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489600000026

第26章 《庄子》作品(15)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③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④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绖⑤,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显,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⑥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

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⑦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注释】

①知:通“智”,智慧、才智。

②落:通“络”,笼络、拉拢。

③五兵:矛、戟、钺、楯、弓矢。

④五刑:墨、剿、刚、宫、大辟。

⑤衰经:丧服。

⑥袭:根据。

⑦骤:急剧。

【译文】

帝王的德行,把天地当作根本,把道德当作主旨,把无为当作常规。无为,即使役使天下而有余;有为,为天下而役使尚且不足。因此,古人非常看重无为,君王如果无为,臣下也就无为,这就是臣下和君王德行相同,臣下和君王德行相同就不像臣子了;臣子有为,君王也就有为,是君王和臣子的做法相同,君王和臣子的做法相同,就不像帝王了。帝王必须无为才能够治理天下,臣子必须有为才能被天下用,这是不能改变的道理。

因此,古代治理天下的人,即使智慧足够治理天地万物,也不会考虑;即使口才能说服万物,也不会去论说;即使才能无敌于海内,也不去做。上天没有产生但万物可以自我教化,地没有长什么但万物自己可以育养,帝王无为就能成就天下的功业。所以没有比天更奇妙的,没有比大地更富有的,没有比帝王更大的。因此说帝王的德行与天地匹配。这就是驾驭天地役使万物而是用天下人的方法。

本存在于上,末存在于下:纲要在君王手里,繁琐的事物需要臣子的操劳。军队和兵器的使用,是德行衰败的表现;奖赏惩罚获利受害,五刑的建立,这是教化衰败的表现:礼仪法规计数度量,从事形象和名称的审定,这是国家开始衰败的表现;钟鼓之声,用羽毛来装饰容貌,这是音乐衰败的表现;身穿丧服痛哭哀泣,丧服有的隆重有的简单,这是悲哀衰败的表现。这五个方面,等待精神正常运行,心术活动正常,然后才能随之而动。

学习这种末节的,在古代就有,但并不是主导。君王在先而臣子在后,父亲在先而儿子在后,兄长在先而弟弟在后,长者在先而年幼在后,男子在先而女子在后,丈夫在先而妻子在后。尊卑先后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因此圣人效仿。天尊,地卑,这是神明的位次;春夏在先,秋冬在后,这是四时的顺序。万物变化,生长形状各不相同,盛衰的排序,这是变化的流派。天与地是最为神圣的,尚且有尊卑先后的顺序,更何况是人类呢!宗庙祭祀崇有血缘之亲,朝廷崇尚尊贵,乡里尊重年长的,做事崇尚贤能的,这是大道的顺序。谈论大道但是却指责大道的顺序的人,不是在谈论真正的道。谈论的不是真正的道,怎么能够得道呢!

因此古代明白大道的人,都是先了解自然规律再了解道德,明白了道德才去了解仁义,明白了仁义才去了解职守,明白职守了才去了解事物的形象和名称,明白了事物的形象和名称再去了解职责,职责了解都才去了解废免,明白了废免去了解是非,明白是非去了解赏罚。赏罚确定的话无论愚笨聪明都能和谐相处;尊贵和低贱各守其位,贤良的和不肖的都能承袭本性,分辨各自的才能,遵从不同的名称。如此侍奉君王,畜养臣下,治理外物修身养性,不使用智慧和计谋,一定能归于自然,这就叫做太平,是治理天下的极致。

因此《书》说:“有形有名。”形体和名称,古代人就有,但不用它作主导。古代谈论大道的人,经过五个层次才可以列举事物的形体和名称,经过九个层次才谈论赏罚。谈论形名,不能了解根本;谈论赏罚,不知道开始:把道颠倒过来谈论或者是逆着谈论的人,要被人治理,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骤然谈论形名赏罚的人,即使通晓治世的办法,也不会明白知识的规律;可以用于天下,但是不足以治理天下,这就叫做辩士,浅薄鄙陋的人。礼仪法规计数度量,形体和名称对比审定,在古代就有,这是臣下侍奉君王的方法,不是君王用来畜养百姓的。

【原文】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①之用心何如?”

尧曰:“吾不敖②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尧曰:“然则何如?”

舜曰:“天德而土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尧曰:“胶胶③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注释】

①天王:天子,此处指尧。

②敖:通“傲”,高傲、傲慢。

③胶胶:纷扰烦乱。

【译文】

从前舜向尧请教说:“您的用心怎样?”

尧说:“我对待孤苦无依的人不轻慢,贫穷困苦的人不舍弃,为死去的人悲哀,爱怜孩子同情妇女,这就是我的用心。”

舜说:“好是好,但不是最完备的。”

尧说:“那应该怎样呢?”

舜说:“自然天成地安宁,日月普照四时得以运行,好像昼夜互相更替,云彩飘过会下雨一样。”

尧说:“真是纷繁复杂啊!你是与自然相合,而我是与人事相合。”

天地自古以来是最大的,是黄帝、尧、舜共同称赞的。因此,称王天下的人,还要做什么呢?只需要顺从自然就‘可以了。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①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②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

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六经以说。

老聃中其说,曰:“大谩③,愿闻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

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

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遁④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⑤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注释】

①子路:孔子的弟子。

②征藏史:管理储藏典籍的官吏。

③大谩:特别长。大,通“太”。

④遁:遵循。

⑤偈偈:用力。

【译文】

孔子想要把书储藏在西边的周室。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朝管理储藏典籍的官吏是老聃,已经隐退在家了,先生藏书可以找他帮忙。”

孔子说:“好。”

前去拜见老聃,老聃不同意,孔子于是就引用六经企图说服老聃。

老聃打断孔子的话,说:“太长了,你把重要的说说吧。”

孔子说:“重要的就在于仁义。”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说:“是的。君子如果没有仁就不能成长,没有义就不能生存,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此外还有什么指教的?”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什么呢?”

孔子说:“心正能与万物和乐,兼爱无私,这是仁义的实情。”

老聃说:“噫,你后面说的这些话就危险了!兼爱难道不是太迂曲吗?无私,就是偏私。夫子是想要天下人都不失去养育吗?天地本来就是常在的,日月本来就是光明的,星辰本来就有排列的顺序,野兽本来就是成群结队的,树木本来就是成长的。先生还是顺应自然遵循道去做事情,这就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又着急标举仁义,像是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孩子一样呢?先生是扰乱人的天性啊!”

【原文】

士成绮①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②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弃妹③之者,不仁也,生熟④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

老子漠然⑤不应。

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剌于子,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⑥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士成绮雁行⑦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老子曰:“而容崖然⑧,而目冲然⑨,而颡颓然⑩,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注释】

①士成绮:虚构的人物。

②舍:距离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③妹:即“昧”。

④生熟:生的和熟的食物。

⑤漠然:冷淡,冷漠。

⑥脱:摆脱。

⑦雁行:像大雁一样飞行。指人侧着身子行走。

⑧崖然:高傲,自负的样子。

⑨冲然:瞪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⑩頯然:宽广。

义然:高大的样子。

【译文】

士成绮见到老子的时候问道:“我听说先生是个圣人,因此就不辞辛苦远道前来拜访您,走了上百天,脚上磨了厚厚的茧子也没停歇。现在我看先生不能称得上是圣人。老鼠洞中有剩余的粮食,说明对东西不珍惜,能说是不仁,生的熟的食物堆积于前,继续聚敛不止。”

老子漠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士成绮第二天又见到老子,说:“昨天我挖苦了你,但今天我悟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子说:“智巧神圣的人,我感觉自己不是这种人。以前你把我叫做牛,我就叫做牛,你把我叫做马,我就叫做马。假如我有实,别人给的名称被我拒绝,这将是双重的罪过。我接受别人给的名称是顺服自然的,并不是心里想接受。”

士成绮斜着身子,蹑手蹑脚地走上前问:“怎样获得修身之道呢?”

老子说:“你自命不凡,眼睛是鼓且突出来的,额头是高亢宽广的,口舌有些夸张,体型和外貌是高大的,好像被拴紧的奔马。想行动却被牵制,一旦发动就像扣动弩一样迅速,审视明察而又精细,自以为智巧显露出骄傲的神态,这些都是不可信的本性,边境上有种人,叫做偷巧。”

【原文】

夫子①曰:“夫道,于大不终②,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③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④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注释】

①夫子:指老聃。

②不终:没有尽头。

③形德:赏罚。

④宾:同“摈”,摈弃、遗弃。

【译文】

先生说:“道,对所有大的东西都没有尽头,对小的而言没有任何遗漏,因此在万物中具备。宽广啊!没有它不能包容的,深啊!不能测量。刑罚、赏赐、仁、义,是精神的末迹,不是德行最高的人,谁能够确定它呢。德行最高的人如果拥有天下,责任岂不是很重大?但是也不足够用来牵制他。天下的人都在奋力争权夺势但至人不为之所动;他审视外物,不会为私利所驱使;推究事物的实质,坚持守住根本。所以能把天地置于心外,遗忘万物,精神却不被困扰。与大道相通,与道德相融合,把仁义辞去,摈弃礼乐,至人的内心就安静了。”

【原文】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①,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注释】

①语:语言。

【译文】

世人珍贵的道是在书上记载的,书不过是记载的语言,但语言却有它的珍贵之处。语言的珍贵之处在于意义,意义是有指向的。意义指向的,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世人因为珍贵语言才用书来把它传颂。虽然世人觉得书珍贵,但我不珍贵它,因为所珍贵的并不是真的值得珍贵的。因此,用眼睛能看到的,是形状和颜色;而能听到的,是名与声。可悲呀,世人认为从形状、颜色、名和声就足以得到事象的实质!如果形状、颜色、名和声,不足以能得到事物的实质,那知道的人不会说,说的人也不会知道,世人又怎能懂得呢?

【原文】

桓公①读书于堂上,轮扁②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③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注释】

①桓公:指齐桓公小白。

②轮扁:名叫扁,会制造车轮的匠人。

③数:通“术”,技术。

【译文】

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车轮,他放下锥子凿子等工具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啊?”

齐桓公说:“圣人的言论。”

轮扁说:“圣人还活着吗?”

齐桓公说:“已经死了。”

轮扁说:“那您所读的书,就是古人的糟粕啊!”

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能够随便议论呢!能讲出理由还可以,讲不出理由就得处死。”

轮扁说:“根据我所从事的事情来观察。斫车轮,动作稍慢一些就滑而不结实,动作迅速就涩而不易进入。快慢适中,就能得心应手了。用语言是形容不出来的,奥妙就在其中的技术中。我不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不能接替我的工作,因此我七十岁了还在斫车轮。古代的人和他们不能用语言传授的东西都已经不存在了,那您所读的书,就是古人的糟粕!”

天运①

【原文】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②是?孰维纲③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④是?敢问何故?”

巫咸祒⑤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临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注释】

①天运:自然规律的运行。

②主张:主宰操纵。

③维纲:维系,维持。

④披拂:吹动,鼓动。

⑤巫咸祒:虚构的人物。

【译文】

天在运行吗?地在定处吗?日月都在循环照临吗?是谁在默默主宰这一切?谁在维持着?是谁空闲无事在推动着它们的运行?还是因为不得已有机关操作着呢?或者它们自行运转不能够停下来?云层是为了降雨吗?还是降雨是为了云层吗?谁在降云雨呢?有谁会安居无事追求快乐去推动这种现象的运行呢?风从北方刮起来,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东,在天空中徘徊,是谁在呼吸着呢?谁吹动它们运行呢?请问是什么原因呢?