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489600000030

第30章 《庄子》作品(19)

河神说:“那么道为什么尊贵呢?”

北海神说:“明白道的人一定能够通于事理,通于事理的人一定能够通于权变,通于权变的人不会因为外物而伤害自己。德行修养高的人,火不能烧他,水不能淹溺他,寒暑不能伤害他,野兽不能残害他。不是说他们靠近这些不会受到损害,而是说他们能够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而谨慎的对待,所以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们。因此说:‘天性存在于人的内心,人事存在于人的体外,至德在于不失自然。’明白人的行为,以自然为根本,处于悠然自得的环境,时而进退时而屈伸,这就是返回到了大道的中心而谈论出了理的极致。”

【原文】

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①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注释】

①落:通“络”。

【译文】

河神说:“什么叫做天生?什么叫做人为?”

北海神说:“牛和马都长着四条腿,这就叫做天生;给马戴上辔头,用绳子穿过牛的鼻子,这就叫做人为。因此说:‘不要用人事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为贪求去追求名声。谨慎地坚守这些道理而不会失去天性,这就能称为是返回本性。’”

【原文】

夔①怜②蛇③,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跨踔④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人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鳅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⑤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注释】

①夔:虚构的独角兽。

②怜:爱慕。

③蚿:多脚的虫。

④跨踔:跳动,跳跃。

⑤蜚:通“飞”。

【译文】

独脚的夔羡慕长着很多足的炫,多足的炫羡慕蛇,蛇羡慕风,风羡慕眼睛,而眼睛羡慕的是心灵。

夔对炫说:“我用一只脚跳跃着行走,没有比我更简单的了,现在你使用万只脚走路,是怎样的走法呢?”

炫说:“不是这样的。你没见过吐唾沫的人吗?吐出来的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气,混杂在一起落下,不能够数清。现在我顺应天机而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

炫对蛇说:“我用那么多的脚行走,但是还不如你没有脚走得快,为什么?”

蛇说:“我顺应自然而动,怎么能够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靠运动脊背和腰行走,好像有脚走路的样子。现在你从北海呼呼地刮来,呼呼地就刮到了南海,却像没有形迹,为什么呢?”

风说:“是的。我从北海呼呼地刮到了南海,但是人们用手来指和用脚来踢都能战胜我,但是,把大树吹折,把房屋吹散,只有我才能做到,这就是不追求小胜利而追求大胜利,能完成大胜利的,只有圣人才可以。”

【原文】

孔子游于匡①,卫人围之数匝②,而弦歌不辍。子路人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③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④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⑤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注释】

①匡:卫国的地名。

②匝:周。

③讳穷:讳忌道行不能通达。

④兕:野兽的一种。与犀牛相像。

⑤阳虎:人名。与匡人有仇。

【译文】

孔子周游来到匡,卫国人把他重重围住,但孔子仍没有停止弹琴歌唱。子路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还这样开心呢?”

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忌讳道行不通达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仍旧难免潦倒,这是命运。我祈求自己的道行通达已经很久了,但仍没有得到,这是时运。尧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智慧超群;桀纣治理天下的时候,天下没有一个得志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能。是时势造就的。在水里行走却不躲避蛟龙,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行走而不躲避犀牛和老虎,是猎人的勇敢;锋利的大刀横在面前,对待死亡和生存的态度是相同的,这是烈士的勇敢;知道穷困是命运决定的,通达由时运决定,面临大灾难也不恐惧的,是圣人的勇敢。仲由,你休息去吧!我的命运是有限定的。”

不久,有佩带兵器的将官进来,抱歉地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因此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不是,我们要把围兵撤退,向您表示歉意。”

【原文】

公孙龙①问于魏牟②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③,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汇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④,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瓮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⑤泥则没足灭跗⑥;还奸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踌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人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人,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⑦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⑧,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⑨惊,规规然⑩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虻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跳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注释】

①公孙龙: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以善辩着称,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等论题。

②魏牟:魏国的公子。

③合同异:把事物的相同方面和相异方面合在一起。把一物的坚硬和白色区分开。

④喙:鸟嘴。

⑤蹶:踩踏,践踏。

⑥跗:脚背。

⑦逡巡:退却的样子。

⑧潦:洪水。

⑨适适然:惊恐害怕的样子。

⑩规规然:茫然失神的样子。

商蛭:一种爬行的小虫子。

奭然:自由没有拘束的样子。

呿:张开。

逸:逃跑,逃走。

【译文】

公孙龙向魏牟请教说:“我年轻的时候学习了先王的主张,长大后明白了仁义的行为:可以把事物的相同和相异的方面混合为一,把事物的坚硬和洁白分别开: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可以的说成是可以的:能困倒百家的知识,让众多的辩士都屈服,我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通达的最高境界。现在我听到了庄子的言论,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是我的辩论不如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现在我已经不能张开口了,向您请教这是什么道理。”

魏牟听后,靠着几案一声长叹,仰头朝天大笑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浅井里的青蛙的故事?它对东海的鳖说:‘我非常快乐。我跳出来可以在井的栏杆上玩耍,在破砖碎瓦里休息。游进水中可以浮起我的两腋,托住我的两颊,踩进泥里就会盖住我的脚背。看那些井里的虫子、螃蟹和小蝌蚪,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快乐的。而且我自己占有这一坑水。盘踞在浅井里,这是最大的快乐了。先生,你为何不时常来看看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没伸进去,就被绊住了右脚。于是从容地退回去了。它把大海的样子向青蛙描述了一番:‘千里的远路,不能形容它的大;八千尺的高度,不能够测量它的深。在大禹治理天下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会大涝,但是大海里的水却没有增加;商汤治理天下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大旱,但海岸却没有露出来。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发生什么变化,也不会因为雨水的多少而增减,这也是东海的快乐。’井底的青蛙听后,惊慌茫然得不知所措。

“根据你的智慧不足以明白是非的究竟,就去观察庄子的言论,就好像蚊子要背起大山,商蚷要过河一样,一定是不能够胜任的。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通晓奇妙的言论,自己满足于一时的口舌之利,不是和井底的青蛙一样吗?庄子的言论能够下达地层上至天空,无论南北,四通八达没有阻碍,进入到深远不可估测的境地;不论东西,起于玄妙幽远的尽头,返回到通达的大道。你竟然要用察看和辩解的言论去寻求,这就像是要用管子去看天,用锥子量地一样,难道不渺小吗?你走吧!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寿陵的少年在邯郸学习走路的事情吗?他不仅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方法,而且也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法,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你还不走开,也将会忘掉你原来的本领,失去你原本的学业。”

公孙龙大张着嘴巴不能合拢,舌头翘得放不下来,心神恍惚,仓皇地逃离了!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②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①濮水:水名。

②涂:泥。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个大夫先去庄子那儿表示他的意愿,说:“我希望能将国事委托给先生处理!”

庄子手拿渔竿没有回头,就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经三千年了。楚王把它放在竹箱里,用布包着,珍藏在庙堂上。那这只乌龟是宁愿死后留下骨头让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的时候拖着尾在泥巴里呢?”

两个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在泥巴里。”

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还是愿意自己拖着尾在泥巴里。”

【原文】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②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c环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①相梁:做粱惠王的宰相。

②或:有的。

③练实:竹实。

④醴泉:甘甜的泉水。

【译文】

惠子做梁的宰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来梁国了,要代替你做宰相。”惠子感到非常恐慌,在国内搜找庄子长达三天三夜。

庄子去见他时说:“南方有种名叫鵷鶵的鸟,你知道吗?鵷鶵从南海出发,飞到了北海,如果不是梧桐树它就不肯歇息,不是竹子作为粮食它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饮用。一只猫头鹰得到了一只腐烂的老鼠,鵷鶵恰好经过,猫头鹰仰着头恐吓了它:‘吓!’现在你也想用梁国来恐吓我吗?”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①濠粱:桥名,在安徽省凤阳县境内。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能够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会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我们把话从头说起。你说的‘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一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然后才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至乐

【原文】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天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①,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径②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日乐者,吾未知之乐也,亦未知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注释】

①悟悟:精神恍惚。

②:必定的样子。

【译文】

世界上有没有最大的快乐呢?有没有能够养活身命的方法呢?如果有,需要做些什么呢,根据的是什么呢?回避什么,留心什么?趋就什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世界上所尊贵的,就是富裕、华贵、长寿和善名;所能够享受的,是身体的舒适,美味的事物,华丽的衣服,绚丽的颜色和悦耳的声音;所厌弃的,就是贫困、低贱、夭折和恶名;所苦恼的是身体不能够舒适安逸,口腹享用不到美味,外表不能够穿上华丽的衣服,眼睛不能够看到美丽的颜色,耳朵听不到悦耳的声音。假如不能够得到这些,就非常担忧恐惧,难道不是太愚蠢了吗?

富裕的人使自己身体劳苦,辛勤的工作,虽然积攒很多钱财却不能全部使用,这样对于自己身体的护养,难道不是背道而驰吗?处于尊位的人,日夜思索谋求保全权势地位,这样对待自己的身体也就太疏忽了!人的出世是和忧愁一起产生的,长寿的人精神恍惚,忧愁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死去,怎能这样痛苦呀!这样对于保全自己的身体就太疏远了!烈士被天下的人称颂,但是却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我不知道这种真的完美呢?还是真的不完美?如果是完美的,却不能够使自己的生命保全;认为不完美,却能够救活别人。俗语讲:“忠实的进谏不能够被听从的话,就退到一边不要再进谏了。”伍子胥因为劝谏遭受残酷的杀戮,他如果不劝谏,就不能成就名声。这样看有真正的完美吗?

现在世俗上所追求和所快乐的,我不知道那种快乐是真的快乐,还是不快乐呢?我看世俗所欢乐的,都成群结队地去追逐,专心致志好像不得已才做的,大家都认为这样是快乐的。我不明白这应该算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真的有没有快乐呢?我认为无为清净就是真的快乐,但这却是世俗的人认为最苦恼的。因此说:“最大的快乐在于没有快乐,最高的荣誉在于没有荣誉。”

【原文】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芒乎芴乎①,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②,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释】

①芒乎芴乎:恍惚蒙昧。

②职职:形容繁茂的样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