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1127—1189),字景文,其先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后徙兴国(今属江西)。绍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后为太学正。曾上书批评孝宗心志未定,对和战皆无主见;为忌者所谗,遂罢去。虞允文执政,以王质耿直,可为谏官右正言,亦为权贵阻止,自此绝意仕途。他在《论举能疏》中说:“有力者不患其不才,而无力者虽有才而不济,是故爵禄之公器,而集乎权势之私门,此其势然也。”他的两遭排挤,和当时朝廷用人不公自有关系。
他的诗,于流畅之中见稳练,律诗对仗尤工整,间亦流露出南渡士大夫对时局的感慨情绪。
倦绣图①
短屏小鸭眠枯苇,徘徊略住西风指②。
佳人手闲心不闲,肠断吴江烟水寒③。
凄凄空庭晚苔湿,冷篆青烟半丝直④。
卷帘寂寞满天秋⑤,惟见孤楠一株碧⑥。
【注释】
① 倦绣,古人诗词中常以此暗喻思妇的懒散情绪。② 徘徊句,这是想象之词,意谓小鸭略作徘徊,西风即起,便躲眠在枯苇中。西风指,就像受西风的指使。③ 肠断句,佳人怀念的人在吴江。吴江,泛指吴地的江村水乡。④ 冷篆,将熄灭的烟。篆,香的烟缕。⑤ 卷帘,指傍晚时。⑥ 楠,生于南方,木材坚密芳香。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
【说明】
题目为《倦绣图》,诗中却无一字提到刺绣,只着重于气氛的织染(小鸭、枯苇等实亦非闲笔),但从“佳人手闲心不闲”这一句,读者便得到了暗示:她正停下针线,眼望空庭,心怀吴江而思绪纷纭。接着,她走向窗口,卷起帘子,只见一株孤零零的碧楠,在漫天秋风下摇曳着。
全诗亦未用“相思”等字,却借末句的“孤楠”托出满腔幽思,作为归结。
唐寅亦有题《倦绣图》诗:“夜合花开香满庭,玉人停绣自含情。百花绣尽皆鲜巧,惟有鸳鸯绣不成。”即觉浅而滑。
有感
北斗阑干外①,浮云拄杖中②。
天高千障立③,月静一江空。
宇宙横挥麈④,乾坤落转蓬⑤。
浩歌聊举酒, 无泪哭英雄。
【注释】
① 阑干,横斜貌。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② 拄杖,喻暮境,意谓暮境消磨于浮云之中。③ 千障,犹言群峰。障,屏风,这里喻山峰。④ 挥麈,晋朝人清谈时,常执麈尾挥动,以为谈助。麈尾,亦省称麈,以驼鹿之尾制成,形如刷子,作为谈话时的饰物。这句慨叹南宋的士大夫多尚空谈。⑤ 落,落入。转蓬,蓬草随风飘转,意即飘摇。
【说明】
前半首写景极为矫健,对仗亦工而劲,有“如此良夜何”之感,为五、六句扎根,故于感慨中仍见气魄。结尾以长歌当哭收之,可与作者另一首五律《代李叔介挽杨参政》的“寡祐良臣死,钟情志士忧。惊心波浪里,不见济川舟”合看。
灯花
造化管不得①,要开时便开。
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②。
【注释】
① 造化,万物的主宰者。② 银台,指灯架。银,银烛之银,指烛光的晶莹状。
【说明】
狂风暴雨随着暗夜而来了,园子里的红花绿叶都遭到摧折,但只要一灯不灭,春色还是遍留于人间,连至高的造物主亦管不得。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延平。绍兴进士。仕至崇政殿说书、焕章阁待制。晚年迁居建阳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亦称考亭、紫阳。韩侂胄执政时,曾以其学为伪学,遂遭严禁,乃避地至长溪。他死后,参加葬仪的人亦受到地方官的约束。韩侂胄死,才解禁。
他性偏激,其《答林择之》诗亦自云:“我亦平生伤褊迫,期君苦口却谆谆。”登第五十年,身经四朝,在朝时却不满四十日。他是理学家中最富于文学修养的人,对诗文有欣赏能力和独到之见。他在《寄江文卿刘叔通》诗下自注云:“仆不能诗,往岁为澹庵胡公以此论荐,平生侥幸多类此云。”也许正是他的自负处。他的五古,颇为前人推崇,但多模拟之迹。近体明秀,但嫌浅近,有时仍露出理学气,原是本色,尚不酸腐。
父朱松,其诗在南渡初期亦一名家,《立春日雷》云:“陌上冬干泣老农,天留甘雨付春工。阿香急试雷霆手,莫放人间有卧龙。”末句或有所寄托。
观书有感(选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①,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那得清如许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① 一鉴开,形容池水的平净。鉴,镜子。② 徘徊,这里是荡漾的意思。③ 渠,他,指方塘。如许,如此。
【说明】
这是一首阐述理学的诗,却很能引起我们的审美趣味,就像一幅淡墨小品。
原诗共二首,另一首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说读书要循序渐进,在渐进中穷理,初学时需要推移力,到后来就会自在行。
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云:“晦翁登山临水,处处有诗,盖道学中之最活泼者。然诗语终平平无奇,不如选其寓物说理而不腐之作。”
水口行舟①
昨夜扁舟雨一蓑②,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
① 水口,在福建邵武市东南,宋置水口寨。② 扁(piān)舟,小船。雨一蓑,满蓑衣都是雨。指作者在船中披蓑衣御雨。
【说明】
晚上风大雨大,诗人只好披着蓑衣躲着。因为风浪满江,诗人生怕失掉什么。第三句用一个试探之“试”字,就把这种心情衬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