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10701500000008

第8章 应急预案管理(3)

第三节 应急预案评估与演练

一、应急预案的评估

(一)应急预案的评估方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的结果必须能迅速反映现场的新发展、条件的新变化,以及新的数据、知识、设备和物资的可获得情况。因此,当一项预案编好后,首先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验:系统的完整性、报警系统、信息的传递速度及合作质量、应急反应系统的质量、外部机构合作、外部人力和物力的提供情况、实施保护和补救措施的速度、事件的监控、应急人员、管理机构和当地指挥中心的通信联络等。

应急预案的评估就是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目的是发现问题,提高预案质量,完成对应急预案的检验。预案评估的主要方法是专家评估法与演练法。专家评估法是一种静态的评估方法,是从现有预案的逻辑结构、应对措施的逻辑顺序、应急资源的配置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评估的。由于这种评估并不全面,多是作为预案演练的补充形式,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预案检验,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达到较好的评估效果。

在专家评估法中常见的综合评估工具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最优值距离法、多元统计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背景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评估,由于这些工具过于专业和复杂,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二)应急预案的前评估

按评估的时间不同可以将预案的评估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两类。预案的前评估是指在应急预案实施前对其进行评估,主要是针对一个应急预案,从其编制原则、构成要素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估。因为预案制定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备等都会影响到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在应急预案实施前选择多级指标,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其中一级指标是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应急预案构成要素的完备性、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这四个一级指标下面又建立二级和三级指标。

(三)应急预案的后评估

应急预案的后评估是指在预案实施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由于应急预案的实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的实施,因此预案后评估是借鉴了项目管理中后评估的方法。应急预案的实施是为了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对应急预案实施的后评估主要是从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对应急预案进行效果评估是为了分析原因,比如,在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资源未能满足需求的情况,是由于地区资源布局不足,还是资源调度过程时间耽误,或者是应急指挥者对资源需求判断失误?

如果是地区资源布局不足的原因,则返回去分析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资源布局的评估,资源布局的评估结果是否可以解释此次出现的结果;如果是调度过程时间耽误,分析其是否由应急指挥体系出现职责不明确的情况所造成,这需要返回制定过程中分析应急体系的合理性;而对资源需求判断失误,则可能是由于对此种突发事件的分级不合理、突发事件各级别对资源需求的分析不合理,或者是应急指挥者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总之,对应急预案的评估是根据后评估的结果,将前评估和后评估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应急预案从制定到实施再返回到制定的一个动态评估过程,进而为未来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二、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演练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的突发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预案演练是对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检验的最佳方法,它可以检测预案培训效果、测试设备和保证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程序的有效性。发现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应急预案评估的内容之一。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与意义

应急预案演练是预案评估的最有效方法,它通过实战或虚拟的场景来检查预案的实施效果。应急预案演练的意义在于,通过演练可以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改善各个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性,增强全员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应急预案演练,主要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1)测试和验证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保证制定的措施能全面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

(2)通过对现实应急能力的评估,检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点,并对应急预案的缺陷进行分析诊断,以便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3)明确每个人的岗位和职责,对事故预案各组织机构人员、职能和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提高各种应急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提高应急处理体系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处理的实战水平。

(4)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检验,辨识出缺乏的人员和物资,以及资金调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调整、补充方案。

(5)在企业应急管理的能力方面获得公众认可和信心,增强应急处理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信心,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6)加强企业与外部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提高利用外部救援资源的能力。努力增加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社区应急预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成本较高等原因,不是所有的预案都可以通过演练来检验,此时可以采用专家评估法弥补其缺陷。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种类

从演练规模的角度分析,可以将突发事件预案分为单项演练、组合演练和全面演练。

1.单项演练

单项演练是为了发展和熟练掌握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能而进行的演练,这种演练是在应急处理人员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后进行的。

例如,通信联络、报警、报告程序演练,化学侦察动作演练(对突发事件发生区边界确认行动,在危害区边界变化情况时判定行动,对滞留区地点及危害程度侦察等),消毒去污行动演练,公众信息传播演练,等等,都属于单项演练。

2.组合演练

组合演练是一种为了发展或检查应急组织机构之间及其与外部救援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而进行的演练,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的演练,注重检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各机构、各环节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关系,其目的是要交流信息,加强应急行动中各应急处理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组合演练可能涉及多个应急处理项目,如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理、环境监测和消毒、人员撤离和救治之间的衔接、配合;火灾处理、系统隔离、生产系统恢复之间的应急处理配合等。

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又称为综合演练,是应急体系内所有承担应急处理任务的组织或其中绝大多数组织参加的为全面检查执行预案可能性而进行的演练,主要目的是验证各应急处理组织执行任务的能力,检查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检验各类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来降低突发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及确保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检验各类组织能否高效地调配和利用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通过演练,要达到提高应急预案处理的可靠度与可行度、能发现预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改善预案的决策性措施的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取哪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方式时,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预案编制进展情况;准备演练的事故预案涉及的危险源性质及其危害程度;企业现有的应急响应能力;演练的成本及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情况;国家或上级机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的有关规定。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和策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成立演练策划小组,由专人负责制订演练计划。一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改进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保证演练成功的关键,准备充分的演练可以有效验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充分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为保证演练的效果,一般要求参与演练的人员不能参加演练的策划和方案设计。

2.实施阶段

演练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按照演练方案,及时向参加演练人员提供预想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范围,以考察应急处理人员的处理问题能力、响应速度及相互协调配合情况。实施阶段评价人员要做好参加演练队伍和人员的现场表现记录,为总结分析提供依据。

3.总结改进阶段

总结改进阶段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否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求进行总体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演练各项信息的汇总;演练评价人员与参加演练人员的交流、访谈;参加演练人员的自我评价;演练策划小组针对演练得失情况组织讨论与交流;演练评价人员讨论确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不满足项;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制定针对不满足项的改进和补救措施;必要情况下,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跟踪检查不满足项的整改进度。

应急演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也是训练的最高形式,演练应该在培训和训练后进行。演练应在模拟突发事件的条件下实施,应更加逼近实际的训练和检验训练效果。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也是检查应急准备周密程度的重要方法,是评价应急预案准确性的关键措施,演练的过程也是参演和参观人员的学习和提高能力的过程。

三、应急预案演练案例【6】

某化工企业火灾预案的应急演练为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演练作一个简单的描述。

(一)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是演练策划人员依据预案和假设的事故场景编制的“演习剧本”,目的是检验、锻炼和提高应急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并通过潜在的事故场景模拟事故在发生或发展阶段出现的景象,以贴近实战的方式对生产安全事故预案进行演练。因此,演练方案是预案由文本转为行动必不可少的过渡性文件,只有完善的演练方案,才能指导和掌控预案演练行动顺利并有效实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如同作战的地图,可以简单明了地给人们呈现出整个预案演练的过程与行动,对于地形复杂的演练场所尤其需要,但不是必需的。

(三)应急预案演练程序

1.人员就位(15:00)

(1)指挥部、医疗救护组、观摩人员在指挥部处待命。

(2)储运班2人在平台,2人在下面。

(3)安环部人员2人在装车台地面,其余人员在厂区门岗。

2.请示

现场指挥:“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就位完毕,请指示。”总指挥:“按原定计划进行!”

现场指挥发出指令:“演习开始。”——装车台用对讲机报告门岗,按动火警电铃。

3.实施

(1)启动泡沫泵、循环水泵、监护河补水泵;救护伤员、铺设水带(等指令后方可出水)。

(2)4台干粉灭火器上下齐射。(喷完后人员撤离)

(3)消防车喷射泡沫;消内3、消内4喷射泡沫(水代替);“消4”、“消5”向车辆喷水;“消3”、“消6”向装置喷水。

4.现场总结并清场

在整个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专项技能培训演练,如在个体防护器材的使用上,将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教会每一位岗位人员,在日常的检查中随时提问并现场考核职工佩带防护器材的操作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预案演练的整个过程应当严格按照预案中的规定进行,整个过程中参与人员应严肃认真、积极配合实施演练,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并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报相关人员进行记录。

(四)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2007年11月12日(周一)15:00—17:00,厂区装车台进行了一次消防应急演习,历时90分钟左右。此次演习由安环部组织,厂部、厂办公室、生产部、财经部、安环部、储运班所有人员共110人参加,参加消防应急组的人员有28人。现场成立指挥部,演习总指挥是李总,×××任现场指挥,×××任消防应急组长。

1.演习效果

该演习方案经过一周的研究和策划,上报有关领导,下发各部室、车间,并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组织,严格按照演习方案进行演习。目的在于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全员对火灾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厂区在生产过程中对突发事故的有效控制能力。在此次演习中,各部门高度重视,人员到位速度快,各项演习项目认真到位,参演人员配合默契,模拟效果较好,通过演习对设备器材考验彻底。演习的三个主要目的是锻炼协同能力、全体人员熟悉特定的灭火方法、考验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目的基本达到。

2.通过演习检验问题

通过演习检验出的问题主要有:

(1)演习气氛不够紧张。

(2)灭火器效果不理想。

(3)有两条旧水带爆裂。

(4)有一个室内消防栓损坏。

(5)泡沫系统流程不合理,出泡沫时间长。

(6)消防车的消防泡沫出泡时间太长,发泡效果不好。

(7)有一名参演人员体力不支。

3.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健全义务消防队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培训。

(2)立即对全厂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

(3)改造消防泡沫管,增加阀门使流程分区,便于泡沫快速到达指定地点。

(4)更换消防泡沫液。

(5)加大投入,适时更新添置消防安全器材。

演练总结是预案演练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总结记录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发现预案的不合理及不科学之处。上级领导要根据总结出的问题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对预案有针对性地修正与完善,才能真正实现预案演练的目的。

注释:

【1】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13.

【2】樊运晓.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4.

【3】计雷,池宏,陈安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4.

【4】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21.

【5】资料来源于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eijing.gov.cn/zfzx/gzzd/yjya/t777038.htm)。

【6】资料来源于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6ff802a0b0717fd5360cdc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