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489600000027

第27章 《庄子》作品(16)

巫成褶回答说:“过来,我告诉你。天有六合和五行,帝王如果能顺应天下就会治理得很好,违逆就会招来凶灾。九州的事情,治理成功德行就完备,光照临在人间,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这就是上皇治理国家的方法。”

【原文】

商大宰①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

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

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至仁无亲。”

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②,北面而不见冥山③,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④焉;至愿⑤,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⑥。”

【注释】

①大宰:官职名。

②郢:楚国的都城。

③冥山:虚构的山名。

④并:读为“屏”,屏蔽、舍弃。

⑤愿:荣耀,显荣。

⑥渝:变化,改变。

【译文】

宋国的大宰荡向庄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庄子说:“虎和狼也有仁。”

大宰说:“这应该怎样理解呢?”

庄子说:“父与子在一起亲近,怎么不能叫仁呢?”

大宰说:“向您请教至仁。”

庄子说:“至仁超出亲爱很多。”

大宰说:“没有亲就没有爱,没有爱就不孝。如果说至仁不孝,行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至仁是最崇高的境界,孝还远不能表明它。你说的不仅没有超过孝,甚至没有达到孝的高度。向南走到郢都,向北望就望不到冥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距离太远了。因此说:用敬尽孝容易,用爱尽孝就困难;用爱尽孝容易,让父母感觉安稳舒适就不容易了;让父母感觉安稳舒适容易,但是让父母不牵挂作为孩子的我却难:让父母不牵挂容易,使天下安稳就不易了;使天下安稳容易,使天下忘我却不容易。轻视尧舜不能称为德,恩泽惠及万世天下人却不知道。难道还需要对孝赞叹夸奖吗?孝悌仁义,忠信贞廉,都是被称为美德而且能够束缚人的天性的,不足以崇尚。因此说:最尊贵的,国家的爵位可以舍弃:最富有的,国家的财富可以舍弃;最荣耀的,可以把任何名誉都舍弃。因此,大道是永恒不被改变的。”

【原文】

北门成①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②之乐于洞庭之野③,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④,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⑤,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院满阬;涂⑥却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⑦,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⑧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⑨而吟。心穷乎所欲知,目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⑩,故怠。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无言而心说,此之谓天乐。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注释】

①北门成:人名,复姓北门,名成。

②成池:古代的乐曲名。

③洞庭之野:辽阔的旷野。

④怠:松懈。

⑤荡荡默默:迷茫恍惚。

⑥涂:“杜”的借字,杜绝。

⑦挥绰:飘扬悦耳。

⑧傥然:心不在焉的样子。

⑨槁梧:几案。

⑩委蛇:随机而变的样子。

不曳:没有牵累。

窈冥:遥远幽昧的样子。

有焱氏:神农氏。

遁:隐遁。

【译文】

北门成向黄帝请教说:“你在辽阔的旷野上演奏成池这首乐曲,我刚听到的时候感觉很害怕,再听的时候就松弛下来了,最后就听得迷惑了。心神恍惚,不能把握自己了。”

黄帝说:“你大概是那样的!我按照人事来演奏,让天理来伴演,用礼仪来推行,用自然元气应和。最高雅完整的音乐,先能顺应人事,遵循天理,用五德来运行,用自然来回应。四时依顺序而起,万物按顺序生,忽然繁盛忽然衰落,生和杀依照顺序进行;清澈和着浑浊,阴阳相互调和,光和声音交流,冬眠的虫子刚开始动。我就用雷霆惊动它,所以乐曲结束的时候感觉不到结尾,开始的时候也感觉不到开头:忽然消失忽然兴起,忽然停歇忽然发起,变化多端没有穷尽,不能够全然期待。你因此会感到惧怕。

我又用阴阳的调和演奏,用太阳和月亮的光辉照耀这支乐曲;因此它的调子可长可短,可柔可刚,有规律的变化,推陈出新;音乐声传到山谷就会充满山谷,传到深坑,就能填满深坑;情感能被约束,精神能被守护,能够遵循自然。声音悠扬悦耳,节奏高远明朗。因此鬼神是幽昧的,日月星辰遵循自己的轨道运行。我的演奏有时停止了,但它的回声却是无穷的。你想思考它却得不出结果,你想去看它却见不到,追逐却又赶不上:只能迷茫的处在四面无边际的大道上,倚靠在几案旁边吟咏。内心穷竭于想要了解的东西,眼睛穷竭于想要看到的东西,精神和力量穷竭于想要追逐的东西,你不能追赶上我了!形体充实但内心是空明的,因此可以随顺应变,你随顺应变,所以感觉到放松。

我又用不懈怠的声音去演奏,用自然的节奏来调和,因此音调混杂,许多音乐同时演奏但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乐声传播但不留曳,幽暗昏昧不能闻听。变化莫测,传到遥远幽昧的地方;时而感觉消失了,时而感觉它刚刚产生,有时是实在的,有时是虚华的;游移不定,不局限于常调。世人充满疑惑,就向圣人请教。圣就是通达情理顺乎自然。天性不动而五官已经齐备,不用言说内心喜悦,这就叫做天乐。因此,神农称赞说:‘耳朵听不见声音,眼睛看不到形体,但是它却充满天地间,容纳了六极’。你想听但是却不能听到,就会感到迷惑。这种音乐,从忧惧开始,忧惧就以为会有灾患。所以我又演奏让人放松的音乐,心情是轻松的,所以忧惧的感觉就消失了但感觉有些迷惑,因为迷惑所以觉得醇和无知,心灵淳和无知这样也就接近道了,到这种境地,就可以与道相互融合了。

【原文】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①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

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狗②之未陈也,盛以箧衍③,巾以文绣,尸祝齐戒④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⑤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⑥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⑦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⑧。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⑨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⑩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祖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龅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赜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喷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注释】

①师金:鲁国的太师。名字叫做金。

②刍狗:草扎的狗。

③箧衍:泛指箱子。

④齐戒:斋戒。

⑤苏者:以砍柴为生的人。

⑥眯:做噩梦。

⑦削迹:把痕迹消除,即绝迹。

⑧寻常:长度单位,这里指距离比较短。

⑨桔槔:提水的工具。

⑩矜:崇尚。

⑨柤:山楂。

⑥慊:满足。

⑩矉:同“颦”,皱眉。

【译文】

孔子西游来到卫国,颜渊问师金:“你认为我的老师这种做法怎么样?”

师金说:“可惜,你的老师不通达。”

颜渊问:“为什么?”

师金答:“稻草狗没有用来祭祀的时候,用竹筐装着,用绣着花纹的饰物遮盖者,巫师斋戒迎送它。等祭祀结束后,路上的行人踩踏它的头和脊背,砍柴的人捡它回去烧火做饭。假如有人把它重新取回去用竹箱子装着,用绣着花纹的饰物盖着,悠游居所取来睡在它的旁边,即使不做噩梦,也会感觉困扰。现在你的老师,也是取回先王已经祭祀过了的稻草狗,聚集弟子悠游自在的睡在旁边。因此遭受在宋国的树下讲法而大树被伐的羞辱,在卫国被禁止留居,在商、周等地均不得志,这些不都是噩梦吗?在陈国和蔡国的接壤处被围困,七天都没有饭吃,临近死亡的边缘,难道这些不是困扰吗?

在水上通行最好的工具是船,在陆地上行走就没有比车更好的。认为船在水上可以行走,就想让它在陆地上行走,这样终生也走不了多远。古和今不就像是水上和陆地一样不同吗?周和鲁不就像是船和车吗?现在想把周的制度推行到鲁国,就如同把船推到陆地上行走,付出辛劳但不会成功,自身一定会遭祸害。他不知道随时而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外界的情势相适应。

你难道没有看见涉水的桔槔吗?有人拉它就会俯下,放开它就仰上。它是被人牵引的,而不是牵引人的,因此无论俯下仰起都不会得罪人。所以三皇五帝时期制定的礼仪法度,各不相同,但可贵的是可以让天下太平。因此用三皇五帝的礼仪和法度作比喻,就好像是山楂、梨、柑橘和柚子一样,虽然味道不同但是都很可口。

礼仪法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给一只猴子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一定会把衣服撕裂咬碎,直到完全脱掉后才满意。看古和今的不同,就像猿猴和周公不同一样。西施的心口疼,就在邻居面前皱着眉头,邻居的一个丑女看到后觉得很漂亮,回去以后也皱着眉头在邻居面前行走。村里的富人看见了,就关闭大门不出来,贫穷的人看见了,就带着妻子和儿女跑开。她知道皱着眉头是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皱着眉头美。可惜呀!你的老师是行不通的。”

【原文】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①沛②见老聃。

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证③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④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⑤,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傈,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⑦弗开矣。”

【注释】

①之:去,到。

②沛:地名,现江苏省沛县。

⑧证:验证。

④蘧庐:旅馆。

⑤苟简:简单。

⑥怨:厌恶。

⑦天门:心灵。

【译文】

孔子活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于是就到南面的沛县拜访老聃。

老聃说:“你来了啊?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人,你也得道了吗?”

孔子说:“还没有。”

老子问:“那你是怎么求道的呢?”

孔子答:“我从制度名数里寻求,但五年的时间都没能寻着道。”

老子说:“那你又怎么样去寻求道呢?”

孔子说:“我在阴阳的变化里寻求,寻求十二年也没有得道。”

老子说:“是的,如果道可以奉献,臣子就没有不向国君奉献的了;如果道可以进奉的,孩子没有不进奉给父母的;假如道是可以相告的,没有谁会不告诉自己的兄弟:假如道可以给他人,没有谁不把它留给子孙。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没有别的原因,内心不悟道就不会停留,在外面不能够求证道就不会通行。出于内心所悟,就不被外界接受,圣人就不会传示;由外面进入,但内心不能够领悟,圣人也就不会留存。名器是属于天下共用的,不能够取多;仁义是先王的旅馆,只可以住一宿但是不能长久的居住,形迹昭彰责难也就会很多。

古代有最高德行的人,假道于仁,拖足于义,在逍遥的环境里遨游,在简单的天地里生活,立身在不施与的园圃。这样就能逍遥无为;简单知足,不施与就不损费,古代把这些叫做“采真之游”。把财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不会把利禄让给别人;把显赫荣耀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就不会把名誉让给别人。追求权势的人,不会把权柄交给别人。把持了这些就觉得战栗不安,舍弃又觉得悲伤,心中没有一点明见,来反视自己不停追求的东西,从自然道理的观点上来看,他们像受刑戮的人。怨、恩、取、与、谏、教、生、杀,以上八方面是端正人的方法,只有能顺应外物的变化而不为了物欲停滞的人,才能够使用。因此说,先自正的人,才能够使人端正。内心不能这样的,内心的活动也不会畅通。”

【原文】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①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噌肤,则通昔②不寐矣。夫仁义憯然③乃愦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④,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⑤哉?”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嘈,予又何规老聃哉!”

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发动如天地者乎?赐⑥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⑦我乎?”

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