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10701500000020

第20章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4)

第四节 应急培训

为实现演练的目的,演练之前应该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事故涉及人员,包括应急人员、事故当事人等,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有效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

一、应急培训的含义

应急培训是指对参与应急行动的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的培训,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

应急管理机构应让所有相关的应急人员接受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掌握必要的防灾和应急知识,以减少事故的损失。通过培训,可以发现应急救援预案的不足和缺陷,并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改进;通过培训,可以使事故涉及人员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有效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在培训之前应充分分析应急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程序以及评价培训效果,完善应急培训机制。

在编制预案时,就应该明确开展应急培训的要求,包括确定培训程序,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等。生产经营单位一般应于每年年底制订下一年度应急预案培训计划,并下发到各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和单位依照培训计划实施应急培训。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指出,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二、应急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应成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与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性,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潜在突发事件失控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培训;突发事件预警、预测、分级响应要求培训;应急机构和职责培训;各种预案的实施培训。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对安全事故灾难的培训指出,有关部门应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有关部门、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对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容列入行政干部培训的课程。

三、应急培训的内容

(一)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1)如何识别危险。

(2)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

(3)初期火灾的处理措施。

(4)易燃品泄漏处理措施。

(5)毒物泄漏控制措施。

(6)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7)防护用品的佩戴。

(8)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

(二)社会公众的培训内容

(1)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

(2)报警的基本程序。

(3)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4)基本防护知识。

(5)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6)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7)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等。

(三)关系协调培训

突发事件往往涉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包括不同身份的人员、不同的组织等,这要求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对事件中的人员及不同组织实现协调配合。在培训过程中,要使突发事件的相关人员了解协调沟通的重要性,并对其协调沟通能力进行培训。

1.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协调

上级通常处于指挥者的位置,他们一般要从整体出发,统观全局,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发出宏观的命令,由下级人员执行。下级一般需要严格遵守上级的命令,将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及结果向上级报告。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指挥人员通常分为很多层级,层与层之间存在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关系。但是,上级与下级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级别的人员通常同时扮演了上级和下级两个角色。这类人员既要向上级汇报工作,也要向下级发出命令。

2.同级之间的协调

同级人员可以分为被救者和施救者两大类。施救者又可以分为指挥人员和施救人员。同级之间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积极辅助其他人员完成事件处置工作,对其给予支持和协助。

对于被救者来说,他们是突发事件的受害者。在事件发生之后,通常需要接受外界的帮助。被救者经历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心理的变化,他们彼此之间的处境类似,应该要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在身体和心理上尽快从突发事件的影响中摆脱出来。

3.施救者与被救者之间的协调

施救者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助被救者。被救者在接受施救者救助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配合施救者的工作。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会给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施救者除了要给予受害者物质上的帮助外,还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注。

4.其他关系的协调

突发事件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关系,如不相关的组织及个人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给予关注,在必要时也可以提供帮助。

四、应急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以下主要介绍集中培训的方法,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对这一内容的培训应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

1.讲授法

讲授法指培训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受训者。讲授法对于受训者而言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内容的过程。讲授法的优点是信息传授量大,在短时间内可以将大量的培训内容传授给受训者,不但省时,而且成本较低。讲授法适用于受训者多的培训,如果场地足够大,音响设备足够好,就可以对众多受训者进行集中培训。

2.视听法

视听法是培训者通过电脑、幻灯片和影音设备等多媒体工具向受训者传授信息的方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非常危险的,通过讲授法讲授这些培训内容存在感官上的局限性,倘若运用视听法则可以很形象地讲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如果有现成的培训视听教材,那么视听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开发新的视听法教材往往难度大。

3.实地演练

实地演练就是提供真实的模拟情境,让受训者担任各个角色并出场真实表演,从而获得相关技能的培训方法。实地演练行为性和互动性很强,受训者能够身临其境面对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境,能够训练受训者在真实情境下的态度和行为,能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表现出相同的态度和行为。不过实地演练的成本很高,而且如果受训者知道是模拟演练,可能表现出一定的冷静态度,但在真实的情境中却无法表现出来。

五、领导者的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全球化、环境的复杂化和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预料,作为承担管理责任的领导者,大到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小到市县级领导和乡镇级领导,甚至一般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层领导都面临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威胁。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各级领导者必备的岗位素质和管理能力之一。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对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作了如下标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即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这一能力标准框架为各级领导者有效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领导者要具备以下八种能力:

1.高瞻远瞩的预见力

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科学分析和合理推断,是预见、预测和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最有效的防范手段。各级领导者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对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理,更重要的是预防、预警,领导者应具备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意识和预见能力。

2.临危不乱的沉着力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是对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突发事件属于非正常事件,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料性和破坏性。当突发事件突然来临时,领导者首先必须沉着冷静,义不容辞地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地发号施令,指挥有序,让施救者和被救者感到放心,感到有依靠和有希望。优秀的领导者在突发事件面前总是能够保持镇定、稳重、平静的姿态,这种临危不乱的沉着力是领导者处理突发事件必备的素质。

3.准确无误的判断力

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者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来由、规模和影响、形式和现状,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可能性后果来作出决策,提出具体的、可实施的、行之有效的响应方案和应对措施,包括人员和物资的统筹与调配、任务的安排与落实、方案的调整与宣传、新闻的发布与应对、受灾群众的保护与安抚。每一个正确的决策、每一个得力的措施、每一个有效的方案,都来自于对突发事件准确无误的判断力。

4.思维敏捷的应变力

应变力主要是当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作出的应对性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所作出的决策。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经常要面对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等方面的意外变化,这时需要领导者迅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使事件或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使领导者迅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牢牢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并将其导向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可以使领导者及时化解突然出现的不利形势,化被动为主动。

5.有条不紊的组织力

组织是一个系统,一种配合关系。组织力则是将应属于同一个系统、同一种配合关系的各个要素依据合理、高效的原则完成各自组合的能力。任何一个不完整的系统和配合都不能完成它们所承担的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需要配合,人力、物力、信息和交通等零散的要素通过配合形成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必须通过领导者的有效组织、合理调度才能发挥整体救援作用。

6.振奋人心的鼓舞力

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优秀的宣传鼓舞家。在突发事件来临的危难关头,在人心纷乱、不知所措的紧急时刻,需要领导者挺身而出,统一人心,鼓舞士气。领导者必须指引目标以明志,宣传政策以明理,提高认识以明事,统一思想以明心,统一行动以明策,从而达到释疑解惑、激励斗志、解放思想、渲染豪情、鼓舞人心的目的。

7.果断英明的决策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当然属于管理的范畴,那么对于一位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问题就是决策问题。领导者的决策力来自对既定目标的认识程度、对未来形势的预测水平及对最优行动方案的确认能力。决策是一个人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表现。只有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事件得到正确的处理;只有高效果断地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决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领导水平。领导者必须具备高效的决策能力。

8.稳定大局的控制力

领导过程也是领导者对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控制过程,是领导者对所辖范围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实施管理、调节、引导、疏通、反馈和监督的过程。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因缺乏心理准备,多数人会表现出惊慌失措、情绪不稳等状态,以致引起秩序混乱,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会出现谣言、骚动等现象,如何使这些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让慌乱的人们从领导者处变不惊的沉稳姿态中感觉到“天并没有塌下来”,感觉到有领导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这就是领导者稳定大局的控制力。【4】

注释:

【1】杨太东,张积洪.机场运行指挥[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8.251~252.

【2】张金龙,焦建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演练[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3):266~267.

【3】宋英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73~75.

【4】张振学.领导者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9种能力[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