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率领的前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下白帝、占巴东,一直打到巴郡郡治江州(治今重庆市)。当时,守卫江州的是巴郡太守严颜,此人对刘备人川早有看法,认为请刘备入川是独坐穷山,放虎自卫。当刘备向刘璋宣战后,严颜调重兵严守江州,准备截断刘备军的归路。当张飞打到江州城下时,双方自然免不了一场恶战。
张飞号为万人敌的勇将,严颜当然不是他的对手,战败被擒。张飞喝令兵士把严颜带到面前,只见他被五花大绑捆了个结结实实。张飞对他怒喝道:“我大军兵临城下,你竟敢不降,而且抵抗!”严颜正色回答:“是你们无礼。我主将你们请入益州,希望你们帮他,而你们却乘机侵夺我州。如今,我虽被你擒住,但我要告诉你,我们州内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你们会处处遇到抵抗的。”张飞听了,不由暴跳如雷,他几乎失去了理智,狂喊道:“快,把他给我推出去砍了。”严颜见张飞被气成这样,不禁哈哈大笑。他一点也不害怕,平静的语调中包含着对张飞失态的斥责:“砍头就砍头,发那么大火干什么!”
这平静的斥责不但没有进一步激怒张飞,反而却使他从暴怒中解脱出来。他望着这个视死如归的手下败将,忽然感到自己并没有把他彻底征服。只有让他投降,才是对他彻底的征服。严颜的轻蔑与嘲笑,激起了张飞对他的征服欲;严颜的不畏死亡,使张飞明白了征服他的价值。他走上前去,一边为他松绑,一边承认自己的粗鲁无知,同时也表示对他的敬意。严颜也被张飞的诚意感动,终于归顺了张飞。
当诸葛亮率大军到达江州时,江州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当时,益州的战斗已经呈现复杂的形势。在葭萌城,自从刘备南下进攻刘璋以后,只留下中郎将霍峻驻守此地,当时他手下只有几百人。刘璋派出大将扶禁、向存等率一万多人由阆水(今四川境内的嘉陵江)北上,进攻霍峻。霍峻依城固守,到诸葛亮入川时,双方依然在葭萌对峙。在雒城战场,刘备依然和刘循未分胜负。
下一步棋应该怎么走?面对葭萌、雒城两个战场,应该支援哪个?
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守葭萌的霍峻,以数百人与扶禁万余人对抗,非常需要援助;而雒城战役已经进行了一年,且攻破雒城,成都就会暴露在刘备军的攻击之下,因此援助雒城也很重要。但如果分别援助两处,势必造成兵力分散,延缓占领益州的进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分兵救援不如直攻成都。诸葛亮当机立断,决定开辟成都战场。他把兵力分成三路:
北路由张飞率领,从垫江(治今四川合川)北上,直取巴西郡治阆中(治今四川阆中),然后从北面进攻成都。
南路由赵云率领,从长江西进,攻取江阳(治今四川泸州),然后北上,直取犍为郡治武阳(治今四川彭山),从南面进攻成都。
中路由诸葛亮亲自率领,沿涪江取德阳(治今四川遂宁东南),然后直取成都。
诸葛亮这个举动,起到了长己士气,灭敌斗志,加速夺取益州进程的作用。比如张飞军直扑阆中,作出了一个欲援助葭萌的姿态,这无疑会使霍峻守军士气高涨,使围困葭萌的刘璋部队闻风丧气。史书上记载,刘璋将扶禁、向存“攻围峻(即霍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即向存)首”。扶禁军一万多人围攻葭萌,为什么会出现“怠隙”?为什么会在霍峻从数百人中选出的“精锐”面前不堪一击?个中原因似乎只有与张飞进兵阆中联系起来才能令人信服。再比如诸葛亮进兵德阳,刘璋让成都人张裔率军在德阳陌下(今四川遂宁东南)抵御诸葛亮军。张裔被诸葛亮打得大败,逃回成都。张裔的大败而归,自然也会使刘璋军士气大挫。
乘诸葛亮援军入蜀的大好形势,围攻雒城的刘备军也加强了攻势。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展开了政治攻势。由法正出面,给刘璋写了一封长信:
我法正不才,未能使您与刘将军之盟好圆满结成,又怕您左右之人不明真相,将罪名全都归咎于我,使我蒙耻而死,并辱及您,所以至今在外,不敢回来复命。我虽身在外,然心中时刻都在眷念成都。思量过去我多次向您表露的内心想法,的确没有任何隐瞒和保留,只是由于我的愚暗策薄,精诚不足感动于您,所以才到了现在的地步。如今益州局势危险,灾祸在即,我虽被放逐在外,说话也使您不爱听,但还要讲出来,以献出余下的忠诚。
您的本心我完全了解,确实不想和刘将军把关系搞坏,然而为何事与愿违?恐怕其原因就在于您的左右不懂得如何对待英雄人物。他们认为信用可以不守,诺言可以违背,只要用馈赠物品的手段去拉拢他,久而久之,他就会顺从附和。这些人全然不为益州前途长远考虑,所以才有现在的局面。变故发生后,他们又不认真衡量势力强弱,认为刘将军孤军深入,军粮储备匮乏,想以优势兵力与之长期抗衡。可是自从刘将军白水关起兵至此,沿途城池均被摧破,您的离宫别屯也日自零落。雒城虽有万兵,然皆是坏阵之卒,破军之将,如果要与刘将军一争高下,实力相差甚远。如果要与刘将军持久相耗,那么,刘将军一方营垒已经坚固,谷米已有大量储存,而您却土地日少,百姓日困,敌对日多,军需日耗。我看,您的军粮倒会先枯竭,不能长久维持。刘将军就是对您围而不攻,您都不堪忍受,更何况如今张飞又率数万人马,已经从荆州赶来平定了巴东郡,正在进入犍为郡界,分兵攻占资中、德阳,三路并进,您怎么抵御得了呢?那些为您出主意的人,一定以为刘将军的援军自荆州远来,军资缺乏,馈运不及,兵少无继,然而,目前荆州道路已通,兵力增加数十倍,此外,还有孙权派其弟弟以及李异、甘宁等将为其后援。如果从土地多少来考虑主客的优劣,刘将军一方已经完全占有巴东郡,并占领了广汉、犍为二郡的大半,巴西一郡,眼看着也将不属于您。您所依仗的蜀郡,已遭到严重破坏,全郡三分之二的地盘已经丢失,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就有八户。如果敌人尚远,百姓不愿服役远征;而敌人临近,他们又会弃主而降。广汉郡各县就是明显的例子。再者,鱼复和关头两地是关系到益州祸福命运的大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失。而刘将军却几路并进,已入心腹,您坐守成都、雒城,存亡之势已昭然可见。
上述形势只是从外面大体观之而见到的,至于内中详情,则难以用言词表达。像我法正这样愚昧之人,都知道您的抵抗徒劳无功,何况您左右那些明智用谋之士,还会看不到这个结局吗?只不过他们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策罢了。不独如此,一旦形势危急,他们还会各求生路,保全家门,背叛于您。他们决不会为您舍生赴死,倒霉的还是您自己。
我虽遭到不忠之谤,但自忖没有辜负您的恩德,思念过去的情义,常暗自伤心。刘将军南下成都完全是本分之举,他对您仍怀依依旧情,实在没有薄待您的意思。我以为您应停止抵抗,出城投降,以保全家族的安全。
法正的信,有情有理,有蒙骗也有威胁。对刘璋来说,法正之情乃虚情,法正之理乃歪理,丝毫不能打动他。但法正信中所讲的双方强弱形势,及其虚张声势,声称孙吴出兵援助刘备,对于刘璋却是个极重的心理压力。刘备军全据巴东,部分占领巴西、广汉、犍为诸郡全是事实,这种攻心战术对于摧毁刘璋的信心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建安十九年夏末,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率领的各路大军分别从北、东、南三面会合于成都城下,准备发动夺取益州的最后一战。
当时,成都城中尚有精兵三万,军粮物资尚可支持一年。刘备、诸葛亮率军把成都围住,商议着夺取成都的方案。他们觉得,成都兵精粮足,硬攻将是一场付出极大代价的恶战。如果不硬攻,又有什么好办法呢?正在这时,传来了马超意欲归降的消息。刘备闻讯大喜,说:“这下我可以取得益州了。”
为什么马超一来,刘备便认为益州可得呢?
马超字孟起,是马腾的儿子。马腾自幼生长在陇西(治今甘肃临洮)羌人当中,他的母亲就是个羌族妇女。东汉末大乱,马腾与韩:遂等人起事于凉州。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入朝,其子马超统领其众。曹操征关中,用离间计使马超与韩遂不和,然后将他们各个击破。马超到汉中投奔张鲁。张鲁对马超不信任,因此,马超在张鲁手下常感郁郁不得志。正在这时,建宁俞元(治今云南澄汉)人李恢受刘备派遣到汉中与马超交好,马超正想离开张鲁,便欣然从命。
刘备听说马超欲降,急派人告诉马超不要着急。他暗暗派出许多人马与马超兵众合势,然后让马超率领被增益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到成都城北屯驻下来。刘备这样做,给刘璋造成两个错觉:第一,刘备又增加了精兵强将。马超武勇当世闻名,连曹操的人都知道他有“信(即韩信)、布(即英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如今他又带着大队人马帮助刘备来打成都了。第二,刘备可能得到了汉中张鲁的支持,因为刘璋知道马超是张鲁的手下,而李恢招降马超是秘密进行的,刘璋不可能知道。这样一来,刘璋的信心又受到进一步动摇。刘备又不失时机地派简雍进入成都劝说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正得其人,简雍善词令,是刘备的谈客。
涪城之会,刘璋非常喜欢他,让他去说服刘璋投降是再合适不过。果然,刘璋见到简雍后,对那些主张抵抗的人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便打开城门,与简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刘璋向刘备缴械投降,益州易主,归属刘备。
刘备占有益州,实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计划。
跨有荆益,是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期。
跨有荆益,是诸葛亮“隆中对”最成功的实践。
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诸葛亮。刘备事业的进展,离不开诸葛亮“隆中对”的指导。
让我们回顾一下刘备崛起的背景及历程,就可以发现他的事业与诸葛亮及“隆中对”的密切关系。
刘备跨有荆、益,曹、孙、刘三分鼎立的格局就基本确定下来了。分割天下者,除此三家外还有一个张鲁,但他不是归属关中便是归属益州,不是能够与这三家并立的力量。曹、孙、刘三家才是三国舞台上的主角。
然而,当我们考察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人的崛起史时就会发现,刘备的失败要比其他两个人多,他的崛起历史,要比其他两个人艰难得多。
历史所给予刘备的条件是严酷而苛刻的。
曹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宦官之家。曹操的祖父曹腾,在东汉安帝时便任黄门从官,一直到桓帝时,因参与策定桓帝即位,被封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史载曹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可见曹腾不仅权重,在名士当中也颇有影响。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袭爵,曹嵩就是曹操的父亲。灵帝开西园卖官,曹嵩花了一亿万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成了朝中三公之一。曹操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该得到的几乎都能得到。东汉时乡议之风盛行,凡经名士肯定过的人在社会上名声就很大。桥玄是当世名士,史称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他对曹操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经他这么一说,曹操在社会上名声越来越大。曹操二十岁时,被举孝廉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又迁为顿丘(治今河南内黄东)县令,后征拜为议郎,名也有了,官也做了。黄巾起义后,曹操又因功迁为济南国(治今山东济南东)相。汉灵帝末,曹操的官已做到着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了。董卓之乱后,诸侯起兵讨董,曹操当时代理奋武将军,为众诸侯中的一路。
以后,又领衮州牧,收编青州黄巾,迎汉献帝人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看来,曹操的崛起,在家庭、社会、政治、军事诸方面具有一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孙权据有江东,有其父兄为其奠定的坚实基础。孙权的父亲孙坚,东汉末从佐军司马、别部司马等下级军官升为长沙太守。董卓之乱,孙坚代理豫州刺史,兼破虏将军,参加讨董联盟。孙权的舅舅吴景任丹阳太守,其从兄孙贲任丹阳都尉。特别是孙坚死后,孙权的哥哥孙策乘各路诸侯在中原争战时机,带兵还乡,开始经营江东。
他在江东网罗人才,败袁术,破刘繇,收会稽,占豫章,短短几年时间便据有江东之地。到孙权即位时,地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等郡,物有鱼米盐铁之富,境有万里长江之险,人有周瑜、张昭等倾心拥戴。而此时,曹操正与袁绍在黄河两岸厮杀,无力南顾,正是孙权巩固江东的好时机。可以说,孙权立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这样说曹操、孙权,并不想否定他们的智谋与才能,而是想说明他们崛起的客观条件要比刘备优越得多。
刘备起家,首先无显赫家世可以凭依。尽管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与中山靖王不知隔了多少代,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显赫。他从小失去父亲,与母亲靠贩履织席为生。他做过县丞、县令等小官,但总以失意去官而告终。他没有自己的地盘,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人,但不得展平生之志。刘备曾有过徐州,但没过多久便被吕布赶跑。在刘备初起的历史中,充满了屡起屡落的遗憾和颠沛流离的酸楚。
晋人常璩曾这样评价刘备:“汉末大乱,雄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袁绍、袁术)、韩(韩遂)、马(马腾)、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咤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戡屠荡尽。于是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之地,克胤汉祚,而吴、魏与之鼎峙。非命世英才,孰克如之!”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董卓、吕布、袁绍、袁术、韩遂、马腾、张杨、刘表等均跨州连郡,然而都土崩瓦解,倒是没有地盘的刘备,不仅能够生存,而且壮大起来,成为三国的主角之一。
从这点说,刘备不愧是命世英才。常璩说刘备龙兴凤举的起家史,提到“伯豫君徐”,即指他做豫州和徐州刺史,然而这正是他起伏不定之时。刘备真正的腾飞是在他“假翼荆楚”之际。刘备“假翼荆楚”,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在群雄并举的纷争中,诸葛亮协助没有家世、天时、地利优势的刘备走出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困境,演出了假翼荆楚,飞翔梁益,鼎峙吴、魏,克胤汉祚等一幕幕历史活剧。
诸葛亮才不可泯!
诸葛亮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