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063

第63章 岳飞 (1)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起于行伍。曾从宗泽守开封,为留守司统制。绍兴十年(1140),授少保,大败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当时高宗与秦桧一心求和,乃下令退兵,并以十二金字牌将他召回,他愤泣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次年十二月,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金人首领闻岳飞死,皆饮酒相贺。宁宗时被追封为鄂王。

他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前曾有“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名言。他的诗,《四库总目提要》说有四首,《岳忠武王集》所收亦只有八首。有的描写景物,有的志切杀敌。以这首《池州翠微亭》最好。

池州翠微亭①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②。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

① 池州,今属安徽。翠微亭,在贵池的南齐山顶,唐建,可俯视清溪。所以第三句有“好水好山”云云。② 特特,马蹄声。温庭筠《常林欢歌》:“马声特特荆门道。”梅尧臣《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诗亦有“马特特”、“车辚辚”语。

【说明】

从马蹄声中来,又被马蹄声催着回去,亦分外与作者的戎马生活切合。以名将而为好诗,尤足珍惜。

瞿佑《归田诗话》卷中,曾记《琵琶记》作者高则诚(高明)有吊岳鄂王墓诗云:“莫向中州唱《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廷不下颁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千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不失为吊岳王诗中之佳作,后半首尤为激越悲凉。

清查为仁《莲坡诗话》记龚之镠《过岳墓》诗云:“丞相只凭三字狱,将军顿废十年功。”以二语而尽史评之致。刘克庄《赠翁卷》的“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正可移用。

补注: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翠微亭盖由此得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生于淮上舟中。考进士时,因名列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被黜免。秦桧死,始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出任夔州通判。任满,往南郑,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南郑临近大散关,距宋金分界线不远,有些在金人营中的汉人将吏,便以蜡丸向他密递消息。同时,他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取中原。这是他创作生活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他自己认为从那里得到了“诗家三昧”,后来连听到蝉声亦要想起南郑。王炎被召东归,他应四川制置使范成大之邀而入蜀,任参议官。

他以细雨骑驴的诗人之身,成为范成大的文字交,又爱蜀中俗厚才众,因名其集为《剑南诗稿》。后返临安任京官,至七十九岁回到故乡。自此流连山水,交接老农,写了不少田园诗。但他仍念念不忘沦敌的中原,念念不忘地下的唐琬。在《示儿》中,他遗憾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在《禹寺》中,他怅惘的是“尚余一恨无人会”。这是他晚年心头两大隐痛,却亦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澈而完整的老诗人的影子。卒时八十五岁,适值除夕。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则作八十六岁。非。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实存九千一百三十八首),但写得最多的年代却是八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前者四百七十八首,后者五百九十九首(见欧小牧《陆游年谱》)。

南渡以后的一些诗人中,对汴京沦亡、权奸误国的痛心局面,大都有所反映和抒发,但幅度如此广阔,感情如此强烈,而且贯彻始终的却是陆游。清代御选的《唐宋诗醇》,于汴宋只选苏轼,于杭宋只选陆游,除了艺术成就之外,亦因为“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的缘故。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六中甚至认为陆胜于苏,这亦说得偏了。就“诗味”论,陆诗毕竟不如苏诗。促成陆诗这种感激悲愤之诚的,一是他少年时受父亲陆宰及其朋友感慨国事的议论的影响。二是从军和宦游生活的实践,使他对大地山河加深了热爱。三是对秦桧的痛恨。

他在《自赞》中曾说“名动高皇,语触秦桧”。他为韩侂胄撰《南园记》,固然有主观上的迁就权贵的因素,亦因为韩氏是主张北伐的人。四是他曾受业于曾幾,曾幾亦是反对和议,与秦桧不合而罢官的。陆游在创作上受曾幾影响不大,但门墙熏陶,对他的立身报国自有重大影响。五是杜甫的间关万里、扈跸老臣的艰苦忠挚精神对他的激励。从诗的形式看,毋宁说,他是接近于白居易的。他在《何君墓表》中说:“锻炼之久,乃失本指。斫削之甚,反伤正气。”这一主张,在他诗歌中大体上是做到了,例如他的律诗以“对仗工、使事切”见称,却很少有雕琢纤巧的毛病,晚年则趋向平淡。

可是陆游的诗作得太多了,因而不少诗的用词、造句与命意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地方,朱彝尊、赵翼都曾举出用词之重复,如“身似”、“心似”、“身如”、“心如”、“迹似”之类,有的甚至一句重见于两诗中,如《冬夜》的“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在《枕上作》中只将“残灯”改“孤灯”,“槁叶”改“枯叶”;在《初夏闲居》中“民有袴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平”,在《寒夜》中上句改为“市有歌呼知岁乐”,下句一字不易。这类例子还有很多。贺裳在《载酒园诗话》续编中说:“予初读《瀛奎律髓》……,得务观一篇,辄有洋洋盈耳之喜,因极赏之。及阅《剑南》全集,不觉前意顿减。”就因读了全集之后,发现重复之处太多了。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指出“古来大家,心思句法,复出重见亦无如渠之多者”,又举“文气不接,字面相犯”之例,“如《秋夜示儿辈》首句云:‘难知垂老叹途穷。’而中间侈陈乡村鱼米之乐,则奚以叹为?”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

尽收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

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

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①

天宝胡兵陷两京②,北庭安西无汉营③。

五百年间置不问④,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⑤,故地不劳传檄下⑥。

筑城绝塞进新图⑦,排仗行宫宣大赦⑧。

冈峦极目汉山川⑨,文书初用淳熙年⑩。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注释】

① 且半,将半。大驾,皇帝的车马。西凉府,即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唐为西北经济中心,人烟稠密。宋时陷于西夏。长句,七言古诗的别名。② 天宝句,指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反,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和长安事。③ 北庭、安西,汉代为乌孙国和龟兹国故地,唐代分别设两个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和库车县。唐贞元中,两地都陷于吐蕃。④ 五百年间,本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上距天宝十四载为四百二十五年,这里就其整数而言。置不问,谓一直不曾收复。⑤ 熊罴(pí),指武士。銮驾,皇帝车驾。亦借指皇帝。

⑥ 故地句,意谓西北一带本是汉唐故地,所以皇帝车驾一到,人们就会纷纷响应,不需传檄即可收复。檄,军用文书,这里指讨伐令。⑦ 绝塞(sài),极远的边塞。新图,新绘制的收复地区的地图。⑧ 排仗句,意谓皇帝在行宫中排列仪仗,宣布大赦。行宫,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⑨ 极目,目力所及。汉山川,与第二句“无汉营”相应,即失而复得。⑩ 淳熙,宋孝宗年号。 六军,古代天子有六军,这里指随从皇帝出征的官军。错锦绣,五色交错的旗帜。 鼓角,军中报时和传令的鼓和号角。 苜蓿峰,当在今甘肃和新疆边境。亭障,边境上的碉堡。 平安火,唐制每三十里设一烽候,每日初夜举烽以报平安,故称。交河,县名,在今吐鲁番市西北,唐安西都护府曾置于此。

【说明】

现实生活里不能满足的愿望,常常会在梦中得到补偿。作者在八十四岁时作的《异梦》中,亦有“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语,可见收复失土的决心,一直萦绕在他的梦境中。末两句以凉州女儿梳头学京都样作结,遂使文境横添波澜。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③,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④,拄杖无时夜叩门⑤。

【注释】

① 腊酒,头一年腊月所酿之酒。② 足鸡豚,鸡豚足。③ 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古代用干支纪日)为春社日,民间于是日祭祀土地神。④ 闲乘月,有空时趁着月明之夜前来。⑤ 无时,犹言随时。

【说明】

乾道二年(1166),作者自隆兴通判罢官归乡,此诗或是次年春间作。三、四两句,现在大家看得熟了,其实是状难写之景,却写得不费力气。因为主人待客殷勤,所以末了还申述自己想随时乘月而往的心愿,但亦只有年成好时才能这样。

黄州①

局促常悲类楚囚②,迁流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④,一帆寒日过黄州⑤。

君看赤壁终陈迹⑥,生子何须似仲谋⑦。

【注释】

① 黄州,今湖北黄冈。② 局促,形容受束缚,得不到伸展。楚囚,《左传》成公九年,记楚人钟仪在作战中被晋人所俘,被拘禁于军府,称为楚囚。③ 迁流句,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时,齐人送女乐八十人给鲁国,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辞官而去。见《史记·孔子世家》。齐优,指齐国的女乐,借指取悦于人的优伶。作者此次入蜀,只是为了谋生,内心实不愿意,故以齐优自比。④ 添白发,作者当时四十六岁。⑤ 寒日,指秋阳。作者过黄州时为阴历八月十八日。⑥ 赤壁,黄州的赤壁即赤鼻矶,屹立长江滨,山土皆赤色。汉末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湖北蒲圻,长江南岸,非赤鼻矶。从本诗看,陆游是把黄冈的赤鼻山看做破曹的赤壁,前人亦指出苏轼的《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词将两地混而为一。但陆游在《入蜀记》卷四中说:“此(赤壁)矶图经及传者,皆以为周公瑾败曹操之地。然江上多此名,不可考质。”并说苏轼本是疑问之词,并未轻率认定。所以这两句只是根据传说,信手写来。⑦ 仲谋,孙权字。赤壁之战前,孙权与鲁肃、周瑜皆坚持抗曹。后来曹操见孙吴军容整肃,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两句意谓,当年赤壁之战已成陈迹,即使生子如孙仲谋亦是枉然。

【说明】

乾道六年(1170)赴夔州通判任时过黄州作。作者在同年作的《投梁参政》(梁克家)诗中说:“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可见他这次入蜀的心情。

题曰黄州,只是借题发挥。首句熟,无味,高手不屑作。次句勉强。三句隐括赤壁之战的历史人物,四句喻自然运行之理,草木必遇秋而凋落。说天意无私正见得人事有私。末两句实是苏轼《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

临安春雨初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