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1049600000082

第82章 不信邪!

相信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再是什么“放卫星”。如果你问我,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间企业与外国的企业(比如美国、日本的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的回答可能有一些“职业惯性”:我们与人家最大的区别恐怕还是在“企业文化”上,尤其是“价值观”上。人家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和“行动”挂上钩,是动“真格儿”的;而我们的有些企业,虽说平时也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叫得山响,但一到“动真刀真枪”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露了怯”。我所在的公司则不同。

我们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都是一些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死磕”的主儿,是一群“不信邪”、“不服输”的人。所以在我们的同行看来,我们这些人都是一群“怪人”,经营着一家“怪物”公司。虽说成立至今不过区区两年时间,我们这家企业早已“怪名”远播,拥有了太多“怪诞”而“传奇”的故事。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就是公司成立伊始,我们就坚决拒绝厂家的“向全国十佳店学习”的号召,把赶超目标直接定为了“世界十佳店”。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向“世界第一”看齐,而不是向“国内第一”看齐,当成了我们的“价值观”。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我们—这家店的头儿肯定是疯了。

但我们丝毫不为所动,而且居然事儿事儿地付诸了实施 —公司里有几个留过洋,懂外国字儿的主儿,我们就从网上下载,或从海外邮购国外汽车经销店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操作技巧,一遍又一遍地组织学习、消化并运用到实际运作当中去……假以时日,还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回报。时至今日,我们虽说还和国外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起码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区,我们的综合管理能力绝不输给任何人。对于一个新开业的销售店来说,我们的成绩是相当突出的。那些曾经急不可耐地等着看我们笑话的人,也逐渐“消停”了下来。当然,这种“价值观”的提出与推进,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也曾一度听过来自内部的许多不和谐的声音,看到过许多质疑的眼光。

比如说,当我准备拿日本的视频培训资料给员工看时,就有个别同事和身边的朋友提出了反对:省省吧,没用!日本人是什么素质,咱们是什么素质?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我对于这种看法十分的不屑。因为我有在日本高端公司(如世界品牌“花王”在关东地区的大型物流中心)打工的经验。其实那些公司里面不乏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打工者,他们一样干得很好,甚至比日本人干得更好。并没有处处表现得“低人一等”,也没有任何不适应环境的情况发生。就是说,其实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关键看你是不是处于那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即便是一个再不拘小节的人,如果进入了一家五星级宾馆,恐怕也能控制住随地吐痰之类的毛病。这就是“环境”和“氛围”的威力,而不是(或不全是)“能力”与“素质”的问题。而这种“环境”与“氛围”的营造,恰恰是我们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做的工作。

所以,我们的管理者首先要“敢想”,不能“妄自菲薄”,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退一步讲,如果是国外那些真正高端的企业,比如麦肯锡、普华永道、高盛之类的企业的话,因为确实需要高学历及非比寻常的经验与知识,所以我们可以承认一段时间内也许我们未必能胜任;但是,最起码像汽车 S店这样的企业,我们凭什么就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中国人到底哪里比外国人差?是少长一条胳膊,还是少生了一条腿?为什么要自己瞧不起自己?俗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你把目标放在“第一”,最损你也可以拿个前 吧?但如果你只把目标放到前十,那么你能进前 都难。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一方面他们鄙视外国人真正珍惜的“细节”与“平凡小事”,总想模仿外国人“特神秘,特高不可攀”的高招儿;可是另一方面,真正需要他们拿出勇气挑战老外的时候,他们却又总会轻易地“否定”自己,妄自菲薄,总觉得“低人一等”,不敢拿出行动来。甚至于说得极端点,他们甚至连“想”的勇气,“做梦”的勇气都没有。

这些人最没出息,活该这辈子吃苦受穷,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阿里巴巴的马云,从一开始就宣布他的企业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尽管人们称他为“三子登科” —马云一度被“封”为“傻子、疯子、骗子”,但他始终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地追求他的理想。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使自己的公司名扬世界,为中国企业,为中国人争了光。有种的管理者,就得拿出点儿疯狂劲儿来,拿出点儿“狠”劲儿来。要敢于折腾,敢于得瑟!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这辈子能有什么大出息?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