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575200000027

第27章 客舍兴叹重返卫国(2)

子路说:“世间长相相同的人太多了,但本质却往往决然不同,阳虎是叛国贼,早已背叛鲁国,逃到晋国去了。我老师孔夫子德昭天下,岂能与阳虎同日而语呢!”

公孙戍将信将疑地问:“如此说,他就是孔丘了?”

子路说:“正是”。

公孙戍命令手下喽啰后退出一箭之地。他怕子路的话是谎言,错过时机,仍然让喽啰们将孔子一行远远地围住,以便弄个水落石出,再作道理。

孔子无奈,只得命学生们切勿轻举妄动,免得惹起事端。

暮色降临了,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风袭来,有些凉意,孔子一行饥渴困乏,筋疲力尽。夜深了,山上的鸟兽的凄厉声,令人胆战心寒。

拂晓时分,雨停了,云散了,一轮圆月从残云中露出了笑脸。孔子以为这是个好兆头,目不转睛地望着它,又想起了童年时期母亲给他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他想着想着,身不由己地躺倒在马车上,只觉得马车风驰电掣般地向镐京奔去。周公在宫殿前迎接他,板起面孔问:“孔丘,你不在鲁国辅佐鲁君治理鲁国,来京城为何?”孔子说:“晚辈谨遵恩师指点,忠心耿耿地辅佐主公,施仁政,行礼治,鲁国很快便有了起色。怎奈好景不长,自从主公收下齐君的八十名女乐和一百二十匹良马后,终日迷恋女色,三日不理朝政。晚辈盛怒之下,忍无可忍,才弃鲁出走,以图寻个贤明君侯,推行礼治,广而推之,使天下得治。这才去到卫国,不料卫君也是昏庸无能之辈。正要去陈国,却被匡人围住了。”周公说:“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吧。”孔子说:“晚辈一向不信神不信鬼,也不听任命运的摆布,只想按照恩师的礼乐治国,去求得一个太平盛世。”周公说:“善哉,吾道可行也!”耳际晌起一阵马嘶声,孔子睁眼一看,天色大亮,朝阳冉冉升起,红叶纷纷落了一地。他不免有些大煞风景之感。再看公孙戍的兵马,依然围困在一箭之地以外,耍枪的耍枪,舞棒的舞棒,极力炫耀武力。

孔子起身,发现身上盖着子路的夹衣,心头一股热气直往上涌。他跳下马车,把夹衣递给子路,见子路的嘴唇都冻紫了,疼惜地说:“仲由,赶快穿上夹衣吧!”

子路说:“弟子身体强壮,是冻不坏的。”

孔子再看看其他学生,一个个面色憔悴,皆有惧色。于是,高声说道:“自从周文王去世以后,世间的一切文化遗产不是都被我们继承下来了吗?齐国尽管比鲁国强盛,但是,它的文化和典章、礼仪也远不如鲁国。顶多可以说,齐国经过努力学习,推行礼治,可以追上鲁国。而鲁国的文化、礼仪如果能够得以推行,就可以使天下得治了。老天爷若是想毁灭这些文化,就不会叫我们去掌握它了。老天爷要是不想毁灭这些文化,匡人又怎能奈何我们呢!”他说得很自信、很坚定,给学生们壮了胆。

公孙戍辩不清真假,不想放孔子师徒们走开。他指挥着兵马死死围住他们,一连围了五天。孔子师徒们随身带的一点食品早吃光了,只好就地挖点野菜充饥,一个个饿得没精打采,干渴得唇裂舌焦。

公良孺说:“老师,弟子听人说,大丈夫只能站着生,不肯躺着死。我们眼下这样等着,倒不如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呢!我宁肯战死,也不愿这样窝窝囊囊地活着。”

孔子说:“端木赐,你能言善辩,去同公孙戍交涉一番,他或许会放我们走的。”

子贡说:“弟子能辩倒说服通情达理之人,像公孙戍这等不可理喻之徒,就难以说服了。”

孔子说:“你去试试何妨?”

子贡说:“遵命!”整好衣冠,只身一人朝公孙戍走去。

公孙戍正在战车上吃羊肉,满腮是油。见到子贡,挤着一只眼睛说:“怎么样,肚子饿扁了吧?你只要跪下,朝我爬过来,我就给你一块骨头啃一啃。”说着,将一根羊肋骨扔到车前。

子贡的心肺气炸了,眼睛气红了。然而,他还是极力压住怒火,态度谦和地说:“公孙先生,我们师徒一行,乃弱质儒生,不过是路过此地,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不让我们走开,却是为何?”

公孙戍把脖子一伸,将口中羊肉咽下去,口齿不清地说:“有人说他是阳虎,可他自己说是孔丘,谁能作证呢?”

子贡说:“我可作证。”

公孙戍说:“你是他的人,当然为他说话了。”

子贡说:“如此说,我到卫国都城去请证人好了。”

公孙戍白眼珠一翻,黑脸膛一仰,鄙夷地说:“卫国都城内的人我一个也信不过!”

子贡知道再同他交涉也是白费口舌,只好回来禀报孔子。

孔子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等再想办法吧。”

公良孺说:“老师,事到如今,只有杀条血路冲出去,才能活命。再若这样待下去,我们就要饿死了。”

子路说:“老师,看来这是惟一的办法了,不如趁今晚……”

孔子终于点了头。

天黑后,孔子和学生们一如既往,有气无力地躺在马车上,看月亮,数星星。看着那日渐变缺的月亮,又增添了几分忧愁。

大约三更时分,子路和公良孺把马车赶到最前面,颜刻为孔子驾车,紧跟在子路和公良孺后面。选个好攻打的地方,呐喊着冲杀了出去。匡人追赶一阵,便收兵了。孔子一行七辆马车,一口气跑出三十多里路。待东方发白,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颜回。孔子大惊失色,捶胸顿足。

且说孔子师徒一口气跑出三十多里路,等到东方发白,清点人数,却不见了颜回,急得孔子捶胸顿足,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在师徒们突围逃跑时,由于马车跑得太快,加上山路坎坷,颠簸厉害,颜回自幼体小瘦弱,又饿了整整五天,浑身酸软无力,从马车上颠了下来,摔在路边乱草棵子里。他想呼喊,又怕连累老师和师兄师弟们,便不声不响地爬起来,跟在马车后面往前跑。太阳出山时,他终于追上了大伙。

孔子惊喜得两眼噙着泪花说:“我以为你已经被匡人杀死,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你了。”

颜回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认真地说:“老师健在,颜回怎敢死呢!”

孔子一听,激动不已,越发喜欢颜回,关切地说:“赶快上车,我们继续赶路吧。”

这时,太阳徐徐升起,大地又沐浴在阳光下。山丘上的红叶纷纷落下,倒把山坡打扮得一片红,一片黄。秋风吹过,落叶飞扬。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凄婉地鸣叫着,向南方飞去。眼前的情景,又勾起了孔子对鲁国、对亲人的思念。他时刻都在盼望着鲁定公能够回心转意,派人来把他接回去。可是盼来盼去,总是落空。他想报效国家、改变现实、恢复周礼的火焰,就是这样不断地从心间燃起,又不断地被现实的冷水浇泼着。他是个善于自我排解忧愁的人,一阵愁楚袭过心头之后,很快又平静了下来。两眼望着前方的蓝天,那挂在天空上的一片片、一缕缕多姿多态的白云,又启发起了他的联想,自语道:“多么优美的景色啊!”他突然发现有几片白云像战车、似兵阵,两军对垒,剑拔弩张,不禁沉吟道:“唉,处处是乱世的预兆啊!”这样感叹之后,又觉得自己有点荒唐可笑了。肚子一阵咕咕噜噜响,他感到饿昏了,累瘫了,对赶车的颜刻说:“找个饭馆吃顿饱饭吧。”

走不多远,来到一个小集镇,街两边有三四个饭馆。颜刻说:“老师,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如何?”

孔子用舌头抿了抿干裂的嘴唇,点头同意。

进饭馆落座,店小二报过饭菜名。子路说:“不必如此啰嗦,每人一份炸酱面条,用大碗盛来就是。”

店小二像是答应,又像是告知厨师,用脆爽爽的声音说:“每人一份炸酱面条,用大碗盛来!”

子路说:“再要生姜一块,切成细丝。”

店小二又高声对厨师们照说一遍。

饥饿后等饭菜是最难熬的时刻。孔子和学生们嗅着从厨房里飞出来的一股股爆锅的香气,觉得胃在翻,肠在搅。分明是等了一小会儿,他们却觉得过了几个时辰。

跑堂的用木制托盘端上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条,步履轻盈,声音清脆:“炸酱面条来了!”

正是寒不择衣,饥不择食。孔子师徒们一个个端起饭碗,狼吞虎咽地吃着。

吃完饭,师徒们继续赶路,这一日走出六十多里路。黄昏时分,来到蒲地。

孔子说:“眼见天色不早,选择个干净馆舍住下吧。”

颜刻答应一声,加鞭催马。

在一条大河边,坐落着两个馆舍。

馆舍后面是一个果园,鲜红的梨树叶子不停地脱落着,飘扬着。突然一阵旋风袭了过来,将梨树叶子卷成了一个高高的圆柱,直向空中升腾,很快向东南方向袭去。

学生们争相翘首观看。

孔子又是一声长叹。在他看来,旋风卷走了鲜红的梨树叶子,就好比恶人抢走了他的心爱之物。他站在河堤上,望着渐渐消失在远方的风柱,猜想着梨树叶子的可悲命运,感到怅然、颓丧。低头望河水,水面上飘着几片红叶,随水纹缓缓移动,他恨不能将它们捞上来,再让它们长到树枝上,恢复先前的风貌。

学生们围在他身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悲秋,有的伤情,也有的赞叹旋风的奥妙。

子路走到孔子面前,用试探的口气问:“老师,我们就在这里住宿吧?”

孔子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往前走了几步,两眼目不转睛地望着河水中的红叶。

子路走进右边馆舍看过,回来对孔子说:“老师,此馆舍房间虽不大,倒也干净,环境又很幽雅,就在这里用饭、住宿吧?”

孔子欣然同意。

师徒们停车卸马。用过晚饭,纷纷回房安歇。由于疲劳过度,这一夜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早晨刚起床,忽听一片呐喊声。孔子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对冉求说:“求啊,赶快去门外察看清楚!”

冉求答应一声就走,开门一看,立即吓呆了,门前站着黑压压一片人,手持刀剑,肩荷枪戟。为首的是一个腰粗膀宽的中年汉子,但见他眼似珠球,眉如毛虫,络腮胡子像把弯弯的猪鬃毛刷倒嵌在嘴巴和两腮上,左手紧按腰中剑,右手揉着太阳穴,不可一世地问道:“你可是孔丘的弟子?”

冉求说:“正是。”

“叫什么名字?”

“姓冉,名求。”

“可是鲁国人?”

“正是。”冉求说着抱起双拳,“请问壮士姓什名谁?”

那汉子也不还礼,粗声粗气地说:“俺乃公叔氏是也。”

冉求再施一礼,问道:“敢问壮士,率众来此,却是为何?”

公叔氏气势逼人地说:“来捉拿孔丘!”

冉求说:“我老师同壮士前世无冤,今世无仇,为何要捉他?”

公叔氏说:“如今卫国君侯无道,我正要集结兵马杀向帝丘,取昏君的首级,了却我蒲地人的心愿。尔等突然来到这里,莫不是来刺探军情的吗?”

冉求感到可恼可笑,恼的是天下如此混乱,刀兵四起,笑的是公叔氏乃草莽英雄,愚昧无知。他心中有了底儿,便和颜悦色地说:“公叔先生,卫国君侯虽有千差万错,到底也是为卫国黎民做过许多好事的,怎能用这种办法对待他呢?”

公叔氏傲然地歪过头,把手用力一甩,厉声说道:“少说废话!快将你师傅唤将出来,我有话说!”

冉求无奈,只好如实禀报孔子。

孔子整整衣冠,来至馆舍门前。

还没等他开口,公叔氏骄横地问道:“你就是鲁国孔丘吗?”

孔子跨前一步,拱手回答:“鄙人正是鲁国孔丘。未知先生聚众来此,意欲何为?”

公叔氏坦然道:“如今卫君无道,国中大乱,我正要进兵帝丘杀死昏君。”

孔子感到头脑昏晕,眼睛好像被一层厚厚的黑布遮住了。他心中不断勾画的那条恢复周礼的康庄大道,越来越黯然、狭窄、崎岖不平了。面对人们崇尚武力、轻视礼仪的现实,他既感到自己肩头的担子沉重,又感到自己的使命重大。

公叔氏大声问:“孔丘,你们是不是卫君派来刺探军情的?”

孔子听了,觉得又可气又好笑,不予理睬。

公叔氏一见孔子公然不理他,抽出宝剑晃了几下,威逼道:“是不是卫君派来的?嗯!”

孔子在门前台阶上来回踱了几步,自言自语地说:“刺探军情?……”他突然领悟到这不是吐露真情实言的地方,急忙把后面的话咽进肚里去,改口说道:“公叔先生,我欲率弟子们到陈国去,取道路过贵地,不过借路一行,至于卫国宫中和蒲地的事情,我就不想过问了。”

公叔氏转动了几下眼珠,说道:“我却不信!听人说卫君给你很优厚的俸禄呢。古人说,无功不受禄。你既然读书知礼,难道对这点道理也不知晓吗?”

孔子说:“正因为我在卫国无功受禄,才准备带弟子们到陈国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