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莎·本哈特曾是全世界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但是,她在71岁那年破产了,而她的医生又在此时告诉她必须要锯掉她那条因为摔伤而染上静脉炎的腿。医生在说完这一切后很担心地看着拉莎,怕她接受不了。然而,事实却出乎他的意料,拉莎只是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就只好这样了。"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痛哭,她朝他挥了挥手,温和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曾演过的一场戏中的台词,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给自己鼓气。而拉莎却说:"不是的,是要让医生和护士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手术后,拉莎·本哈特还继续环游世界,进行演说,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狂了7年。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不公平,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确是实情。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是公平的。其实不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
心灵感悟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的好处便是它能激励我们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我们知道,让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
以积极的态度来对付不幸
有个人整天闷闷不乐,他决心让自己变得更快乐。于是,他去拜访乐观者。
乐观者乐呵呵地请他坐下,笑嘻嘻地听他提问。
"假如你一个朋友也没有,你还会高兴吗?"他问。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没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行走的时候,突然掉进一个泥坑,出来后,你成了一个脏兮兮的泥人,你还会快乐吗?"
"我还是会很高兴的,因为我掉进的只是一个泥坑,而不是万丈深渊。"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只是被打了一顿,而没有被他们杀害。"
"假如你去拔牙,医生错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他错拔的只是一颗牙,而不是我的内脏。"
"假如你正在睡觉,忽然来了一个人,在你面前用极难听的嗓门唱歌,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在这里号叫着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我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让我随着死神,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另一场宴会吧。""这么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可以令你痛苦的,你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组成的一连串乐符?"
"是的,只要你愿意,你就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找到快乐;痛苦往往是不请自来,而快乐和幸福往往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找。"乐观者说。
心态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心灵感悟
在沉重的打击面前,需要人们有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这样,我们在精神上绝不会失望。冷静而达观,愉快而坦然,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另辟蹊径、迎接胜利的法宝。
一本万利的诱惑
1996年6月,欧洲杯足球锦标赛在英国举行,然而取得最大收益的不是欧洲足联,也不是英国政府,而是英国的赌博公司。在短短三个星期的比赛中,赌博公司所收到的赌注突破了8000万英镑,赌博成为涌动在足球之外的又一热潮。
彩票、幸运抽奖、轮盘赌、吃饺子老虎机,赌博的方式千奇百怪,参与赌博的人跃跃欲试,更有极少数人具有病理性赌博的倾向,他们沉溺其中,无力自拔,赌注越下越大,时间越拖越长,严重损害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工作、学习能力,最后还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那么赌博究竟有些什么样的诱惑力呢?人们为什么如此迷恋赌博呢?对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任何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变态的行为,都是学习而来的,若学来的行为得到了肯定、鼓励、奖赏等强化影响,则行为变得更加稳固,因此,强化作用是学习的关键因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强化模式分为定时强化、定比强化与变比强化等几种模型,定时强化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给予强化,如同我们的计时工资;定比强化是按完成工作的数量有规律地给予强化,相当于计件工资;而变比强化却是随机的,它可能在两三次反应后即予强化,但也可能要在10次反应以上才给予强化,然而正是这种强化方式下的行为更持久,反应速度也更快。
赌博行为被认为是符合变比强化方式的,人们不断地下赌注,有的时候赢,有的时候输,但只要赢过一次,行为即受到了强化,赌徒们就会不停地赌下去,因为他们渴望再赢。正是因为赢的可能性是变动的与不明的,比明知的赢钱更具有诱惑力,赌徒们也就变得更疯狂。
心灵感悟
自律自制是一切品德的精髓,美德的基石。与赌博一样,吸烟、酗酒、吸毒等等形成不良嗜好后,难以控制,很容易使人的克制力退化,使人的品性堕落。
战胜您对电视的迷恋
电视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没有任何媒体像它这样兼具正负两种作用。1995年瑞典所作的一项研究曾证明:家里没有电视的孩子,在一般知识和实际智力水平上都不及"电视儿童"。但前提是这些"电视儿童"不能总坐在电视机前,长时间地看电视会抵消电视的积极作用。这里介绍几个合理使用电视的技巧:
1.只看一个频道,然后关掉
不要轻易打开电视,应事先选好您愿意看的特定节目,然后要约束自己,看完之后立刻关掉电视,尽管有着强烈的"不要关"的愿望,特别是当一个人住旅馆,为了抗拒寂寞而打开电视的时候。
2.暂时离开一会儿
有时您被一部根本没有价值的电影吸引到了电视前,虽然您本来并不想看。解决办法:走出放电视的房间,一旦"魔绳"被扯断,您很容易认识到这种电影根本不值得一看。再返回来时,就会关掉电视。
3.委派别人看电视
如果您由于职业的需要或个人的爱好想看特定的节目,最好请有同样兴趣的人把节目录下来,以后可以问他哪些值得一看,哪些根本没有意思,然后您再看录像。
4.避开50%
"肥皂剧"之类的电视连续剧很容易让人上瘾,如果您已经被迷住,那么每天就只看后半部分。这样既可以知道情节的发展,也可以节省时间,并可以逐渐从中摆脱出来。
5.斩断魔绳
仔细考虑一下您的"电视情结"。没有电视新闻您就不能活了吗?研究研究自己的选择,去听听一个公共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大多数比电视报道得更详尽),这样就可阻止您"上瘾",把电视新闻作为自己每晚的必修课。
心灵感悟
1995年瑞典所作的一项研究曾证明:家里没有电视的孩子,在一般知识和实际智力水平上都不及"电视儿童"。但前提是这些"电视儿童"不能总坐在电视机前,长时间地看电视会抵消电视的积极作用。
解析算命先生的迷惑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看手相、面相的算命先生。在他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围着要算命,有的人还不时点头:"嗯,真准!"虔诚至极,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人缺乏科学知识,加之他们精神空虚,而算命先生巧妙地利用人们的心理误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日本心理学教授多湖辉对算命现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算命先生都了解人的心理,他们最惯用的心理现象就是:"人们往往听到对方语意不明确的几句话时,向自己理解的方向去推敲,从而产生"对方深知我"的错觉。"这即是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现象。
例如:有时算命先生会突然问道:"你家门口是否有棵大树?"如果有,你会认为他果然能掐会算。如果你回答"没有。"他会非常冷静、认真地说:"哦,没有,这最好。"好像他原来便希望没有!你一点儿也不会产生任何怀疑。有时他们又会问:"啊,你这人和水挺有缘的。"乍一听,仿佛专指水这东西,但这即为一种极不明确的表达方式。如果你的名字中有"水"字,你会想:他不知道我的名字,怎么知道我和水有缘?如果你在澡堂工作、当船员、在自来水厂工作、在节电节水办公室工作,你会吃惊:他并不知道我的工作,怎么知道我和水有缘?如果你家附近有条河流或池塘,你会想:他并不知道我家住哪儿,怎么知道我和水有缘?如此等等。
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微妙的,当人们听到肯定的提示时,大脑中立即浮现此事物。例如说到苹果,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就立刻出现在你眼前;如果听到不肯定的提示,你的大脑中便会浮现出一系列与提示有关的事物。当你听到算命先生说你"与水有缘"时,你的心里会想到:噢,我某次在河里游泳,差点被淹死。就这样,是你自作聪明地把对方含糊的一句话变成了确定的事实。
算命先生所使用的诀窍就是: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让对方去寻找自己的体验,使信息的模糊性具体化。一些"仙名"远扬的算命先生,只不过是很巧妙地在短时间内察知对方当时的心境和烦恼,并提供一些适当的忠告。一个人如果得到某种很模糊的信息,就会从自己的各方面推测,越想越多,从而变得疑神疑鬼。算命先生能否巧妙地加以诱导,就是高明与笨拙的区分所在。
高明的算命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心诚则灵",这就是给你一个肯定的暗示,让你先有赞同的态度,在相信的前提之下,你的思路会跟着他越走越远:"两年以前,你曾经有一次发财的机遇,但你没有抓住;你明年有财运;你后年有贵人相助;你30岁以前会有一次大的劫难……"这些语言会使你的脑海中闪电般地回忆和联想,将与此话相似的事件像过电影一样地搜寻一遍。事实上,是你自己在千方百计地证明这些话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他算得挺准,名不虚传!
算命先生有时还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吸引顾客,相信的人就会服服贴贴地上勾,而将信将疑又愤然离去的人却倒了大霉。因为恐惧心理加上自我求证会使人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遇到这种情况的有些人明明告诫自己"他算得不准",可是心中却万分紧张。于是,他们寝食难安,惟恐如算命先生所言,大祸临身。结果原本没有的灾难,却因心生暗鬼,反倒真的触了霉头。如此看来,想算一命,还不如多了解些心理知识。
自我求证的心理现象不仅被算命先生广泛利用,生活中的许多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影响。
小时候,当你听了恐惧的故事之后,晚上一个人独自走路回家,时常会感觉后面有个人跟着自己。当你紧张地回头张望时,黑暗中好像真的有个人影闪过,此时,你的心"嘭嘭"地要跳出喉咙,如果你因害怕而跑起来,就会越跑越快,越跑越怕。如果你一边走路一边大声地唱着歌,就会发现自己平静了许多,也不感到害怕了。这是因为唱歌转移了你的注意力,使你没有时间对害怕的情景求证。
许多公司的老板也完全可以称为心理学专家。你的上司在楼道里见到你时,他会拍拍你的肩膀说:"最近你好吗?好好干吧!"你顿时感到老板对自己很亲近,很关心自己,有一种被理解的宽慰感,自然工作起来很卖力啦。其实,老板只是运用了领导艺术而已。
心灵感悟
在生活和工作中,心理现象无处不有,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看问题时减少一些主观和盲从,多一些客观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