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491600000067

第67章 秋风五丈原(6)

三国鼎立,战争不息,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两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除平蜀所得,当时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这个记载的准确性,后人有所怀疑。但用它作为魏、蜀人口比较的参照,无疑是可信的。蜀汉人口九十四万,曹魏人口四百四十三万,魏国人口约为蜀汉人口的五倍,力量的悬殊一目了然。地广则物博,人多则兵多。以此两点将魏蜀两国对照,其强弱之分不言而喻。

诸葛亮对这种形势是十分清楚的,正因为如此,他想尽一切办法使蜀汉自强,以缩小这种强弱对比的悬殊。寻求自强之路不外有两条:一是挖掘自身潜力;一是开疆扩土,向外发展。

整顿吏治,发现任用人才,发展经济,稳定南中,提高军队素质,这些是诸葛亮挖掘自身潜力的努力。

进占关陇,则是诸葛亮对外开拓以求自强的努力。

诸葛亮从建兴六年(228)到建兴十二年七年之间,五次进攻曹魏,一次防御性作战。除第二次战场在陈仓,第六次战场在渭水之滨五丈原外,其余都是在陇右地区。即使是第二次和第六次,其直接进攻的目标也不是长安,而是为了切断关中与陇右的联系,并寻求魏军主力决战,或予以歼灭,或使其受挫,以便孤立陇右,待机夺取之。诸葛亮深知,若孤军进攻长安,即使得手,但陇右有魏军据守,雍州北部也为敌军势力,而汉中与长安一线交通险阻,支援不便,此为危途。因此,诸葛亮进军关陇的计划中,首先进攻的目标就是陇右。

占领陇右对于蜀国增强国力确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陇右自古以来就是个出勇将强兵的地方。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陇右之地,地近匈奴,边塞战争频繁,故那里的人民崇尚武功,骁勇骠悍,此种风俗,历经数百年,至隋唐仍是如此。唐人魏征所撰《隋书·地理志》在谈到陇右地区风俗时说:“地接边荒,多尚武节。”

西汉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这里的山东、山西不是今天的地理概念,而是指崤山(在今陕县与渑池县交界处)以东和崤山以西。“出将”的山西,即指关陇,而在关陇地区的陇右,从汉至三国以来,确实出了不少名将,如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有飞将军李广、赵充国等人。李广是陇西成纪(治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赵充国是陇西上邦(治今甘肃天水)人,均属于陇右地区。三国时,曹魏方面的庞德,蜀汉方面的马超、姜维都是陇右人,也都是当时有名的战将。

陇右地区兵强将勇,民风强悍,这对于需要转弱为强的蜀汉政权具有重要意义。刘备人蜀,即得马超,但由于重点放在荆州,没能使马超在陇右发挥作用,当蜀汉需要马超发挥作用时,马超又不幸去世。诸葛亮首出祁山,得陇右人姜维,这对于进占陇右,以陇右之兵壮大蜀汉军事力量无疑是如虎添翼。

陇右不但有强兵勇将之源,还是战马的产地。史书记载,汉代凉州“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后来的北魏统一北方后所建立的河西牧场,主要包括陇右地区。河西牧场畜牧业兴旺时,有马二百余万匹,骆驼一百余万匹,牛羊则无数。北魏中军数十万骑兵用马,主要就是靠陇右地区供给的。至隋唐时,史书记载陇右的地理风俗仍说:“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从西汉至隋唐,陇右地区一直以畜牧业发达着称。这对诸葛亮所在的蜀汉来说,其意义不亚于兵源。诸葛亮北伐,主要是与曹兵展开陆战,以后出关东进,更是在平原陆地作战。为此,蜀汉不仅需要强大的步兵,而且还需要强大的骑兵。

陇右还是一个大产粮区。从西汉时起,朝廷就在这里移民实边,广开屯田。陇右之俗,“勤于稼穑”,说明这个地区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三国时,曹魏大将夏侯渊讨平陇右,还击武都郡,收氐人之谷十余万斛。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后,担心刘备占领汉中后取武都,利用那里的少数民族力量进逼关中,问张既有何良策。张既献计说:“可劝武都氐人,让他们北上就谷以避贼,对先北上者厚加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结果,曹操撤出汉中后,将武都氐人五万余落迁到扶风、天水地区。曹操将他们迁到天水、扶风,对他们加以利诱的内容之一就是北上就谷,可见天水、扶风地区比武都产粮要多。这种记载是可信的。因为曹操控制了关陇地区之后,在陇右地区采取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为了安定陇右民心,曹操曾让军中陇右籍的将吏放假回家,让他们“治屋宅,作水碓”。水碓就是利用水利进行粮食加工的器械,可见陇右产粮丰富。魏明帝时,徐邈任凉州刺史,“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除了军事上、经济上的意义以外,陇右对于进攻关中还有地理上的优势。从汉中直攻关中,要走幽谷栈道,军粮转运十分困难,而从陇右进攻关中,水路有渭水顺流而下,陆路有关陇古道直达关中,没有什么天然屏障。

强兵悍将,战马利兵,粮食充盈,这些都是国家实力的标志。因此,占有陇右,将使蜀国在上述三方面的实力大增,而且又具有东进的地理优势,将会建立起对曹魏产生极大威慑力的攻击态势。

第二,诸葛亮的北伐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北进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

诸葛亮北伐的直接目标,首先不是要北进中原,兴复汉室。虽然他说要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我们知道,这是蜀汉的最终目标,在当时,它不过是借以号召天下的口号和旗帜。诸葛亮北伐的直接战略意图,是占据陇右,再图关中,为将来北定中原打好基础。而且曹魏会从长安、陇右两个军事据点对付汉中北上的蜀汉军,只有先夺取陇右,切断魏军右臂,巩固汉中至陇右一线,再东进向长安推进,方无后顾之忧。

占领关中是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历史老人不断地、反复地讲述着这个故事。

诸葛亮以前,周朝的先祖古公带领部落离开豳(今陕西旬邑西南)而至岐山(今陕西岐山东北)下,开创了西周的事业。以后,文王又自岐下徙都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武王又将国都迁往镐邑(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以此为基地终于灭掉了东方的殷商。

秦朝的先人也起家于关中。秦襄公在西周末送周平王东迁,被赐以岐山以西之地,于是始建国,与诸侯行通使聘享之礼。相传在秦文公时,在岐地陈仓县有一个人捕得一头野兽,像猪又不是猪,谁也叫不上它的名字。捕兽人以为是个稀罕之物,牵着准备献给秦文公。在半路碰见两个童子,他们告诉捕兽人说:“这头兽名叫娟,生活在地下,以吃死人脑为生。”捕兽人听说,觉得这是个不祥之物,想把它杀死。不料这头名叫娟的动物开口说话了,它说:“请你不要杀我,我告诉你一个秘密:那两个童子也非人,他们的名字叫陈宝。若得其中的雄者便可称王,得其中雌者便可称霸。”捕兽人听了,立刻放掉娟,前去追逐二童子。二童子见有人追来,变化为雉,飞上陈仓北阪。这个神话传说,意在告诉人们,陕西关中是块王霸之地。后来,秦王赢政果然从关中起家,出关灭掉山东六国,统一了中国。

西汉高祖刘邦,一开始被项羽封闭在汉中,后来,他重用大军事家韩信,采用他的谋略,秘密出陈仓道,消灭了项羽设在关中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把汉中同关中联为一体,最后出兵关中,从项羽手中夺得关东,统一了天下。

这一幕幕的历史活剧,给人留下这么个印象:似乎关中是一块龙腾云兴的宝地。

难怪古人说关中是河盘关锁的祖龙所居之地。

我们并不相信关中是王霸之乡、龙腾宝地的神话。我们也不迷信关中战胜关东的必然性。面对一次次关中战胜关东的历史事实,我们只能说,每一次关中取胜,都有它内在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具体条件,离开这些条件,关中的祖龙是腾飞不了的。

同时我们也想说,据有关中也确实有它的优势:它有等待时机的有利条件,若东出的时机不成熟,可以关河为阻,闭关待时;它有不失时机的有利条件,它离关东很近,可以密切注视关东形势的变化,及时掌握对方的各种信息;它有支持闭关自守的经济条件,关陇地区经过长时期的开发,至三国时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区,关中渭水流域素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即使闭关自守,也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它据有进击中原的地理条件,从关中人中原,几乎没有什么天险,潼关天险对中原西进是个屏障,对关中东进却是个可随时开启的大门。

诸葛亮是不迷信关中必胜的,否则,他不会一开始就坚持必须从关中和荆襄两路夹击中原。然而,诸葛亮是重视关中的作用的,否则,他不会坚持一次又一次地北伐以夺取关陇。

诸葛亮百折不挠,出兵不止于关陇,因为这里寄托着他兴复汉室成功的希望。如果不能取得陇右,进而占领关中,还谈什么北定中原!

第三,诸葛亮北伐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与孙吴一起建立起新的钳形攻击曹魏的态势。

在《“隆中对”战略的修正》一节中我们曾经说过,诸葛亮对“隆中对”战略进行调整以后,建立起新的攻击曹魏的钳形,一只钳臂是蜀汉自己,另一只钳臂是盟友孙吴。这种钳形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蜀汉和孙吴都是弱国,他们只有相互支持才能生存,如果有一个被曹魏吃掉,另一个也立即会危如垒卵。在这个意义上说,曹魏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我们还曾说过,孙吴这支钳臂与蜀汉配合的程度,取决于联盟的密切程度,取决于蜀汉国力强盛的程度,取决于蜀汉北伐的力度。

蜀汉与孙吴建立联盟的诚意是无可怀疑的。为了与孙吴加强联盟,诸葛亮曾一次次把最优秀的人才派往孙吴充当使节;为了与孙吴加强联盟,诸葛亮放弃了与孙吴对荆州的争夺;为了与孙吴加强联盟,诸葛亮甚至力排众议,对孙权称帝采取承认和容忍的态度。

正因为有了密切的吴蜀联盟,孙吴对与蜀汉配合攻伐曹魏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

邓芝出使孙吴,孙权与他讨论灭曹魏以后,两国的关系应如何处。这件事可以看作孙吴对配合蜀汉伐魏已经作了口头承诺。

陈震出使孙吴,祝贺孙权称帝,孙权与之登坛立誓,划分了灭曹魏后各自的州郡。这件事可以看作孙吴对配合蜀汉伐魏已经作了条约上的承诺。

孙吴对蜀汉北伐曹魏的配合,不仅有口头上和条约上的承诺,而且还有行动上的表现。

早在诸葛亮积极准备北伐的建兴四年(226),孙吴就开始了对曹魏的进攻。孙权亲率五万大军攻打曹魏江夏郡,同时又派诸葛瑾进攻襄阳,派别将进攻寻阳。这次战役详见于《首战受挫》一节。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前夕,孙权又在石亭战役中设计大败曹休,斩杀和俘虏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以及大量军资器械。若不是贾逵轻军兼程及时增援,曹休军有可能全军覆没。此次战役详见于《三载征战》一节。

建兴八年,在曹魏向汉中大举进兵遇阻撤军后不久,孙吴在东线又向曹魏发起了进攻,孙权扬言要进攻合肥,曹魏征东将军满宠忙上表,请求将兖州、豫州的州兵集结于合肥,抵御孙权。孙权见曹军已经集结,便虚晃一枪,立即退兵。孙权这次退兵乃是假退,他企图用退兵的假像使敌人戒备放松,然后再杀一个回马枪。曹魏果然上当,魏明帝听说吴军退去,便下诏让兖、豫州兵各自撤回。只有满宠识破了孙权的谋略,他上表给魏明帝说:“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十多天以后,孙权果然带兵杀回,见曹兵有了准备,才真正撤回。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粮运不继退兵,不久,孙权又令将军孙布到曹魏扬州诈降。孙布给曹魏扬州刺史王凌写信表示归降曹魏之意,并说:“因路途太远,率军前来投明恐有不便,望刺史派兵来接。”王凌把孙布降书送给满宠,要求派兵前去迎接。满宠以为这是东吴的诈降之计,不派兵卒,只是给孙布一封回信说:“知将军欲去邪归正,避祸就顺,离暴归道,甚为赞许。本想派兵相迎,然又以为若派兵少不足以相卫,若派兵多恐为孙权所觉。且容我密谋成将军本志之计,采取适当对策。”正巧,满宠接到诏旨,令其回朝议事。满宠怕自己走后王凌擅自出兵,便对留府长史说:“若王凌欲往迎孙布,勿与之兵。”果然,王凌索兵不成,便派自己的一个督将率步骑七百人往迎孙布,结果被孙布消灭了一多半。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又进行第五次北伐。为配合诸葛亮北伐,孙权也出兵大举攻魏,这次出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陆逊、诸葛瑾率领,约万余人,由江夏、夏口进攻襄阳。东路军由孙韶、张承率领,约万余人,进攻广陵之淮阴(治今江苏淮阴西南)。孙权亲率十万大军为中路,进攻合肥新城,以吸引魏国援军,围点打援。曹魏征东将军满宠果然欲率兵救援合肥新城,将军田豫劝阻说:“吴国这样大的军事行动,绝非只图小利,他是想借围攻新城,调动我大军前去增援。不要理他,让他去攻,以挫其锐气。围攻新城久不拔,吴军必疲怠,乘其疲怠以击之,可以取胜。如果孙权发现了我们的意图,必不攻城。如果我们去增援新城,必中其计。”

这时,曹魏的东方吏士正在轮流休假。满宠建议召集中军兵和休假将士,集结兵力对抗吴军。又提议让出合肥新城,将东吴军引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再歼之。对于后一个建议,魏明帝没有同意,他命合肥城中将士坚守待援,并采用刘劭的建议,以步兵五千、精骑三千为先遣部队,张扬声势,援救合肥。到合肥后,疏散队形,大张旗鼓,曜兵城下,并到吴军背后,作出欲断其归路及粮道之势。七月,魏明帝在安排好西部事务后,亲率水军乘船东征,与孙吴军决战。孙权不愿决战,便与东路孙韶军一起退兵。

孙权退兵后,派陆逊的亲信韩扁给陆逊送信,要其退兵。不料韩扁行至汉水为曹魏军所捕。诸葛瑾闻之甚惧,马上给陆逊写信,说:“圣驾已还,韩扁被捕。敌已知我底细,况汉水枯水季将至,当急退兵。”但陆逊仍无退意,命令士兵种菜种豆,自己与诸将弈棋射戏如常。诸葛谨知道陆逊这样做自有其道理,果然,陆逊对诸葛瑾说:

敌已知圣驾返回,已无东顾之忧,得专力对付吾等。且敌已扼守要害之处,我军心不安,当以镇定之态以安之,然后施以变术退兵。若今急退,敌便知吾恐怖,若来相逼,必败之势也。

当下,陆逊与诸葛瑾秘密议定,让诸葛瑾督率战船待机,自己则率兵马直攻襄阳。魏军一向惧怕陆逊,立即收兵进城。诸葛瑾便指挥部队将船引出,陆逊从容整军,步行上船,安然而退。后退途中,又对曹魏江夏南新(治今湖北京山东北)、安陆(治今湖北云梦)、石阳(治今湖北汉川西北)等县发动袭击,斩获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