的事再少,但你可以常想、常念、常回味。只要你在自己的心里用放大镜把这少许的高兴事放大、放多,那么高兴的事也就会多起来。如此一来,你得到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觉也就多了。

3.提炼对“过程”的幸福感受

为了自己心里得到更多的快乐,提炼出更多的幸福感觉,我们必须学会在生活的每一时刻感受高兴的事,在平淡而又平凡的生活中提炼每一过程的幸福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提炼自己人生幸福的最有效感受。这种幸福的感受既体现在彼此关爱中,也体现在彼此友善中;既体现在彼此包容中,也体现在彼此欣赏中;既体现在彼此尊重中,也体现在彼此的帮助中。久而久之,你在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过程”积累起来幸福享受,长此以往你的社会适应能力焉能不提高?

4.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

所谓自我实现需求意指一个人通过潜能发挥而实现自我目标。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不仅有独立处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有相对的自觉性能主动处理身边的矛盾,而且其独立处事过程中不受他人的干扰。若想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你就应该在某个方面去满足其他人的需求。同时,自我实现的人会产生过分注重对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以至于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现象。满足个人的价值需求有两种境界:一则是我注于“价值”,一则“价值”注于我。我注于“价值”表现在自己坚持持有个人品质理念,和谐自我和健康人生理念,展开持之以恒的人生价值修炼全过程。价值注于我则是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会贯通,表现出一种既张又弛的最佳状态。人的“爱心和包容心”通过我注“价值”中修炼而出,人的睿智更多的是在“价值”注我中融合,呈现出来一种真正的对外适应对内协调的“和谐自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