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举茂才异等不中,彷徨而归。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以李觏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荐于朝廷。因亲老不愿就仕。后任太学助教、海门主簿。
他是一个学者,《宋史》入《儒林传》,还著文非议孟子,故有“非孟子”之称。据说范仲淹《严子陵祠堂记》原文中的“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将“德”字改为“风”字,颇为范仲淹倾服。亦确是改得好。他的古风,雄劲质健,近体则清丽婉转。五古《寄祖秘书丞》,多至一千六百字,他的性格与经历亦可于此略见。七律常多佳句,如《秋晚悲怀》的“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秋阴》的“不知红日在何处,时见黑云微有光”,皆有“宋味”。七绝《读长恨辞》的“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比袁枚《马嵬驿》的“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说在前头。
哭十侄①
到官六月寄书回②,未病封题死后开③。
一命至卑人尽得④,九泉何事独相催?
唯忧旅榇还乡远⑤,况是亲丧继踵来⑥。
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⑦。
【注释】
① 十侄,作者《寄小儿》首句“两世茕茕各一人”下注云:“予无兄弟,才生此儿,三岁矣。”则此十侄非胞侄。② 到官,指十侄莅任。六月,一作“六日”。③ 未病句,十侄寄李觏的信是未病时写的,因为路途遥远,信寄到时十侄却已逝世了。④ 至卑,最平凡。因为是“人尽得”,所以说“至卑”。意谓天对十侄何苦偏吝一命。⑤ 旅榇(chèn),在外地停放的灵柩。榇,棺材。⑥ 况是句,庆历七年(1047),作者之妻陈氏卒。次年,他的中女卒。皇祐三年(1051),母郑氏卒。所以诗里这样说。继踵,接连。⑦ 转,反而。隳(huī)颓,衰落。
【说明】
全诗没有一句浮文饰语。至哀无文,真挚的感情只有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三、四两句,尤为沉痛,可与韩愈《祭十二郎文》并读。
忆钱塘江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②,水仙齐着淡红衫③。
【注释】
① 钱塘江,浙江流经杭州的一段江流。② 好是,最好的是。涵,沉浸。③ 齐着淡红衫,指落日返射下一张一张的白帆。
【说明】
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卷十一中,先称赞李觏文章在北宋别成一家,下云:“予尝病其不能诗,长夏借读《盱江集》,绝句乃颇有似义山者”,并举数诗为例,此诗即其一。王士禛自己作的《真州绝句》的“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可能由李诗得其机。
邵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人称康节先生,共城(今河南辉县)人。曾受业于共城令李之才,通《易经》。后居洛阳,名其所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嘉祐时任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
他因为钻研《易经》及八卦,发挥太极为宇宙本体学说,又传说其学出于华山道士陈抟,于是在道学之外,又给后人披上一件道袍,甚至成为先知性的神秘人物,他的集子也曾经被编入道藏中。
他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有的人却说他有玩世之意。他的诗,在理学诗派中可以算是一个代表,有康节体之称。不拘诗法声律,不从苦吟中求工巧,随手写来,要说便说。所以后人褒贬不一。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八则谓“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他在《击壤集序》中亦认为诗要抒情,却反对“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而将感情表现在“一身之休戚”上的那种作品。但他几首写得较好的诗,其实都说不上“天下大义”,只是抒发个人的生活情趣,如被《四库总目提要》称为“此虽置之江西派中有何不可”的《安乐窝》云:“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就很难说这里面有什么“天下大义”。又如他的《二色桃》云:“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这样的诗,出于他的手,一方面令人惊奇,一方面又让人觉得,同是过着感情生活的道学家,为什么不能写这样的诗呢?
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卮①,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②,眼见四朝全盛时③。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更芳菲④?
酒涵花影红光满,争忍花前不醉归⑤?
【注释】
① 酒卮(zhī),酒器。② 两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世,古文作“”。作者于熙宁四年(1071)作《欢喜吟》有云:“行年六十一,已为两世人。”③ 四朝,指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④ 那堪句,应当及时行乐之意。芳菲,这里指花香时节。⑤ 争忍,怎忍。不醉归,《诗经·小雅·湛露》:“不醉无归。”意谓应醉而始归。
【说明】
这是邵雍名作,亦略见“康节体”的面貌。自然不脱道学气,却还写得大方而无酸味。三、四两句是对本朝的歌颂语。宋朝从真宗到神宗熙宁时,还多少有些上升时期的气象。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选一)①
烟树尽归秋色里,人家常在水声中。
数行旅雁斜飞去,一簇楼台峭倚空②。
【注释】
① 天津,桥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横贯洛水,作者家在附近。② 峭,陡直,高出。
【说明】
这不失为诗人之诗。情隐景中,淡而有味。三、四两句,斜飞的旅雁与倚空的楼台,搭配得若即若离。像这样的诗,在他的《伊川击壤集》中,还可找到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