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105600000027

第27章 单亲家庭教子之道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单亲家庭则是难上加难。也许,你正经历着感情的风暴;也许,你的家庭正在无边的大海中颠簸;也许,你正在默默地忍受失去亲人的苦痛……你和你的孩子都陷入了孤立无援、困难重重的境地。

怎么办?总不能陷在自怨自艾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总还要过上正常的生活、走你的人生之路,还有你那无辜又无助的孩子,更需要你的勇气和扶持。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你挺过了这个难关,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希望这里介绍的谋略能够帮助你战胜困难,走向光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出自《淮南子》的记载,据说,从前有一位老翁住在北方的塞外,有一天,他养的马越过边境跑到了胡地,在当时以养马为生的边塞,损失可谓大矣,邻居们纷纷前来安慰他,老翁却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紧,说不定会转祸为福呢!”几个月之后,跑了的马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邻居们又前来祝贺,老翁却忧愁地说:“唉,也许会转福为祸呢!”几年后,他家的骏马成群,爱骑马的儿子却因为骑马而摔断了腿骨,真是祸从天降。

邻居们又前来探视,老翁却并不十分难过地说:“没关系,说不定会转祸为福呢!”一年后,胡人进攻塞地,村中的年轻人纷纷赴战,十有八九战死沙场,老翁的儿子却因身体残疾得以避开战场,父子皆无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从这个寓言中衍生出来的。人生载沉载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生,谁能说得清楚呢。人生无常,顺境时要有走下坡路的思想准备,逆境时不要太消沉,这样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单亲家庭给孩子和家长都带来许多完整家庭所没有的问题,给家长教育子女带来许多困难。未婚妈妈、单身母亲(或父亲)必须独立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子女的全部责任,不但要供给孩子吃、喝、穿、住等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教育,让孩子得到心理满足,使他能够健康正常地成长。这对于单亲家庭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父或母不但要独身面对社会的种种赋予他(她)身上的责任,还要独自面对本来是两个人来承担的养育孩子的义务,因此,精力是有限的,压力是双重的,危机是严重的。面对这种种来自四面八方的困扰,有些单亲家庭的父或母采取消极回避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只能是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抱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乐观人生观,以积极进取的方式,努力改变困境,克服困难。

我们不是在理论上作自我安慰,可以作更深一层的家庭探讨。因为,已离开家庭的父亲(母亲)的社会角色不一定就能使孩子从他(她)那儿获得什么益处,相反,这种角色往往成为孩子个性正常发展的障碍。

譬如,一个酒鬼父亲,生性残暴粗鲁的父亲或性行为放荡的母亲,和对孩子毫无感情、毫不关心的母亲能给孩子什么有益的教育呢?尽管家庭中没有父亲或母亲(从孩子的社会准备这一观点出发)是一个严重的不足,但有时根本没有这个家长总比有一个变态的、恶劣的和令人讨厌的榜样好得多。

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和家长虽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从某一角度而言,又岂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穷则变,变则通

人总有三衰六旺的时候,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你人生的顶峰时,却可能由于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导致厄运;也可能在生命最暗淡的日子里,遇上光明的曙光,把你带进成功的殿堂。人生,就是这么多的可测和不可测因素,也才构成了它丰繁灿烂的内涵和色彩。

如何对待厄运,却是人人不同,有的勇敢,有的懦弱,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奋起抗争。

家庭最初是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成的,虽然上帝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出来的,然而这种关系却并不牢固。很恩爱的夫妻反目后竟成仇敌,很陌生的人却组成一个和睦的家庭,异性的结合很自然地产生了孩子,孩子的出现会给本不平常的家庭带来烦恼,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孩子面对的可能是未婚妈妈、离了婚的父母或养父母,这些特殊的社会现象却给下一代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心灵上的创伤。

在这些特殊的单亲家庭里,父或母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正视现实,抱着“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首先父母本身要有充分的认识,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处理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不要自己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更不可把孩子看成泄气筒,动辄打骂。孩子永远是无罪无辜的,他无法选择,比家长更无奈,是另一种风暴中的孤儿:恐怖的、抑郁的情绪总是伴随着他,父母在相互作用交流中互相搏斗,孩子只能孤独地挣扎出自己的生命之路。单亲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些,透彻地了解给孩子造成的影响,然后加以弥补。

“穷则变,变则通”的谋略主要是指父母思想认识上的,当已经出现了家庭不幸时,要有变通的思想,不要自怨自艾,总是沉溺于悲剧气氛中。在具体方法上,也要有变通的思想,因为面临的已经不是原来完整的家庭,社会的压力、孩子的变化,使单亲家长不可能再用原来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就需要变通。比如,单亲家长要负担起既是父又是母的责任,扮演好父、母的双重角色,尽可能帮助孩子度过家庭破裂所带来的悲境,让他尽可能毫无屈辱、毫无恐惧地度过困难期,直到他(她)

的成人意识强大到足以理解这一切。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单亲家庭的经就更加难念了,单亲家长要比一般家长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以变通的思想和方法来对待子女的教育,虽然难,但只要有诚心,相信子女是会体谅和理解的,努力也绝不会白费。

贵阳之计

《孙子一行军篇》中有这样的话:“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

这是指行军布阵时的指导思想,居高临下,靠阳而战,往往容易取得成功。这一“贵阳之计”不但适用于军队的部署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是符合事理和人情的。

“阳”与“阴”是相对而言,阳指光明、快乐、乐观、热情、开朗,而阴则是消极、悲伤、黑暗、沉闷。强调消极面,属阴;强调积极面,属阳;悲观的想法,属阴;乐观的想法,属阳;沉缅于过去,属阴;着眼于将来,属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贵阳之计”就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进取,而摒弃消极、悲观的处世方式。单亲家庭对于孩子而言,无论如何总是一种不幸,他(她)没法和别的孩子那样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父亲与母亲的分离最苦的是孩子。在这种情形下,带孩子的一方应该多多使用“贵阳之计”,使孩子不要总是沉缅于过去,沉溺于自己的不幸,让孩子在家庭的阴影和过去的遭遇中摆脱出来。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使他振作起来,树立自信心。

孩子们从幼儿园回来,在厨房里玩。突然5岁的叶娃气愤地跑到母亲身边,让母亲赶走她的小伙伴。叶娃是那样的激动,母亲赶紧让男孩回家。

“你干吗让你的小朋友走?”男孩走后,母亲问道。

“他问我爸爸在哪儿。”女儿脱口而出。

“那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呢?”母亲这样问是想为自己赢得回答的时间。

女儿大哭起来。

“我不好意思。所有的孩子都有爸爸,就我没有!”

母亲凝神沉思起来。她明白,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她现在的回答。同丈夫离婚已经几个月了,她同女儿刚刚搬到这里。

“你怎么能这样说!难道你没有爸爸?那谁同奶奶住在一起呢?”

女儿惊讶地望了望母亲,眼睛里流露出不相信但又充满希望的神色。

“妈妈,我也可以说我有爸爸?……即使他不同我们住在一起?”

“你当然可以这么说。你不是知道他住在哪儿吗?你常上他那儿去,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工作。你要是说你没有爸爸,那你是在撒谎。”

女儿的小脸上漾出无限轻松的神情。

“那我就对所有人说,我有爸爸!这样他们就不会讥笑我了!”

母亲很快了解到,幼儿园的很多老师曾向女儿打听过她父亲的事。

女儿班上的一个男孩曾在走廊上大喊:“叶娃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单身母亲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但她们的子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们往往陷于这样一种处境:在与同学、亲友、老师和邻居交往时不得不考虑,解决一些完整家庭孩子根本不会想到的问题。因此成年人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很难管教”,与其同龄人有很大差别,从而很难“探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叶娃的母亲这样做是正确的,离婚是大人的事,但直接影响了孩子,要以“贵阳之计”使孩子能重新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感,待她成熟以后,会明白母亲的苦心,理解大人间发生的事情。而不应该让晦暗和怜悯来笼罩孩子幼小的心灵。

示形之术

《孙子兵法·兵势篇》中提道:“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如果想敌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就应该为敌人创造一个自动采取行动的环境,向敌方展示他想要的东西,这样,敌人就必然会来取的。这个计谋就是军事上的“示形之术”。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遇到很多完整家庭孩子不会有的问题。首先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双亲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失去父亲或母亲是很难免的,最令人痛苦和忧伤的则是父母中的某一方不幸故去。常言道:“不要再谴责死者,要讲他的好处。”一个家庭的成年人应对孩子讲死去的父亲或母亲生活中最好的事,必要时还可将其理想化。譬如,父亲去世了,孩子记不得他了,但却因为父亲是世界上一个最优秀的人而感到自豪。

这种孩子在新的家庭中比较容易适应,关键是活着的一方要善于引导孩子并给孩子以充分的爱。

父母闹离婚和离婚后的家庭情况则要复杂得多,离婚会给孩子造成最强烈的震动,这种震动所带来的后果或早或迟、或在少年时代或在青年时代,总会表现出来。

女孩已经6岁,她的两个小女友都比她小。她们是在某年冬天休养时相识的,到那里休养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同父母一起来的。孩子们滑雪橇、堆雪人,人工小冰山上从早到晚飘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吃午饭时一个小女友问这个女孩:“你爸爸不来吗?他也像我爸爸那样参加考试吗?”女孩惶恐不安地抬起头,眼睛东张西望,不知如何作答。母亲替她答道:“她爸爸没休假,他得上班,不过他在家等我们。”

母亲的回答使两个小女伴很满意。因为她们毕竟缺乏生活经验,但是女孩却垂下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母亲刚一吃完饭,女孩马上站起来,抓住母亲的手,悄声请求道:“我们离开这儿吧!”母女俩迅速离开食堂。女孩飞快地上楼,跑进房间,等母亲刚一进来,立即插上房门,气冲冲地对母亲发问道:“你为什么说谎?你明明知道我没有爸爸,他又有了新妻子,他不会到我们家来的!”

母亲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呢?可是莲卡和尼卡对这种事根本不能理解,何必要对她们说呢?”女孩考虑了一会,然后点头道:“你是对的,她们根本不会理解有些爸爸还会有另一个妻子。”母亲怔住了。女儿直到现在从未用任何方式暗示她在了解母亲单身生活的原因。

“妈妈,你为什么不再给我选择一个爸爸呢?他会像莲卡的爸爸和尼卡的爸爸爱她们那样爱我吧?”女儿的问题使母亲感到窒息,无言以对。

她原以为孩子拥有所应有的一切,不会感到父亲的不存在,因为母亲总是竭尽所能在各方面代替父亲的角色:和孩子一起玩旋转木马,游玩散步;一会儿像个男人似的同孩子从陡峭的滑梯滑下来,一会儿又作为母亲站在旁边……尽管如此,可总显得缺少点什么。3年前她同丈夫离了婚,女儿从未这样谈过父亲。只是在今天,当她看到别的孩子和自己的父亲愉快地在一起玩耍,才产生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想法……

这种时刻几乎对每一个不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作为母亲应该尽早考虑好应持何种观点和立场。孩子很可能不问父母,而向其他人寻求答案,这对于教育过程来说是极其危险有害的。如果母亲总是回避同孩子进行解释性谈话,那只能说明她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是不符合要求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不完整家庭的孩子都会在心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家不像我那些有父亲的朋友家那样?

为了使孩子能较健康地成长,离了婚的父母应该多采用“示形之术”,即是在闹离婚的时候,尽可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不要大吵大嚷、歇斯底里,让孩子在震动之后能够:有一个平和的环境慢慢抚慰心灵的创伤,适应新的环境。父母离婚以后,要考虑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离了婚的父母以及家庭成员要尽可能有分寸地、善良并能客观和通情达理地处理业已形成的现实,任何一方或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要带着恶毒与憎恨来谈论离开自己的另一方,让孩子能够在固定的日子平静安然地去见父亲或母亲。这样,孩子才不会生活在矛盾重重、痛苦忧闷之中,在这种较健康的环境下,才能较客观和平静地接受新的环境和挑战,才会有较坚强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