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谐自我跨越行难
10704000000049

第49章 审视与领悟“和谐”之理念(6)

第六节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自我的依存关系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自我是“内修外补”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和谐社会”理念的在国际关系上的延伸。那么“和谐自我”的理念,却是对“和谐社会”理念内在动力的补充。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解决基本生存问题),需要每个社会成员“自我和谐”的支撑,而“和谐自我”又需要个体与个体之间和睦的生存环境(自我是社会的补充)。

一、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

中国的“和谐社会”对于世界大环境的要求是“人类世界无全局性的战争发生,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全球经济总体平衡”。冷战结束至今已有60多年,人类正步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如果世界出现大的冲突或战争,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和平的世界环境,不仅可以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而且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安全而稳定的国际外部环境;不仅可以统一打击跨国犯罪,而且统一防治传染性疾病;不仅促使国际间建立健全的多边贸易体系,而且为中国提供相对规范的对外贸易环境;不仅促使国际金融体制进一步完善,而且为中国提供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不仅有利于稳定国际能源市场,而且有利于改善和清洁能源环境,实施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统一治理。

总之,和平的世界环境与中国的“和谐社会”是在同一个交点上形成关联。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不仅给全球的共同发展带来机遇,而且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二、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安定”就是指社会秩序运行有序,老百姓不造反、没有动乱的社会现象。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社会“安定”也是“和谐”的前提。何谓“安定”?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安全而又定心”。

1.“安定”是和谐社会的双重底

“安定”是和谐社会的双重底,也是保证社会和谐具有“叠中叠”的“双叠”性条件。即“百姓心定,社会安全”。“定心”是“安全”的条件,“安全”又是社会和谐的条件。因为个人安全,所以个人安心;因为个人安心,所以社会安定。所谓创造条件让百姓“定心”,就要抓好保障百姓的“吃、住、医、行”等基本生存问题。当人们过着“种有所获、学有所教、生有所保、病有所治、老有所养”的一种有序生活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遏止那些“冲动萌芽”、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动乱”式反叛社会的言行产生,才能保证人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下生活,才能保证因社会和谐促使加快经济改革和发展步伐。

2.确保基本生存是安定的根本

政府不希望乱,百姓不希望乱,中国也不能乱,乱对我们每个人都没好处。因为我们的政府清楚知道,无论“外乱”或“内乱”,将使中国失去一个最佳和良好的发展自己的机会。为此,虽然国家还不富裕,但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安定的局面,从解决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着手,努力展开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包括“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人的生存需要来说,要使公民达到“定心”,必须在“养老、医疗、生活”等方面有一个基本保障,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而谁也离不了的事实。正因为这种基本需要是覆盖近14亿人的大事,是保障社会安定的根源。所以,十七大又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同时,也指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计划用十多年的时间,即2020年前完成这些目标任务。通过“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达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之目的。

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睦的生存环境

所谓“和睦”,意指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相处融洽友爱,没有太多的争吵现象,太大的隔阂和抵触情绪。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问题是:各阶层为自己的利益抢夺社会财富而拼搏。一个让人非常痛心的“弱肉强食、欺骗利用、失信失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互相顶撞、恶语中伤他人、侵占他人利益、伤害他人等言行而引发的相互对抗和抵触情绪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极点。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原本可以宁静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这是一个不容疏忽的社会现象。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和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更需要一个和睦的生存环境。和睦的生存环境,不仅体现在个人日常生活的安定和睦,也体现在工作学习环境安定和睦,还体现在与社会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和睦相处。

1.“三位一体”的和睦生存“大环境”

何谓和睦的生存环境?和睦生存环境包括“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融洽和睦的工作学习环境、友善和睦的相处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站在“三位一体”的和睦生存环境的高度看,和睦生存环境管理缺一不可。创造和睦相处的生存环境不仅需要政府提供一个安定的基本生存大环境,还需要企业类团体提供一个公平、公正与融洽和睦的生存中环境,更需要每一个人为他人提供一个友善相处和睦的生存小环境。从管理的角度看,“和睦的生存环境”必须从三个方面来抓,缺一不可。即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以企业类团体为重点的责任管理、以个人为主题的自律管理。从政府管理角度看,提供安定有序的生存环境是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责;从企业类团体管理角度看,提供公平、公正与融洽和睦的工作学习环境,是企业类团体的基本社会责任;从个人自律角度看,提供友善相处、和睦的人际关系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

2.强化企业类团体社会责任,提供融洽和睦的生存“中环境”

当前,一个公民社会正在中国悄然崛起,崛起的个人公民群已日渐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对于和谐社会而言,企业类团体公民群的崛起,由此涉及的一系列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理念和管理却出现了空档。从“社会和谐”的大系统来分析,这是一个重要和关键群体系统,根据现实存在一些现象表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行为,在这一层面上被忽略、遗漏甚至断裂了。当社会上不少专家、学者甚至于政府要员们,提倡学习“孔孟之道”、不断地呼吁人们提高个人道德品质素质时,人们似乎忘却了企业类团体公民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因为,透过社会现实状况看其“不和谐”的根源,人们在工作、学习、看病和投资等生存环境中,时时处处遭遇到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大部分起因于企业类团体公民缺乏社会责任而引发的。对此,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就和睦生存环境来说,必须强化企业类团体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包括上市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信息环境的责任;上市公司维护安全融资秩序,提供规范融资环境的责任;基金公司维护守法交易秩序,提供安全交易环境的责任;学校维护教书育人秩序,提供关爱学习环境的责任;医院维护医疗护理秩序,提供爱心治病环境的责任;政府维护规范法律和公正执法秩序,提供公平竞争和安定生存环境的责任;企事业(团体)维护工作管理秩序,提供和睦工作环境的责任等。

3.加强个人自律责任,提供友善相处和睦的生存“小环境”

所谓个人“自律”,就是指遵循法度,对自我言行加以约束。遵循法度,就是要遵循法律法规、加强个人品质修炼,按照做人的行为准则行事;按照做人基本良知和规矩待人处世。这些既体现在一个人的自律上,又体现于自我管理上,反映了一个人自身修养的基本道德品质秉性。当我们为他人提供一个友善相处的和睦环境后,事实上自己也同时分享了这种友善带来的氛围,享受了融洽和睦环境带来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正如我的博客朋友“百忍堂君”在“生活感悟”一文中指出的每个人都“不能强迫别人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当一个人“对别人关心帮助得越多,自己得到的帮助也会越多”。

五、和睦的生存小环境需要一个和谐的自我环境

从辩证的角度看和睦的生存环境,如果和睦的生存环境是问题的“结果”,那么友善相处就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因为,结果只反映某一个时点上的问题,而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过程却反映全方位面上的问题。所以,当我们期盼和睦生存环境的结果时,决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环节,即在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时,如信息“传递、接受、收集、处理、储存和发出”全过程中,个人的“自我和谐”,在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和谐自我”是一个“自治自律、诚信友爱、勤劳尽责、安定有序、淡泊睿智、健康向上、沟通协调、个人与环境友善相处的自我”。

六、“和谐自我”需要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

我们说“和谐自我”的核心在于自己的“和谐心理”。心理和谐是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和健康心理状态,集中表现在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一个人持有和谐的心理状态为个人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产生和谐奠定坚实的相处基础。“和谐自我”是表象,而“和谐心理”却是本质。“心理和谐”作用于“自我和谐”,“自我和谐”又反作用于“心理和谐”。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不仅能提高自我和谐的程度,也可为争取和睦的外部生存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果说,“和谐自我”贯通于一个人生命成长过程,那么,“和谐心理”就是为生命成长提供阳光和雨露;“和谐自我”是享受生命质量的过程,“和谐心理”却为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保证。因此,自我和谐从“心”开始,“心理和谐”体现于“自我调节、自我保健和自我治疗”之中,三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和谐”理念从本质上看关键是“内外兼修”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将自身的和谐抓好,另一方面立足于把我们生存小环境协调好,逐渐推动社会和谐。也就是说,无论是建设和谐世界、还是建设和谐区域,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和谐环境,其根基是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好自己的言行,力求自身的健康强壮。如果说每个人自身不和谐、自身体弱多病不健康,不仅谈不上社会和谐,也谈不上区域的和谐,更谈不上推动世界的和谐。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各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层面的和谐,和谐自我的核心是和睦的生存环境,而和谐心理的核心是生理和心理环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