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22800000028

第28章 小食物功效一览(3)

菠菜

《儒门事亲》:“老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者,服菠菜自然通利也。”

《随息居饮食谱》:“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种者良。”

《陆川本草》:“入血分。生血活血,止血去淤。治衄血,肠出血,坏血病。”

《本草纲目》:“甘冷,滑,无毒。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食疗本草》:“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

《滇南本草》:“祛风明目,开通关窍,伤利肠胃,解酒,通血。”

《本草求真》:“菠菜,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便秘,及痔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菠菜气味既冷,凡闲痈肿毒发,并因酒湿成毒者,须宜用此以服,使其热与毒尽从肠胃而出矣。”

《日用本草》:“解热毒。”

黄花菜

《食鉴本草》:“利心气,好欢乐,令人忘忧,轻身明目,利胸膈。”

《本草正义》:“萱草花,今为恒食之品,又令人恒以治气火上升,夜少安寐,其效颇著。”

《日华子本草》:“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本草纲目》:“甘、微苦,微寒;无毒。通结气,利肠胃。”

《医林纂要》:“补心,清肺,破郁,行水,养胎,滑胎。”

《随息居饮食谱》:“利膈,清热,养心,解忧释忿,醒酒,除黄。”

丝瓜

《陆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

《本草求真》:“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凡人风痰实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肿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经达络,无处不至。”

《本草纲目》:“熟食除热利肠。”“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灰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气疼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痘疹胎毒。”

《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

《采药书》:“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

《药性切用》:“老丝瓜力能通经活络,热痹宜之。酒炒用。”

《滇南本草》:“治五脏虚冷,补肾补精,或阴虚火动,又能滋阴降火。久服能乌须黑发,延年益寿。”

胡萝卜

《本草纲目》:“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本草求真》:“胡萝卜,因味辛则散,味甘则和,质重则降,故能宽中下气,而使肠胃之邪,与之俱去也。”

《医林纂要》:“胡萝卜,甘补辛润,故壮阳暖下,功用似蛇床子。”

《岭南采药录》:“治水痘,百日咳,小儿发热。”“凡出麻痘,始终以此煎水饮,能消热解毒,鲜用及晒干均可。”

豆腐

《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本草纲目》:“清热散血。”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当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增补食物秘书》:“泻胃炎,治内热郁蒸而见消渴、胀满并休息久痢。”

《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

《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随息居饮食谱》:“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千张、百叶,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而腐干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忌食。由腐干再造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其皂矾者,名青腐乳,亦曰臭腐乳,疳彭、黄病、便泻者宜之。”

黄瓜

《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食物与治病》:“黄瓜水分多且有清甜味,生吃能解渴清热。”

《本草求真》:“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利热利水。”

《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冬瓜

《随息居饮食谱》:“若孕妇常食,泽胎化毒,令儿无病。”

《日华子本草》:“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

《本草再新》:“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滇南本草》:“性平和,味甘淡。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

《神农本草经》:“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食疗本草》:“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

《本草备要》:“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

《随息居饮食谱》:“若孕妇常食,泽胎化毒,令儿无病。”

竹笋

《随息居饮食谱》:“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名医别录》:“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食疗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酲,发痘疹。”

《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发起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本草纲目拾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山药

《神农本草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名医别录》:“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

《本草再新》:“健脾润肺,化痰止咳,开胃气,益肾水,治虚劳损伤,止吐血遗精。”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疼,镇心神,安魂魄,开达心孔,多记事,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食疗本草》:“治头痛,助阴力。”

《医学衷中参西录》:“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滋肾,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因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魔芋

《草木便方》:“化食,消陈积。”

《医林纂要》:“去肺寒,治痰嗽。”

《开宝本草》:“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捣碎,以灰汁煮饼,五味调和为茹食,性冷,主消渴。”

鸡蛋

《神农本草经》:“主除热火疮,痫痉。”

《本草纲目拾遗》:“鸡子白,解热烦。”

《本草纲目》:“卵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痢,胎产诸疾。卵则兼理气血,故治上列诸疾也。”“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

《日华子本草》:“镇心,安五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狂走,男子阴囊湿痒及开喉声失音。醋煮,治久痢。和光粉炒干,止小儿疳痢及妇人阴疮。和豆淋酒服,治贼风麻痹。醋浸令坏。”

《本草经疏》:“鸡子,味甘气平,无毒。凡痫痉皆火热为病,鸡子之甘,能缓火之标,平即兼凉,能除热,故主痫痉及火疮,并治伤寒少阴咽痛。”

《名医别录》:“(鸡子白)疗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治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

《长沙药解》:“(鸡子黄)温润淳浓,滋脾胃之津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逆,生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鸡子白味甘气腥,微寒,入手太阴肺经。疗咽喉之肿痛,发声音之喑哑。”

《药性论》:“(鸡子黄)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瘥。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鸡肉

《神农本草经》:“丹雄鸡,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

《随息居饮食谱》:“暖胃,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痈疽,止崩带,节尿频数,主娩后虚羸。”

《食疗本草》:“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乌雌鸡,主除风寒湿痹,治反胃、安胎及腹痛,骨折骨疼,乳痈。”

《名医别录》:“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澼泻痢,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

《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鸭肉

《滇南本草》:“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本草纲目》:“鸭肉补虚除客热,利脏腑及水道,疗小儿惊痫,解丹毒,止热痫。”

《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雄而肥大极老者良,同火腿、海参煨食,补力尤胜。”

《本草汇言》:“补虚羸,(治)劳热骨蒸。”

《名医别录》:“补虚除热,利脏腑,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食疗本草》:“白鸭肉,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及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本经逢原》:“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妥。”

《医林纂要》:“鸭(肉)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行脉中之邪湿痰沫,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亏,以至邪湿之生热者,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去劳热,故治咳嗽,亦治热痢。”

《本草求真》:“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此主性温者而言也。有言其性微冷,能入肺肾血分,滋阴补虚,除痨止嗽化痰,利水消肿为要。服之阴虚亦不见冷,非真性平,乌能若是乎。但雌则微温而雄则微冷,不可不辨。”

鹅肉

《日用本草》:“补中气,和脏腑,滑肌肤。”

《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故造银粉者,月必一食也。”

《本草纲目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本草纲目》:“利五脏,解五脏热,煮汁止消渴。”

《本草求真》:“鹅肉,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而可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

鸽肉

《本草纲目》:“解疮毒、痘毒。”

《四川中药志》:“补肾益气,解疮毒。”

《本经逢原》:“久患虚羸者,食之有益。”

《嘉祜本草》:“主解诸药毒,及人、马久患疥。”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解毒,愈疮,止渴,息风。”

《本草再新》:“治肝风肝火,滋肾益阴。”

雀肉

《随息居饮食谱》:“雀,宜冬月食之。”

《本草纲目拾遗》:“起阳道,食之令人有子。”

《食疗本草》:“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阳道,益精髓。”

《日华子本草》:“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猪肉

《千金方》:“凡猪肉,宜肾,补肾气虚竭。”“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罗氏会约医镜》:“其肉气味最佳,能引人多吃饮食,长力气,倍精神。”

《本经逢原》:“精者,补肝益血。”

《随息居饮食谱》:“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

《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补脾益气。”

《食疗本草》:“头,主五痔。”

《名医别录》:“疗狂病。”

《千金·食治》:“猪肉宜肾,补肾气虚竭。”

《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

猪肝

《食医心镜》:“治水气胀满,浮肿。”

《本草纲目拾遗》:“主脚气。”

《本草再新》:“治肝风。”

《本草纲目》:“补肝明目,疗肝虚浮肿。”

《本草求原》:“治肝虚目暗,目赤,雀目。休息痢,脱肛,中蛊腹痛,牙疮,阴痒,打伤青肿,劳悴,日晚寒热,惊悸烦渴,久泻带下。”

《千金·食治》:“主明目。”

猪肾

《食疗本草》:“主人肾虚。”

《本草纲目》:“肾虚有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利崩中。”

《名医别录》:“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日华子本草》:“补水脏,暖腰膝,补膀胱,治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