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22800000026

第26章 小食物功效一览(1)

果类

核桃

《本草纲目》:“核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而腰脚虚痛者宜之。”“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开宝本草》:“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

《食疗本草》:“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

《医学衷中参西录》:“核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痛,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尿频数,女子崩带诸症。其性又能消坚开淤,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堵塞作痛。”

《开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痔。”

唐朝孟诜:“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

《本草拾遗》:“核桃,食之令人肥健。”

龙眼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邪,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龙眼肉能“轻身不老”。

《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药品化义》:“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

《本草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以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平也。”

《随息居饮食谱》:“果中神品,老弱宜之。”

香蕉

《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香蕉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

《日用本草》:“生食破血,合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

《本草纲目》:“除小儿客热,压丹石毒。”

《本草纲目拾遗》:“收麻风毒。两广等地湿热,人多染麻风,所属住处,人不敢处,必种香蕉木本结实于院中,一二年后,其毒尽入树中乃敢居。”

《食疗本草》:“主黄疸。”

苹果

《千金要方·食治》:“益心气,耐饥。”

《滇南本草图说》:“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搽疮红晕可散。”

《饮膳正要》:“止渴生津。”

《滇南本草》:“炖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炖膏食之生津。”

《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淤。”

《随息居饮食谱》:“润肠悦心,生津开胃,醒酒。”

《食疗本草》:“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诸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

荔枝

《本草纲目》:“常食可补脑健身。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开胃益脾。”

《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玉楸药解》:“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咸,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

《本草经疏》:“鲜时味极甘美,多津液,故能止渴;甘温益血,助荣气,故能益人颜色。”

《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西瓜

《本经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本草纲目》:“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一气,利小水,治血痢解毒,含汁治口渴。”

《滇南本草》:“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

《饮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

橘子

《食疗本草》:“止泻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食结气。”

《饮膳正要》:“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析醒解渴。”

《日华子本草》:“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

《本草纲目》:“陈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但随其所配补泻升降也。”

桃子

《千金翼方》:“蜜桃,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本草纲目》:“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

《食经》:“养肝气。”

《本草思辨录》:“桃仁,主攻淤血而为肝药,兼疏肌腠之淤。”

《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凡血结、血秘、血燥、淤血、留血、蓄血、血痛等,用之立通。散而无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

《滇南本草》:“治蛊积。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

《随息居饮食谱》:“补心,活血,解渴,充饥,水蜜桃生津涤热。”

《神农本草经》:“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葡萄

《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滇南本草》:“葡萄,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饮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症,汁治咳嗽。”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御风寒,强筋骨,通淋逐水,止渴,安胎。”

《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本草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

《神农本草经》:“益气培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猕猴桃

崔禹锡《食经》:“和中安肝。主黄疸、消渴。”

《开宝本草》:“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

《本草纲目拾遗》:“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变白,野鸡肉痔病,调中下气。”

《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

《本草纲目》:“润肺清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新修本草》:“主热嗽,止渴。”

《本草经疏》:“凡人有痛处,脉数无力,或发渴,止痈疽将成之候,惟昼夜食梨,可转重为轻。膏粱之家,厚味酽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疽之病,数食梨可转危为安。”

《重庆堂随笔》:“梨,不论形色,总以心小肉细,嚼之无渣,而味纯甘者为佳。凡烟火、煤火、酒毒,一切热药为者,啖之立解。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

《千金方》:“除客热气,止心烦。”

《食疗本草》:“除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

《本草衍义》:“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

菠萝

《本草纲目》:“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壮精神,益气。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止渴,解烦,醒酒,益气功。令人悦泽。”

《陆川本草》:“治疝气,小便不利,消渴。”

《药用水果》:“健脾解渴,消肿,祛湿。”

荸荠

《本草纲目》:“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

《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食疗本草》:“荸荠,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

《本草汇编》:“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消宿食,饭后宜食之。”

《罗氏会约医镜》:“荸荠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热生津,止痢消渴,治黄疸,疗下血,解毁铜。”

《本草求真》:“乌芋止一水果,何书皆言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搽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其效甚是之多,盖以味甘性寒,则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力盖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

《本草纲目》:“主血痢,下血,血崩。”

《本草新编》:“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人真气。”

《北砚食规》:“荸荠粉,清心,开翳。”

柿子

《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

《随息居饮食谱》:“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啖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本草经疏》:“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相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养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

《食经》:“主下痢,理痈肿,口焦,舌烂。”

《嘉祐本草》:“红柿补气,续经肺气。健脾胃气,消宿血。”

《名医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

山楂

《本草经疏》:“小儿、产妇宜多食之。”“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淤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

《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

《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瘾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

《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新修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图经本草》:“治痢疾及腰疼。”

《本草衍义补遗》:“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煎汁入砂糖服之,立效。”

《物类相感志》:“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

《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

樱桃

《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名医别录》:“主调中,益脾气。”

《备急千金要方》:“樱桃味甘平,涩,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

《本草纲目》:“蛇咬,捣汁饮,并敷之。”

《滇南本草》:“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酸痛。”

桑葚

《新修本草》:“单食止消渴。”

《本草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利关节,止消渴,解酒毒,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聪耳明目,安魂镇魄。”“桑葚,久久服之,须发不白,以小满前熟透色黑而味纯甘者良。熟桑葚以布滤取汁,瓷器熬成膏收之,老人服之生精神,健步履。”

《本草经疏》:“甘寒益血而除热,其为凉血、补血、益阳之药无疑矣。”

《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本草纲目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随息居饮食谱》:“杏,候熟后食之,润肺生津,以大而甜者胜。”

《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备急千金要方》:“其中核犹未硬者,采之曝脯食,甚止渴,去冷热毒。心之果,心病宜食之。”

《名医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

《本草纲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损药中用之。”“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便,温则宣滞行痰。”

《福建药物志》:“破积散气,止咳定喘。”

《本草纲目》:“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

《日华子本草》:“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

《四川中药志》:“解酒毒,治肾脏水肿,宿食停滞,湿痰咳逆及疝气。”

《增补食物秘书》:“解酒毒,去肠胃中恶气。皮化痰,消食快膈,白皮良。烧灰调粥,治气膨胀。”

《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山柑皮,疗咽喉痛效。”

《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止渴,析酒。”

《食辑》:“食之下气,主胸热烦闷。”

《岭南采药录》:“治乳痈初起,以之煎水,大热洗患处。”

《滇南本草》:“行厥明滞寒之气,止肝气左胁疼痛,下气消膨胀,行阳明乳汁不通。”

《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本草纲目拾遗》:“橙饼,消顽痰,降气,和中开胃,宽膈健脾,解鱼蟹毒,醒酒。”

《玉楸药解》:“橙子,宽胸利气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