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10675400000040

第40章 管理学第七公理:管理交易公理(5)

其途径有两个:一是在压缩外部选择机会上努力,减少被管理者中止现在管理交易关系而向外部新结管理交易关系的选择机会,以增加管理交易积累量。二是在扩大内部选择机会上努力,让被管理者形成在内部寻求并实现发展,提升价值需求满足的预期,使之增加进行另结管理交易关系的机会成本,以相对降低外部选择可能,增加管理交易积累量。但这二者绝对不是对老员工施加人身约束,剥夺向外寻求发展机会的自由,而是减少其向外寻求发展机会的意愿。老子所说的“善建者不拔,善抱着不脱”(《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不是说所建不可拔,而是没有人想拔,因为没有拔的意义;善抱者不脱,不是说被抱得不可脱,而是没有人想脱,因为被抱就是他的意愿。

其具体措施有八个:(1)重用老员工,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把事业舞台留给老员工,让原有的管理交易关系得到巩固。(2)内部推荐人才,即除非在内部没有勉强胜任的人存在的情况下才从外部空降进来,否则让空降人才挤占了老员工的发展机会,就难免让人看重外部发展机会。(3)竞争性择岗,即让老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素质发展变化的实际自我举荐,并通过竞岗的形式达成自己的事业舞台的拓展,以此弥补由管理者发现推荐人才的局限性。(4)招选内部优先,即在老员工与新员工同台竞岗的情况下,优先任用老员工,在体现对于老员工的情感关怀的同时,又不耽误事业的发展。(5)优待老员工,即给予老员工以充分多的人性关怀,使之感到温暖,不愿外寻发展机会。(6)期权约束,即通过事业发展的未来利益约束其选择,以增加向外寻求发展的机会成本。(7)利益分享,即让老员工除了获得与其工作努力和贡献对等的价值需求满足之外,还通过建立事业发展利益共享机制,让老员工有机会获得已兑现交易的努力和贡献的利益回报,与之确立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超越交易关系的伙伴关系。(8)技能专业化,即通过提升老员工的技能水平,使之在专业化的发展上达成自己的能和善的价值需求满足的同时,又因为外部配合的限制而减少向外寻求发展的机会。

在维护管理交易惯性的两个努力上,越是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就越是有助于管理交易惯性的增加,就越是有助于管理交易过程的稳定。

十四、诚信约束定理

管理就是交易,并且这种交易远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交易主体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越稳定持久,双方就越是能从这种联系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这一联系的稳定性最有损害的,莫过于不诚信的欺骗行为。任何形式的欺骗无论设计得多么精巧,也最终会被识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管理交易是一种长时间的联系,不被识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骗局一旦被识破,被欺骗对象也就会选择从这一联系中挣脱出来,这一联系的延续也就不再可能。除非他没有其它选择而不得不接受这种欺骗以及与这种欺骗相联系的侮辱和压迫。如果他接受这种欺骗以及与这种欺骗相联系的侮辱和压迫,也就是他对欺骗他的对方存在有人身依附关系,即他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组织归属行为,或者存在有重大的利益依存关系,即他预期在此获得的价值需求满足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是其它地方所不能提供的。如果是这样,对方对他的欺骗也就是多余的,因为他受依附或依存关系限制,无法摆脱与对方的联系。所以,对方也就没有必要担不诚信的骂名而挖空心思地设计骗局。之所以会设计骗局,是因为对对方存在一定依赖而又无法稳定其联系时才不得不出的一种下策。欺骗本身是以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的认知为前提的,是他预料到被管理者不会遵循他的指令行事,才用不实的花言巧语欺骗他。所以,要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并通过这一关系的稳定延续而实现双方的最大利益,也就必须诚实守信,尤其是是管理者必须诚实守信。

一是管理者在这一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交易关系能否缔结和维护、延续,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意愿。在管理交易关系中,尽管双方同时都是供方,也同时都是购方,但管理者掌控的他人价值需求满足机会和条件,却是如同货币一样,具有一般价值物的特性,是所有人都会寻求的等价物,少有例外。而被管理者的交易物——行为努力却更多的具有特殊价值物的特性。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时段空间都是具体的,不能通用,就像衣服如果不能转卖,只有遮体保暖的功用,面包如果不能转卖,就只有充饥的功用一样。如果管理者不认为与特定被管理者缔结和维护、延续管理交易关系有意义,他就绝不会作如此的努力。因此单有被管理者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二是被管理者在这一交易过程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管理者,欺骗就是自寻损失。管理交易的交易物易手是被管理者将其行为努力先交付与管理者支配,由管理者验货——确认达成做好工作的管理目的之后再支付等价物,管理者在此有机会验货和拒收。尽管被管理者一进入交易就占用了构成管理者事业发展一定部分的机会和资源,管理交易失败也会给管理者造成巨大损失,但一般情况下,被管理者不会有给对方制造损失的主观故意动机。所以,交易风险就其绝对值而言管理者要大得多,但就相对值而言,被管理者却大得多。被管理者损失的尽管只是其精力和时间,但这却是他的全部。所以诚信约束定理可表述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越是诚实守信,就越是有助于管理交易关系的稳定和延续,越是有助于提升和改进管理效果。根据管理交易公理,管理不是通过指令支配下属,而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用被管理者所寻求的价值需求满足或条件换取他们为做好工作而努力的交易。而要保证管理目的的达成,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利益共享、损失分摊、惯性积累六个限制是不可超越的约束。在保障管理目的的达成的六个限制中,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三个管理交易关系的保健限制,也直接是诚实守信的最基本要求,并且就管理交易关系的两个保健限制分析也可发现,管理者不诚实守信的机会和可能也远比被管理者多。利益共享、损失分摊两个管理交易关系的激励限制也直接是诚实守信的体现。诚实守信,结成了情感联系,利益共享、损失分摊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行为选择,惯性积累更直接是诚实守信的结果,并又倒过来强化诚实守信的行为选择。

这一定理包括三个要点:

(1)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易中,任何形式的欺骗都会中断这种交易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彼此之间只能诚实守信,而不能阴谋欺骗。根据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定律的分析,在管理交易中,双方所持交易物必须货真价实,否则,不仅会恶化双方的关系,甚至还会导致对抗,使管理交易关系演化为敌对关系。所以,管理交易物的质量、数量,越是方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管理交易过程中的摩擦就越少,就越有助于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交易标的不真实就是欺骗,而不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也就是使欺骗成为可能。根据管理交易的交易等价定律,在管理交易过程中,越是向对方释放善意,着力让对方形成爱的情感,就越是能在这种交易中占有优惠。没有阴谋欺骗的诚实守信行为,也就是向对方释放善意。根据管理交易的公平限制定律分析,相对于特别优惠的管理交易,正常的管理交易就是苛刻,就会让对方认定为歧视。而任何形式的歧视都难免造成对方的不满,甚至是仇恨。所以,在管理交易的过程中,越是保证对所有被管理者一视同仁,在任何层面上的相互攀比也不失却公平,就越能保证管理交易的稳定和长久。而阴谋欺骗本身就是对欺骗对象的歧视,而且不仅仅是歧视,还包含有对对方人格的贬低和侮辱。欺骗是以看低对方的智商为前提。任何一种欺骗如果不假定对方智商有限不会被识破欺骗,欺骗行为也就是自行寻辱。所以,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易中,任何形式的欺骗都可能导致这种交易关系的中断。

(2)管理者越是诚实守信,就越是有助于这一关系的稳定和延续。管理者诚实守信,也就包含着对被管理者的尊重和信任,所以爱的情感也就包含在其中。爱的情感又是相互的,因而管理交易存续时间越长,也就会积累更多的相互之间的爱的情感,所以也就越是有助于管理交易关系的稳定和延续。并且也只有爱的情感的形成才能稳定延续这种交易关系。根据管理交易的利益共享定律分析,管理活动双方只有把活动的超额获利拿出来与对方分享,才能保证对方不发生心理失衡,否则他会认为这超额获利中他的一份贡献被埋没了。所以,在管理关系延续阶段,越是把管理实施所获得的超额获利与对方分享,就越是有助于管理关系的巩固和延续。而把活动的超额获利拿出来与对方分享也是诚信的一种体现。承认对方的贡献,不埋没对方的贡献,也保证对方贡献所对应的利益的实现,只有如此才是诚信。所以,管理者越是诚实守信,就越是有助于这一关系的稳定和延续。

(3)管理者越是诚实守信,就越是有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和改进。管理者诚实守信,不仅是保证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三个保健性限制作用的发挥,而且直接是利益共享、损失分摊这两个激励性限制作用的发挥,即积累相互之间的爱的情感。也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积累相互之间爱的情感。爱是以理解为前提,根据情境构筑的注入情感定律分析,被管理者作为主体性存在,其行为选择往往难免被其情感左右,忘记自身的最大、最根本利益而受爱恨情感主导,作不趋利、不避害的行为选择。所以,管理的实施越是尊重、信任、关怀被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注入爱的情感,就越是会使之为爱我所爱而努力,就越是能保证管理目的的达成。而诚实守信也就包含有给予被管理者尊重、信任和关怀。阴谋欺骗就是不尊重人、不信任人,也更是不关怀人。关怀对方还会让对方蒙受被欺骗的屈辱和损失?所以,管理者越是诚实守信,就越是有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