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10675400000036

第36章 管理学第七公理:管理交易公理(1)

一、管理交易公理的内涵

无论是针对意志行为形成过程的管理介入,还是设计构筑管理情境以打动被管理者后使之调整行为选择,都不是用上对下的指令支配其下属行为的过程,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交易达成的一个连续过程。任何一个被管理者下属,也都是主体性存在,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都无法绕过下属被管理者的大脑感知和意识判断而把工作指令要求直接传递给下属被管理者的四肢以做好工作。相对于被管理者,其交易的标的是其价值需求满足或其条件,相对于管理者其标的则是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努力。这也就是管理者用被管理者所寻求的价值需求满足或条件换取他们做好工作的努力。这个交易过程与市场上买卖相比,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其所不同的仅仅是形式上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交易主体相对稳定,除了临时小额工作聘用的小时工管理之外,交易的双方都不可能一天转换一个交易主体,更不可能一个小时转换一个交易主体;二是交易的双方提供的是特殊的交易物——一方是被管理者付出的努力,即马克思认定的劳动力的运用,另一方是管理者提供的价值需求满足或条件,包括但不仅仅是经济福利;三是交易的完成,除了被管理者可从行为过程中获得价值需求满足这一情况之外,都不是一手交线一手交货的现场买卖过程,交易物的移手是延时的,因为被管理者的行为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管理者支付的等价物也就只能在这个过程延续一段时间并检验达到所约定要求的数量、质量后再易手。在交易的过程中双方所想到的首先是自己所寻求的交易物的获得,然后再在获得的代价——支付给对方的交易物上进行权衡计量,是否值得,还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交易“备选商”存在。如果有性价比更高的交易“备选商”存在,任何一方都会转换“交易商”,另行确立管理这一特殊的交易关系。

为保证这一特殊的交易过程的稳定,并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稳定延续这一关系是重要途径。这一关系稳定延续,不仅节省双方各自寻求转换交易方的精力投入浪费,而且可在此之外使其交易收益总量达到最大化。而这一关系稳定延续时间越长,就越是可能在双方之间建立和积累爱的情感联系,而爱的情感联系本身就会给双方带来满足,爱的获得是任何一个主体我都会看重的价值需求满足。而要保证交易关系的稳定延续,就要受到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利益共享、损失分摊、惯性积累等六个方面的限制。

(1)标的真实是指交易双方所持有而用于交易的等价物——相对于对方就是交易标的,必须真实存在,货真价实,没有虚诳。和市场现场交易一样,任何短斤少两和以次充好的行为即使不立即导致直接的冲突,也会终结这种交易关系。

(2)交易公平是指交易双方必须在人身平等的基础,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交易过程的约定。任何一方,无论在交易过程中有无垄断的市场优势,都不能压迫对方,挤压对方的利益。否则,在地位处于劣势的一方处境有所好转时就会结束这种交易关系。

(3)交易等价是指交易标的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与双方所熟知的社会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基本相等。如果这一比例与双方所熟知的社会范围内的平均比例背离太远,就有一方认定在这一关系中遭受了剥削和压迫,他也就会产生不平和不满而中止交易关系。

(4)利益共享是指这一特殊交易关系的维护,必须把交易所实现的“超额利润”拿出一定比例与对方分享,而是不是独占。否则没有分享到“超额利润”的一方会认为是对方对自己的剥削而激起不满情绪的发生,因为他会认为“超额利润”有他的一份贡献。否则,交易关系则可能因为不满情绪的发生和积累而疏远,甚至破裂。

(5)损失分摊是指这一特殊交易关系的维护,必须共同对交易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其中一方发生意外严重亏空损失,必须力所能及地为对方分担一部分损失,以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否则双方之间的稳定联系难免因为情感淡漠而疏远。

(6)惯性积累是指这一特殊交易关系具有延时累加的惯性作用,管理交易关系延续的时间越长,延续的惯性越大,管理交易关系就越稳定、越持久。所以管理的实施必须关注这一交易关系延续的总时长,并着力保证其延续。

上述限制可分为两组: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为一组,是交易双方利益驱动的限制,利益共享、损失分摊、惯性积累为一组,是交易双方情感融和的限制。套用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三者相对于管理目的的达成,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具有保健作用,如果这种作用不能维持,则管理交易关系就可能立即中止,管理目的当然也就会落空;而利益共享、损失分摊、惯性积累三者则具有激励作用,这种作用的存在,可能对管理交易的稳定延续带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的消失,也不一定是管理交易关系的立刻中止。所以,要保证管理目的的达成,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标的真实、交易公平、交易等价、利益共享、损失分摊、惯性积累六个限制是不可超越的约束。

二、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定律

管理实施的情境构筑,如果不能让被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价值需求满足,就只能通过为其提供价值需求满足条件来交换其工作努力。管理交易的双方主体,一方是为对方成就事业作贡献的努力工作者——被管理者,另一方则是能为对方提供有、能、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的资源掌控者——管理者。双方所持对方交易标的货真价实,是交易发生和延续的前提条件。所谓交易标的货真价实,是指双方用于交换以获得对方交易物的等价物,必须真实存在。当交易进行到该提供其所拥有的交易物时,必须足值足量地提供给对方,不打折扣。如果是空手套白狼,手中并没有对方所需要的交易物,这就是欺诈,即以对方需要而自己并没有的虚假承诺诳骗对方所拥有而自己寻求的价值物。这种管理交易关系往往也可能建立起来,或者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承诺不能兑现的薪酬待遇或发展机会,或者是被管理者夸大自己的能力,骗得了对方所给予的机会。无论哪种情况发生,结果都是一样,即使不导致冲突,也会马上中止管理交易关系。这里有必要概括地分析一下管理这种特殊的交易,其各自的交易物——对方的交易标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就被管理者一方而言,其交易标的就是有、能、善的价值需求满足本身或者其满足条件,这都是以其有、能、善价值需求满足成为现实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拥有为基础的。物质资源是由经济稀缺物构成的,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在市场经济社会,都是可以通过货币交换实现的。社会资源则是由人构成的组织所提供的事业舞台和情感归属、意志传播对象等,包括下属、同事、听众。人的有这一价值需求满足主要得由物质资源实现,能和善这两个价值需求满足,其实现既需要借助于物质资源,也需要借助于社会资源。无论被管理者是在做好工作之后获得,还是在做好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其价值需求的满足,没有对应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支撑,则是不可能的。而这两类资源却是由管理者掌控而被管理者希望获得的稀缺资源。

有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真实无歁的要求有三个:一是交付无欠,即在约定时间之前支付;二是货好无缺,即所交付的等价物在质量上无缺陷;三是量足无歁,即其严格按照承诺的数量支付,不打折扣。

能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真实无歁的要求有三个:一是量才授权,即按照能力授予人、财、物支配权,为其演绎人生辉煌提供舞台;二是没有掣肘,即管理者不得对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努力过程横加干扰;三是舞台宽阔,即在被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提升后保持有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善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真实无歁的要求也有三个:一是参与充分,即让被管理者参与到做好工作的决策过程中来;二是从善如流,对于被管理者提出的建议,好的必须采纳,不当的也必须解释其不当不能采纳的原因;三是诚心包容,即不要求全责备,而要大处控紧,用人所长,小过容忍,给人以自我完善的机会。

就管理者一方而言,其交易标的就是做好工作的努力所对应的条件要求,其内容包括体力脑力、精心负责、不惧艰辛、紧密配合、听从指令、过程专一。体力脑力是做好工作的主体自身客观条件,是管理交易关系结成的基础。精心负责是对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过程要求,再简单的工作,在做的过程中不能自我约束付出努力,就不可能做好。不惧艰辛是对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意志要求,是他具有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意志决心。紧密配合是对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社会要求,是做好工作的相互合作协调要求。听从指令是对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心态要求,做好工作的意志是管理者设定的,必须以设定者的意志要求为准。过程专一是对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心理要求,任何工作,只有工作主体心无二骛才能保证做好。

就其相互关系分析,适时向对方表达爱的真实情感,也是标的真实的要求之一。管理这一交易关系,是人际关系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的维持过程中,必须注入情感,把交易过程上升为超越于交易关系的情感关系。从管理者这一方分析,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任对方的人品,关怀对方的发展。从被管理者这一方分析,必须维护对方的权威,支持对方的理想,关心对方的要求。

而要保证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其条件是交易标的本身方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以确定其质量没有缺陷,其数量没有短缺。如果这一条件不满足,在管理交易过程中发生摩擦就仍然不可避免。如果交易标的本身不能方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往往就可能因为各自心理评价的不同而怀疑对方是存心欺诈,因而造成矛盾,甚至是冲突。而方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又有三个条件:一是交易物的持有人必须主动亮出交易物的关键点,并说明所亮出的关键点之所以成为关键点的原因,以为对方的检验评估提供方便;二是自我介绍其量和质的衡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就是像出售产品一定要有简明易懂的产品说明书一样,说明其自身的特性,包括优点和缺陷,以为对方的选择比较提供方便;三是提供量和质的好坏评价比较参数——好的标准和不好的标准,及评价依据——好坏标准的确立根据,以为对方的比较判定其标的的真实状况提供方便。

保证交易标的真实的三个内容,交易物不虚,主体有爱心,方便于检验,只有全部满足要求,才能保证这种交易的顺畅和稳定延续。否则,任何一个方面的要求不满足,都可能会因为心理评价的误差造成摩擦,甚至中断这种交易关系。由上述分析可得到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定律:管理交易物的质量、数量越是方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管理交易过程中的摩擦就越少,就越是能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之所以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定律仅仅强调方便于检验,是因为交易物不虚才敢亮出事先和即时检验的方式方法,主体有爱心,才能真诚地对待对方,积极地协助对方消除标的不真的疑虑。并且如果管理交易物的质量、数量方便于事先和即时检验,交易物形似而实假也就不可能了,因而交易主体也只有真诚一条途径可选择。无法欺骗而又行欺骗就是自我寻仇与对方为敌而自我损毁。

三、标的真实要求达成的关键点

管理交易与市场交易相比的一个显着的不同,就是双方联系稳定,无法容忍任何欺骗的存在。“骗人不是自己聪明,被骗定是自己愚蠢”这话在管理交易过程中尤其真实不虚。市场交换往往因为交易关系不稳定,骗了东家,还可骗西家,只要可骗的对象还有没识破其欺骗的人存在,他就仍然可以继续骗下去。但在管理交易中可不行。交易双方之间关系稳定,联系紧密,欺骗行为被识破,蒙受损失的就不是对方,而是行骗者自己。

所以,相对于管理者,只要下述问题存在,也就是被管理者的交易标的不真实,也就包含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欺骗,无论其行为主体在主观上是否有欺骗的动机。一是在有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上,如果交易物交付发生拖欠,交易物存在质量缺陷、交易物交付数量有折减。这些都会让被管理者感到管理者对他存在剥削。二是在能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上,如果在用人上任人唯亲,使之无法通过其自身努力获得事业发展机会;用人疑人但又不通过规则进行监控,而是随意干扰其职责履行;不仅不提供发展机会,反而频频空降人挤占其事业舞台。这些都会让被管理者感到是管理者对他发展机会的剥夺。三是在善的价值需求满足条件上,如果决策独断独裁,不给下属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刚愎自用,唯我独尊,错了也要固执己见;对于不同意见不仅不听从,而且排斥打击。这些都会让被管理者感到是管理者对他的人格个性的贬低和侮辱。

相对于被管理者,只要下述问题存在,也就是管理者的交易标的的不真实,即包含有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欺骗,无论其行为主体在主观上是否有欺骗的动机。

(1)对自己的能力不能自我恰当评估,夸夸其谈,让管理者感到缺少能力,不敢倚赖。

(2)工作过程马虎从事,得过且过,往往因不细心导致不应该的失误发生,让管理者感到不负责任,不敢信任。

(3)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往往逃避责任,或者是过于斤斤计较,让管理者认定拈轻怕重,不敢托重。

(4)缺少协作意识,独行独往,不顾同事和关联部门的实际,让管理者感到一意孤行,不敢任事。

(5)对上司的工作指导和要求,听而不闻,闻而不行,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让管理者感到不听指令,不敢与事。

(6)用心不专,粗心大意,虽然没有出大事,但小问题不断,让管理者感到三心二意,不敢委细。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管理者不尊重对方的人格,不信任对方的人品,不关怀对方的发展,被管理者就必然不会维护对方的权威,不会支持对方的理想,不会关心对方的要求。这也是交易标的不真实的表现。

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易标的不真实,其结果都是一样:即使问题所反映的矛盾没有严重到直接造成双方之间的对立、对抗和冲突,也会撕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联系,被管理者也会中止管理交易过程,另谋出路。

四、管理交易的等价限制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