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的倒影
10698600000022

第22章 合伙企业到独资公司的转变

第六节 合伙企业到独资公司的转变

一个新王朝定鼎之后,皇帝必须处理、也最难处理的问题,便是如何对待那一帮和他出生入死打下花花江山的功臣。办法不外乎三个:一是如宋太祖那样杯酒释兵权;一如汉光武、唐太祖父子那样,威慑并笼络管住那些宿将勋臣;还有一个办法更干脆,那就是杀。找个罪名把他们一点点杀光。

历朝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杀的功臣可能最多也最彻底。和朱元璋一起穿开裆裤长大、并一起起事战功赫赫的童年伙伴,只有汤和得以善终,其他如徐达、周德兴等人都被他除掉。

皇帝为什么“爱”杀开国功臣?其中必有原因。按照帝制社会的政治逻辑,许多原因使他非杀不可。

民国时期的学者萨孟武在《宋江得到天下之后李逵的命运如何》中写道:“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宋江得天下,李逵当然封王封侯,这是普通人的见解。若据我的观察,宋江得到天下之日,便是李逵被诛之时。”他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公卿出身的皇帝对功臣宽大,平民皇帝对功臣很残酷。因为,“(公卿出身的皇帝)在未做皇帝之前,已经有了一种身份,他的功臣大多数是他的家臣,平时对他,已经‘鞠躬如也’……反之,平民则豪放成性,在他未做皇帝以前,常常不修边幅,不讲礼貌,他的功臣,大多数都是他的朋友,平时对他,只有友谊,没有名分。”

从礼仪和君臣名分来分析,这固然是精到之论,但我以为,除了打江山的战友没有及时从兄弟之情转变为君臣之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帝国这家从无到有的“大公司”,产权逐步发生了改变,最开始大伙儿合伙做买卖,后来变成皇帝一家控制的独资公司。那些原来的合伙人,公司做大后,反而没有了股份,成了靠皇帝赏赐的高级打工仔。这是显失公平的,皇帝也担心原来的合伙人心中不服,害怕自己死后,儿子当了董事长,这帮人吵着要回自己的股份,那么,只好从肉体上消灭他们。

李渊、李世民父子以隋朝公卿的身份,从太原起兵,靠的是自己手中的军队这个最实在的资本,以及名望这类无形资产,因此天下英雄景从。可以说大唐公司创立时,李家就是完全控股的。因此一统天下后,尽管尉迟恭这类武夫因为排座次问题当庭咆哮,被太宗训斥:“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属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这“非分之恩”是什么?便是工资之外的股份。尉迟恭本是从别处投奔李氏的,一开始就是打工仔,他没有资格要股份,因而太宗此言一出,他心里乖乖地明白了。而朱元璋和那些老兄弟不一样,他们都是在乱世中为了混口饭吃,以性命博前程,投入的都是相同的“血本”。无非在经营的过程中,朱元璋业绩更加突出,成了这一帮人的老大。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份产业名义上的董事长是小明王。突然有一天脱离了与小明王的君臣关系,朱元璋自己成了董事长,别的兄弟一下子成了他的高级打工仔。原来兄弟们拼死拼活把产业做大,都以为有自己的一份股,突然全姓朱了。朱元璋能不担心这些老兄弟有“非分之想”么?

朱元璋创立明朝与刘邦和丰沛一带的兄弟创立汉朝非常相似。刘刚刚得江山后,还没有天下全姓刘的自觉,在宫殿里和老兄弟如在老家似的喝酒谈笑,叔孙通创建礼仪后,让他感觉到了皇帝的威风。但大汉公司的产权还没有完全清晰,直到杀白马为盟、非刘姓不得为王的“铁律”出来后,公司才完全成了刘姓家族公司。《三国演义》虽是小说家言,但可以反映历史上王朝的产权关系。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开始合伙做买卖。割据西南成立王朝后,关、张依然把朝廷当成自家的,所以刘备让他们远离成都镇守边州。如果刘备能北伐成功,光复汉室,该如何处置这两位兄弟?诸葛亮才智比关、张强百倍,但他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职业经理人,蜀汉没有他的股份,所以刘备可以向他托孤。如果刘备死在关、张之前,他能向两位有蜀汉股权的弟弟托孤么?

秦朝之前,周朝是封建诸姓的,诸侯王有周王同族,也有功臣。这倒像个股份公司,别的人也有股份,只是王室控股而已。汉代消除异姓王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是独资公司,由皇帝说了算。即使是皇子封王,也是名义上的“独立董事”,少有让他们有自己的地盘,养自己的军队,设自己的官吏。汉代初期的“七国之乱”便是因为同姓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股份,认为可以把自己那份做大,最后控股,自己当董事长。明朝从朱棣以诸侯王的身份控股后,便让同姓的王只享有董事的名义,而不给实际股份,更不让他们参与公司经营,避免“靖难之役”重演。清朝以一个跨国公司吞并本土公司后,开始让大功臣吴三桂等人享受股份,封平西王并能养兵选官。但这个股份只能给吴三桂本人,算是个新旧公司交替的过渡性措施,如果想将股权传给子孙继承,董事长是不会同意的。“削藩”是必然的,大清朝只能是爱新觉罗氏的独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