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同往事
10512100000011

第11章 老舍―笔下的老北京(2)

在小羊圈胡同一所破败的老屋里,老舍在这天哑着嗓子钻了出来。大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吉利的名字-舒庆春。

老舍很详细地描述过小羊圈胡同:"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个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眼前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 '腰 '又是一块空地,比 '胸 '大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子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

小羊圈胡同,因住在这里的百姓听起来别扭,在原名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变成了今天的小杨家胡同。小羊圈--小杨家在语音上只这么轻轻一改,在旧北京过着畜牲一般生活的人们,一下子变成了昂首挺胸的首都居民。

小杨家胡同西口是车水马龙的新街口南大街。站在大街朝胡同内望去,像在两座院墙中间劈开的一条缝,仅有一米宽。甭说汽车开不进去,就是俩人同行,如果迎面蹬出一辆三轮车,行人便只能退回胡同之外。

当年老舍住过的小院仍在,但他出生的房子早已没了踪迹。

老舍的童年就在"葫芦胸"上8号里被打发掉了。他一岁的时候,父亲在八国联军攻入北平时镇守正阳门的巷战中失踪。母亲虽然竭力支撑,日子还是不可避免地越过越糟。九岁时,"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在他人的资助下读了私塾。

老舍十四岁时离开小羊圈胡同,就再也没有回来。

老舍笔下的北京只是他眼里的北京:街头巷尾蹲着拉车的人,各种做小买卖的人瞅着来往的路人,妓女、杂耍艺人、巡警、商铺老板、大杂院里的老头、妇女和孩子,都挤在老舍笔下的一页页纸里瑟瑟发抖。

这个北京不是人们口头流传的那一个,老舍的老北京里没有红墙黄瓦的紫禁城、伟岸壮阔的城墙楼门,有的只是拐不完的破胡同和快塌下来的烂房子。从赵子曰、老张到骆驼祥子与虎妞,从早年北京茶馆的茶客再到后来的龙须沟的市民,老舍与他们一起劳作,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过着艰难而有滋有味的北京生活。老舍的笔、老舍的纸、老舍的精神和躯体都已溶入了北京一条条小胡同和一座座大杂院中。他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在今天的北京仍然存活着,只不过拉黄包车的开起了的士;在天桥耍艺卖唱的进了电视台的演艺大厅;典当铺的伙计,成了股市的操盘手;泡茶馆的侃爷改聊电脑互联网,或到后海、三里屯泡吧;逛八大胡同的世家子弟改唱卡拉OK、洗桑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