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撕裂(全文)
10510300000117

第117章 撕裂(117)

关红兵是,而高玄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方式。社会在不断地行进,每个人能保持自己的方式生存和思考,这正是社会民主的体现与进步。高玄很快就放弃了小说,回到了《一切》。他甚至在最兴奋与最高潮时,也会想到《一切》。他现在需要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喷薄欲出的时机与场合……

王五月不是太赞成高玄的观点,他的理由很简单:过于激进了。而青桐城,乃到整个中国,还没有到需要这么激进的时候。高玄生气地点了烟,说:“你们根本不懂。时代已经展开,我们必须成为旗帜,或者先驱!”

李小平也觉得高玄的想法有些太玄乎了。本来,青桐文学社就是一个以文学创作与交流为主的民间组织,如果一味地按照高玄的理论,那么,这就成了一个有高度思想性的社团组织。而这是很危险的。李长友就一再地告诫过李小平,风雨的日子刚刚过去,千万要学会经常回头。李小平也知道,青桐城在五十年代,就曾发生过一起重大案件,就是师范的五个学生,成立了一个高尔基读书小组,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方针政策发表了一些年轻而稚气的批评,结果,反右时,他们居然成了反革命集团,五个人全部受到了批斗,骨干分子还被判刑。虽然他们现在也都平反了,可是,伤疤已经结下,疼痛怎么可能就永远的消失了呢?

青桐文学社会不会也走向这条道路?

《一切》呢?

三个人坐在高玄的房间里,足足抽了三包烟。最后,王五月道:“《一切》还得以文学为主,可以尝试性地发一点思想性强的稿子。这方面由高玄负责,但必须编委开会通过后,才能出刊。”

《一切》有四个编委,除高玄、王五月、李小平外,还有叶逢春。另外还有两个准编委,毛达平和栗丽。

高玄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说:“你们走吧!”

王五月和李小平刚离开文化馆,就看见有个写诗的女孩子进了高玄的房间。王五月摇了摇头,李小平笑道:“你也得加点紧了,鲁萍姐可真的说不定就跟了蒋大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