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10627600000003

第3章 态度决定一切(2)

我对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袜子的兴趣。我诧异地望着他。"我的朋友"我说,"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种热情,如果这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新奇,或因为你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激情保持下去,我敢保证不到10年,你会成为全美国的短袜大王。"

我对这段叙述中的少年做买卖的自豪感和喜悦感感到惊异。在许多商店,顾客需要静候店员的招呼。当某位店员终于屈尊注意到你,他那种模样会使你感到,是你在打扰他。他不是沉浸在沉思中,恼恨别人打断他的思考,就是在同一个女店员嬉笑聊天,叫你感到不该打断如此亲昵的谈话,反而需要你向他道歉似的。无论对你,或是对他领了工资专门来出售的货物,他都毫无兴趣。

然而就是这个冷漠无情的店员,可能当初也是怀着希望和热情开始他的职业的。因为刚刚从事某一项职业,自觉工作经验缺乏,为了弥补不足,常常早来晚走,斗志昂扬,就算是忙得没时间吃午饭,也依然开心,因为工作有挑战性,感受当然是全新的。

这种在工作时激情四射的状态,几乎每个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都经历过。可是,这份激情来自于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工作中不可预见问题的征服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激情也往往随之湮灭。一切开始平平淡淡,昔日充满创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只是应付完了即可。既厌倦又无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究竟怎样才能找回曾经让自己心跳的激情。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教师:从早晨一开始就对一天的工作觉得厌倦,想到要去给那些"愚蠢"的学生上课,就腻烦透顶,想着如果哪一天不用上课了,就解放了。他们的授课既无热情,也无生气,反而把不良心态传染给了学生。

刘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刘老师已经当了五年教师了,刚入学校,拿起教鞭时的那种喜悦心情早就没有了。现在的他工作毫无积极性,对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一学期下来竟叫不上几个学生的名字。他常年与书店绝缘,教课都是凭一本教参去挖掘"微言大义";他把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技术的创新,都看成是"花架子"而拒不沾边,只是靠"传统工艺"去以不变应万变。由于他观念陈旧、语言陈腐、方法单调、行为刻板、暮气沉沉、索然寡味,因而与学生们形成了深深的"代沟",已成了学校里有名的"问题老师",人们都说,刘老师的教学生涯恐怕不会长远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你就必须和"刘老师"这样的行为绝缘,随时点燃工作的激情。

激情,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每一幅精美的书画、每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以及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无不是激情之人创造出来的奇迹。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创造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勉强完成职责,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会马马虎虎,稍遇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很难想像这样的人,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能做出创造性的业绩了。如果你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难以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只能沦为平庸之辈。

只有在热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世界上最高尚的工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教书匠"而已。

激情是不断鞭策和激励我们向前奋进的动力,对工作充满高度的激情,可以使我们不畏惧现实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阻碍。可以这么说,激情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工作本身。当你满怀激情地工作,并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学生家长、领导乃至社会满意时,你就已经跨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了。

点燃你工作的激情吧,激情增加一点点,教学态度就会提升一大步。

要么不做,要做就全身心投入

你可能很不喜欢教师这份工作,你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也毫无创造性可言。

"简直烦透了!"你觉得百无聊赖。

但你要记住,这并不是校长或学校领导的错。

校长没有逼着你来这所学校上班,领导也没有强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饭。当初,是你主动应聘到了这家学校;或者,是你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这家单位。你的历史,是你自己写成的。

校长待你很刻薄,领导根本就没把你当人才看。那么你就炒他们的鱿鱼好啦!

如果你不想炒他们的鱿鱼,就说明他们可能还没你说得那么可怕,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

有位青年教师曾对我说,真的很想去干点别的事。我问,你不做教师,你喜欢做什么,你觉得什么事情能够值得自己付出一生的努力?这位青年教师想了想,答不上来。不做教师,能做什么?考公务员?办公司做生意?竞聘电视主持人?唱歌演戏拍广告?做一番深思后,你会发现,这些梦想,可能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

生气的时候,也许你会说,反正随便做什么,都没做教师这般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几十个学生,众口难调,一不留神,家长跟你"人民来信"。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不少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以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

站在这样一个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抉择--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

我们不妨来看看帕瓦罗蒂的故事。

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也是世界四大男高音之一。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有人问及这位红遍全球的歌唱家的成功之道时,他向人们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在作文中,我写了两个梦想:一个是做教师,另一个是做歌唱家。我把作文交给父亲,期待着父亲的褒奖。但父亲看完我的作文却皱着眉头,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当教师或歌唱家之间作出取舍,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好比你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很可能从两把椅子上掉下来。所以,要想坐得更稳固、更舒适的话,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后来,我选择了唱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一直为着这个梦想锲而不舍地追求。

在帕瓦罗蒂的传记里,人们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成功其实很简单,但你必须学会在整个人生中只选一把椅子。"

"只选一把椅子",并不代表我们懦弱,也不代表我们逃避,而是一种免入人生歧途的智慧和信念。人不是什么都行,也不是什么都不行,只有根据需要与可能,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最佳爆破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角色,才可能表现出生命最大的价值。

"只选一把椅于",需要清醒地把握和自我认识,需要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需要急流勇退的气度和敏锐。为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只选一把椅子"时需要独立谨慎的思考,坚持主见和力排众议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种选择是痛苦的,甚至带有背水一战的意味。但这样会促使我们在实践中全力以赴,使我们更有力量。

"只选一把椅子",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种超越,是我们人格力量的一种升华,并不是让我们不思进取,故步自封,而是让我们正确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